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

趙貞吉的問題很直接,明初的這套制度,也是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的選擇。

增設吏員,那這些吏員也是要吃飯的。

這錢到底誰出,纔是最重要的問題。

在大明縣衙中,典史是有俸祿的。

但是典史外,無論是書手還是衙役,他們都是沒有固定俸祿的。

有的地方官員會想辦法從縣衙的庫房中支出一筆開支作爲俸祿,有的地方官乾脆就不發錢,任由這些書吏衙役“自籌”。

如果不解決這些新吏員的待遇問題,他們同樣會成爲盤剝百姓的胥吏。

蘇澤說道:“俸祿由戶部出,名位由吏部給。”

趙貞吉凝視蘇澤,接着問道:

“你有幾分把握。”

趙貞吉終於知道,爲什麼蘇澤要登門拜訪了。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只是個引子,蘇澤真正要辦的,其實是吏科試的事情。

要進行更進一步的對內改革,就需要能將政令執行到最基層的官僚隊伍。

蘇澤希望能在讀書人最多的順天府地區試點,招募一批新的吏員充入官府,這樣才能開展更基層的改革。

除此之外,這也是蘇澤的一次嘗試。

吏科試涉及到三個部門,吏部要給員額,和典史一樣承認這些新吏員的編制。

戶部要給撥款預算,給這些吏員俸祿。

而禮部要組織考試,對通過考試的吏員進行培訓,讓他們熟悉官府的政務。

如今朝廷中,能夠集合三個部通力協作的,也就只有擁有系統的蘇澤了。

給吏部、戶部和禮部找個事情做,也能給三位閣老們“找點事情做”。

有了具體的事情做,也不會天天想着內鬥了。

蘇澤說道:“下官只能說盡力而爲。”

“你上個奏疏,內閣議一下,你師相那邊你去過了嗎?”

蘇澤立刻說道:

“師相那邊下官還沒去,下官想還是先和您通個氣。”

聽到蘇澤這麼說,趙貞吉摸着鬍子,心情似乎好了一些。

緊接着他說道:

“你和三娘子已經成婚了,現在是不是改口了?”

蘇澤愣一下,還是有點不情願的喊道:

“叔祖。”

趙貞吉淺淺的應了一下,蘇澤深深的懷疑,趙貞吉是不是想要佔高拱的便宜?

吏科試的事情事關用人大計,蘇澤只是和趙貞吉達成了簡單共識。

如果要推動這件事,蘇澤還要說服高拱和張居正才行。

送走蘇澤,趙貞吉忍不住想,什麼時候開始,蘇澤成了朝堂的定海神針了?

——

次日,趙貞吉早早來到內閣,接着通政使楊思忠帶着蘇澤的奏疏來到內閣。

“楊大人,蘇子霖的奏疏可送來了?”

楊思忠早有準備,從最上面拿起一份奏疏,將蘇澤的奏疏交給了趙貞吉。

趙貞吉又看了一遍奏疏,確認和蘇澤昨日給自己看的副本一樣。

他首先提起筆寫下了贊同的票擬意見。

寫完後,趙貞吉看了一眼張居正的位置。

這件事上他還是有些看不上張居正的。

當年自己的弟弟,和自己一同考過了貢試,爲了避嫌弟弟放棄了殿試,在官場上傳爲佳話。

閣臣家的子弟科舉,爲了防止瓜田李下,在職期間讓自家子弟放棄科舉的也有不少。

可偏偏張居正的兒子參加順天府鄉試,還考中瞭解元。

雖然趙貞吉也相信申時行不會在這件事上作弊,但是後人又要如何評價這件事?

趙貞吉想着,高拱邁步走入了內閣。

趙貞吉拿着蘇澤的奏疏遞給高拱,看完了奏疏的題目,高拱大概也就明白了蘇澤要奏請什麼了。

翻開一看,內容和自己猜想的相差無幾。

高拱內心有些糾結。

根據張四維的彙報,高拱派人摸清了情況,這次哭廟的事件,確實是自己的門徒,戶部郎中丁靖軒的策劃。

作爲宦海沉浮幾十年的人,高拱很快就明白了丁靖軒的企圖。

可是明白歸明白,這一次順天府鄉試,確實是一次攻擊張居正的大好機會。

在這件事上,高拱一派已經佔據了主動權。

進可以繼續彈劾,掀起朝議,就算不能讓張居正罷官,也可以打擊張居正在皇帝心中和士林中的聲望。

靜可以坐觀其變,看張居正如何應對。

但是蘇澤這份奏疏,是讓高拱放棄這次機會。

高拱拿着奏疏回到座位上,仔細思考了一會兒,最後還是寫下了贊同的意見。

我高肅卿不屑於用這種手段!

