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國之大事

蘇澤的奏疏送入內閣,四位閣老都票擬贊同,奏疏迅速送入宮內。

司禮監秉筆馮保拿到這份奏疏後,他偷偷看了一眼掌印李芳,拿着奏疏來到李芳面前。

“李公公,這蘇子霖的奏疏請您看看。”

李芳接過了蘇澤的奏疏,司禮監內已經達成了新的默契,蘇澤的奏疏和閣部重臣一樣,都需要經過司禮監三巨頭過目,才能共同送到皇帝面前。

李芳翻開蘇澤的奏疏,看到標題後就愣了一下。

作爲皇帝的近身太監,李芳明白皇帝的變化。

自從搜套大捷後,皇帝對於北方邊事非常上心,還將歷朝歷代出征草原的記錄都從翰林院翻出來。

甚至隆慶皇帝還弄了份成祖朱棣征討草原的地圖,貼在御書房的屏風上。

這種變化,司禮監三巨頭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

李芳說道:“請馮公公和陳公公,和雜家一起面聖吧。”

陳洪也停下筆,好奇的看向李芳手裡的奏疏,李芳將奏疏遞給他,當陳洪看完後,和兩人李芳馮保對視了一眼,也一起向御書房走去。

到了五月份,京師的氣候其實有點悶熱起來了。

但是御書房卻窗門緊閉,李芳暗暗嘆氣。

這次端午節賜丹藥後,隆慶皇帝服下金丹,說是吸收了金丹中的罡氣,不懼暑熱,所以御書房整日都關閉門窗。

走進御書房,李芳感覺到了一股熱氣,他寬鬆了一下袍子,這才舒服了一些。

隆慶皇帝卻還穿着冬日的皇袍,坐在龍椅上看着什麼。

見到司禮監三人,隆慶皇帝問道:

“可是蘇子霖上書?請奏出兵草原?”

皇帝這些日子整日研究,憋着一股雪恥的想法,想要出兵草原。

正好俺答起兵,皇帝反而十分的興奮。

可惡外朝的這些文官,這時候還在討論放棄東勝衛。

所以隆慶皇帝就等着蘇澤的上疏。

皇帝就等着蘇澤上疏支持出兵,然後就可以命令戚家軍北上了!

可拿到蘇澤的奏疏,隆慶皇帝的眉頭皺起,蘇澤上書竟然不是請求放棄東勝衛,也不是請求主動出兵,而是請求派遣使團議和?

看完了蘇澤的奏疏,皇帝不滿意的說道:

“滿朝文武,就沒有求戰的嗎?”

李芳已經確定了皇帝的心思,更小心翼翼的說道:

“外朝都在議論棄守東勝。”

隆慶皇帝更加不滿的說道:

“這幫士人!若是不棄守東勝,又豈會有庚戌之變?朕要解決北虜,不給子孫留後患。”

隆慶看向李芳問道:

“朕欲御駕親征,爾以爲如何?”

這下子李芳傻了,他想到皇帝膨脹,沒想到皇帝這麼膨脹了。

御駕親征?

李芳這麼大歲數了,可不想要做王振了。

李芳只能好一陣的勸,總算是打消了皇帝御駕親征的想法。

“那就將蘇澤的奏疏留中吧。”

雖然放棄了御駕親征的想法,但是隆慶皇帝還是決定要動兵,那就等俺答部起兵,到時候就可以下旨讓戚繼光出兵了。

從御書房出來,司禮監三巨頭互相看了對方,都達成了默契——必須要勸說皇帝放棄出兵念頭!

但是三人也都知道,皇帝正在興頭上,如果這時候掃興,折損的是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影響力。

所以三人都沒有作聲,沒人站出來。

李芳和馮保都在想着將今天的事情傳到內閣,請閣老們來阻止皇帝。

就這樣,三人回到司禮監,這時候有小太監通報,定國公徐文壁從城外祭祀祖陵回來交旨了。

聽到這個消息,李芳、馮保和陳洪都眼前一亮!

不一會兒,隆慶皇帝疑惑的看着折返的李芳三人,只聽到李芳說道:

“陛下,定國公求見。”

聽到定國公,隆慶皇帝有些激動。

成國公病重,定國公就是勳貴第一人了。

定國公徐文壁穩重,得到外朝的誇讚,在文官那邊形象也很好。

如果自己要出兵,文官不支持,只要能得到勳貴的支持不就行了!

“快宣!”

不一會兒,風塵僕僕的定國公徐文壁來到御書房內。

向皇帝彙報了祭祀的結果後,隆慶皇帝興致勃勃的問道:

“祖陵可安好?”

