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

蘇澤看向萬敬問道:“萬兄見過這炒鋼法?”

萬敬說道:

“京郊有幾座工部的鐵坊就是用的此法,名曰白作爐。不過炒鋼法需要有熟練工匠炒鋼,炒完還需要反覆鍛打,耗時耗力,所產之鋼精貴,多用於御用。”

怕蘇澤不理解,萬敬又說道:

“紅盔將軍身上的鐵甲,就是用此鋼打造的。”

這下子蘇澤明白了。

紅盔將軍並不是軍銜,而是專門負責護衛皇帝的近身侍衛,因爲頭戴紅盔而被稱之爲紅盔將軍。

紅盔將軍都是從勳貴家庭中選拔,而且必須是頂級勳貴家的子弟才能擔任。

而紅盔將軍首領也是勳貴中最重要的職位,上一任紅盔將軍首領就是定國公徐文壁。

萬敬說道:

“蘇翰林,萬某還是一事不明,你這鋼爐爲何要覆蓋住爐頂,是爲了增加爐溫嗎?”

“可這樣一來,要在何處點火加熱鐵水呢?”

見到萬敬問出這個問題,蘇澤就知道他是專業的了。

其實現在冶煉遇到的問題,就是溫度問題。

要製作出合格的鋼材,需要將鐵水加熱到一定的溫度。

中國工匠很古老的時代就發明了風箱,增加燃燒室的氧氣,加劇燃燒反應讓燃料發出更高的溫度。

看到蘇澤都有些驚訝,傅順說道:

“蘇翰林您有所不知,萬兄出身於蕪湖冶鐵世家,這有關冶煉的事情他無所不知。”

原來是這樣啊!

大明中期,有兩個主要的冶鐵基地。

一個就是前面說的閩鐵,主要基地在福建,大多是官民合營,使用木頭焦化的焦炭來冶鐵,因爲爐溫比較高,雜質少,所以出產的鋼質量比較好。

另外一個冶鐵基地就是蕪湖了,因爲在長江航道邊上,蕪湖形成了名爲蘇鋼的冶煉技術。

蘇鋼使用生鐵淋口,利用熟鐵滲碳成鋼的技術,製作出來的鋼質量也很不錯。

不過蘇鋼基本上是民營的,雖然在百姓那邊口碑不錯,卻不被朝廷認可。

萬敬既然是蕪湖人,又是冶鐵世家出身,那對鍊鋼這麼瞭解也就理所當然了。

原來萬敬是內行,蘇澤覺得好辦多了。

但是如何加熱這種鐵爐,需要解釋的科學原理太多,於是蘇澤說道:

“這就是這鐵爐的妙處了,要在火爐上方點火燃燒,加熱鐵水。”

這下子萬敬徹底疑惑了,傅順則說道:

“蘇翰林莫不是在說笑,世間豈有無薪之火?”

蘇澤說道:

“傅兄,你能造出我需要的鐵爐嗎?”

傅順又看了一眼設計圖,最後點頭說道:

“給我十日時間。”

“十日後,我們鐵爐前見。”

——

萊州港。

“國舅爺!”

武清伯世子李文全站在碼頭上,焦急的等待着。

碼頭上的官員都簇擁着他,甚至連登萊市舶司都派了幾名太監伺候着。

李文全在京師啥也不是,但是到了這萊州港口,那就是人人巴結的對象。

誰讓他是太子的親舅舅呢?

被小胖鈞忽悠到了萊州後,小心謹慎的李文全只敢買下兩艘船,僱傭了一些萊州當地的水手,開始了第一次海上貿易。

至於萊州爲什麼這麼多水手,那就要問萊州海防衛所的逃兵爲什麼越來越多了。

甚至李文全僱傭的船長,就是萊州海防衛所的一名世襲百戶,在嘉靖朝末期就經常領着衛所士兵出海走私了。

不過衛所走私風險大,而且小打小鬧也就能溫飽罷了,聽說了國舅在萊州港口招募出海艦隊,這位吳百戶就領着衛所兄弟來投奔了。

其實萊州港口第一批的海員基本上都是這麼來的,登萊巡撫涂澤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海防任務已經交給了剛剛到任的俞大猷,這些衛所只要不落草爲寇,登萊巡撫衙門都是不管的。

李文全將海圖給了吳船長,目的地就是蘇澤和太子說的皮島,船上還有李文全從京師帶來的親信,他們負責在皮島收購高麗蔘和貂皮,而交易的貨幣就是李文全從太子手裡拿到的絲綢。

這些絲綢都是宮裡積壓的存貨,被太子以盤活庫存的名義要了過來。

但即使是存貨,那也是貢給皇帝的高級貨色。

其實李文全直接在萊州港口將這批絲綢賣掉,就能賺到足夠向太子交差的銀元了,但是李文全還是記得太子的囑託,“一條驗證可行的航線,就是下蛋的金雞!”

