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北方開關(4k)

第106章 北方開關(4k)

巴蜀會館。

涂澤民閒坐在會館前的茶攤前,眼中滿是疲憊。

隆慶元年,他還是福建巡撫,是撫鎮一方的封疆大吏。

新皇登基,他上書請求開放海禁,得到了閣部的支持,隨之月港開關。

可是在月港開關的過程中,涂澤民得罪了權貴,後來被科道圍攻彈劾,被皇帝降旨行勘。

可這麼一行勘,轉眼就到了隆慶二年的十月。

他的案子一點進展都沒有。

這期間他去過都察院,才知道連彈劾他的御史都已經不在都察院任職了,而都察院根本沒人處理他的案子!

涂澤民四處託人,但是案件依然沒有任何進展。

既沒有人說他有罪,也沒有說他清白,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掛着。

涂澤民的錢財也用的差不多了,只能寄寓在巴蜀會館。

而隨着他的政治前途暗淡,待遇也是越來越差。

沒辦法,人情就是如此。

涂澤民前些日子,在借閱會館的《樂府新報》的時候,見到了蘇澤的《海國記》。

他當然知道這位在京師攪動風雲的年輕翰林,於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涂澤民給蘇澤寫了一封信,也將自己在福建主持開關時期,和紅夷船長交談的一些趣聞寫到信中。

沒想到蘇澤還真的上門拜訪了!

蘇澤還向他約稿,涂澤民立刻給《樂府新報》撰寫了一篇文章。

在那一期《樂府新報》出版的時候,巴蜀會館所有人都熱情的拜訪了涂澤民,大家都說他很快就要被朝廷啓用,馬上就要飛黃騰達了。

只可惜報紙出版了幾天,朝堂依然沒有任何動靜。

涂澤民其實已經經歷過幾次大起大落了,他昨日還是不甘心,又去蘇澤府上遞送了拜帖。

涂澤民已經下定決心,若是這次不成,乾脆就回四川老家讀書養老吧。

就在這個時候,巴蜀會館的管事突然衝出來,見到茶攤上的涂澤民,連忙拉着他說道:

“塗大人!蘇翰林來了!”

蘇翰林?

是蘇澤又上門拜訪了?

涂澤民連忙抖擻精神,他被會館的管事拉着,拉到了會館的花廳。

果然是蘇澤!

涂澤民連忙上前見禮。

蘇澤一把拉着他說道:

“這可使不得,塗撫臺雖然在行勘,但是官位可在蘇某之上。”

福建巡撫是從二品,當然,京官大三級嘛,所以這個從二品如果換算成京官,也就是正四品的職位。

就是這麼換算,也遠比蘇澤的職位要高。

但是官場之上,除了官職外,還是要看影響力。

蘇澤聖眷正隆,風頭正盛,又是高閣老的門生,吏部選郎張四維都要給他的報紙投稿。

而涂澤民只是行勘的閒人,在京師沒有靠山。

上一次已經經過面了,蘇澤也跳過了寒暄,直接問道:

“塗撫臺的事情,蘇某已經和高閣老說了,吏部還沒勘完嗎?”

涂澤民聽到蘇澤已經和高拱打了招呼,眼睛亮了起來,但是他又垂頭喪氣的說道:“昨日塗某還去了吏部,案子還是沒有進展。”

看來涂澤民得罪的人不小,蘇澤讓徐渭關上門問道:

“當年塗扶臺在福建,到底做了什麼事情,引來如此的非議?”

涂澤民嘆息道:

“塗某當年得意忘形,請陛下開關後,又上疏言了二事。”

“何二事?”

涂澤民說道:

“一是因朝廷徵稅太少。”

怕蘇澤不明白,涂澤民說道:“蘇翰林怕是不知道,這海貿利潤之巨,常人難以想象!一船貨物入港,就有百倍千倍之利,月港船隻相連,日夜不歇,巨量的錢財在此吞吐,朝廷一年只收了三萬銀,實在是太可笑了!”

涂澤民義憤填膺的說道:

“就說這船引,大船十兩銀一引,小船五兩銀一引,但這都只是官府的公價,實際上一份船引都要百兩乃至於千兩銀,這些錢可都沒有入朝廷之手。”

海貿的利潤巨大,蘇澤自然是清楚的。

要不然西方也不會前赴後繼的開啓航海時代。

涂澤民說的確實沒錯,航海利潤這麼高,但是月港一年才收三萬兩,這確實有點不夠看了。

也和大明特色的財政體系一樣,雖然明面上收了三萬兩,但實際上卻遠不止這個數字。

涂澤民顯然是動了別人的蛋糕,所以才被羣起攻之。

這麼說來,月港背後牽涉到的利益無比巨大,甚至能輕鬆幹掉一名從二品的巡撫。

蘇澤向涂澤民問道:

“那依塗撫臺之見,要如何處理?”

