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

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

蘇澤接着問道:“敢問張閣老,這嘉湖巡撫清繳的積欠,到底是府庫的積欠,臬庫的積欠,還是國庫的積欠,又或者是內帑的積欠?”

聽到蘇澤這麼問,張居正摸着自己好看的鬍鬚,用滿意的目光看着蘇澤。

張居正點頭說道:

“嘉湖巡撫閔清上奏,他到任後清理了嘉興湖州兩府的府庫積欠,臬司衙門的欠款勾銷了三成。國庫的積欠沒有減少,內帑的積欠還上了一成。”

之所以蘇澤要問得這麼詳細,是因爲大明財政也是分級的。

大明最低一級的財政單位是縣,也就是縣庫。

但是大明的財政政策,縣級別的財政就是糧稅中轉,縣衙只有很少的經費,用來維持縣衙的運轉。

縣庫上一級是府庫,這纔是基層的主要單位,這也是知府這個職位重要的原因,縣裡要有花大錢的時候,一般都會向府庫拆借,如果是涉及多個縣的大型工程,也都是府一級的衙門出錢。

再往上一級,就是省級財政。

大明在省一級設置臬司衙門,主官爲按察使,這本來是省一級監察部門,所以管理省級財政的工作,就交給了按察使衙門,也被稱之爲臬庫。

不過大明官場發展至今,省級的衙門基本上虛置,所謂一省的布政使、按察使,如果不加總督一省軍政事務的總督頭銜,就只是安置高級文官的過渡位置。

臬庫主要也是一個統計部門,加上對下級衙門的經濟指標考覈工作,其實也沒有多少銀子。

所以實際上大明財政最重要的兩級,就是戶部掌握的朝廷國庫,和府衙掌握的府庫。

這也是巡撫這個職位重要的原因。

巡撫往往管理幾個府的事務,掌握這些府的府庫,也就是財政大權,再加上對府縣級官員的監察考覈權,大明的巡撫在地方事務上的話語權,是遠遠高於布政使的。

大明官場就有這樣的話,“佈政不爭,無政可布。巡撫不巡,無事不撫。”

說的就是布政使這個職位虛無化,巡撫這個職位常態化和實權化,如今已經大明最高級的親民官了。

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大明朝堂不願意出現一個同時掌握行政、財政和軍事權力的省級行政單位,所以從明初以來就在不斷削弱布政使衙門的權力。

但是大明朝廷也沒辦法直接管理所有的府縣,別說是大明瞭,現代社會都做不到。

所以又要在府縣上設置一個府或者幾個府的巡撫。

嘉湖巡撫,是管理南直隸最富庶地區的嘉興和湖州的巡撫,是除了王之桓這個淮撫,海瑞這個應天巡撫外,最重要的地方官員。

嘉湖地區也是大明積欠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蘇澤直接詢問閔清是清理了哪個庫的積欠,聽完張居正的回答,蘇澤立刻明白了。

這不就是大明的天下第一巡撫?

好傢伙,諾敏前世?

府庫是巡撫衙門管轄的,也是巡撫衙門掌控的,他閔清清理了府庫的積欠,不就是賬目上的遊戲嗎?

這實在是太容易了,只要找點商人拆借銀子,存放在府庫中讓上級檢查一下,就算是完成追討了。

但嘉湖兩府拖欠的國庫銀子,以及拖欠皇帝內帑的銀子,這這些都是要上繳的,所以閔清只完成了很少一部分。

現在是六月份,又不是糧食徵收的時候,不用說這筆銀子大概也是向當地大戶攤派或者借來的,爲的就是刷功勞。

蘇澤說完,再看在場的五位閣老,他就知道五人都和自己的想法是一樣的。

大家都是從科舉這條路上卷出來的,又在人精遍地的大明官場捲到了頂點。

又怎麼會不明白閔清這些小伎倆?

這讓蘇澤想了前世,很多地方會自己辦皮包公司,然後互相貿易,就是爲了虛報GDP。

還有地方上“借錢”給企業繳納地方稅,然後轉一圈再回到地方手裡,粉飾地方經濟指標。

看來古往今來都是一樣的手法。

蘇澤明白閔清的把戲,閣老們也明白閔清的把戲,但是皇帝不明白啊。

張居正說道:

“陛下已經親書聖旨嘉獎閔清了,還要封他是‘天下第一巡撫’,要讓全大明的地方官員都向他學習。”

說完這些,在場的五位閣老們,臉上都露出痛苦的表情。

皇帝正在興頭上,這時候潑皇帝冷水,這就是在打皇帝的臉。

而且雖然大家都認爲閔清有問題,但大明也要講究證據的,手上沒有證據,就是閣老也不能隨便攻擊一名巡撫一方的地方重臣。

五位閣臣的目光都落在蘇澤身上。

蘇澤一陣無語,好傢伙,你們不願意得罪皇帝,讓我上是吧?

