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

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

——【模擬開始】——

《請設海防備邊銀並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二事疏》,事關內帑用錢,閣臣沒有票擬意見,送入宮中。

隆慶皇帝不願意從內帑掏錢,從市舶稅劃出海防備邊銀,這件事發往外廷再議。

兵部也反對你將手伸進海防體系,寧可反對設立海防備邊銀。

隆慶皇帝順水推舟,駁回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1540。】

【本次奏疏所奏二事,合併上奏會增加所需威望值。】

【是否使用1000點威望值,保證奏疏被完全執行?】

【分開上奏,“請設海防備邊銀”需要500威望值,“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需要200威望值。】

【是否繼續合併上奏,並扣除1000點威望值?】

好傢伙,系統還真會算賬。

也對,自己這份奏疏,實際上所奏的兩件事。

如果分開上奏,那就需要兩次模擬上奏的機會。

合併上奏就可以省去一次模擬上奏的機會,但是要多花威望值。

這麼算起來,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

但是這麼想也合理,想要同時通過兩件事,比兩件事分開來通過的難度肯定是不一樣的。

現在剛剛月初,蘇澤還不想要用掉兩次模擬機會。

那隻能選擇合併上奏了。

“合併上奏,扣除1000點。”

【威望點已經扣除,剩餘威望點:540,請在現實中完成上書。】

放下【手提式大明朝廷】,蘇澤開始思考。

自己又發現了一個新用法。

如果將很多事情合併在一封奏疏裡,豈不是就是繞過模擬次數的限制?

但是想想其實也很難。

兩件有關的事情合併在一起上書也就罷了,備邊銀和通政司經歷所的事情有關聯,還能做這麼做。

如果將一堆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份奏疏裡,那皇帝和閣老們也會厭惡,這是違反大明公文辦公原則的。

況且一加一都大於二了,在同一本奏疏裡塞進太多的事情,還會增加威望值的消耗。

當然,蘇澤在修改後的奏疏中,也只是向皇帝內帑伸手,要了五十萬兩銀子。

這筆錢就是撥給通政經歷所的經費。

這筆錢只佔了去年市舶稅不到八分之一。

這可要比九邊備邊銀從內帑中掏出來的金花錢少多了。

但是隻要開了這個口子,有了這個預算,那日後和海防有關的事項,都可以從海防備邊銀中掏錢。

蘇澤緊接着夾着奏疏,向着通政司走去。

——

次日,蘇澤的奏疏送入宮中,依然沒有任何動靜。

這次就連通政使楊思忠,都不看好蘇澤的這份奏疏。

想要從內帑掏錢談何容易!

要知道皇帝這筆市舶稅,朝堂上下可都是垂涎已久的。

但是隆慶皇帝將這筆錢抓得很緊,外廷絲毫沒有染指的機會。

同樣是內帑收入,市舶稅增長迅速,而且不需要和金花錢那樣,要由官僚系統經手,直接通過各港口的市舶司就能徵收完畢。

如果不是皇帝交出賬本,百官都不知道市舶司去年竟然收了那麼多!

皇帝手裡寬裕了,在用錢方面也自由很多。

皇帝也是要花錢的。

皇帝有親戚需要賞賜,貼身的宮女太監也要賞賜,此外還有上元燈會這類的開銷。

當然,皇帝的內帑,也不是後世批評那樣,都用在皇室身上。

比如備邊銀的大頭,就是從皇帝內帑金花錢裡支出的,這是明代自土木堡之後,最大的邊防經費來源。

除此之外,在戶部沒有錢的時候,也經常向皇帝“借”錢。

所以明代皇帝也不像是後世傳說的那樣一毛不拔,大明財政的困境,也不全是皇室揮霍無度。

武監生的教學補貼費用都是皇帝內帑支出的。

本屆內閣,高拱張居正都是體面人,但是他們也同樣不願意由外廷負擔這筆費用,所以蘇澤的奏疏送到內閣後,閣臣們都不好意思再開口向皇帝要錢。

隆慶皇帝看完了這份奏疏,壓制住內心的不快,向司禮監三人問道:

“內廷怎麼看?”

李芳開口說道:

“蘇翰林是謀國之言,但琉球局勢是否如通政司說的那麼緊迫,海疆是否有倭寇潛伏,這事情還要外廷議一議。”

李芳是老狐狸。

他自然知道,皇帝是不願意掏這筆錢的。

和蘇澤前面的奏疏不同,這筆錢屬於砸進去看不到水花的。

以前隆慶皇帝乖乖掏錢,是因爲這些錢砸進去都是能看到的。

靈濟宮大會、上元燈會、武監,這都是功勞擺在這裡,日後都要寫進史書的。

可海疆諜報?

