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義利之辯

大明的和尚都有不俗的儒學造詣。

法嚴和尚也是如此,他自身的儒學造詣很高,對儒家幾個流派都能說上兩句,畢竟每年法嚴寺都要接待很多讀書人,就是再沒悟性,聽着聽着也就會了。

法嚴和尚問道:

“你們儒家不是最重視義利之辯嗎?”

何心隱道:“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法嚴和尚點頭說道:

“何公這句話,不是違背聖賢的教導?”

何心隱搖頭說道:

“先師的話當然沒錯,但是後世的解釋錯了。”

“啊?”

何心隱道: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但是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

“這句話歷代就解釋錯了。”

“先師所在的時代,君子是指‘勞心者’,也就是食肉者。與此相對,小人就是‘勞力者’,也就是平民和奴隸。”

“這句話應該這麼解,要對士人提出道德要求,讓他們遵守,對於普通百姓則要拿出實際好處,引導他們活下去。”

“這就是我說的,‘君子要先言利,再言義’,對百姓要利在義先,先要用利來引導他們走上正途,然後再對他們提出義的要求。”

法嚴和尚愣住了,還能這麼解釋?

你們讀書人真會玩啊,我們和尚解讀佛經可沒這麼厲害。

不過這也是正常的,所謂“我注六經”,歷代大儒都是這麼玩的,當年朱熹王陽明也幹過,何心隱這麼幹也不奇怪。

但是這和辦學校有什麼關係?

何心隱說道:

“大師,我要辦的,不是讓人讀書參加科舉的學校,而是讓百姓掌握一技之長的學校。”

何心隱掰着指頭說道:“京師普通的雜工,一個月不到兩銀元,但能寫能算的賬房,一個月最少也是五個銀元的收入。”

“同樣是工匠,懂得尺規作圖的也能多一倍的收入。”

“還有讀書人做訟師的,能打民律官司的,也要比普通訟師倍增收入。”

“這世上也並非讀書科舉這麼一條路,總有人要試試其他道路,而我這個學校,就是引他們入門的。”

“這就是有利,有了利引導,然後再通過讀書明義,等生員學成後又能有自食其力的能力,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所以我辦這個學校,自然是要收費的。”

聽到這裡,法嚴和尚明白了何心隱的想法,這等於是傳授謀生技能的學校。

這麼一說,似乎還真的可行?

別的不說,如今楞嚴寺管理庫房的和尚,要學習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了。

原本楞嚴寺的賬目很簡單,主要收入就是三塊,香客捐獻、僧田產出和高利貸收入。

這三塊,其實都和賬房沒多大的關係。

香客捐獻,要防的是僧人貪墨,僧田產出,主要是管理佃戶。

高利貸收入最簡單了,楞嚴寺爲何能有那麼多武僧,那不就是爲了高利貸催收業務訓練的嗎?

可現在不同。

法嚴和尚是個聰明人,他已經意識到了時局的變化,做好了轉型準備。

而事實證明,楞嚴寺的提前轉型,纔是楞嚴寺能在京師寺院中崛起的關鍵。

現如今,寺院三大業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香客捐獻影響最大。

這件事還和蘇澤有關。

明代寺院,除了金融功能外,也要給香客提供文化需要,這就是講經。

無論是東方的講經,還是西方的佈道,其實和說書差不多,就是要用通俗的佛教故事來教化百姓。

而更多百姓去佛寺聽經,也不是爲了受教去的,而是在這個缺乏娛樂的時代解悶。

當然,聽着聽着就皈依我佛也是正常的。

總而言之,講經是佛教的“拉新”手段。

而隨着報紙出現,娛樂方式更豐富了,更少的人願意來佛寺聽講經了。

講經?能有《西遊記》好玩?