涂澤民說道:

“以老夫之見,朝廷有兩條路。”

“一是增加引錢,用榷賣的方式來發放船引,那僅僅月港一地,就能增收到三十萬兩一年!”

“但是這個方法,會因爲引錢過高,而走私猖獗,這就又回到了禁海前的老路上了。”

蘇澤又問道:“第二條呢?”

“第二條,乾脆取消船引,多開放港口,允許船隻自由靠岸,但是要對所運貨物嚴徵出港的賦稅。”

“爲什麼只對出港的貨物嚴徵?”

涂澤民說道:“出港的貨物,乃是我大明所出,難道朝廷不應該徵稅嗎?”

“而入港之物,乃是我朝所需,那當然是要寬限的。”

蘇澤看向涂澤民,自己還是小看了古代這些職業技術官僚的能力啊!

雖然他們沒有讀過經濟學,但是能從事理出發,隱約搞明白關稅的調解作用。

蘇澤連連點頭說道:

“塗撫臺所言極是。”

蘇澤又問道:

“那另外一事呢?”

涂澤民嘆息說道:

“當時陛下派遣市舶司在月港求購龍涎香,我上書言商人知道大明急購龍涎香,必然會囤積居奇高價出售,請陛下緩購此物,因此也得罪了市舶司。”

蘇澤也有些無語了,你塗大人沒有系統也能這麼猛啊!

一個加稅一個不讓市舶司購香,把從事海貿獲利的士紳和採買龍涎香的太監全部都得罪了。

蘇澤看向垂頭喪氣的涂澤民說道:

“塗撫臺,我非科道也不是吏部官,無法幫你求官。”

涂澤民的臉色更難看了,蘇澤又說道:

“我準備上書陳開海事,塗撫臺願意附署嗎?”

涂澤民驚訝的看着蘇澤。 蘇澤說道:

“我要上書陛下,請在北方也開港通商!”

涂澤民滿臉驚訝的看着蘇澤,花廳中的徐渭也驚訝了。

徐渭的臉色一變,看向蘇澤問道:

“東翁是要和倭國重開貢市?”

涂澤民倒吸一口氣。

朝堂選擇在月港開關,自然是因爲福建這個地方有和南洋通商的傳統,這裡的地理位置適合與南洋做生意。

但是北方開港,貿易對象是誰?

朝鮮?

朝鮮一窮二白,都快要到京師討飯了,大明才懶得和他們貢市。

那就只有倭國了。

作爲參與過抗倭戰爭的徐渭,顯然有些難以接受。

蘇澤看向涂澤民問道:

“塗撫臺,月港開關後,和倭國的貿易禁絕了嗎?”

涂澤民先是點點頭,最後還是搖頭。

他嘆息一聲說道:“這又如何能禁絕啊,這些倭國商人打了琉球的旗號,照樣進出月港,聽說還有商人將貨物運輸到琉球,再轉運回倭島的,這茫茫大海,如何能禁絕。”

隆慶開關的第一條就是禁倭貿,但實際上根本就禁不住。

蘇澤知道,在這個時代,倭國的石見銀山正在產出大量的白銀,也正是大量的白銀產出,才支撐了所謂倭國的“戰國時代”。

倭國需要這些白銀來購買武器、糧食、珍寶和藝術品,他們將一部分轉口貿易給西方人,換取他們的火槍和火炮。

這些白銀也支撐了倭國戰國時期上層大名的奢侈品需求。

而另一面,大明的商人也需要將手裡的貨物換成珍貴的白銀。

一個願意買,一個願意賣,只是朝廷的禁令,根本無法阻止兩邊的貿易。

徐渭的臉色有些難看,他說道:

“當年胡部堂就曾經上書,言倭國可能侵佔琉球,沒想到一語成讖。”

蘇澤說道:“其實塗撫臺也知道,海貿如同治水,堵不如疏,如今倭亂已經平息,既然雙方的邊貿難以禁絕,還不如將這些貿易掌握在朝廷手裡。”

徐渭的臉色還是有些難看,他是浙江人,家鄉被倭寇摧殘過,親身參與過抗倭戰爭,對倭寇恨之入骨。

如今蘇澤提議要在北方開關,和倭寇重新通商,徐渭自然心裡有疙瘩。

蘇澤又看向了涂澤民,眼看着這位曾經力主開關互市的首倡者,臉上也有猶豫的神色,就知道自己提議在北方開關,面臨的何其大的阻力。

但是阻力大,北方開關卻是蘇澤計劃中必須要做的事情。

蘇澤深吸一口氣,自己這一套計劃,如果連眼前的兩人都說不了,就算是用系統強行通過,也沒辦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執行下去。

所以蘇澤決定從說服眼前兩人開始。

蘇澤吸了一口氣,卻沒有講開放海禁,而是從賦稅開始說道:

“塗撫臺,您曾在福建地方任職,可知當今稅法之弊?”

