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

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

十月二日。

張居正宅中。

這幾日內閣事務繁多,張居正每天歸家都很晚了。

今天也是如此,一早上到了內閣,張居正等閣臣就被皇帝請到御書房,商議代王的案子。

狀告者朱儁棠的身份已經覈實,確實是代藩宗室,萬言書也是真的。

但是朱儁棠帶着錦衣衛去他們父子被埋伏的地方查探過,除了幾塊濺了血跡的石頭,並沒有找到其父朱充華的屍體。

沒能找到屍體,那朱儁棠所言是真是假就難以覈驗。

最後還是要派遣巡案前往大同調查。

高拱親自命令通政司李一元,好好將朱儁棠保護起來,緊接着爲了這個巡案御史的人選,朝堂又吵了起來。

都察院推舉了僉都御史王國光前往大同查案,六科也立刻上書支持。

王國光是正四品的僉都御史,品級上也確實合適,而且他歷任大理寺、刑部,算是在司法系統歷練過的大臣,從履歷上看無可挑剔。

可越是這樣,內閣就越是不同意。

王國光的立場毋庸置疑,肯定是偏向都察院的,他去了大同能查出什麼結果還用說嗎?

張居正坐在書房裡,他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又掐掉了自己的幾根鬍子,長長的嘆氣。

身爲內閣重臣,張居正在科道也有自己人。

但是這一次蘇澤得罪科道太狠,張居正的門生故吏不敢吱聲,而且張居正在都察院的人品級都不高,和王國光的資歷沒法比。

難道就這樣功虧一簣了嗎?

張居正有些不甘心。

就在這個時候,張居正的長子,十六歲的張敬修突然敲響了書房的門。

作爲宰輔家的公子,張敬修很早就幫着父親處理一些文墨上的事情了,去年開始就開始幫着張居正處理一些公私上的事情。

張敬修本身也繼承了張居正的讀書能力,年少就十分的聰慧。

不過張居正治家非常嚴格,在他思考問題的時候敲書房門是張府大忌。

張居正皺眉,想要訓斥兒子,但是想到兒子一向聽話,還是讓兒子進了書房。

“父親大人,湖廣按察副使施篤臣彈劾遼王,奏疏已經送往京師了。”

張居正聽到這裡,臉色立刻變了。

湖廣按察副使施篤臣,就是張居正的好友,將他安排到湖廣自己老家當這個按察副使,本身就是張居正的安排。

張居正和施篤臣多有書信往來,張居正也多次隱晦的讓施篤臣蒐集遼王的不法之事,但是張居正沒想到施篤臣在這個節骨眼上彈劾遼王。

這其中必有隱情,張居正問道:“怎麼這麼巧?”

張敬修說道:

“遼王逼奸縣主,鬧出了人命,荊州城人人皆知,施臬臺定是覺得時機成熟,才上書彈劾的。”

縣主,是皇室女子的封號,遼王逼奸縣主是亂倫,還鬧出了人命官司,施篤臣這個時候上疏,確實是好時機。

可爲什麼偏偏是這個時候。

張居正站起來,來回踱步了幾圈,這才說道:

“拿着我的拜帖去通政司,請李銀臺壓上幾天。”

張敬修疑惑父親的決定,張居正看向兒子,微微嘆氣。

如果是蘇澤,恐怕一下子就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但是面對兒子還是要提點解釋一下才行。

蘇澤也沒比兒子大幾歲,而且蘇澤也沒有一個閣老父親提點。

可惜自己的女兒太小了。 張居正也不知道怎麼,突然冒出這樣的念頭。

先天不足,只能後天彌補了。

張居正向兒子解釋道:

“現在將彈劾遼王的奏疏遞上去,科道就會說我們閣部針對宗室。”

“所以爲父先壓下去,等到代藩的事情了結,再揭出這個案子。”

張敬修恍然大悟,他又問道:

“父親,如此一來,代王案和遼王案豈不是就捆綁在一起了?”

張居正露出一個孺子可教的表情來,自己這個長子總算不是太駑鈍,他說道:

“正是如此,要是代王案能辦成鐵案,那遼王的事情按照代王的例子來辦就行,查證屬實就能讓遼王除藩。”

“同樣的,若是代王案了結不了,那遼王的案子也只能糊塗結案了。”

張敬修自然是知道張家和遼王府的恩怨的,他連忙說道:

“那父親!”

張居正嘆息說道:

“這一次爲父豁出去,也要幫着蘇子霖扳倒代王了。”

——

十月三日。

隆慶皇帝失眠了。

天亮後他從龍塌上起來,揉了揉跳動的太陽穴。

本來就身子不好,再加上朝廷最近的風波,讓隆慶皇帝的精神更差了。

朱儁棠父子越關告狀,朱儁棠狀告代王派人追殺他們父子,又揭露代王在大同罪行的萬言書,已經放在他的御案上三天了。

六科十三道爭吵了半天,現在總算是定下來調子,派遣巡案御史前往大同查案。

但爲了這個巡案御史的人選,內閣和科道又吵個不停。

內閣反對科道公推的王國光,但是內閣自己又推不出有力的人選來,甚至內閣自己內部的心都不齊。

眼看着大同的亂局愈演愈烈,甚至波及到整個山西。

山西宗藩衆多,除了大同的代王外,還有太原的晉王,潞安的沈王等大小宗藩,他們紛紛上書爲代王鳴冤。

宣府大同的軍衛,也上報邊關不寧,雖然趙大柱叛逃草原,但其他邊衛也人心惶惶,俺答部也蠢蠢欲動。

種種問題,都讓隆慶皇帝猶豫不決。

就在這個時候,司禮監掌印太監李芳來到隆慶皇帝身邊說道:

“陛下,內閣大學士張居正請求面對。”

“張師傅?”

隆慶皇帝皺眉,內閣輔臣單獨面對,是相當犯忌諱的事情。

你撇開其他內閣同僚,單獨和皇帝面對,是有什麼不能和同僚說的話嗎?

張居正做事向來守規矩,自從登基以來,從沒有請求單獨面對。

“請張師傅來御書房吧。”

隆慶皇帝大概知道張居正爲了什麼事情請求單獨面對,於是同意了他的獨對申請。

張居正在李芳的帶領下,來到了御書房中,一見到皇帝,張居正就解下自己的官帽,對着隆慶皇帝說道:

“陛下,臣保奏蘇澤奏疏,請陛下徹查大同代藩案!”

(本章完)

第125章 實學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8章 會館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53章 水毒病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56章 大婚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1章 大明神劍第46章 叩闕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44章 拆臺子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31章 莫須有第133章 考成法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3章 講學之風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8章 奸佞是我?第253章 水毒病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27章 錢法不通第69章 寡斷第49章 暗中博弈第47章 助攻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45章 大鬧天宮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00章 舌戰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35章 馮保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3章 請修國史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54章 蒸汽機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9章 藍色道具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
第125章 實學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8章 會館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53章 水毒病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56章 大婚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1章 大明神劍第46章 叩闕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44章 拆臺子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31章 莫須有第133章 考成法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3章 講學之風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8章 奸佞是我?第253章 水毒病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27章 錢法不通第69章 寡斷第49章 暗中博弈第47章 助攻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45章 大鬧天宮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00章 舌戰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35章 馮保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3章 請修國史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54章 蒸汽機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9章 藍色道具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