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

二月十三日,蘇澤只能辭別妻子,結束休假前往武監。

妻子孃家來了不少人陪伴,家中也有乳母和侍女伺候,妻子反倒是催着蘇澤去衙門。

哎,穿越前是牛馬,穿越以後連陪產假都沒了,感覺更牛馬了。

蘇澤來到了武監。

皇帝的旨意中,將國子監一部分空置的校舍撥給武監當做校區。

也虧着誠意伯等失爵勳貴的“慷慨解囊”,皇帝已經湊足了款項,工部正在建造新的校舍和設施。

現在武監就是一個大工地,所以武監在國子監內蹭了一院子,算是臨時辦公場所。

定國公徐文壁這些日子就在這裡辦公。

等見到了蘇澤,徐文壁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他連忙說道:

“蘇翰林你終於來了,這武監的擔子終於可以交給你了!”

徐文壁原本還是挺激動的,皇帝親任監正,他這個副監主持武監的日常事務。

從皇帝和羣臣的重視來看,徐文壁也清楚武監將會在大明朝的未來佔有重要的地位,那他這個首任監副定能留名千古。

可真正開始主持武監的事務後,徐文壁才知道這攤差事有多麼燙手。

這位曾經氣度優容的定國公,此時一副憔悴的樣子,他頂着深深黑眼圈,扶着額頭說道:

“前陣子按照蘇翰林的推薦,本國公命人按照定遠伯進獻的兵書,編纂了武監教學的綱要。”

定遠伯就是戚繼光了,這一次武監籌建的消息傳到山西,戚繼光也捐獻了銀子,並且將自己所著的兵書《紀效新書》原稿也進獻給了朝廷。

蘇澤聽說這件事後,就派人聯繫徐文壁,請他以這份兵書作爲底本,編寫武監生員的教學綱要。

徐文壁本身也沒有主見,自然對蘇澤的建議全盤接受。

可徐文壁這份建議送到兵部合議,就被兵部給噴了。

徐文壁委屈巴巴的看着蘇澤說道:“蘇翰林,這兵部上來就說,武監生員應該以德育爲先,首先要授予忠君愛國之念,然後才能授以兵法韜略。”

“兵部還說,‘教學之要旨,在於闡明仁義忠孝之理,完善爲人之本。不習德育,損毀品行,敗壞風俗,雖有才具卻不明君臣父子之大義,未來危殆實勘憂慮’。”

蘇澤看向徐文壁將兵部合議的反對意見如此流暢的背出來,可見他對兵部的怨念之深。

好傢伙,兵部看來是在財政議題上失敗後,又開始抓着教務問題不放了。

面對這個問題,蘇澤也頭疼起來。

兵部這幫文官也厲害啊。

其實這個議題,就是近代教育“德育”和“智育”的爭論。

也就是說,在教育中,到底是以教育品德的“德育優先”,還是教育專業技術的“智育優先”。

當然,沒有哪種教育體系是要完全摒棄另一邊的,但是任何教育體系都會有所側重。

比如中華古代教育一直都是“德育優先”,也就是重視道德品質的教育,“仁義忠孝”也作爲被社會表彰的品格,在漢代的時候甚至可以通過品德來做官,也就是“舉孝廉”。

但是近代的教育體系,基本上都是“智育優先”。

這自然是因爲近代開始,教育學也成了系統的科學,要將基本的知識普及給學生,並且培養出某方面的專才,都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智育”。

而人能夠接受新知識的時間有限,如果再把德育放在前面,那就浪費教育資源了。

武監的學制只有兩年,如果再大搞德育,那就有違蘇澤倡議辦武監的初衷了。

可和徐文壁一樣,蘇澤面對兵部的合議,也沒有太好的應對辦法。

德育優先,可以說是這片土地根深蒂固的共識。

蘇澤思考了一下,對着徐文壁說道:

“定國公,這件事,蘇某還要再思量思量。”

聽說蘇澤要思考,徐文壁也知道事情棘手,他連忙說道:

“那這件事就交給蘇翰林了,下次合議就由你起草吧!”

