第136章 准奏頒行

第136章 准奏頒行

臘月二十三。

大明已經有類似小年的說法,也就是在這一天官府和百姓都會進行祀竈的活動。

此外,還有“官三民四”的說法,也就是軍戶、官宦人家臘月二十三日祀竈,民戶臘月二十四日祀竈。

蘇澤覺得也許這個“官三民四”,就是日後南北方小年日期不一樣的源頭。

蘇澤也是官戶,徐渭早早地準備好了祭祀竈神的貢品。

清理竈臺,打掃衛生,接着蘇澤又焚香禱告,祈求竈神“上天言好事”,護佑家宅平安。

而就在蘇澤在家中祭祀竈神的時候,都察院內卻熱鬧非凡。

——

都察院。

其實本來都察院都已經鎖衙了。

但是因爲六科和都察院之間的爭鬥,左都御史王廷又宣佈重新打開了都察院的衙門。

王廷是剛剛從南京調任京師的。

看着下方激憤的御史們,王廷有些頭疼。

他是昨日才抵達京師的。

王廷原本是南京禮部尚書。

南京有一套和京師一樣的六部班子,但是南京的戶部、吏部都是空心化的部門,所以南京禮部是南京六部第一,南京禮部尚書,也和南京鎮守太監,南京五軍都督並列爲南直隸三巨頭。

這是南直隸份量最足的職位,也被稱爲外官第一。

有趣的是,大明的外官第二也在南直隸,這就是駐節在淮安的鳳陽巡撫。

鳳陽,也就是大明的龍興之地,朱元璋的老家。

巡撫鳳陽,有着相當重要的政治意義。

但是鳳陽現在就是一座大型皇家監獄,所以鳳陽巡撫的衙門在淮安。

而淮安又在大運河南北要道上,所以鳳陽巡撫又兼任漕運總督。

鳳陽巡撫,又稱之鳳撫或者淮撫,是含權量第二大的地方官。

剩餘的官員,就算是總督巡撫,都遠遠比不上這兩個職位。

而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一把手,是大九卿中僅次於六部尚書的職位。

按理說,王廷從南京禮部尚書升任左都御史,也算是高升了。

但是王廷卻高興不起來。

他的調任,是前任首輔徐階離開京師之前的最後一道任命。

據說是徐閣老懇請皇帝,才通過了王廷的調令。

剛通過任命,徐階內閣就垮臺了。

等王廷接到命令的時候,徐階都快要到松江了。

徐階爲什麼要自己做這個左都御史,王廷自然是非常清楚。

徐階返回松江之前,甚至還專門來了一趟南京,和王廷談了一天。

對於京師的政治局勢,王廷是不想要摻和,於是他又找理由又稱病,在南京賴了很久。

堂堂都察院的一把手長期空缺,隆慶皇帝也看不下去,在派遣了兩次行人司前去催促後,皇帝也失去了耐性,讓行人司的行人給王廷帶去了狠話,如果再不上任下次就派錦衣衛了。

王廷這才無奈動身離開南京,這一路上磨磨蹭蹭的,王廷終於在最後期限前抵達了京師。

可剛到了京師,就遇上了六科和都察院的大戰。

王廷早上還在家裡祀竈,然後就被屬下敲門拉了出來,打開了已經鎖院的都察院。

想到往年春到,春暖花開泛舟於秦淮河上,如今卻要在這苦寒的京師,聽着手下御史們的爭吵,王廷更加懷念南京的日子。

早知道這樣,寧可辭官也不要趟這渾水啊!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資深監察御史衝進了都察院。

“蘇澤上書了!蘇澤上書支持六科!還支持六科督查都察院!”

“什麼!”

都察院短暫安靜了一下,接着爆發出更激烈的爭吵聲。

王廷在來京師的路上,已經聽說了蘇澤的戰績,兩名世襲罔替的藩王,一名前任閣老,其餘的諸如給事中和御史,那都算不上戰績。

這蘇澤上書站在六科這一邊,都察院自然是羣情激奮,但是羣情激奮之餘,則是色厲內荏。

畢竟蘇二疏的名頭實在是太猛了!這一次他又和六科聯手,都察院就算是人多,也未必是對手。

衆人慢慢的將目光放在了王廷身上。

“大司憲!”

又是一名資深御史說道:“大司憲,您是九卿重臣,這件事您可要表態啊!”

“是啊,大司憲,六科宵小跳到我們都察院頭上,以後事事要向六科彙報,吾等還如何嚴正綱紀啊!”

王廷的內心更加絕望了。

就在這時候,又一名消息靈通的監察御史進門說道:

“六科今日也上了不少奏疏,必然是和蘇澤約定好的,一起發難!”