再說蘇澤也沒有證據啊。

這時候還是張居正說道:

“蘇子霖,吾等也不是讓你出頭,只是讓你想個辦法出來,揭穿閔清,並不是要讓你上書彈劾他。”

蘇澤問道:

“不能將閔清調離嗎?”

這時候高拱說道:

“閔清歷任考覈都是不錯的,在地方上名聲也不差。”

李春芳說道:

“言官御史也找過他的問題,但是這閔清似乎還真是個清官。”

蘇澤搖頭說道:

“閔清不是清官。”

“只不過這貪官中,有貪財,有貪色,這閔清是貪名。”

“這樣的貪官,可以爲了名作假,也可以爲了完成自己的政績去盤剝百姓,有時候這種貪官的危害要比普通貪官還要大。”

衆閣老們也點頭,蘇澤說的沒錯,閔清這種官員確實更可怕,他們爲了政績是不擇手段的。

蘇澤繼續說道:

“下官倒是有個辦法。”

蘇澤也不賣關子,直接說道:

“今年春夏多雨,朝廷也有興修水利的決心。”

“可以由雷閣老下令,興修太湖水利,由蘇鬆常嘉湖五府的府庫出資建造。”

“三府是應天巡撫海瑞治下,那這件事應該由海巡撫主持,朝廷可以下旨讓嘉湖二府把府庫的銀子運送到應天巡撫的府庫中去。”

幾位閣老聽完,張居正撫掌道;

“妙啊!”

蘇澤這個提議一點都不突兀,朝廷設置雷禮這個專務大臣,就是用來負責水利事務的。

蘇鬆常嘉湖五府是太湖沿岸的府,都是依靠太湖水利工程的,要修自然要一起修。

而這件事交給海瑞,朝廷重臣們自然放心。

最關鍵的,這等於變相要求閔清上繳嘉湖兩府的府庫存銀。

如果這些銀子真的是閔清借來的,那就算是閔清答應,那些借錢給閔清充政績的人也不會同意。

人家只是幫着你完成指標,也不是真的要彌補府庫虧空啊!

退一萬步,閔清如果真的能上繳這筆銀子,那也確實是大功勞一件,那皇帝嘉獎就嘉獎了。

蘇澤繼續說道:

“嘉湖出現這樣的事情,民間肯定也要有議論,朝廷可以讓人去調查嘉湖的情況,瞭解閔清爲官的真實情況。” 衆閣老們點頭,高拱問道:

“委派誰去呢?如果委派官員前往,會不會太扎眼了?”

蘇澤說道:

“帥嘉謨。”

高拱過了一會兒,纔想起來帥嘉謨是什麼人。

他不就是之前徽州府絲絹案中,一直上訴的那個讀書人嗎?

也正是因爲這件事,才讓隆慶皇帝下定決心編纂《會計錄》。

事後爲了嘉獎帥嘉謨爲一縣百姓出聲,隆慶皇帝賞賜他舉人出身。

後來帥嘉謨在海瑞的舉薦下出仕,擔任南直隸的學政官。

蘇澤說道:“帥嘉謨是查賬的好手,他能從府縣架閣庫中查出絲絹案的問題,那一定能查嘉湖的府庫追繳問題。”

高拱立刻明白了蘇澤的意思。

閔清是巡撫,這種事情不可能他一個人辦成,必須要手下的知府知縣配合,整個嘉湖二府的官員齊心協力才行。

高拱說道:“那明日老夫就讓吏部下文,調帥嘉謨去嘉湖二府下當個縣丞。”

蘇澤連忙說道:

“高閣老高見。”

高拱確實是人事高手,如果讓帥嘉謨直接當知縣,那就算是越級提拔,而且知縣是一方父母官,必然會引起閔清的懷疑。

但是提拔帥嘉謨做個縣丞就不一樣了,作爲兩府的巡撫,閔清也不會注意到一個小小的縣丞。

而縣丞又是縣衙的二把手,可以接觸到縣衙的所有文檔資料,也能方便帥嘉謨去查案子。

蘇澤三言兩語之間,又幫着閣老們解決了一個難題。

李春芳說道:

“不過這興修太湖水利的事情,還是由子霖你上疏比較好。”

接着李春芳又說道:

“內閣承你一個人情。”

聽到這裡,蘇澤立刻答應下來。

內閣的人情,這可不是普通的人情。

李春芳當衆說出來,這就是給了蘇澤政治許諾了,其他閣臣沒有反對,那就是內閣集體的人情。

這可不是某一位閣老的人情那麼簡單。

但是蘇澤出完了主意,卻沒有立刻離開。

衆閣老疑惑的看着他。

蘇澤說道:

“諸位閣老,其實嘉湖的事情,是我大明財政積弊的問題,就算是處理了一個閔清,日後還是有這樣的問題。”

張居正看向蘇澤道:

“蘇子霖有什麼要說的?”