當然,原本虔誠的信徒還是會捐獻香火錢的。

但是沒有新的信徒,等原本的信徒老死,那時候就已經晚了。

除此之外,僧田的產出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這倒不是說僧田的產量低了。

而是京師糧價日趨穩定,僧田產出的利潤減少,而且京畿地區的地租也很難收上高租息。

最後就是高利貸生意了。

當然,寺院的高利貸一般叫做“長生庫”,名義上寺院和信衆的互助金庫。

但實際上這年頭的貸款基本上都是高利貸,九出十三歸都是正常操作,兩三倍利息纔是常規的。

不過《大明民律》出臺後,官方也對最高利息進行了限制。

官方的標準時唐宋時期的官方標準,也就是百分之二十。

李一元考證了青苗法,“二分(利息)者亦常平之中正也”,認爲這是明代以前的合理官方利息,所以限定這個數額爲官方利息。

而民間貸款,不能超過官息的兩倍,也就說四分利息是官方承認的,超過部分就不認了。

雖然蘇澤依然覺得很高,但是想到這是大明,其實能給最高利息做出限制,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進步了。

而因此而來的訴訟,在鎮撫司民案司的幾次判決後,都偏向了借錢一方,否認了出借方高息的合理性後,寺院的高利貸生意大受打擊。

當然,繞過這些也是有辦法的,可這同樣需要寺院有精通法律和財務的人才,精心設計新的借貸合同才行。

其他寺院都在三大支柱受到衝擊的時候搖搖欲墜,但是楞嚴寺則越發興旺。

法嚴方丈意識到了時代的變化,他提前做好了轉型的準備。

比如何心隱的《新樂府報》,就有楞嚴寺的投資在其中。

早在《新樂府報》的編輯部還在楞嚴寺的時候,法嚴方丈就主動入股。

如今《新樂府報》已經是全國發行量第二大的報紙了,是發行量最大的民報。

何心隱每個月都會給楞嚴寺分紅。

除了報紙之外,楞嚴寺積極投資了很多產業,包括法嚴方正最成功的一次“投資”,將部分僧產捐獻給朝廷辦水晶宮博覽會,給楞嚴寺獲得了巨大聲望。

但是產業的變化,就對寺院的庫房賬目管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投資的賬目管理,可要比放貸收租複雜多了。

而且也不是所有被投資的,都和何心隱這樣省心的。

光是投資成功不見得就有回報,這還需要介入被投資生意的管理,防止被投資人發達後做小動作迴避分紅,甚至還需要幫着被投資人解決一些問題。最後還是需要人才。

話題回到了原點,正如何心隱所說的那樣,京師有着巨大的人才缺口。

這一次和千百年來的問題不同,這次缺乏不是參加科舉的讀書,而是缺乏能寫能算的讀書人。

這也是千百年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

這是變局時代,是任何一本佛經都沒有預言過的時代。

法嚴和尚最終還是選擇信任何心隱,不過這一次法嚴和尚同樣要求以土地入股,何心隱也欣然同意。

不過何心隱對於商業上的事情答應這麼爽快,法嚴和尚反而更加擔心了。

以他對何心隱的瞭解,他辦學以後會不會給學生灌輸什麼私貨?

日後若是鬧出事情來,會不會把楞嚴寺供出來?

法嚴和尚最後還是選擇睜一隻閉一隻眼,自己都這個歲數了,鬧出事也是下一代方丈的事情了。

——

六月二十五日,蘇澤來到工部。

這一次,蘇澤感覺到了氣氛不同。

當他踏入工部的時候,不少工部官員都出門圍觀,見到蘇澤都遠遠行禮。

在蘇澤來到萬敬公房時候,負責引導的工部官員更是對蘇澤行了一個隆重拜禮,這才匆忙離開。

蘇澤這下子有些明白了,爲什麼高拱說,政治就是人事。

自己提議給京師官員建造廉租房,就獲得了官員上下一心的擁戴,這是以往那麼多重要奏疏後從沒有過的事情。

這也是蘇澤獲得威望值最多的一次。

帶着些許感悟,萬敬已經走出公房來迎接蘇澤了。

“黃主事有結果了?”

萬敬激動的點頭說道:

“蘇兄快請跟我來。”

萬敬領着蘇澤,來到工部內的一處試驗場。

工部是佔地面積最大的六部衙門,不僅僅是因爲工部內就有一座巨大庫房,也因爲工部內這些大小的試驗場。

工部在京師城外還有一座炮廠和操練廠,工部內的只能算是小型試驗場。

蘇澤看到了試驗場上蓋起了一面牆。

工部主事黃宗禹正在這面牆前,指揮匠人測試着什麼。

蘇澤就看到一些匠人手持各種工具,對着這一堵單獨的牆面做着各種的測試。

蘇澤和萬敬看着黃宗禹做完了測試,這才走了上去。

“蘇翰林,萬郎中。”

黃宗禹連忙見禮,蘇澤擺擺手,對着牆面問道:

“這是水泥鋼筋做的?”