“無恥六科!”

“這麼看他們是蓄謀已久!六科必定是早有預謀,六科臨陣衝鋒,蘇賊在外呼應!當真好算計!”

這時候,資深御史齊康坐不住了,他站起來說道:

“吾等應該全力彈劾蘇澤,壓制住這股妖風!”

但是很快,更多資深御史站起來說道:

“此次禍首定然是六科,彈劾蘇澤有什麼用!”

“對!先揪着六科彈劾!吾等可分成幾個組,分別對着六科的十二給事中們彈劾!”

“對對對!六科人少,只要彈劾掉一兩個給事中,就能打掉他們的氣焰!”

“我有刑科給事中沈束的風聞黑料!我來彈劾他!”

在場的齊康,越發覺得局勢開始失控。

人多勢衆,是都察院的優勢,但是如果羣起攻之,又會讓皇帝和內閣厭惡。

齊康想要勸說同僚冷靜一點,找一些切實證據再彈劾,可如今這氛圍,也由不得齊康再多說了。

甚至面對這樣失控的局勢,左都御史王廷都一臉茫然。

事情到了這一步,齊康也只能跟着大潮走了,至於大潮最後衝向何方,就不是齊康能預料的了。

——

臘月二十四日。

當皇帝看到堆滿案頭的奏疏,對着身邊的李芳沒好氣的說道:

“這就是朕的御史!”

李芳手裡拿着一本彈劾刑科給事中沈束的奏疏,這封奏疏實在不堪,甚至彈劾說沈束暗結嚴嵩?

刑科給事中沈束,在嘉靖二十七年,因上疏得罪了嚴嵩,被關押詔獄十八年。

一直到隆慶皇帝繼位,纔將他從詔獄放出來,他結交嚴嵩?

在詔獄中結交嚴嵩?

這份奏疏中的罪行,還說沈束沒兒子,是因爲“家風不靖”的原因。

你被關十八年你生兒子看看?

李芳都搖頭,他甚至覺得上書的這個監察御史是反串的。

“國朝優容科臣,他們就是這麼糾察大臣的?”

隆慶皇帝提起筆說道:

“具奏《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頒行考成法,以六科羈縻都察院,六科則交考成冊到朕處。” “一應彈章必明注時日、指陳實跡,若錢糧則勘驗簿冊,刑名則查覈案牘,吏治則取證民情。”

“再有以風聞言事而不實者,考課爲下,累行不堪者,調出六科都察院任用。”

寫完後,隆慶皇帝對着李芳說道:

“送給內閣,再由內閣擬定個具體的章程來,頒諭執行。”

“唯。”

看到李芳卻沒有立刻退下,隆慶皇帝又問道:

“還有什麼事?”

李芳說道:

“內閣首輔李大人上疏,請辦今年的元宵燈會。”

“李首輔說:‘陛下御極以來,四海晏平,此時辦上元燈會,彰陛下聖德,顯太平盛世,慰萬民仰望聖治之心。’”

“李首輔也在內閣議了,上元節這一天允許官民百姓達旦夜遊,由順天府維持治安。照前例在正陽門外張掛花燈二十盞,裝點工錢都由戶部出錢。”

“陛下若是覺得燈市不夠隆重,可由內帑再出錢。”

李春芳的奏疏意思很明顯了,上元燈會要辦,維持治安的錢外庫出,但是戶部拿錢就只有最基本的燈展,也就是前朝舊制的花燈二十盞。

如果皇帝要辦得更熱鬧,那就要內帑自己出錢了。

聽到李芳這麼說,隆慶皇帝自然是大喜過望!

其實他也不是捨不得花錢,但是辦燈會不是花錢就行的。

維持治安,防火防盜,這些都是外廷協調配合的。

如果只是扎幾個花燈在宮內熱鬧,那這燈會又有什麼意思?

果然是李首輔!一出手就解決了朕的難題!

“准奏准奏!”

隆慶皇帝迫不及待的准奏,接着對李芳說道:

“讓尚寶丞覲見,朕要親自過問皇室花燈樣式。”

“另外允許民間扎燈同賞,朕要與民同樂!”

李芳再次稱唯,但是還沒有退下。

“還有什麼事嗎?”

李芳又掏出一份奏疏說道:

“這是左都御史王廷的辭呈。”

“王廷不是前日纔到任?”

隆慶皇帝想到都察院的近況,也對王廷的拖延請辭有些厭煩,心中也準備同意他的辭呈。

但是他還是問道:

“內閣怎麼看?”

李芳說道:

“李首輔覺得,王廷性格唯唯,應是纔到任沒能適應,內閣主張駁回。”

性格唯唯?

就是說性格軟弱好拿捏了?