情報工作可能幾年花錢都沒有結果,但是這些人又要養着,佔用大量的經費。

李芳自然看出了皇帝不願意掏錢,但是他也不想要得罪蘇澤,所以乾脆扔給外廷商議。

如果外廷真的鐵板一塊,那壓力自然就給到皇帝身上,如果外廷自己都不能統一意見,那就順水推舟不了了之。

馮保身爲東廠的廠公,他的態度更偏向蘇澤一點,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馮保說道:

“陛下,僕臣以爲我東廠錦衣衛在地方上自有耳目,不如撥出一筆銀子給這些錦衣衛沿海哨所,說不定能省錢辦大事。”

明初的錦衣衛,確實是有監視地方的功能的。

但是大明衛所都在不斷墮落,錦衣衛地方哨所早就已經失能。

馮保作爲東廠廠公,管轄錦衣衛,想要將偵緝的權利掌握在東廠手裡,而不是外朝文官的通政郵遞司手裡。

而且馮保還進一步想,雖然名義上是“備倭”,但只要有了經費,那除了備倭之外,也可以增加其他的功能,比如蒐集地方上的民情和官員情報,這樣一來,又能進一步加強東廠和錦衣衛的權力。

最後皇帝看向執掌內承運庫的陳洪。 陳洪的態度就很堅決了,“陛下,此例不可開,萬萬不可從內帑支銀!”

這句話也提醒了隆慶皇帝,九邊備邊銀也是這樣,原本只是在國防預算不夠的時候,外廷向皇帝“拆借”的銀子。

但是到了現在,備邊銀已經成了固定支出。

在先帝朝東南抗倭的時候,內帑都差不多掏空了用來抗倭。

一句“此例斷不可開”,讓隆慶皇帝堅定了決心,他對着李芳說道:

“將蘇澤的奏疏發往外廷公議。”

李芳接過了蘇澤的奏疏,以他對外朝大臣的瞭解,發往外朝公議,差不多就等於是駁回蘇澤這份奏疏了。

——

“少主,真要硬闖嗎?”

趴在水晶宮博覽會的展館前,一名倭國武士對着趴在他身邊,一副漢人讀書人打扮島津義弘說道。

島津義弘,是薩摩島津家主島津貴久的次子。

作爲家族次子,島津義弘沒有家族繼承權,他的兄長島津義久能征善戰,得到包括他父親在內,島津家的一致認可。

所以島津義弘從成年以後,作爲家族戰將,爲島津家也立下了不少功勞。

不過自從去年開始,他父親島津貴久一統薩摩後,薩摩地區暫時沒有了戰事。

於是島津義弘就主動遠離家族權力核心,開始四處遊歷。

去年他隨着商船來到了萊州港,在見識到了萊州港口的繁華後,島津義弘就起了遊歷大明的心思。

島津義弘命令手下都和他一樣學着大明人蓄髮,又向大明商人學習漢語,接着混過了市舶司的盤查,領着手下混入了大明腹地。

他們有時候扮作朝鮮商人,有時候扮作琉球商人,又靠着金錢開道,竟然就混進了京師。

島津義弘在京師大開眼界,但是最讓他震驚的,是東勝衛大捷的消息。

薩摩在倭國最南端,也是最早和外國交流的地區,島津家也是倭國最早開始使用火器的大名。

島津義弘自己也是火器的狂熱愛好者,他在薩摩的時候,就設置過“火器館”,專門研究西洋火器。

當聽說大明軍隊利用棱堡和火器,擊敗了十幾萬蒙古人後,島津義弘就對大明的軍事技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元初對馬島之戰中,倭國人也見識過蒙古人的可怕,現在竟然擊敗這麼可怕的敵人,一定是靠的火器!

但是島津義弘根本沒有合法身份,無法靠近大明的兵工廠,幾個月下來都沒有任何收穫。

這時候,他等到了水晶宮博覽會的開幕。

他冒充大明百姓,混入水晶宮中,他見到了那些精妙的機器,更讓他着迷的是水晶宮內的鋼材。

聽說水晶宮的立柱,就是用鑄炮的炮鋼來鑄造的。

暴殄天物啊!

但是島津義弘也是聰明人,這不是正說明大明在冶鐵鑄造技術上有了巨大突破嗎?