徐文壁愣了一下,連忙說道:

“祖陵安好,陛下放心。”

聽說祖陵沒有異象,那是不是說祖宗是支持自己發兵的?

隆慶皇帝於是將自己準備出兵的計劃講了一遍,甚至暗示自己要御駕親征。

聽完之後,徐文壁也傻了。

徐文壁雖然是武將勳臣,但是這輩子只做過兩個工作,一個是給皇帝當紅盔將軍首領,也就是保安隊長,一個就是負責幫着皇帝祭祀,也就是大明大祭司。

而且定國公一脈是什麼來頭?

徐文壁的老祖徐增壽,是開國武將徐達的第三子,靖難之役時因私下向朱棣傳遞消息,爲建文帝誅殺。

成祖靖難後,給徐增壽一脈封贈定國公,傳承至今。

定國公一脈家傳的本事就是“審時度勢”,從來都是謹小慎微的。

當年土木堡的時候,堡宗領着京師勳貴御駕親征,時任成國公戰死,但時任定國公卻堅持反戰,被堡宗留在了京師。

而留在京師的那一任定國公,也沒有參與到後續的宮廷政變中,定國公一脈恩寵日盛,如今已經冠絕勳貴。

徐文壁立刻說道:

“陛下,萬萬不可啊!”

隆慶皇帝看向徐文壁,這位勳臣之首立刻說道:

“陛下!戚都司雖然善戰,但是南兵北上不過半年,對山川地理未必清楚,而且南兵總計不到兩萬人,雖然精銳,但是和俺答二十萬大軍相比還是太少了!”

“如今京營疲敝,若是大同有所閃失,那臣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啊!”

徐文壁畢竟是帝國大祭司,拿出自己哭廟的本事來,這番操作下來,隆慶皇帝也像是被潑了一盆冷水,瞬間冷靜下來。

是啊,英宗那時候京營還是能戰的,就是這樣也弄了個被俘瓦剌的結局。

如今整個北方,除了大同的戚繼光部隊外,其他的邊軍防守有餘,但是讓他們進攻就難了。

而京師附近的京營更是早就不堪戰了。

別說是京營,徐文壁這樣的元勳後代,也已經逐漸從武將世家變成了帝國勳貴。

當冷靜下來後,上頭的情緒瞬間散去,隆慶皇帝畢竟還是一個比較務實的皇帝,他對着徐文壁說道:

“愛卿所言出自肺腑,朕自當再斟酌斟酌。”聽到這句話,司禮監三巨頭都鬆了口氣。

皇帝這麼說,就意味着他放棄了軍事冒進的想法。

“賞賜定國公五十金元。”

送走了徐文壁之後,隆慶皇帝拿起御案上的蘇澤奏疏。

皇帝發了汗,只覺得屋內燥熱難忍,他對着宮人說道:

“將御書房的門窗打開!”

夜間的涼風吹入宮中,皇帝這下子徹底冷靜下來。

蘇澤的奏疏說的沒錯,如今確實不是打仗的好時機。

他提起御筆,接着對李芳說道:

“蘇子霖奏疏中所說,三年可期俺答歸順,真的可能嗎?”

李芳沉吟了一下說道:

“陛下,僕臣不懂軍事。”

皇帝又看向馮保,馮保也低着頭。

他再次看向陳洪,只見陳洪說道:

“陛下,僕臣也不懂軍事,但是蘇翰林入仕以來,所奏皆成,他說三年能成,僕臣以爲三年就能成。”

隆慶皇帝哈哈大笑起來,他拿起御筆批准了蘇澤的奏疏,將奏疏遞給李芳說道:

“那朕就成全了他蘇二疏之名。”

——

五月二十一日,今天是旬末休沐的日子。

本來蘇澤是準備陪懷孕的妻子去趙貞吉府上省親,卻被申時行相邀出行。

趙令嫺很體貼的說道:

“夫君且去吧,妾身自己回趙府就是了。”

在趙令嫺的堅持下,蘇澤只能應邀來到蘇州會館。

今天除了申時行之外,還有他的同年好友王錫爵。

三人已經非常熟悉了,互相打了招呼後,申時行帶着蘇澤走進會館。

“子霖兄,你猜猜今日我們來拜訪誰?”

這個結果並不難猜,能住在蘇州會館的,必然是蘇州府的名人。

而能夠讓申時行親自來拜見的,那個名字呼之欲出。

蘇澤問道:“難道是弇州先生?”

申時行看向王錫爵,王錫爵嘆氣說道:“還是汝默兄瞭解子霖兄,這點問題根本難不倒子霖兄。”

說完,王錫爵從袖子裡掏出一枚黃銅幣遞給了申時行。

原來兩人那自己打賭了。

蘇澤內心卻有些緊張。

自己剛剛向高拱舉薦了王世貞,讓他出使草原,如果被王世貞知道了,自己給他編排了這麼危險的差事,會不會把自己趕出去?