高拱就是不喜歡這些陰謀詭計,要不然他也不會在隆慶皇帝剛繼位的時候就被徐階算計罷官。

要戰勝張居正,就要在公務上將他壓倒,而不是用構陷的方法來打倒政敵。

高拱是經歷過嘉靖朝後期激烈的政治鬥爭的,見識過嚴嵩父子如何使用權術,前首輔徐階也是此道高手。

但是高拱的傲氣還是讓他不願意用這些手段。

也正如蘇澤所說的,將答卷刊登出來,士林自有公論。

皇帝親自主持複試,那結果自然能服衆。

要是張居正真的夥同弟子,給自家兒子科舉作弊,那陛下一下子就能看穿。

反之張居正如果沒有作弊,那高拱也不屑於構陷他。

最後抵達內閣的,是首輔李春芳。

李閣老前幾天的時候就有不祥預感,本就想要使出告病大法,卻因爲東勝衛戰事不得不主持大局。

可沒想到剛剛處理完了北疆的事情,就趕上了這趟哭廟風波。

張居正請假後,李春芳不得不接過了他處理的政務,才做了兩天就不堪重負。

李春芳並不長於吏才,平日裡看張居正整日坐在那裡處理公務,李春芳沒想到戶部的公務竟然如此繁重。

所以看完了蘇澤的奏疏,李春芳立刻票擬贊同,然後中書舍人送入宮中。

隆慶皇帝對這份奏疏自然御批通過,蘇澤的奏疏發往六科,這場風波暫時被壓制住了。

——

得到了皇帝的聖旨,蘇澤立刻行動起來,從禮部要來了這次順天府鄉試的答卷,將二十名官生的卷子排版,刊登在十月十七日的增刊上。

《順天府鄉試彙編》出版後,迅速脫銷。

京師讀書人看完了張敬修的文章,也承認他的水平確實不錯,士林的爭議也少了很多。

緊接着,皇帝宣佈在十月十九日,親自主持順天府鄉試的複試。

二十名官生準舉人全部參加,由皇帝親自出題,翰林官員當場批改,當日就公佈了複試的結果。

二十名官生的學識文章都能達到舉人標準,皇帝認定本次鄉試沒有弊案,《樂府新報》也將皇帝的判定刊登在頭版上。

至此,這場哭廟的事件告一段落。

張府。

張居正看着年輕的兒子張敬修,擡起眉毛問道:“你要放棄科舉?”

張敬修拱手說道:“是的,父親。”

張居正看向兒子問道:

“你不顧我的禁令,參加這次順天府鄉試,現在考中解元,又要放棄科舉?”

張敬修看向父親。

面對張居正這個強勢的父親,張敬修一直都小心翼翼的。

他是長子,下面還有弟弟,從小就被教育,要做家族的表率。

所以無論是讀書還是其他事情,張敬修都付出了比別人更大的努力。

而這一次,張敬修也是思考已久的。

讀書科舉,是家族和父親加給自己的擔子,張敬修參加順天府鄉試,就是爲了證明自己,滿足父親和家族的期待。

可沒想到自己這次掀起的風波,差點連累父親。

張敬修迎上父親的目光說道:

“父親,我想要去登萊,去市舶司海務教習所看看。”

市舶司海務教習所?

張居正想起了這個機構,這是蘇澤請求設立的學校,專門培養航海和海軍人才的學校。

“你要出海?”

對於兒子的選擇,張居正有些不理解。

張敬修說道:

“父親,讀書科舉做官,兒子是永遠趕不上您了。”

張居正沉默了一下,大明至今沒有出過父子閣老。

嚴世蕃雖然稱爲小閣老,但是他並沒有入閣。

張敬修說的沒錯,能成爲閣老,不是光讀書就可以的,能力機遇都不可或缺,每一個閣老的入閣道路都是不可複製的,這不是書讀得好就可以的。

如果讀書好就能入閣,那豈不是每一屆狀元都能入閣?

實際上大明狀元閣老反而不多。

張敬修說道:

“兒子讀《樂府新報》,見到報紙上說海波萬里,我大明之外還有萬國林立,所以兒子想要去看看。”

張居正沉默了一下,他素來治家嚴謹,對長子有很大的期待。

張敬修一路讀書,也沒有辜負張居正的期待,如今十七歲就中了舉人。

但是見到兒子能站在自己面前,將他的想法說出來,而不是和以前那樣唯唯諾諾,張居正又覺得心中寬慰了許多。

“你要去,就去吧。”

“你是舉人,市舶司海務教習所可以直接錄取,如果三年不成,你就返回荊州老家侍奉祖父吧。”