蘇澤說道:

“我大明財政,冠冕堂皇的說永不加賦,田稅確實收的很低。”

“但是地方上的虧空,固然有官吏貪污所導致的,可同樣有很多地方的虧空,是維持地方官府正常開支,但是大明財政根本就沒有給地方衙門財政空間,但是上有所命下官又要執行,最後地方官府衙門只有兩條路。”

“要麼巧立名目,向民間徵收苛捐雜稅,用來維持縣衙運行。”

“要麼就四處拆借,截留拖欠府庫國庫的銀子。”

張居正微微點頭,蘇澤說的問題,其實他也是思考過。

實際上,所謂“永不加賦”的承諾,不僅僅是地方,朝廷也會經常打破。

比如成祖朱棣征討草原,在“永不加賦”的祖制下,是通過大量發行寶鈔,再加上超額發放鹽引等手段籌措的軍餉。

再比如說土木堡之後的京師保衛戰期間,京師朝廷也用過助捐的手段,向京師的權貴富商捐錢,開了國子監捐生的先河。

所謂永不加賦,不加的只是正稅。

嘉靖皇帝興修三大殿,徵收的木料錢和助捐錢,可都是向地方攤派的。

但是朝廷有辦法合法的打破“永不加賦”的承諾,地方官府就只能用黑色灰色手段來籌款了。

朝廷和地方財政上的激烈矛盾,地方承擔了大量的基層事務,卻沒有得到足夠的財政,從明清到民國,甚至蘇澤穿越前,這問題都沒有解決過。

可給地方太多的財權,其後果蘇澤穿越前也已經暴雷了。

地方官府短視的刷政績行爲,又會讓財政體系在崩潰的路上一路狂奔,反正政績都是現任官員的,債務都是繼任者的。

如果真的給地方更多的財權,閔清這樣的官員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很顯然,張居正也已經思考到了這個問題。

在其位謀其政,蘇澤決定還是將這個難題交給張居正去操心。

但是他說道:

“諸位閣老,下官還是以爲,在開徵商稅後,要給地方官府多留存一部分,最好商議一個確定的分成比例,這樣地方也有徵收商稅的動力,也能利用本地商稅來發展。”

“但府縣一級也不能擅自花錢,重要的項目還要上報審批才行。”

張居正微微點頭,也承認蘇澤的辦法穩妥。

山西商稅已經進入籌備階段,就等吏科班的人才到位,山西就要開始試點徵收了。

也正如蘇澤所說的那樣,商稅要徵多少,地方和朝廷各自分多少,商稅徵收怎麼考覈,這些具體問題就是張居正要處理的了。

而蘇澤也是提醒張居正,在釐清了《會計錄》之後,接下來的財政改革也要給地方財政留有餘量,這也是一個朝廷和地方官府博弈的過程。

這種博弈,並不是說地方官府可以給朝廷造反。

而是地方沒錢,可以對朝廷的政策消極對抗,或者自動退出地方事務。

大明的基層官府,這近百年就是這麼做的。

朝廷要做事,保證地方行政效率,也要讓渡一部分權力給地方官府。

【叮!新主線任務完成!】

【所有內閣成員的關係達到親密。】

【任務獎勵:道具抽獎機會*1】

(本章完)

第46章 叩闕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78章 公私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9章 藍色道具第84章 邊亂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304章 鐵路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6章 畫餅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75章 楚宗案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68章 傳承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8章 奸佞是我?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40章 盛世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42章 樹典型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75章 引子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69章 寡斷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35章 馮保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77章 一錘定音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81章 跳幫戰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42章 樹典型
第46章 叩闕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78章 公私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9章 藍色道具第84章 邊亂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304章 鐵路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6章 畫餅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75章 楚宗案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68章 傳承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8章 奸佞是我?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40章 盛世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42章 樹典型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75章 引子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69章 寡斷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35章 馮保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77章 一錘定音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81章 跳幫戰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42章 樹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