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齊發力

第87章 齊發力

雒遵府上,他正在後院設宴款待沈思孝。

“繼山(沈思孝字)妙策!代王這份奏疏送到京師,一錘定音了!”

沈思孝臉上也帶着笑容,大同的宗藩、邊軍、士紳一同發難,就算是皇帝也要顧慮影響。

沈思孝說道:

“明日還請諸位大人們上書,請朝堂暫罷南兵北上,只要能拖住南兵北上,事成矣!”

雒遵想了想,也覺得沈思孝說出了問題的關鍵。

南兵北上,這是《平戎策》最關鍵的部分,如果是徹底否定《平戎策》,那閣部大臣必然會激烈反對,因爲這是挑戰閣部權威。

但事情鬧大了,請求南兵暫緩北上,不要激化矛盾,這總沒問題吧?

只要閣部不那麼激烈的反對,那事情就可以拖下去了。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拖着拖着就沒了。

或者說,有些政策在遇到阻力後,一下子取消又會引起動盪,就會用拖的辦法先將事情停下來,等到影響過去後再悄悄的取消。

歷史上很多改革,最後都是轟轟烈烈開始,然後默默無聞的結束。

沈思孝這一套連環拳,可以說是將內閣都打的措手不及。

雒遵笑着說道:

“這個本官省得,今日都察院的上疏都被陛下留中了,事近成矣!”

作爲資深御史,雒遵擅長觀察朝堂風向。

前幾日上書請罷《平戎策》的言官,都被皇帝下旨懲罰,但是今天都察院聯署的上疏,卻被皇帝留中不發。

這足以說明皇帝也要已經動搖。

而沒有皇帝的堅定支持,南兵北上這第一步就實行不下去,《平戎策》就成了一紙空文。

雒遵忍不住喝了一口小酒,能阻止《平戎策》,自己就能成爲言官中的領袖,升遷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而沈思孝也同樣喝下小酒,自己出謀劃策,得到六科十三道的背書,觀政期滿就能留在京師。

更重要的是,《平戎策》如果不能實施,那作爲首倡者的蘇澤就會遭遇重大打擊,而惹出這麼大的風波,必然會影響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

以蘇澤在六科十三道的臭名聲,一旦失去皇帝的恩寵和內閣的庇護,就距離貶謫不遠了。 щшш●ttкan●CΟ

——

大同,代王府。

代王朱廷埼在府中秘密設宴,招待大同參將鄭年。

地方藩王和邊軍將領交往自然是大忌,但是大同不是京師,沒有那麼多錦衣衛。代王又是設的秘宴,鄭年還是帶着親信手下百戶趙成參加了宴會。

鄭年的態度謙恭,對着代王說道:

“此次若不是王爺出手相助,我大同衛可就要淪爲南兵的騾馬了,末將敬王爺!”

代王朱廷埼接了鄭年的敬酒,親自拉着鄭年坐下道:

“鄭參將,代王府和大同衛同氣連枝,不用再說這些見外的話了!”

賓主盡歡,鄭年又低聲說道:

“王爺,逆首趙大柱已經逃遁草原,趙家村的軍屯也被衛所收回了,過上幾日您派人去趟衙門,這塊田就是您的了。”

代王朱廷埼面露喜色,趙家村的土地很少,要不然趙大柱也不會領着村民走私。

但趙家村夾在代王府兩座田莊之間,代王早就想要佔下來,將田莊連成一片。

酒宴更加盡興,就在這個時候百戶趙成說道:

“王爺,前幾日衛所抓了幾個闖關的宗室,眼下正是關鍵時刻,您還是把積欠的祿米發了吧。” 代王朱廷埼卻不以爲然的說道:

“趙百戶放心!那幾個闖關的宗室已經被本王嚴懲了。”

代王一系卻不止代王府這麼一家。

代王一系傳承六代,旁支衆多,除了王爵的代王府外,還有一大堆鎮國輔國奉國將軍、中尉之類的宗爵。

這些代王旁支,都歸代王府管理,也都住在大同周圍。

就和大家族中有富有窮,代王府富可敵國,但是很多代王旁支過得很慘。

這些宗室還有宗令禁錮,不能從事農林工商的行當,只能靠着朝廷發放的祿米過日子。

就這點祿米,還經常被代王府剋扣。

宗室有藩禁,一生只能留在藩地,但是一些活不下去的宗室會違背禁令闖關入京告狀。

山西地區的宗室貧富差距尤爲明顯,嘉靖時期就有很多窮宗室越關赴京告狀。

很顯然,代王並沒有在意趙成這個百戶的意見。

他喝完酒後,又對鄭年說道:

“明日本王就去城外哭祖廟!讓朝廷徹底停罷平戎策!”

——

九月二十五日,代王在大同哭祖廟,消息傳到京師,就連隆慶皇帝也坐不住了。

皇帝親旨撫慰代王,又令部閣在議平戎之策。

見到這個信號,六科十三道又開始瘋狂的上書。

史館中,沈一貫焦急的看着蘇澤道:

“子霖,你怎麼還坐得住?陛下令部閣再議,你的《平戎策》怕是”

沈一貫看了一眼蘇澤,見到他面色如常,還在提筆寫着什麼,沈一貫來回踱步說道:

“也對!前幾日詹事府黃驥上書彈劾你,陛下暫罷了你東宮講官的差事,這定然是外朝物議洶洶的緣故。這些日子子霖你還是低調些,反正有閣部撐在前面呢。”

沈一貫這也是爲蘇澤考慮,這些日子言官主要攻擊的是閣部大臣,反而對蘇澤這個首倡者追殺少了。

這也是正常的,能扳倒一位閣老,那就是言官的軍功章,若是能鬥垮一屆內閣,那就是言官的豐碑了。

任何想要進步的言官,哪裡還顧得上蘇澤?

只要內閣倒了,蘇澤作爲前任內閣輔臣的親信,難道還沒人收拾?

政治鬥爭就是這樣,只要最上頭的山頭不倒,就算是受點委屈也算是立功,早晚有機會調回來升官。

頭頂上的山頭倒了,就算是暫時抱住了位置,也早晚會被清算。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中書舍人走進了史館。

這位中書舍人名叫潘泉,是趙貞吉身邊的兩房舍人。

潘泉將一張趙貞吉親自手書的字條遞給蘇澤,只見字條上寫道:

“戚繼光已至天津衛,罪首趙大柱逃奔草原”。

看到這裡,蘇澤立刻將字條銷燬,又對着潘泉說道:

“勞煩潘舍人通報趙閣老,蘇某明白了。”

潘泉點點頭,從史館離開,蘇澤立刻將手裡的奏疏寫完,然後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本章完)

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38章 徐文長第4章 高拱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74章 襲職盛況第74章 襲職盛況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84章 邊亂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5章 圈子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5章 再升官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25章 實學第275章 楚宗案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9章 支線任務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7章 威望增加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55章 壓力怪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53章 水毒病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4章 高拱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89章 兩級分化第47章 助攻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42章 經筵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83章 親親尊尊第4章 高拱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57章 立成法第11章 風暴再起
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38章 徐文長第4章 高拱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74章 襲職盛況第74章 襲職盛況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84章 邊亂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5章 圈子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5章 再升官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25章 實學第275章 楚宗案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9章 支線任務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7章 威望增加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55章 壓力怪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53章 水毒病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4章 高拱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89章 兩級分化第47章 助攻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42章 經筵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83章 親親尊尊第4章 高拱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57章 立成法第11章 風暴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