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連上兩疏

第147章 連上兩疏

蘇澤這話問得聽起來外行,黃河運河哪裡這麼容易分離的。

黃河從元初修到元末,誇張點說,元朝可以說是就亡在這條河上。

治了那麼多年的黃河,元代治河經驗十分的豐富。

賈魯就是元代最傑出的水利專家,大明的治理黃河思路,也都是延續賈魯的。

如果是別人這麼說,王侍郎大概是嗤之以鼻,覺得對方異想天開,浪費自己的時間。

但是蘇澤這麼問了,王之桓真的思考起來。

王之桓畢竟是專業的水利官僚,他翻出一張運河水圖,然後思考了好一會兒,說道:

“如果自夏鎮東十里李家口引水,開河經韓莊再合泇、沂諸水,至邳州直河口入黃河,修這樣一條運河,就能繞開黃河了。”

蘇澤連忙問道:

“王侍郎,可行嗎?”

王之桓猶豫說道:

“修河和其他事情不一樣,需要實地勘探,結合當地山川水脈才行。”

“但若是紙上談兵,這還是可行的。”

王之桓又說道:“受黃河頂託,運、黃交匯一帶易阻,另須經徐州、呂梁兩處險灘,每次黃泛都會淤塞漕運,這已經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蘇澤連連點頭。

江南和湖廣的糧食,都是通過運河北上送到京師,運河阻斷可不是小事,這是要讓京師餓肚子的。

除了糧食之外,江南還是大明的錢袋子,運河淤塞京師百官的工資都發不出來。

王之桓又說道:

“如果真的從夏鎮修通運河到邳州,就可以避開黃運之阻,運河南北可通暢無虞!”

蘇澤連忙說道:

“這條運河一成,比起遼東漕運,這可是千秋之功啊!”

蘇澤這句馬屁,可是讓王之桓飄飄然了。

但是他知道,蘇澤說的是對的。

遼河漕運是什麼垃圾?

朝廷中大部分的大臣,對遼東都不瞭解,也根本就不關心,遼東修運河,甚至還不如在京師治理臭水溝呢!

運河漕運可就不一樣了!

大運河是天下總樞,是關係到京師百萬官員軍民飯碗的要害!

如果能解決運河的問題,讓大運河不因爲黃河氾濫淤塞,這確實是千秋功勞!

這是要被皇帝閣老們記着,被百官們唸叨一輩子,甚至是名流青史的功勞啊!

蘇澤當然知道這個方案可行。

歷史上,明末就因爲黃河氾濫大運河徐州段經常淤塞,修建了這麼一條運河。

因爲要引泇水來通航,所以稱之爲泇運河。

明末的組織能力都能修建,如今隆慶朝無論是財政狀況,還是官員專業程度,以及社會組織度都要遠勝於明末,修造泇運河不是手到擒來?

這也是蘇澤的計劃。

你們漕運派不就是要開河嗎?

在遼東折騰運河,不如去修修大運河。

反正都是治河,這政績不是要比遼東開河更大?

王之桓已經明顯上鉤,那他就可以說服自己派系的成員,支持泇運河的計劃。

蘇澤又是一道馬屁說道:

“王侍郎,您可以在報紙上也提一提運河的問題嗎?如果這條運河真的能修,日後大家也能知道您的首倡之功!”

暈暈乎乎的王之桓,已經無法拒絕蘇澤任何的要求了,他立刻答應下來說道:

“包在我的身上!”

偏廳的范寬聽完了王之桓的對話,知道自己再也無法說服王之桓,只能在蘇澤離開後,灰溜溜的離開王之桓的府邸。

——

元月二十五日。

新的《樂府新報》刊登了王之桓的文章,在遼東漕運問題上,王之桓完敗潘季馴,從成本上看遼東漕運確實耗資巨大,收益遠不如海運。

但是王之桓又刊一文,講述了他泇運河的構想,獲得了朝野讚譽,都對他的專業性表示了讚許。

登萊巡撫涂澤民之後,山東道監察御史王任重和沈藻也上書,贊同重啓登遼海輸,山東有關官員紛紛上書贊同。

而武清伯世子李文同,也在前一日離開京師前往萊州港,準備在萊州港組建商號,專營遼東高麗蔘貿易。

在蘇澤輿論先行,各方佈局下,蘇澤再次將奏疏放入【手提式大明朝廷】。

【本次模擬已經通過,不需要強行執行。】

【模擬通過,本次模擬不消耗每月模擬次數。】

【重啓登遼海輸,國祚+3】

【威望值+200】

果然可以!

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大大降低奏疏執行需要的威望值,甚至可以直接降到0點!

