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圈子

第15章 圈子

凡是在職場工作過的都知道,當自己被領導交辦了無法完成的任務,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任務鬧大,將整個部門的人都拖進來一起受苦。

那任務失敗的時候,就不用自己一個人背鍋了。

用蘇澤在前世總結的話,這一招就叫做“炸屎”。

領導給你屎盆的時候,如果你不吭聲,那吃屎的就只有你自己了。

如果這時候你將整個茅坑都炸了,那就是所有人一起吃屎了。

而明史中,就有這麼兩個大坑,這兩個大坑可要比嘉靖老爹的問題嚴重多了。

朱棣靖難自然不必說,朱祁鎮的奪門之變也是個大麻煩。

蘇澤先是上書請修國史,讓皇帝和內閣同意編纂明史。

緊接着就將這兩個大雷點燃,然後推給內閣科道來討論。

這奏疏要怎麼寫?

你對成祖靖難有什麼意見嗎?

還是覺得奪門之變有問題?

這可都是涉及到皇位法統的重大問題。

可是裝作看不見,現在修明史,不能再搞一個洪武三十五年吧?

這豈不是要被後世恥笑?

還有朱祁鎮做的那檔子事,他兒子朱見深都給於謙平反了,那代宗的本紀怎麼辦?

總不能讓朱祁鎮在瓦剌打獵的那幾年,也還用英宗年號吧?那也太繃不住了。

陸樹德這幫科道官員們,平日裡彈劾別人寫奏疏是洋洋灑灑萬言,面對這兩個棘手問題,卻是一個字都蹦不出來。

陸樹德抓着頭髮,這倒黴奏疏到底怎麼寫?——

國史館內,蘇澤悠然的坐在公房內,看着手裡的書。

不過手裡的書只是掩飾,其實蘇澤正在查看【手提式大明國會】彈出“結算報告”。

【羣臣爭議兩個月,編修國史沒有進展。】

【隆慶二年六月,國史總裁官徐階辭官,編修國史工作暫停,隆慶帝駕崩後,國史館解散。】

果然和蘇澤所料的那樣,面對靖難和奪門之變這兩個棘手問題,這大明官修國史是肯定搞不起來了。

和蘇澤前世在部委參與過的很多重大工程一樣,當工作推進不下去,工作組就會逐漸癱瘓,抽調的人員返回原來的崗位,然後在合適的時候摘掉牌子解散。

自己在國史館的工作不多了,接下來就是爽快的摸魚時間了。

而這一次系統結算,還給蘇澤一個意外驚喜。

徐階要在隆慶二年六月倒臺了。

徐階的倒臺,在蘇澤看來是必然事件。

大明的內閣首輔,外臣都是以相公相稱,但實際上和真正的宰相沒法比。

大明內閣只是輔臣,不是真宰相。

若要能行相權,都是在特殊時期,比如皇帝年幼的內閣輔臣,往往還有顧命大臣的身份,比如萬曆時期的張居正。

即使是張居正,在萬曆漸漸長大親政後,也要讓出權力,這也是張居正暴卒的,要不然他和萬曆之間也避免不了衝突。

隆慶皇帝已經三十多歲了,徐階只是首輔不是顧命大臣,所以平日裡只能用祖宗之法來壓制皇帝。

但是祖宗之法這種東西,本身就是存在辯經空間的,隆慶皇帝召回高拱,徐階就已經落入下風。 一個沒有皇帝支持的首輔是很脆弱的,可能言官的某一次攻擊,就能將他拖下內閣首輔的位置。

罷相是遲早的事情。

也就是說,徐階還有一個月就要罷相了,那自己要不要上疏一封,搞一個彈劾首輔的成就?

蘇澤想了想,決定還是靜觀其變,自己畢竟只是翰林,又不是科道言官,彈劾首輔對他的資歷也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被人忌憚。

就在這個時候,一臉頹喪的申時行推門進來,他看向蘇澤說道:

“子霖兄,你可是害慘了我。”

蘇澤當然知道申時行說的是什麼,皇帝讓內閣、禮部、科道上陳國史三事,申時行是禮部員外郎,自然也被要求上疏條陳。

這些幾天申時行的頭髮不知道揪掉了多少,當看到始作俑者蘇澤,竟然在史館悠然的讀書練字,他自然是氣上心來。

申時行垂頭喪氣,沈一貫卻興高采烈的推門進來,嘴裡嚷嚷道:

“子霖兄!科道那幫傢伙可慘了!聽說這幾日都閉門在家寫奏疏,那陸樹德頭髮都愁白了!”

沈一貫這纔看到滿臉怨念的申時行,他連忙說道:

“蘇兄這一招是厲害,可誤傷了禮部,外面罵你的人更多了。”

蘇澤哈哈一笑,卻不以爲意,這時候羅萬化也走進了公房。

羅萬化對着蘇澤作揖,接着將一堆書放在桌上,又問道:

“子霖兄,你說的那些書我已經讀完了,還有別的嗎?”

蘇澤隨口又報出了幾個書名,羅萬化認真記下,他嘆息說道:

“蘇兄果然博聞強記,我這狀元實在有愧啊。”

如果別人這麼說,蘇澤會覺得是裝逼,但是羅萬化是老實人,他是真的在誇蘇澤。

蘇澤有些汗顏,自己的博聞強記,自然是因爲吃了【記憶胡餅】的緣故,要說求學態度,羅萬化確實比自己嚴謹很多。

蘇澤也搞清楚了羅萬化爲什麼要自請入史館,這位狀元郎是真心喜歡做學術。

蘇澤在前世部委也遇到過這樣的同事,他們往往無慾無求,只是爲了滿足自己的求知慾。

這種人是最好相處的,他們看不起你,是因爲覺得你能力不行,而一旦你表現出更強的能力後,他們會心悅誠服的聽從你,將你當做師友來敬重。

不知不覺中,國史館內已經形成了這麼一個以蘇澤爲紐帶的小圈子。

在蘇澤看來在,這個圈子含金量十足,光是狀元就有申時行和羅萬化兩位。

未來首輔也是兩位,歷史上申時行和沈一貫都做了首輔。

羅萬化也做到了禮部尚書,這也是重臣之列了。

蘇澤對這個圈子很用心,四人其實都是初入職場的新人,這時候結成的情誼,往往能超越利益和政治派別,更加純粹和真誠。

就在四人閒談的時候,門房突然通傳道:

“張閣老到!”

張居正來了?

四人連忙站起身,整理衣袍走出公房。

不用說,張居正果然是衝着蘇澤來的,只見一把好看長鬚的張居正,走到了蘇澤面前。

(本章完)

第157章 立成法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3章 講學之風第8章 奸佞是我?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77章 一錘定音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56章 大婚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54章 蒸汽機第281章 跳幫戰第56章 宰輔之才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58章 斷章狗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42章 經筵第52章 貢監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52章 貢監第78章 公私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69章 寡斷第168章 傳承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4章 徐階思退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8章 會館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68章 傳承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33章 考成法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42章 經筵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42章 經筵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31章 莫須有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5章 再升官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01章 莫非王土
第157章 立成法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3章 講學之風第8章 奸佞是我?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77章 一錘定音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56章 大婚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54章 蒸汽機第281章 跳幫戰第56章 宰輔之才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58章 斷章狗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42章 經筵第52章 貢監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52章 貢監第78章 公私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69章 寡斷第168章 傳承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4章 徐階思退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8章 會館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68章 傳承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33章 考成法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42章 經筵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42章 經筵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31章 莫須有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5章 再升官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01章 莫非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