隆慶皇帝明白了李春芳的意思,都察院改革的關鍵時期,正需要王廷這樣一個性格柔弱的左都御史。

“還是李首輔思慮周詳,不許王廷辭官!”

看到李芳還不離開,隆慶皇帝無奈的說道:

“李大伴,還有嗎?”

李芳掏出最後一本奏疏說道:

“陛下,還有最後一件事,這是通政使李一元的辭呈。”

想到李一元在通政司忙碌的身影,皇帝倒是對這位隆慶二年飽受痛苦的通政使有了一點同情。

但是同情歸同情,李一元這次的表現,還是讓皇帝滿意的。

“不準。”

接着皇帝又說道:“和高閣老說一下,等京察過後,廷推刑部侍郎的時候,把李一元的名字列上去。”

六部侍郎也是正印官,是部門的常務次長,也是要通過廷推任命的。

通政使是正三品,六部侍郎是正二品,這也算是升遷了。

至於現任刑部侍郎洪朝選,在政治上已經是死人了,就等着京察走個程序就可以黜落了。

皇帝都已經選好了接任人選,因爲外朝廷推的名單,最後是要皇帝確認的。

——

蘇澤家中,系統彈出了結算報告。

【在內閣首輔李春芳的運作下,你的奏疏被放在了六科上書之後。】

【六科和都察院的爭端讓皇帝厭煩,《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通過。】

【五年後,張居正上書全面推廣考成法。】

【你的版本的考成法執行了五年,大明國祚+1】

【宿主威望+400。】

只能執行十年嗎?

國祚也才加了一年,也對,這是劣化版的考成法,約束的就是言官。

張居正的全面考成法,也不知道給國祚加了幾年?

威望加400!這說明天下苦言官久矣!

蘇澤這麼做,可以說是大快人心。

這次竟然是李春芳出手?

也對,這套手法行雲流水,不落痕跡,確實是李春芳的風格。

蘇澤再次將最近發生的事情覆盤,更是佩服李春芳的手段。

李春芳只不過是將蘇澤的奏疏延後了一段時間,挑撥了六科和都察院爭鬥。

這時候再遞上蘇澤的奏疏,事情就變成了蘇澤配合六科攻擊都察院。

這下子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原本要面對六科都察院整個言官團體,卻被分化成了兩個團體。

最後蘇澤這個六科的“幫兇”,“提議”讓六科糾察都察院,但是同樣的,六科也被皇帝套上了緊箍。

高,實在是高啊。

改革阻力極大的考成法,反而成了雙方妥協的結果,六科和都察院都乖乖的接受了。

蘇澤又感慨,李閣老你這千年的狐狸,是真的懶啊。

這時候,徐渭從門外走進來,他手裡提着幾個匣子說道:

“東翁,今天到了拜門的日子了,禮物已經準備好了。”

拜門,就是年前走親訪友送年節禮物了。

這項習俗延續至今,禮尚往來,身在官場,人情世故也是免不了的。

拜誰,怎麼拜,什麼關係什麼時候去拜,其中都有不同的說法,拜門有一套森嚴的規矩。

如果不是徐渭這個幕僚,蘇澤這個穿越者,還真的搞不清楚其中的門道。

這也是爲什麼京師大小官員都要請幕僚的原因,如果沒有好的幕僚,那就只有求家裡有一個能幹的妻子幫着操持了。

徐渭不僅僅幫着蘇澤擬定了名單,還按照蘇澤的要求準備好了禮物,可以說是相當的能幹了。

蘇澤接過名單,第一行就是當今首輔李春芳了。

蘇澤是報館總編官,而報館總裁官就是李春芳,所以李春芳就是蘇澤的堂上官,也就是頂頭上司。

這一條就決定了拜門第一個要去拜李春芳,蘇澤想到自己給李春芳準備的禮物,讓徐渭提起木匣,向剛剛幫了自己大忙的李閣老家而去。

(本章完)

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53章 水毒病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40章 盛世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58章 斷章狗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52章 貢監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9章 藍色道具第77章 一錘定音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304章 鐵路第6章 畫餅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84章 邊亂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42章 經筵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75章 楚宗案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52章 貢監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75章 楚宗案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54章 蒸汽機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87章 齊發力第44章 拆臺子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52章 貢監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04章 鐵路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
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53章 水毒病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40章 盛世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58章 斷章狗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52章 貢監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9章 藍色道具第77章 一錘定音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304章 鐵路第6章 畫餅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84章 邊亂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42章 經筵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75章 楚宗案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52章 貢監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75章 楚宗案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54章 蒸汽機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87章 齊發力第44章 拆臺子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52章 貢監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04章 鐵路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