下蛋的金雞!

李文全其他沒記住,就記得太子這句比喻了。

沒辦法,李文全也是窮怕了。

他父親武清伯李偉出了名的摳門,而妹妹李妃也一直小心翼翼,不讓兄弟們仗着外戚身份謀利。

李偉已經被封了伯爵,但是一年到頭家裡餐桌上都見不到幾個葷腥,李文全還要隔三差五接受父親“憶苦思甜”的教育。

所以在被自己的胖外甥央求,領着太子給的啓動資金到了萊州港後,李文全也也小心翼翼,事事親力親爲覈算成本,一個銀元恨不得掰成兩半用。

就在這個時候,遠處的海平面上出現了風帆,岸邊等待的衆人紛紛歡呼起來。

李文全還是很謹慎,這些日子他聽說過太多海船傾覆的消息了,甚至月初的時候一艘登萊市舶司的官船都遭遇風波失蹤了,估計也是凶多吉少。

這些日子各種打探下來,李文全已經搞清楚了海貿的規則。

只要艦隊能回航,那就是大賺特賺。

大明的貨物在海外是非常暢銷的,無論是朝鮮、倭國,還是那些遊離在大明附近島嶼的西洋商人,大明的商品都能換到好東西。

除了這些地方外,很多大明周圍的小國,他們手裡也有不少珍奇的物資。

但是海貿賺錢,一旦海船傾覆就血本無歸。

而且這不僅僅是貨物的損失,一艘能遠洋的海船也價值不菲,還要賠償海員的家人,這些加起來都是天文數字。

總而言之,每一次出海都是一場豪賭,贏的就是盆滿鉢滿,輸了則是傾家蕩產。

當然,李文全不會傾家蕩產,但是如果完成不了胖外甥的囑託,李文全也無顏返回京師。

李文全走上碼頭,看清楚這艘船是自家的旗艦後,這才微微鬆了一口氣。

可很快李文全又焦慮起來,明明兩艘船出海,怎麼只回來一艘?

等到這艘船靠岸,船長吳百戶剛剛下船,就被李文全拉住問道:

“另一艘船呢!”

吳百戶連忙說道:

“國舅爺莫要擔憂,寶乙號只是在歸航的時候遇到了點波折,馬上就能進港了。”

聽到這裡,李文全這才鬆了口氣。他沒讀過幾年書,所以給兩艘船起名爲寶甲號和寶乙號,也就是寶船一號和寶船二號的意思。

這兩艘船都是老式的福船,是附近海防衛所的“淘汰”戰船。

至於爲什麼看起來還很新的戰船會被淘汰,那就不能多說了。

“寶乙號遇到什麼波折?有損傷嗎?”

吳船長正準備說明情況,岸邊又歡呼起來,只看到寶乙號的桅杆也出現在天際,正在遲緩的向港口前進。

吳船長賣了一個關子說道:

“國舅爺,馬上您就能知道了。”

過了快半個時辰,寶乙號才停靠到碼頭,這時候寶乙號的船長跳下船,對着碼頭上的衆人說道:

“快來些人,把碼頭後拖着的東西拉上岸!”

李文華眼看着碼頭上的力夫一擁而上,過了一會兒一條大魚被拖到了岸上。

“這是!?”

李文華瞪大眼睛,吳船長說道:

“國舅爺,這是鯨魚。”

“鯨魚?”

“寶乙號在歸航的時候遇到了鯨羣,不小心撞上了這條鯨魚,船體受損。萬幸受損不嚴重,只淹了兩個貨倉,船上的人見到鯨魚已經死了,就拖回了港口。”

聽到船體受損,李文華更是心疼,維修海船需要不少錢,更糟糕的是維修需要時間,耽誤他下一次航行。

李文華看着海岸上巨大的鯨魚屍體,恨不得食肉寢皮,他泄憤的說道:

“這鯨魚的肉可以吃嗎?”

吳船長連忙搖頭說道:

“鯨魚肉腥臭,只有餓到不行纔會有人想吃。”

“這鯨魚身上可有什麼值錢的物件?”

吳船長連忙搖頭說道:

“雖然出海的漁民經常遇到鯨魚,但是此物體型巨大難以捕捉,也不知道身上有什麼值錢的。”

吳船長也算是附近的海上通了,他想了半天才說道:

“要說值錢的東西,鯨油可以做燈油,據說能長明不熄。”

李文華咬牙說道:

“那就剖鯨取油!撞壞了本世子的船,就要用它的油來償!”

吳船長無奈,只能請來屠夫,在海灘上開始分割這條鯨魚。

就在這個時候,李文華身邊的一個太監湊過來說道:

“國舅爺,僕在太子爺的棉籽工坊見過用棉籽油制皁,這鯨魚既然也有油,要不我們也制皁?棉籽皁在京師可是賣的不錯的。”

“制皁?能行嗎?”

