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宰輔之才

第56章 宰輔之才

李春芳從張居正手裡接過了蘇澤的奏疏。

看完了這份奏疏,李春芳不由的感慨,當年是後浪推前浪,這份奏疏寫的真好啊!

李春芳平步青雲,就是從給嘉靖皇帝寫青詞開始的。

但除了青詞之外,李春芳自己的奏疏寫也很有水平。

政治畢竟是人的藝術,想要讓別人接受你的建議,這裡面的就多了。

蘇澤的奏疏開頭中規中矩,開頭是大明官場慣例的引經據典。

“臣聞《周禮》有‘國子肄業於庠’之制,漢唐皆設“廕監“以養才俊。今聖朝崇儒重道,然觀在京諸臣,或離鄉三千里,或守闕十餘載,子弟應試須歸原籍,跋涉山川,動經年歲。臣竊以爲當效洪武年間南京設貢院之例,特許京官子弟附考順天,以彰聖主推恩之仁。”

首先蘇澤指出,這個官員子弟在首都參加考試,是有先例的,也算是祖宗之法。

朱元璋那個時候,國家剛剛定都,地方上還不太平,官位空缺也多。

所以在洪武初年,確實有恩准官員子弟參加南直隸鄉試的事情。

這算是給政策找到了法理基礎。

在論述了政策理論可行性後,接下來就是政策落實的方案了。

“臣條陳有三,其一定附籍之限。凡在京有品文武官員,任職滿六年者,許一子附順天府籍應試。如景泰年間軍戶附籍法,嚴查冒籍,以杜奸弊,以科道查之。”

“其二,立附試之額。每科於順天解額外增二十名,專錄官生。仿永樂二年分南北榜例,試卷彌封後另作“官“字朱記,取中者註明‘官籍生員’。”

“其三,行考課之法。附試子弟須先在國子監肄業滿三載,由祭酒考覈其行止文章,方準列名。如正統年間監生歷事制,兼察德才。”

李春芳看完這三條也點頭,蘇澤這個方案可以說是相當穩妥了。

首先明確了恩蔭的範圍,把這件事擺到檯面上,那就能減少暗箱操作。

接着在原本順天府鄉試的名額外,增加官生的錄取人數,和原本順天府的錄取名額不衝突,這樣也能讓順天府本地生員滿意。

第三讓國子監監督,要求這些官生坐監,這也是給了國子監權力。

李春芳摸着鬍子,這樣妥帖的方案,只有官場沉浮幾十年的老油條才能想出來,蘇澤這傢伙,寫這樣的奏疏卻和玩一樣,一個月都不止一篇。

此子恐怖如斯!

論證完了方案可信性,蘇澤開始摻私貨了。

“太祖設國子監,爲聚天下英才於輦下,觀政習禮,揚朝廷優渥士人。國子監貢監諸生亦爲天子門生,澤懇請陛下體恤諸生求學之艱,承天子之寵光,以官生之籍在京附考。”

李春芳冷笑,前面這麼多,重點其實就是爲國子監貢監生求情這一段。

蘇澤這是虛空造牌,將貢監生和官員子弟捆綁在一起,要麼一起在京參加鄉試,要麼全都滾回原籍參加鄉試!

但是如果只是這麼一層,李春芳認爲蘇澤是個九卿之才。

但是後面一句話,讓李春芳對蘇澤有了新的認識。

“臣聞,令出於一門,而無宵小營私舞弊之弊,恩罰出於主上,則政事清,此法解臣工顧復之憂,使能專心王事。”

這句話,將整個奏疏又上升到一個高度。 蘇澤講的道理也很清楚,恩蔭這些官員子弟在京參加鄉試,並不是什麼特殊的事情,祖宗能做,景泰皇帝在位期間也曾經讓在京軍戶子弟參加鄉試,這本身就是皇帝的權力。

但是這份恩蔭,有且只能由皇帝給,這纔是問題的關鍵。

皇帝給的明文恩蔭,而不是下面官員徇私舞弊,這麼做才能讓朝政安穩。

這句話就有政治家的高度了,而且也迎合了隆慶皇帝剛剛親政,想要掌握權力的心理。

李春芳清楚,這樣一份奏疏遞上去,皇帝絕對沒有不批准的道理。

既然是恩蔭到所有在京官員的事情,作爲首輔的李春芳自然也要表態,他在揭紙上寫下了贊同蘇澤奏疏的票擬意見,又遞給了身邊的高拱。

高拱自然也沒意見,蘇澤的奏疏就送到了趙貞吉的面前。

看着蘇澤的奏疏,趙貞吉內心是百味雜陳。

喜的是蘇澤這份奏疏送到皇帝面前,前些日子科道對禮部和順天府學政的圍攻就煙消雲散了,禮部也不會得罪在京官員了。

難受的是這份奏疏是蘇澤上的,這傢伙求自己的事情還是辦成了!

趙貞吉心裡十分的難受,他莫名起了一個念頭,爲什麼自己沒能早點回京?

如果自己早點回京,必然以禮部尚書的身份主持今年的會試,那蘇澤不就是自己的弟子了?

自己怎麼會有這種想法!?

趙貞吉掐下這個想法,他也提起筆贊同了首輔李春芳,次輔高拱的意見。

張居正摸着自己的鬍子說道:

“這份奏疏本官還是不擬票了。”

李春芳點點頭,張居正的幾個兒子快要參加鄉試了,這件事和他算是利益相關,自然要回避。

通政司官員拿着票擬後的奏疏,向着司禮監走去。

——

李芳坐在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位置上,裝作看奏疏的樣子。

這些日子他有點煩。

外朝風波不斷,言官剛剛叩闕完,又因爲順天府鄉試的事情鬧起來。

當然,太監又沒後代,李芳倒不是爲自家子弟擔心。

李芳擔心的,是對徐階越來越猛烈的彈劾風潮。

流放徐階二子,對於想要進步的言官來說,就等於是衝鋒的號角,這是皇帝要對付徐家的信號!

這些日子,南京方面彈劾徐階的奏疏陸續到京,京師的科道也有了清算徐階的風向。

李芳瞥了一眼一旁的馮保,雖然他不是徐階一黨,但是當時徐階是首輔,自己是司禮監掌印,一內一外自然有些默契,也一同辦了不少事情。

如果清算徐階的風潮擴大,必然會牽連到自己身上。

李芳知道這是必然的,內閣換了首輔,司禮監那些秉筆是不是也想要換掌印?

就在這個時候,通政司官員將蘇澤的奏疏送來,李芳有些煩躁,徐階的事情都是因爲這個蘇澤而起,但李芳又好奇,蘇澤到底又鬧什麼幺蛾子。

可看完了蘇澤的奏疏,李芳眼睛眯了起來。

(本章完)

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9章 藍色道具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8章 徐階罷相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53章 水毒病第130章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56章 宰輔之才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82章 代王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44章 拆臺子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42章 經筵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23章 丹術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58章 斷章狗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6章 立人設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242章 樹典型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78章 國本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56章 宰輔之才第39章 支線任務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83章 羊吃人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42章 樹典型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23章 丹術
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9章 藍色道具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8章 徐階罷相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53章 水毒病第130章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56章 宰輔之才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82章 代王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44章 拆臺子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42章 經筵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23章 丹術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58章 斷章狗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6章 立人設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242章 樹典型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78章 國本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56章 宰輔之才第39章 支線任務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83章 羊吃人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42章 樹典型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23章 丹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