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

十一月二日,《樂府新報》全文刊登了皇帝的敕令和蘇澤的《請開吏科試選才疏》,吏科試的消息立刻在京師傳開。

朱儁棠從學舍起來洗漱完畢,準備去明倫堂讀書,遇到了同學張純。

雖然兩人都考上了舉人,但是接下來還有兩年後的貢試,朱儁棠很快又給自己找到了目標,考上進士!

張純出身貧寒,都是靠着沈鯉的幫助和蘇澤的報館的兼職,才能堅持學業,如今考中舉人也沒有鬆懈。

但是今天張純心事重重的樣子,他走向朱儁棠說道:

“思召(朱儁棠字)兄,我有一件事想要和你商議。”

“明之(張純字)兄有什麼難事嗎?”

朱儁棠以爲是張純手頭緊,所以主動開口詢問,他出手大方,經常接濟同年。

張純掏出了最新的《樂府新報》,遞給了朱儁棠。

“思召兄,你看過蘇先生的這份奏疏了吧?”

朱儁棠點點頭,《樂府新報》他是每一期都會認真讀的。

張純說道:

“我那幾個同鄉秀才,這次沒考過鄉試,想要參加吏科試。”

“啊?”

張純說道:

“你看敕令裡說了,秀才可以不用參加初試,直接就可以在國子監的吏科班就讀,三個月後參加結業考試,就能授予順天府的典史身份。”

張純說道:

“這幾個同鄉來找我商議,這事情關係到他們的前程,所以我也不敢擅自回答,想要和思召兄商議下。”

朱儁棠的臉色也嚴肅起來,事關讀書人的前途,也難怪張純這麼慎重。

朱儁棠想了想說道:“如果真的對鄉試沒把握,這吏科試倒是可以試試。”

張純說道:

“思召兄也覺得吏科試能有前途?”

朱儁棠點頭說道:

“若此事是別人推動的,朱某也沒有信心,但是蘇先生上疏推動的,那這吏科試定能辦成。”

張純也點點頭,他能在國子監安心讀書,就是靠着蘇澤《樂府新報》的採風使的差事。

國子監中受蘇澤恩惠的人不少,也正是蘇澤的上疏,才讓國子監生能在順天府參加鄉試。

張純稍稍放心,他說道:

“我向沈司業打聽過了,這一次不限定順天府籍的士子,但是以後就不一定了。”

“思召兄也知道我老家那邊的情況。”

張純是山東人。

山東熱衷於體制內,在蘇澤穿越前都是個著名段子,但其實這個段子更早就有了。

唐代就說“魯人多明經”,唐代科舉分進士科和明經科,進士科含金量最高,明經科含金量低,考上了也只能做小官。

但是山東人就熱衷於考明經,反正只要能混入體制內就可以了,大官小官無所謂。

而宋代著名反賊宋江,就是山東鄆城縣押司,他上梁山之後日日夜夜都想着被詔安,可見做官癮有多大。

而大明朝山東的舉人出仕做官的也是最多的,舉人做官的前途不大,進入官場很多年最後也只能在主簿的位置上徘徊。

但是山東舉人依然趨之若鶩,只要有了做官的資格就會出仕,根本不在意前途不前途的,所以如今也有“天下主簿半山東”的想法。

山東距離京師不遠,如果秀才就能成爲朝廷編制內的典史,這對山東讀書人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京官大三級,那京畿的典史,也和主簿差不多了。

所以當《請開吏科試選才疏》刊發後,最躍躍欲試的就是這些山東籍的讀書人了。

這大概就是山東人的執念了吧。

——

十一月七日,京師颳起了寒風。

前兩日朝堂上兩則人事任命,稍微引起了議論。

第一則是申時行外任天津兵備道。

對於這個任命,京師大部分官員都是幸災樂禍的。

申時行少年狀元,官場上又順風順水,不少人都對他暗暗的嫉妒。

這一次鄉試弊案,之所以鬧成這麼大,主考官是申時行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在京師這些吃瓜官員看來,一定是申時行搞砸了順天府鄉試,所以在張居正面前失寵,所以才被外任天津兵備道這個“苦差事”。