涂澤民皺着眉頭,他是三甲進士出身,是一步步從基層縣令升遷上去,所以對地方政務十分的瞭解。

蘇澤所說的稅法之弊,涂澤民自然是清楚的。

歷史學愛好者都知道,歷史學有三大巨坑,分別是宋之官制,清之軍制,以及大明財政。

宋代的官制不必說了,原本就複雜無比的宋代官制,迭加上元豐改制後的新官制度,兩宋官制堪稱災難。

有時候看着三四行的官職,都不知道到底說了幾個人。

清代兵制也是如此,從部落奴兵制,一直到清末近代兵制,清代兵制可以說是濃縮了兩千年兵制之大成,也是複雜無比。

而大明財政,就是一個祖傳的屎山代碼了。

簡單的說,朱元璋設計的財稅制度,就是以實物稅收爲基礎,完全沒有設計財政冗餘,動不動就要破產的爛攤子。

大明的執政者,爲了維持這個爛攤子,做出了無數的努力,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涂澤民自然是明白稅法之弊的,他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

“太祖仁厚,本朝所徵田賦爲歷朝最低。但本色雖少,加徵卻過重,勞役有重於賦稅,而民力愈疲。”

蘇澤連連點頭,但是徐渭卻有些茫然。

蘇澤也知道,人都不是全才,徐渭幫着胡宗憲籌謀抗倭,做的都是一些軍事和謀略上的事情,但是他本人對於財稅這種基礎的政務卻不太瞭解。

也是,徐渭自己就多次破產,胡宗憲也不會讓他管理財政的。

涂澤民專門解釋了一下說道:

“就拿福建武夷山的貢茶來說吧,其實朝廷每年需要的貢茶並不多,總共也就五百斤左右,這五百斤茶就是‘本色’。”

“但是這五百斤,是要將茶押送到京師後解送給內承運庫的數字,官府要求茶農將這些茶葉送到京師,徐先生猜猜,這一路上消耗幾何?”

徐渭問道:“一千斤?”

涂澤民搖頭說道:

“五千斤都不夠。”

徐渭失聲。

涂澤民說道:

“茶葉本來就是容易受潮的物件,運送到京師還要內承運庫的太監檢查合格,纔算是解送入庫。”

“就算是負責檢查的太監完全秉公,五千斤運到了京師,也只能有五百斤合格。”

“武夷山貢茶,這就是福建一大心病,每年都有大量武夷山茶農棄產逃亡,這些年尤甚。”

徐渭想起來,自己爲胡宗憲籌備軍事的時候,每次提出那些耗資巨大的反擊計劃的時候,胡宗憲臉上的肉疼表情。

徐渭也想起胡宗憲爲了籌謀抗倭,四處籌錢時候的樣子。

在抗倭同時,還要賄賂嚴嵩一黨,又要顧及東南百姓,這份壓力想想都覺得沉重。

蘇澤說道:

“所以蘇某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改本色徵稅爲折色徵銀,就能讓百姓免於差役之苦。”

徐渭連連點頭,這下子連涂澤民也點頭。

可是蘇澤說這些,又和在北方開關通商有什麼關係呢?

涂澤民疑惑的看向蘇澤。

蘇澤說道:

“此法用於東南等錢銀通行的地方自然沒問題,但用於北方就要出大問題了。”

涂澤民立刻明白了蘇澤的意思,他反問道:

“可是因爲北方銀錢不通?”

(本章完)

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63章 車營之法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8章 傳承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81章 清田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33章 考成法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31章 大明神劍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50章 辦報第84章 邊亂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84章 邊亂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4章 高拱第57章 思退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83章 羊吃人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5章 圈子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95章 金座玉佛
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63章 車營之法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8章 傳承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81章 清田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33章 考成法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31章 大明神劍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50章 辦報第84章 邊亂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84章 邊亂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4章 高拱第57章 思退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83章 羊吃人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5章 圈子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95章 金座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