黃宗禹連忙點頭說道:

“那日蘇翰林說完之後,下官就砌了這面牆,昨天才完全乾透。”

黃宗禹接着說道:

“蘇翰林真是土木奇才,下官測驗了兩日,這牆面的強度,足以承擔三層的土樓!”

聽到這裡,就連萬敬也激動起來。

皇帝下旨支持工部造樓,解決京師官員的租房問題。

這道聖旨發出後,就迅速引起京師士人熱議,並且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

在熱議之後,工部承擔的壓力是最大的。

蘇澤方案能不能行,能不能建造出安全可靠的新式水泥土樓,這些都是要工部驗證的。

黃宗禹第一時間得到了場地和經費,這面牆就是用來實地驗證鋼筋水泥強度的。

現在黃宗禹說強度沒問題,也就意味着新式水泥土樓真的可行。

“但是。”

黃宗禹說了但是,萬敬心又一沉。

黃宗禹說道:

“水泥價格太貴,這樣成本太高了。”

聽到這裡,萬敬反而放下心來說道:

“黃主事不用擔心,陛下已經投資建造水泥廠了,水泥價格應該很快就能降下來。”

但是蘇澤卻說道:

“這確實個問題,這面牆都是用水泥灌注的吧?”

黃宗禹點頭,蘇澤又說道:

“如果不用這麼多水泥呢?比如用磚?”

黃宗禹搖頭說道:

“蘇翰林說的是用水泥粘合,使用磚砌吧?可這樣強度不夠,無法支撐三層的土樓。”

蘇澤說道:“不是用普通磚,而是用帶孔的磚,將鋼筋插入磚孔,再用水泥灌注固定呢?”

黃宗禹又開始思考起來。

正如蘇澤說的那樣,其實整個牆面都用水泥是很浪費的。

用鋼筋將帶孔磚串起來,再用水泥粘結固定,這可以節省很多水泥,成本不就降下來了?

大明本身就有很成熟的制磚工藝,不就是帶孔的磚嗎,根本沒有太大的難度。

如果能節省水泥的用量,新式水泥土樓的造價會更低!

對於工部來說,必須要讓羣臣看到進度。

這樣關係到全體官員福祉的事情,蘇澤已經上疏請奏,皇帝也批准撥款,你們工部如果遲遲拿不出成果,罪責就都在工部頭上了。

所以工部都明白這個道理,必須要儘快做出一點成果來,這樣才能讓羣臣安心。

工部比任何衙門都迫切,想要造出一座示範樓出來。

萬敬看到黃宗禹思考的樣子,連忙問道:“黃主事,可行嗎?”

黃宗禹又在地上寫寫畫畫,點頭說道:

“如果能製造出合格的孔磚,確實能造出新式水泥土樓,也不會超過太多預算。”

聽到這裡,萬敬立刻說道:

“我這就請示潘侍郎,先造出一座示範樓,安定京師百官之心!”

蘇澤從工部出來,天色已經逐漸晚了,但是工部裡還是燈火通明。

——

六月二十七日,京師的天氣更加熾熱。

就連水空調效果都不好了,蘇澤更是窩在報館公房不肯出門。

但是今天蘇澤不得不出門了,中書舍人劉珺,帶着閣老們的命令,召蘇澤前往內閣議事。

蘇澤盤算了一下,自己最近可都是“安分守己”,沒有上奏議政,怎麼突然內閣要召見自己了?

工部那邊方案也提了,聽說工程進展順利,到底是什麼事情內閣要召見自己?

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69章 寡斷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83章 親親尊尊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6章 立人設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6章 立人設第84章 邊亂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42章 樹典型第47章 助攻第15章 圈子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8章 奸佞是我?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62章 俺答入寇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75章 楚宗案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40章 盛世
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69章 寡斷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83章 親親尊尊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6章 立人設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6章 立人設第84章 邊亂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42章 樹典型第47章 助攻第15章 圈子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8章 奸佞是我?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62章 俺答入寇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75章 楚宗案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40章 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