對於這些流言蜚語,申時行也懶得解釋。

第二則是王錫爵調任南京國子監司業。

官員們也同樣的幸災樂禍,王錫爵和申時行差不多,也都是官場得意的,南京的官兒雖然也算京官,但是在這些官員看來,這明顯就是王錫爵失勢的信號。

申時行在接到任命後,就匆忙出發,都沒有給蘇澤送行的機會。

今天蘇澤專門出城給王錫爵送行。

“子霖兄,師相也和我說了,這次去南京國子監,主要還是籌備南直隸吏科試的事情。”

王錫爵知道吏科試是蘇澤推動的,也不避諱張居正交給他的任務。

蘇澤也沒想到張居正竟然行動力這麼強,順天府吏科試還沒弄完,已經在佈局南直隸吏科試的事情了。

蘇澤苦笑,看來張閣老對自己很有信心,認爲順天府吏員改革肯定能完成,他已經在佈局南直隸的吏員改革了。

也對,雖然京師附近商貿發達,但是如今整個大明經濟中心還是東南。

而東南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就是南直隸了。

張居正也抓住了關鍵,這新吏改革最重要的部分,其實就是這個設在國子監下的新吏初任教習所。

所有通過吏科試的準新吏,都要在這個教習所學習三個月,然後通過合格考試才能任職。

而所有的新吏在任職後,在農閒的時候還要返回這個教習所接受在職培訓。

京師這邊,新吏教習的工作是國子監司業沈鯉。

那如果在南直隸推廣新吏改革,那負責南直隸新吏培訓的,自然就是南直隸國子監司業王錫爵了。

張居正好深遠的佈局!

這新吏教習就和科舉座師一樣,日後必然會被新吏奉爲座主。

這種關係甚至要比科舉主考那種關係更加親密,這些新吏都要在教習所培訓半年以上時間。

而任何一個聰明點的新吏,都會明白,在培訓期間指導他們的國子監司業,可能是他們這輩子能夠遇到的最大的官了,又怎麼會不認下這份師生之誼?

一個能影響日後整個南直隸新吏團體的職位,張居正就這樣運作給了王錫爵。

可笑那些人,還在嘲笑王錫爵已經在張居正面前失寵,真是一幫鼠目寸光的傢伙。

蘇澤給王錫爵送行,也帶來了上次黃驥留給他的兩本書。

身爲吏員,日後丈量田畝,怎麼能少的了微積分和幾何學?

當然,蘇澤也沒喪心病狂到給初任的新吏學這個,這些可以作爲選修課程嘛,或者日後升遷考覈的考試項目。

送別了王錫爵,蘇澤再次回到史館。

這些日子以來,蘇澤覺得史館是越來越冷清了。

沈一貫上月送朝鮮使臣離京,還沒折返就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又陪同王世貞北上草原,和草原談封貢的事情。

上一次飛鴿傳書的時候,沈一貫來信說已經接近板升城了,算算日子應該是已經和俺達汗談上了。

咕咕咕。

蘇澤突然擡起頭,一隻胖鴿子飛進了公房內。

蘇澤覺得這隻鴿子又胖了一圈,他實在不明白這隻超次元鴿子是怎麼飛行的。

胖鴿子的眼睛盯着蘇澤,卻把綁着信籠的腿退後半步,彷彿是在用信籠裡的信來脅迫蘇澤。

成精了。

蘇澤無奈,掏出一把米撒在胖鴿子面前,胖鴿子這才伸出腳,讓蘇澤將信取了出來。

果然是沈一貫的來信。

打開信,果然和系統所預測的一樣,王世貞和沈一貫順利的抵達了草原。

這一次沿途沒有遇到任何波折,路上遇到的蒙古部落,見到大明的旌旗,都遠遠的讓開了道路。

在板升城前,重病的俺達汗,在三娘子的陪同下,領着整個土默特部的高層,親自在郊外三十里迎接大明使團。

俺達汗以面見上國使臣的禮儀迎接了王世貞,態度要比上一次謙恭多了。

草原就是這樣,他們對於強者是發自內心的服從。

參加過東勝衛之戰的部落,也有一部分族人逃回來。

明軍堅固的棱堡,恐怖的火器,戚繼光強大的車營,都隨着這些殘兵傳播到草原上。

明軍勝的太大,給草原諸部劇烈的震撼。

很多距離邊疆近的部落,他們的首領都趕來板升城,生怕大明攻擊他們的部落,向俺達汗請求幫助。

甚至有的部落還提出要逃到漠北去。

俺達汗安撫了這些部落,順勢提出了接受大明封貢的提議。

這一次會議上,包括一向要求對大明強硬的黃臺吉,都沒有對封貢提出異議。

在王世貞抵達板升城之前,俺達汗已經統一了共識,向大明稱臣納貢。

看完這一段,蘇澤只能感慨,俺達汗確實是草原上的雄主。

在大明虛弱的時候,俺達汗可以領着部落掠奪大明。

在大明強大起來,意識到實力逆轉後,俺達汗能屈能伸,主動多次請求封貢,給自己留足了臺階和後路。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位草原雄主已經快不行了。