不一會兒,三人來到一間客房前,而客房前已經聚集了不少人了,卻被書童守着不讓入內。

書童見到申時行後,連忙向他招手,申時行立刻拉着蘇澤和王錫爵擠到客房門口,書童立刻打開門放三人進去。

“爲什麼不讓我們進去!我等也是來拜會弇州先生的!”

旁邊的同伴連忙拉着呼喊的這人說道:

“別吵了!也不看看剛剛進去的是誰!”

“是誰?”

“我蘇州府的申狀元郎都不認識?在旁邊的那位是那一榜的榜眼王錫爵,也是我們蘇州府人!”

“第三位更了不得,是如今在京師聲名鵲起的蘇澤蘇子霖,也是我們蘇州府人!”

介紹完三人的身份,那個鬧事的人立刻不作聲了。

這三人的身份,拜見王世貞確實不需要排隊。

王世貞其實年紀並不大,今年也才四十三歲。

但是他二十一歲就中了進士,官場資格很老,所以對於三人來說,王世貞就是同鄉的官場前輩。

王世貞的脾臟不好,臉頰消瘦,但是雙目十分的有神。

看着三位年輕的後進,王世貞心情極好,命令管家拿來酒菜。

申時行連忙說道:

“弇州先生這次赴京路途操勞,還是不要飲酒了吧。”

管事的也用勸說的眼神看着王世貞,但是王世貞卻固執的說道:

“好客怎麼能沒有好酒,速速去備酒來。”

看到申時行還要勸,蘇澤微微拉了一下他,遞給了申時行一個眼神,申時行只好作罷。

但凡是能夠成爲文壇宗師的,大抵都是情感充沛、愛憎分明的,要不然也寫不下錦繡文章。

王世貞的性格也是如此,他對待友人是熱烈的,對待仇敵也是恨之入骨的。

當然,文人報仇的手段也就是筆桿子“殺人”,嚴嵩父子的歷史地位這麼低,很多段子就是王世貞的手筆。

要知道嚴嵩雖然是奸臣,但是他的文學水平極高,和王陽明湛若水等心學宗師都是筆友,也是文壇宗主級別的。

但是從嚴嵩倒臺後,他在文壇的地位完全被抹除,也可見筆桿子殺人的厲害。

而他和張居正反目成仇後,也給後世留下了不少有關張居正的段子。

不過此時王世貞還是很感激張居正的,他自己的文集《弇州堂別集》還專門邀請張居正寫序,張居正婉拒後還是給他寫了一篇文章,也被王世貞收錄到文集中。

管事的送來酒宴,王世貞拉着三人赴宴,又暢談起了文學。

在場的都是科舉考試的佼佼者,還是出自蘇州府這種文化昌盛的地方,自然是越聊越投機。

而王世貞確實是文壇大佬,各種金句信手捏來,他的文學主張和徐渭有些類似,主張“真情論”,也就是文章的情感要發自肺腑。

這一點蘇澤倒是極爲贊同,等到王世貞說完了自己的真情論,看向蘇澤問道:

“蘇子霖執掌《樂府新報》,對時下文壇有什麼看法?”

申時行和王錫爵也看向蘇澤,他們也好奇蘇澤的文學理念。

文學理念和學術理念不同,但也是一個士人的重要標籤。

蘇澤在學術上的標籤是實學,但是他撰寫的文章以說理爲主,很少賣弄辭藻,甚至當官至今,都沒與什麼詩詞作品流傳。

要知道這年頭寫詩詞應答贈別,或者交友贈詩,也是極爲正常的事情。

蘇澤想了想說道: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王世貞端着酒杯,笑吟吟的看向蘇澤。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妙!”

王世貞眼睛一亮,連忙放下酒杯。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王世貞身體前傾,眼睛中滿是熾熱光芒,他問道:

“第三境呢?”

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9章 藍色道具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47章 助攻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63章 車營之法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98章 捷報(七更)第46章 叩闕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31章 大明神劍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56章 大婚第254章 蒸汽機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5章 圈子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1章 立儲之功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6章 畫餅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55章 壓力怪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81章 清田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57章 立成法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46章 叩闕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20章 國祚不變
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9章 藍色道具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47章 助攻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63章 車營之法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98章 捷報(七更)第46章 叩闕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31章 大明神劍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56章 大婚第254章 蒸汽機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5章 圈子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1章 立儲之功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6章 畫餅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55章 壓力怪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81章 清田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57章 立成法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46章 叩闕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20章 國祚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