說完這些,定國公徐文壁就站起來說道:

“本國公還是去盯着工部那邊,陛下要儘快建成武監,本國公可是要盯緊點。”

說完這些,定國公就匆忙離開了公房。

蘇澤搖了搖頭,這位定國公一輩子都對自己的定位十分準確,在原時空靠着祭祀一路坐到了太師的位置上,可面對隆萬朝這幫人精宰輔們也不敢齜牙,安安穩穩的做了一輩子吉祥物。

這方時空裡,雖然被自己推着坐上了武監的監副,但依然不改謹慎怕事的性格。

不過這樣也好。

蘇澤想了想,兵部火力太猛,是時候拉人一起承擔火力了。

蘇澤夾着兵部合議的奏疏,向皇宮方向走去。

一路上,不停的有人向蘇澤道喜。

這也怪羅萬化,他非要在《樂府新報》上刊登了蘇澤得子的喜訊,認識蘇澤的人都向他道賀。

也虧着今日早上出門前,趙令嫺讓人準備不少綁着紅線的黃銅幣,蘇澤這麼一路發着喜錢一路到了皇宮,等到了內閣的時候,身上的喜錢都已經發光了。

“蘇子霖求見?”

高拱涌起不妙的預感。

世人都說蘇澤銳意進取,是個奮進的年輕官員,但是高拱很清楚,蘇澤的性格其實頗類李首輔!

每次他上疏,都有一個衙門的人要倒黴,去年戶部、工部、兵部都被他折騰的夠嗆,可蘇澤本人不是在詹事府摸魚,就是在報館摸魚,就連《樂府新報》,現在都是羅萬化在操持!

這樣一個能躺着絕對不坐着的傢伙,妻子剛剛誕子就求見自己,註定沒有好事。

高拱皺着眉頭,還是讓中書舍人郭準通報蘇澤,讓他在內閣偏廳等自己。

“蘇翰林,高閣老還有幾分奏疏要票,請您稍待片刻。”

蘇澤看着忙碌的郭準,突然想起自己兒子。

好像皇帝給自己蔭的就是中書舍人吧?

如果自己兒子沒有科舉的才能,那就要和郭準一樣當中書舍人了?

也對,郭準不就是前任輔臣之子嗎?

這麼一想,隆慶皇帝給自己的封賞確實不錯。

和宋代不同,大明蔭官還是很嚴格的,不僅僅對封蔭的數量有規定,對於封蔭官員也有標準,六科還可以封駁不符合條件的蔭官。

所以正常皇帝封賞親信,也就是給個錦衣衛世襲千戶百戶就差不多了,隆慶皇帝給自己老丈人,武清伯李偉的幾個兒子,也就是世襲千戶的職位。

能給蔭官,在大明潛規則就是閣老級別的重臣了。而蘇澤這些年來的“赫赫威名”,也讓六科不敢封駁,這才讓蘇澤達成了“五品蔭子”的成就。

過了一會兒,高拱這纔來到偏廳。

蘇澤連忙向高拱行禮,高拱卻伸出手。

蘇澤愣了一下,從錢袋裡好不容易搜出一枚喜錢,高拱這才滿意的說道:

“子霖是爲了武監的事情來的吧?”

蘇澤連連點頭,高拱說道:

“兵部所議也是有幾分道理的,先德育再授兵法,也是謀國之言。”

聽到高拱這麼說,蘇澤立刻說道:

“師相,別的閣老可以這麼說,可您這麼說,要置實學何地啊?”

“此事與實學何干?”

蘇澤立刻說道:

“弟子不是反對德育,但是武監學制只有兩年,如果都強調德育,那還能培養出將校之才嗎?怕是這樣培養出來的空談道德之輩到了軍中,豈不是要延誤軍機?”

高拱皺眉,他當然也覺得蘇澤說的有道理,但是他是儒家的士大夫,心底裡還是重視德育的。

蘇澤看到高拱有些動搖,於是說道:

“師相,其實兵法軍務,也是實學。”

“料敵千里,廟算人心,這難道不是實學嗎?”

“師相也曾經撰文在《樂府新報》,要推廣實學,就要摒棄辯理和政論,將心思用在‘實心做事’上,如果武監按照兵部的合議,重德教而不重實教,那要如何推廣實學?”

高拱聽完蘇澤的話,也警惕起來。

蘇澤說的沒錯,兵法軍務確實也可以劃爲實學,而且打仗是最實事求是的學問了。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戰場會給出最終的評判。

高拱有志於興辦實學教育,那今日兵部用“德育論”來壓制武監生學習兵法軍務,那明日儒生也可以用這個理由來壓制實學。

但是高拱又是士大夫,他一直接受的都是德育爲先的教育理念。

蘇澤繼續說道:

“師相,弟子也不是反對德育,只是今日之世,乃是古今未有之大變局,人心動亂乃是天理。”

“師相您想一想,今上御極登基後,這京師的變化?”