沈一貫在信中也描繪了俺達汗的身體狀態,他已經無法獨自騎馬了。

這對於大明來說自然是個好消息。

沈一貫在信中說,負責具體談判的是俺達汗的汗妃三娘子,這位精通漢文的巾幗英雄,在桌上脣槍舌戰,雙方算是達成了基本的共識。

首先是俺達汗稱臣,由大明冊封王爵,賜予金印寶冊。

作爲藩屬,比照朝鮮國的舊例,日後俺答部的汗位變更,需要經過大明的確認後,纔算是合法繼承了汗位。

第二就是大明在邊境開放馬市,和草原進行貿易。

在馬市的事情上,三娘子的態度十分的強硬,她要求大明除了提供奢侈品和糧食外,也不能禁止鹽和日常鐵器的買賣。

在這個問題上王世貞開始也十分強硬,但是最後還是“退後”一步,和三娘子達成了協議。

作爲交換,大明也要求俺答部不能限制貿易,也就是任何蒙古部落,都可以拿任何商品和大明貿易。

蘇澤則嘴角微微翹起,其實這都是王世貞出發前商議好的。

原本馬市是禁止鹽和鐵器流入草原的。

這是因爲以前的時候,大明也是將草原當做最大對手的看待的,馬市不過是各取所需,大明需要戰馬,但是也要防範俺答部的崛起,所以禁止任何可能增強俺答部實力的商品,比如草原非常需要的鐵器和食鹽。

但是蘇澤說服了閣老們,允許在馬市上交易鐵器和食鹽。

蘇澤的理由也簡單,以往朝廷禁絕這些物資,但是邊境的走私商人依然在走私,最後這些走私商品不受管控,反而是得不償失。

就算是戚繼光坐鎮山西,大明和草原這麼長的國境線,搞幾次專項行動打擊走私還行,長期禁絕是絕無可能的。

既然如此,還不如在限定範圍內進行貿易。

另一個原因,就是火器技術的發展,大明在武器上對草原有了優勢。

既然如此,那也不怕草原利用這些鐵器製作武器了。

交易更多的商品,也能讓草原向大明出口更多的物資。

最後一條,就是俺答部要約束草原部落,禁止他們進入河套地區。

蒙東的蒙古部落,也不能繞過大明,和遼東的女真人交易。

最後一條也是蘇澤強烈要求加上去的。

女真人和蒙古人交易頻繁,日後更是聯姻結盟,這一條自然是爲了打斷他們的聯絡。

北方草原的問題處理完畢,接下來就是東北女真的問題了。

蘇澤合上信,冊封,互市,這兩點達成後,俺答封貢已成定局。

近些日子以來,織毛衣已經成了京師上層的風尚,蘇澤官服內襯的毛衣,就是趙令嫺親手針織的。

蘇澤相信,很快羊毛就會取代戰馬,成爲草原向大明出口的最大宗商品。

等到了那時候,草原上會不會出現羊吃人?

就在這個時候,報館大門推開,蘇澤本以爲是羅萬化從印書坊回來了,卻沒想到來的是東宮的太監首領張宏。

張宏喜滋滋的對着蘇澤說道:“蘇翰林,李國舅回京了,您上次畫給太子的那些植物,李國舅帶回來了幾種。”

“國舅還帶回來不少寶貝,太子請您過去看看呢!”

第157章 立成法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23章 丹術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5章 再升官第8章 奸佞是我?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25章 實學第157章 立成法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82章 代王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95章 崩盤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83章 羊吃人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76章 閣部會議!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42章 經筵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33章 考成法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
第157章 立成法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23章 丹術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5章 再升官第8章 奸佞是我?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25章 實學第157章 立成法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82章 代王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95章 崩盤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83章 羊吃人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76章 閣部會議!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42章 經筵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33章 考成法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