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助攻
等李芳一行大太監見到隆慶皇帝的時候,他頭上綁着綢帶,李芳連忙上前道:
“皇爺的頭疾又犯了?”
隆慶皇帝點點頭說道:
“太醫已經用過針了,不礙事。”
隆慶皇帝在裕王府的時候就有嚴重的頭疼毛病,做了皇帝后愈發嚴重了。
聽說太醫看過了,李芳還是不放心地說道:
“左順門外那件事,就由僕臣派人安撫回去,不能讓這些言官小臣擾了聖駕。”
隆慶皇帝苦笑一聲說道:
“你勸?就是內閣李首輔來了,也趕不走那幫傢伙。”
“平日裡這些言官小臣無禮都要鬧三分,這次他們還佔了理,又豈能善罷甘休?”
李芳聽出了隆慶皇帝息事寧人的想法,於是順着說道:
“蘇翰林是詹事府官員,沒有議政的權力,應該按照李首輔的意見申飭一下他,這樣也能讓左順門外的那些言官罷去。”
隆慶皇帝扶着額頭,其實他本人還是覺得蘇澤建議不錯的,至少能讓皇帝多一個瞭解民情的渠道。
只是蘇澤太能惹事,這些言官都左順門叩闕了。
可這樣一來,又顯得自己是被言官逼迫着申飭蘇澤,隆慶皇帝心中也有些不甘心。
他還是掙扎了一下說道:“這是司禮監的公議嗎?”
就在李芳準備說這是司禮監公議的時候,突然馮保擡頭說道:
“陛下,僕臣這裡有一份奏本。”
“奏本?”
“江寧織造楊清太監的奏本。”
江寧織造太監?
李芳有些疑惑,江寧織造太監是宮廷外派在江寧,負責皇室布料採買的江寧製造局。
因爲設在魚米之鄉的江寧,是個宮內太監人人羨慕的肥缺。
楊清是前朝舊人,和馮保沒什麼關係,爲什麼他要在這個時候上楊清的奏本?
李芳知道事情不對,但是在這個時候,他也不可能攔住馮保,只能看着馮保將楊清的奏本送到了隆慶皇帝面前。
織造太監給皇帝上奏本,這也是正常的事情。
一方面,這些外派的太監,需要和皇帝維持感情,需要定期請安彙報工作。
另一方面,這些外鎮太監,其實也有監視地方的職責,算是皇權的觸手。
看着楊清的奏本,隆慶皇帝的臉色是越來越難看!
等到看完之後,隆慶皇帝直接將奏本拍在御案上,怒道:
“清流清流!這就是朕的清流!?”
李芳連忙上前說道:
“陛下息怒!保重龍體啊!”
隆慶皇帝的頭更疼了,他指着御案上的奏本,對着李芳說道:
“你看看,這些就是朕的清流!”
李芳拿起御案上的奏本,等看完了之後,他的手腳冰涼。
原來,江寧織造太監楊清這次的奏本,說的不是江南製造局的事情,而是如今南直隸的一件大事。 海瑞到任江寧後,立刻進行了清田工作。
所謂清田,就是明代抑制豪強土地兼併的常用手段,就是鼓勵小民訴訟大地主,官府再支持小民從大地主手裡分一部分田給百姓。
這是因爲地方上大戶的土地,往往都是兼併小民得來的,在兼併的過程中肯定都有說不清楚的地方,只要官府偏向普通百姓,就能在實質上起到抑兼併的效果。
當然,有多少地方官員清田是真的爲了抑兼併,有多少官員是用清田作爲藉口敲打地方豪強,有多少官員清田是爲了自己撈錢,這也都是說不清楚的事情。
但是海瑞清田,確實是爲了抑制兼併,想要讓江南的大地主吐出一點土地出來。
結果海瑞清着田,就清到了松江府的大地主,已經致仕的徐階徐閣老家裡。
海瑞的清田令發出來,就有不少百姓拿着訟狀,狀告徐閣老家裡搶佔土地,發放高利貸等惡行。
海瑞這個應天巡撫立刻開始了調查,他很快就調查到了,徐階徐閣老的家族,在松江府擁有土地六萬畝。
不僅僅是土地,徐階家族還從事當地的高利貸生意,他的兒子徐璠和徐琨本性貪婪,在松江府營造豪華府邸,一邊拿着幾萬兩銀子放高利貸,一邊卻還拖欠着朝廷的稅錢。
海瑞派遣官吏上門催要拖欠的稅錢,徐階的子孫也態度囂張,甚至還組織鄉野士紳抗稅。
一時之間,整個江南到處都是議論徐階父子的聲音,大量百姓前往衙門訴訟徐家。
作爲江寧織造太監的楊清,自然將這件事寫成了奏本,派人快馬加鞭送到了京師。
隆慶皇帝捂着腦袋說道:
“徐階當政多年,他的家人橫行松江,科道都是瞎子還是啞巴?”
“張口閉口說自己是大明言路!松江之事可有一人上奏?”
“這就是我大明的清流!現在這幫清流還在左順門叩闕,要逼迫朕!”
李芳心中咯噔了一下,知道事情要壞,顯然皇帝是要將怨氣全部撒在言官頭上了!
他連忙說道:
“陛下息怒,這奏本上的只是楊清一面之辭,未必做的數,左順門外的言官也和徐閣老這件事沒關係。”
李芳下意識地想要回護這些言官,聽了他的話,隆慶皇帝也算是冷靜了一些。
這倒不是因爲李芳和徐階有什麼舊情,而是李芳作爲司禮監掌印太監,是司禮監這個體系的最高位者,他下意識的要維持現狀。
不是有句話說,“當權者都是保守派”。
提出變法的,往往都是在野派,而執政派一般都希望政局穩定,他們才能繼續執政下去。
李芳自然不希望內朝外朝的矛盾激化,那他這個掌印太監的位置就會動搖。
馮保這些虎視眈眈的秉筆們,無時無刻不想要將自己拉下來。
好不容易勸住了皇帝,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人通傳,內閣的四位輔臣請求面聖!
隆慶皇帝以爲是爲了左順門叩闕的事情,對着李芳說道:“宣!”
不一會兒,內閣四人站在御座前。
隆慶皇帝有些虛弱的說道:
“四位愛卿是爲了左順門的事情來的吧?”
四名內閣輔臣都沉默了一下,最後還是高拱邁步出列說道:
“陛下,臣等是爲了應天巡撫海瑞剛剛送到內閣的急奏而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