這個太監名叫張泰,是張宏的乾兒子,也被派到李文華身邊。

張泰原本就是東宮負責棉籽工坊的太監,他說道:“都是油,制皁方法也是差不多,如果不行就算了。”

李文華連連點頭,這麼大的鯨魚應該能取下不少油脂,如果能製作成鯨皁,應該也能彌補一些損失。

京師的肥皂確實好賣,而登萊港口這些碼頭工人也髒兮兮的,肥皂應該也能有市場。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人喊道:

“這鯨魚腹中有寶貝!”

聽到有寶貝,李文華連忙跳起來,他衝到海灘邊上撥開人羣,就見到一名屠夫手裡舉着一個髒兮兮的硬塊。

張泰也湊過來,李文華捂着鼻子說道:

“這是什麼破寶貝!不就是鯨魚吞下的石塊嗎?”

這屠夫連忙說道:

ωωω ●тт kΛn ●co

“老爺,這東西有異香!”

“香什麼香,明明就是惡臭!”

拖回港口的鯨魚已經有點腐爛了,沙灘上的味道堪稱地獄,李文華如果不是聽到有寶貝,根本不可能靠近。

太監張泰對於氣味更加敏感,他嗅了嗅鼻子說道:

“國舅爺,好像是有點香。”

李文華接過這塊石頭樣的東西,這東西拿在手上卻很輕。

張泰湊近聞了聞,除了腥臭味之外,又有一種奇特的香味。

“國舅爺,這味道怎麼這麼熟悉。”

“對了,龍涎香!”

張泰突然驚呼!

龍涎香?

聽到這三個字,李文華立刻想起來了!

龍涎香,有海上浮金之名。

嘉靖皇帝特別喜歡這種香料,曾經讓大臣帶着重金去廣州搜索龍涎香,最後花費高價才找到一些。

李文華也就是在皇帝登基大典上聞到過龍涎香的味道,但是那股奇特的香味讓他至今難忘。

據說宮裡的龍涎香就剩下拳頭大小了,而當今皇帝也不像先帝,也做不出派遣大臣去廣州購香的事情。

如果真的是龍涎香?!

李文華激動起來,這龍涎香可是皇帝都難求的珍貴香料啊!

這樣一塊龍涎香,比宮珍藏的都要大了!

如果真的是龍涎香,那寶乙號被撞的那點損失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李文華連忙命人將這塊龍涎香清理乾淨,然後派遣快馬火速送往京師!

如果蘇澤在這裡,應該就能認出,被寶乙號拖回岸邊的,是一頭抹香鯨。

抹香鯨,是體形最大的鯨種。

在明代的時候,渤海口就有大量的鯨羣,甲午海戰後,倭國的捕鯨船就開赴渤海口捕鯨,二戰前渤海的鯨羣滅絕。

而龍涎香,本身就是抹香鯨在腸道形成的一種腸道分泌物,大概算是一種腸道結石。

大部分的龍涎香,會被抹香鯨排出,然後浮在海上被漁民獲得。

少部分的龍涎香會留在鯨魚體內,而李文華的這頭抹香鯨體內,恰好就有這麼一塊龍涎香。

雖然還沒有確定是不是真的龍涎香,但是李國舅拖回來的鯨魚體內有寶貝的消息,已經在萊州港口迅速傳播。

一部分見過鯨羣的商船也躍躍欲試,渤海口的鯨羣不需要航行太遠就能見到,比起遠航貿易,捕鯨似乎更加安全?

就在萊州港口爲了一頭鯨魚瘋狂的時候。

一艘破敗的大明海船,終於見到了陸地。

挺拔的冷杉林,說明這座島上有淡水,雖然整個島大半都被冰雪覆蓋,但還是給了船員生存的希望。

就在這艘大明海船的把總下令靠岸的時候,一羣衣着打扮奇怪的土人,划着用樺木皮製作的簡易漁船,靠近了這艘快要傾覆的海船。

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21章 立儲之功第41章 冊立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83章 羊吃人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57章 立成法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33章 考成法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254章 蒸汽機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42章 樹典型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04章 鐵路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42章 樹典型第25章 再升官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6章 立人設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123章 丹術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40章 盛世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69章 寡斷第55章 壓力怪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81章 清田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5章 馮保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75章 引子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3章 請修國史
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21章 立儲之功第41章 冊立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83章 羊吃人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57章 立成法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33章 考成法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254章 蒸汽機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42章 樹典型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04章 鐵路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42章 樹典型第25章 再升官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6章 立人設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123章 丹術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40章 盛世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69章 寡斷第55章 壓力怪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81章 清田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5章 馮保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75章 引子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3章 請修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