島津義弘堅信在水晶宮博覽會內,藏着大明的冶鐵秘術,那些精妙的機器,就和冶鐵鑄炮有關!

只可惜島津義弘的漢語並不是特別好,聽不懂這些機器的介紹,要不然也不會產生如此離譜的誤會了。

等到博覽會閉幕之後,島津義弘就帶着手下,準備闖入世博會的展館,將這些機器偷出來。

只要將這些機器運回島津家,那就能製造出和大明一樣的火炮。

藉着如此強大的火器,島津家說不定就能統一整個倭國,完成“天下一人”的偉業。

而島津義弘也等到了機會,自從博覽會閉幕後,城外的水晶宮展覽館拆除了主展館頂部的玻璃屋頂,要等到重新安裝木質屋頂後纔會重新開放。

所以除了工部的匠人之外,整個展覽館沒有什麼人手。

隨着島津義弘的一聲令下,倭人衝進了主展館。

與此同時,傅順正領着工部的官員和匠人住在水晶宮,忙着儘快改造水晶宮,然後重新開放。

緊張的工期讓傅順煩躁到難以入眠,他再次覈對了一下明天的工程圖紙,突然聽到了下屬喊道:

“遭賊啦!”

傅順聽到喊聲,立刻拿起一根鋼筋就衝了出來,而工部的官員和匠人也紛紛如此。

傅順又大喊一聲:

“燃燈!”

巨大的鯨油燈亮起,這是爲了趕工,工部特別打造的聚光燈。

燈罩後是反光的鏡子,點燃之後宛如白晝,這也是如今港口燈塔照明用的技術。

島津義弘也傻了,他沒想到這麼快就引起了明人的警覺,更沒想到大明還有這麼亮的燈,身穿黑衣的己方瞬間成了最顯眼的目標。

他也沒想到水晶宮內還有這麼多手持鋼劍的猛男。

這些人不都是工匠嗎?

在倭國,一旦出現手持武器的武士,工匠們都會第一時間逃竄。

怎麼大明的工匠和倭國的工匠不同?還會拿起武器反抗!?

島津義弘心一橫,又抽出自己腰間的倭刀。

這把倭刀,名叫小筱丸,這是一把名刀,是島津家最珍貴的珍藏。

島津義弘的眼力勁兒也很好,直接衝向了手持鋼筋的傅順。

這羣明人中,傅順最高大,而且衆人都以他爲尊。

“死!”

島津義弘全力揮舞小筱丸,向着傅順劈砍過來。

他來勢太快,傅順也反應不及時,眼看着是躲不開了,傅順本能的舉起手裡的鋼筋格擋。

島津義弘露出笑容,他幾次在戰場上斬殺敵將,都是靠着這一招。

小筱丸是削鐵如泥的神兵,能輕易砍斷對方的武器,等對方武器斷裂後,自己就可以乘勝追擊,將眼前這個明人首領斬殺。

電石火光,小筱丸撞上了鋼筋。

然後,小筱丸斷了。

島津義弘傻了,自己的名刀竟然斷了!?

被眼前這個明人首領手裡的鐵棒給撞斷了!?

島津義弘陷入到人生觀崩塌的震驚中,傅順卻已經回過神來。

他看到鋒利的斷刀,更是一股惡氣涌起,他手持鋼筋衝上來,對着島津義弘就是一陣亂揍!

而這時候,隔壁楞嚴寺聽到了水晶宮的動靜,又看到工地上亮起鯨油燈,方丈法嚴立刻領着寺內的武僧衝了出來。

隨着楞嚴寺僧兵的加入,島津義弘的手下被擒獲。

而這個時候,傅順才注意到這幫人倭人的身份。

再想起了近日他聽說倭人間諜的消息,連忙對着手下說道:

“速速將這幫歹人送到巡捕營!”

(本章完)

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6章 紫色道具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1章 風暴再起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8章 徐文長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63章 車營之法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54章 蒸汽機第57章 思退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46章 叩闕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7章 講讀東宮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41章 冊立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98章 捷報(七更)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35章 馮保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42章 經筵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58章 斷章狗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69章 寡斷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
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6章 紫色道具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1章 風暴再起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8章 徐文長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63章 車營之法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54章 蒸汽機第57章 思退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46章 叩闕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7章 講讀東宮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41章 冊立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98章 捷報(七更)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35章 馮保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42章 經筵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58章 斷章狗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69章 寡斷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