重起登遼海輸其實就是一件小事,但是從這件事上蘇澤知道了金手指的新用法,而這一套推進政策推行的辦法,其實也正是一個政治家的手腕。

蘇澤感覺從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都到月底了,還剩一次模擬次數,蘇澤乾脆抽出奏本,又再寫了一篇,題目爲《請勘青徐水文以籌泇運河疏》,再次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中。

月底的模擬機會,不用白不用。

——【模擬開始】——

一天後,《請勘青徐水文以籌泇運河疏》送到內閣,內閣一致支持你的意見,請發往工部再議,奏疏被送入宮中。

兩天後,皇帝擔心耗資太大,奏疏留中。

奏疏傳到六科,引起了徐州籍官員的反對,最終方案不了了之。

——【模擬結束】——

【是否花費200點威望值,強行通過奏疏?】

“是。”

【威望點已經扣除】

【剩餘威望點:470點。】

說服王之桓,蘇澤省下了《請重開登遼海輸疏》,還賺了200點威望值。

投桃報李,蘇澤乾脆就將這賺來的200點威望值用掉。

如果是修運河,200點肯定不夠,但是蘇澤這份奏疏是請求朝廷勘察山川水文,論證泇運河是否可行的先期準備工作,所以只需要200點就能通過。

不過隆慶皇帝還是真摳門。

也難怪,在隆慶皇帝執政期間,主要就是做了開源節流的事情,對內投資的大工程少之又少。

他爹嘉靖和兒子萬曆,在位期間都做了不少大工程。

當然,這也是隆慶皇帝執政時間比較短有關係。

但是對於國家財政來說,不是賺的越多就越好的,國家的錢還是要花出去纔好。

古往今來,官府投資都能拉動經濟,加速貨幣流通,而且泇運河這樣的工程,也能節約運河漕運的成本。

當然,理想狀態還是海運。

如果直接從江南出發走海運,運到直沽再走運河,可以大大節約運輸成本。

但是蘇澤也知道,改漕爲海可不是登遼海輸那樣的小事,漕運可真是“百萬漕工之所繫”!

改漕爲海,從來就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

這大運河沿岸的百萬漕工,和元末聚集在黃河附近的百萬修河勞役一樣,要是砸了他們的飯碗,也鬧出一個石人一隻眼出來,那大明國祚可要扣光了。 這種涉及到國本的大政策,就算是用金手指,需要的威望值也是海量的。

改漕爲海要改,但是要慢慢改。

比如泇運河這種改革,從整頓運河黃河開始,將一部分勞動力轉移過去,然後逐漸疏通漕運,降低成本。

再從小量的貨物開始海運,提升航海技術,降低航運成本。

這就不是一個奏疏能做完的事情,這就需要不斷的修改政策。

而之所以奏疏被徐州籍官員反對,蘇澤也明白原因。

如果修通了泇運河,那漕運就繞開了徐州。

大運河可是一條黃金水道,如今大明最繁華的幾個城市,都是坐落在大運邊上的。

而歷史上也是,自從泇運河修通後,徐州失去了漕運樞紐的地位,經濟地位不斷下降。

等到了民國,徐州就剩下軍事要地的價值了。

對於這件事,蘇澤也無可奈何。

一座城市的興衰起落,也和歷史發展有巨大的關係,沿海地區的崛起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海運取代漕運也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

但是如何讓這些城市在衰落中保持穩定,或者找到新的發展方向,這就很考驗執政者的智慧了。

而徐州這座秦漢古城,除了漕運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煤炭資源了。

清末的時候,李鴻章設立徐州利國礦務總局,是中國近代首批官辦煤礦。

徐州不僅僅煤礦資源儲量豐富,質量也很高,主要是含硫量比較低的焦煤。

而徐州距離登萊不遠,也在運河漕運邊上,如果能開採高質量焦煤,正好可以用來給登萊鑄幣。

鑄幣帶動燃料需求,開礦帶來技術需求,再產生運輸需求。

這就是一個完美的,可以互補的區域產業集羣,只要發展起來,就能成爲大明新技術發展的中心。

當然,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蘇澤需要做的是灑下種子,然後呵護這個種子生根發芽。

而隨着一月過去,蘇澤在二月就要成婚了。

蘇澤穿越以來是天不怕地不怕,但唯獨對婚禮產生了恐懼。

無論古今婚禮都是極其折磨新人的一件事,而蘇澤迎娶的是當朝閣老家的侄孫女,是詩書傳家的名門淑女,婚禮的流程更加複雜。

蘇澤都想趕緊上一份奏疏,要求簡化婚禮流程。

但仔細想想還是算了,民風民俗可不是一道聖旨就能改變的。

真的要移風易俗,還是要社會發展才行。

——

通政使李一元,最近心情一般。

年前被蘇澤驚嚇,李一元連續上了三封辭呈,但是都石沉大海。

李一元對蘇澤上疏已經產生了生理性的恐懼,但是他又怕蘇澤的奏疏鬧出風波自己卻不知道,所以一邊命令屬下一定要將蘇澤的上疏交給自己看,一邊又害怕見到蘇澤的上疏。

今日剛剛到衙門,手下就送來兩封蘇澤的上疏。

這個月不是已經上過一次了嗎!