張敬修連忙跪下來向父親叩頭,就返回房間打點包裹去了。

等兒子走後,張居正在鯨油燈下,看着一張紙條。

戶部浙江清吏司郎中丁靖軒,國子監生丁靖海。

看着兩個名字,張居正眼中露出光芒。

膽敢算計閣老,那就要做好被閣老報復的準備。

——

十月二十一日,中旬休沐後,蘇澤踏入東宮。

左庶子已經有自己的獨立公房了,不用和其他東宮講官擠在同一件公房裡。

而且東宮的公房剛剛翻新裝修過,據說是太子自掏腰包的。

對於這件事,百官都稱讚太子尊師重道,言官也很識趣的沒有掃興。

詹事府的差事其實相當的輕鬆,上衙的時候大家就是安靜的讀書備課。

不過今天蘇澤剛剛到衙,一名熟人就踏入了他的公房。

“雲襄(黃驥字)兄?”

黃驥比上次見面又瘦了一些,不過精氣神還是不錯的,而且比起剛入詹事府時候的陰鬱,現在執掌太史局的黃驥明顯開朗了很多。

“子霖兄,我是來向太子辭行的,見你也在詹事府,所以也順道來一下。”

“辭行?”

黃驥說道:

“四海測驗已經準備完畢了,太史局已經派出隊伍,勘驗前元測驗的星圖日晷,我明日也要啓程前往南京了。”

“去南京?”

黃驥說道:

“陛下御批在神烈山附近建造天文臺,子霖兄所設計的反射望遠鏡已經安置完畢,我準備過去看看。”

“神烈山?”

蘇澤疑惑的看向黃驥,自己也是南直隸人,怎麼沒聽說過南京有這座山。

黃驥說道:

“就是紫金山,世宗皇帝改的名。”

“哦哦哦。”

蘇澤恍然大悟,沒想到最後還是紫金山天文臺,這難道是歷史線的自動收束?

蘇澤對黃驥還是有些不捨的,叮囑他用胖鴿子聯繫後,黃驥又掏出兩本書。

“這份是子霖兄所授的《微積分術》,我已經編好,營造學社那邊請子霖兄多擔待着。”

“這本《幾何學》是給市舶司海務教習所編寫的教材,我還沒來得及勘誤,請子霖兄斧正後交給朝廷。”

臨近分別,蘇澤更有點不捨了,他叮囑黃驥注意身體,就讓黃驥去給小胖鈞道別去了。

不一會兒,東宮內傳出哭聲,等蘇澤踏入明倫堂後,就見到朱翊鈞不捨的拉着黃驥。

黃驥也感動到流淚,師生道別半天后,小胖鈞又拿出一堆私藏的珍寶要賞賜黃驥,都被黃驥拒絕。

等到黃驥離開後,小胖鈞悶悶不樂的坐着,對着蘇澤說道:

“蘇師傅,黃師傅都去南京了,可孤還是不能離開東宮。”

蘇澤看了一眼小胖鈞,他深度懷疑剛剛朱翊鈞哭,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不過蘇澤也不敢擅自領着小胖鈞亂跑,明代言官可是盯着很緊的,而且萬一出什麼幺蛾子,蘇澤也擔待不起,誰讓隆慶皇帝就這麼一個兒子。

蘇澤安慰了一會兒,朱翊鈞平復下來,他掏出一份信件說道:

“舅舅來信了,他說澎湖的氣候非常適合種植甘蔗,他已經殖拓了大量土地。”

“這麼快?”

蘇澤也沒想到,李文全的動作竟然這麼快。

要知道現在的澎湖可不是寶島,而是荊棘密佈的熱帶島嶼,這也是大明爲什麼任由荒廢的原因。

朱翊鈞嘿嘿一笑說道:

“澎湖種植園能進展這麼順利,可都是孤的功勞!”

蘇澤笑着說道:

“那臣就聽一聽殿下的妙方了。”

朱翊鈞低聲說道:

“蘇師傅,您不是說過浪白澳的佛郎機人嗎?”

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55章 壓力怪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8章 會館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42章 樹典型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5章 圈子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87章 齊發力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98章 捷報(七更)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40章 盛世第66章 殃及池魚第75章 引子第38章 徐文長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5章 馮保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2章 神劍出鞘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95章 崩盤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304章 鐵路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47章 助攻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57章 思退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81章 清田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23章 丹術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54章 蒸汽機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57章 立成法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84章 邊亂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
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55章 壓力怪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8章 會館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42章 樹典型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5章 圈子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87章 齊發力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98章 捷報(七更)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40章 盛世第66章 殃及池魚第75章 引子第38章 徐文長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5章 馮保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2章 神劍出鞘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95章 崩盤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304章 鐵路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47章 助攻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57章 思退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81章 清田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23章 丹術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54章 蒸汽機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57章 立成法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84章 邊亂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