高拱一陣恍惚,他回憶起隆慶皇帝登基之前的景象,那時候東南倭亂剛剛平定,但是朝堂的政治爭鬥還在延續,京師還要防着北面的威脅。

那時候也沒有開放港口,京師到了冬季還會缺糧漲價,京師過年也是冷冷清清的。

但是今年上元燈會的時候,高拱也站在城樓上,看到了歡慶的百姓,整個京師萬家燈火,君臣百姓通宵達旦的歡慶。

各種貨物都出現在京師的貨架上,北方草原的羊毛、海外的蔗糖、南洋的香料,很多原本昂貴的貨物,普通百姓過年也能買點回去。

但是作爲內閣首輔,高拱也意識到了人心的變化。

經過蘇澤的提議,在鎮撫司單獨分出了民案司,負責民間有關經濟的案件。

去年一年京師的民案糾紛,就要比往年刑民加起來都要多。

地方上有關經濟的訴訟也在增加,爲了錢財兄弟、親族之間的訴訟也開始增多,而京師中從事其他事業的讀書人也越來越多,在報紙的加持下,各個階層的讀書人,都在發出自己的聲音。

文化繁榮下,靡靡之音更是風靡,京師豪擲千金的酒樓開了一家又一家,教坊司在取消樂籍後反而更加繁榮,甚至還有良家女子爲了謀生主動從事“賤業”。

蘇澤這句“古今未有之大變局”,確實說到了高拱的心坎裡。

也許自己真的站在一個新時代的節點上,那麼後人又會如何評價這段歷史呢?

隆慶之治?

高拱隱約覺得,可能這是評價都不足以涵蓋這個時代了。

作爲大明這駕馬車的馭者,大明將要駛向何方,高拱自己也都沒有底。

擡起頭看向蘇澤,難道蘇澤知道?

高拱內心又搖頭,自己都看不清的未來,這個年輕的弟子能看清嗎?

只聽到蘇澤繼續說道:

“師相,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在學舍裡。”

這句話說完,高拱也愣了一下。

蘇澤繼續說道:

“要正定人心,還是要移風易俗,從正四民道德開始,豎立適應當下時代的新道德。”

“而且來讀武監的,大部分心智已經成熟,應該以智育爲先,授以實學實務。”

高拱沉默了。

蘇澤這套理論,和他的四民道德論,以及自己倡導的實學,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閉環,這也確實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難道這些都是蘇澤早就已經謀劃好的?

如果這樣,自己這個弟子的眼光也太長遠了些?

看到高拱還沒有說話,蘇澤還以爲高拱沒有被自己說服,於是繼續說道:

“師相,弟子以爲如果未滿十四歲的武監生員,可以先不入武監就讀,可以在國子監開設武監預科,先在國子監接受德育。”

“等十四歲後,再入武監學習。”

“這樣一來,也不會出現缺失德育的問題。”

高拱這才點頭說道:

“你把今日的話寫成一份奏疏上來,本官拿來在內閣議一議。”

緊接着高拱又對蘇澤說道:

“你可以和趙閣老聊聊,他也對兵部有所不滿,你這套理論和他們泰州學派的‘日用之道’也有些關聯,他說不定也會感興趣。”

蘇澤明白了高拱的暗示,這是讓自己去說服趙貞吉,有了趙貞吉這個在軍務上很有發言權的內閣輔臣支持,自己這套智育論更容易通過。

就在蘇澤準備回去起草奏疏的時候,高拱突然問道:

“你這套智育之說,倒是挺有意思的,那是不是可以開辦更多的實學書院,以育專才?”

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78章 公私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23章 丹術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89章 兩級分化第46章 叩闕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53章 水毒病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81章 跳幫戰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40章 盛世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87章 齊發力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81章 跳幫戰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68章 傳承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3章 請修國史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54章 蒸汽機第53章 化緣禮部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98章 捷報(七更)第55章 壓力怪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302章 檢閱三軍
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78章 公私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23章 丹術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89章 兩級分化第46章 叩闕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53章 水毒病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81章 跳幫戰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40章 盛世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87章 齊發力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81章 跳幫戰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68章 傳承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3章 請修國史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54章 蒸汽機第53章 化緣禮部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98章 捷報(七更)第55章 壓力怪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302章 檢閱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