蘇二疏怎麼變成蘇三疏了!

李一元心中怒吼,這一個月兩封上疏,都已經將朝堂攪得不得安生了!

如果一個月三封奏疏,自己還活不活了?

李一元小心翼翼的打開奏疏。

兩份奏疏,一份是贊同涂澤民重啓登遼海輸的奏疏,一份是贊同王之桓報紙上的文章,修造泇運河的奏疏。

還好還好!

一封海運一封治河,都不是什麼得罪人的事情,這次的奏疏應該不會引起什麼風波。

這個月已經到月底了,應該能消停幾天了。

通政使李一元如釋重負,但還是不放心,親自帶着蘇澤的奏疏去了內閣。

——

工部。

“雷尚書。”

工部侍郎王之桓,面對工部尚書雷禮,心中有些忐忑。

王之桓剛剛進入工部的時候,雷禮就是他的上司。

這些年來,雷禮每次升遷也都不忘記王之桓,算是他半個舉主。

可自從雷禮就任工部尚書後,王之桓也不知道爲什麼,就和雷禮疏遠了。

這之後,王之桓力主在遼東修運河,又聚集了一批想要進步的工部少壯派官員,和觀點日趨保守的雷禮矛盾日深。

沒辦法,身在工部侍郎這個位置上,就不單單是一個人的前途了,王之桓也關係着不少官員的前途。

而王之桓要進步,現任工部尚書雷禮就是繞不開障礙。

工部是下三部,尚書幾乎是沒機會入閣的。

工部上一個頂尖權勢者是嚴世蕃,但是嚴世蕃只是工部侍郎,他被人稱之爲小閣老,是因爲他有一個做首輔的爹,但實際上嚴世蕃根本就沒有入過內閣。

所以對於王之桓來說,如果不能晉升工部尚書,那他就只能調任南京工部尚書,那就幾乎等於養老了。

仕途就是這樣,每一步都不能有差池,一次機會把握不住,這輩子就到頭了。

雷禮看向王之桓,開口說道:

“前幾日你在《樂府新報》上的文章,老夫認真看了,你能有這樣的長進,日後我這位置就能坐了。”

這下子王之桓誠惶誠恐的說道:

“大司空折煞下官了!”

雷禮溫言說道:

“工部和其他五部不同,工部決議的事情關係天下萬民,是不可不慎的事情。”

“當年重新皇宮,本官日夜都在工地,不敢稍歇。”

“之前遼東漕運之議,你沒有去過遼東一次,空發議論吸引衆議,本官這才疏遠了你。”

王之桓也是官場老油條了,但是聽到雷禮這段話還是羞愧不已。

雷禮說道:

“老夫準備上疏,力保你的新運河之議。”

這下子王之桓都傻了。

雷禮接着說道:

“但是你要外任淮撫,還兼工部侍郎,總督河運。”

如果是前幾天,雷禮這麼說,王之桓覺得他是故意將自己調離中樞。

淮撫是要職,但畢竟是地方官,王之桓是要衝擊工部尚書的人。

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事情,王之桓也覺得自己實地經驗不足,也許雷禮是真的要鍛鍊自己。

“屬下願意去淮安。”

“好,那老夫就上疏力保你的運河新策,等這條運河修成之時,就是你升任工部尚書之時!”

等王之桓離開,雷禮抽出一張字條,將字條放入墨洗中,字條逐漸被墨染黑,雷禮微微嘆了一口氣。

(本章完)

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3章 講學之風第39章 支線任務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95章 崩盤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78章 國本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6章 畫餅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83章 羊吃人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52章 貢監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23章 丹術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242章 樹典型第242章 樹典型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75章 引子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6章 紫色道具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78章 公私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25章 實學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75章 引子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5章 圈子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42章 樹典型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
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3章 講學之風第39章 支線任務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95章 崩盤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78章 國本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6章 畫餅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83章 羊吃人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52章 貢監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23章 丹術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242章 樹典型第242章 樹典型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75章 引子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6章 紫色道具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78章 公私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25章 實學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75章 引子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5章 圈子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42章 樹典型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