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莫須有

第131章 莫須有

等到武清伯離開後,朱翊鈞對着張宏說道:

“按照蘇師傅的法子,派過去的護衛散播土豆金貴的消息,再故意玩忽職守,放縱周圍的人來盜。”

這就是蘇澤想出來的,在京師附近推廣土豆的辦法。

能在京郊有土地的,自然不會是普通百姓,起碼都是武清伯這樣的勳貴外戚。

如果是普通百姓,自然不敢偷堂堂貴妃父親田莊裡的東西,但是這些勳貴外戚可不一樣,他們不僅敢,而是膽子很大。

反正現在都已經開海禁了,就許你武清伯搞到土豆,不許其他勳貴搞到?

自土木堡後,大明的勳貴也都和宗王一樣淪爲了米蟲,有很多家都已經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都靠着變賣祖產撐着了。

蘇澤就是利用他們,來推廣土豆的種植。

人性就是這樣,你越是讓他做什麼,他越是覺得你要坑他。你越是不讓他做什麼,他偏偏非要做。

當然,用這種方法推廣土豆種植,也只是蘇澤計劃的一部分。

黃驥帶着朱翊鈞賞賜的食盒回到詹事府,等到同僚們看到皇家樣式的食盒後,眼神中的嫉妒更厲害了!

御賜食盒!

黃驥在同僚們的注視中,得意的打開食盒。

咦?這幾道菜怎麼都沒見過啊?

第一盤是條狀的菜炒的肉絲,如果蘇澤見到,只能感慨東宮的廚師果然厲害,竟然能根據自己的菜譜,還原出這道後世名菜。

下一層看樣子應該是主食?

偏黃的糊糊帶着一絲奶香,還有主糧誘人的香味。

而最後一層則是油炸的條狀物,似乎和第一道菜裡的東西一樣,但是撒上了名貴的香料後,味道十分的誘人。

黃驥感受到了周圍羨慕的眼神,乾脆直接將三道菜從食盒中拿出來,直接放在桌子上吃了起來。

這三道菜的味道還真不錯啊!

黃驥一邊吃一邊心中流淚,皇太子的恩情這麼重,如何才能還的完啊!

——

就在蘇澤忙着推廣土豆的時候,都察院中。

在六科都察院制度設計之初,六科專門負責糾察六部,都察院則負責對應十三道,負責地方上的糾察事務。

但是地方上的糾察事務,很快就被逐漸常設的巡撫一職給取代,都察院的職能也開始和六科趨同,開始盯着在京的官員。

六科的給事中都是平級的,每一個給事中都擁有獨立的辦案權,而且辦案權不受到干擾,而且六科還有最重要的審閱所有奏疏的權利,消息靈通,所以位卑權重。

都察院則有很多級,他們不像是六科給事中那樣獨立,相比六科每科兩人總共十二人的編制,都察院的御史數量衆多,所以在人數上佔據壓倒性的優勢。

都察院每次彈劾,都是採用人海戰術,無論是聯署還是集體上書,都能瞬間形成輿論壓力。

而年關前的都察院,此時卻十分的熱鬧。

明年是六年一次的京察,諮訪是都察院的工作。

都察院的御史們,會根據自己平日裡蒐集到的線索,在訪單上寫上對於在京官員的記錄,這些記錄會作爲來年京察的重要依據,決定一名在京官員的前途。

雖然還有後面的“堂審”環節,允許官員自辯,但是在京官員衆多,諮訪的結果也許就能決定一名京官的命運。

此時,都察院的一座偏廳中,幾名御史正在討論着什麼。

這些御史品級不一,有從四品的副僉都御史,從七品的監察御史裡行,但是正座卻坐着一名中年的七品監察御史。

如果在別的衙門,自然是官位高者上座,但是都察院的言官作爲清流,自然是看不上外界這套標準。

都察院內部的規矩,是以“年資”作爲衡量地位高低的標準。

也就是說,誰在都察院的時間長,誰的影響力就大。

這也是爲什麼雒遵就是一個監察御史,卻能向沈思孝保證他能留任的原因,雒遵就是都察院的資深御史。

而上座的這個監察御史名叫齊康,也是一名資深御史。

齊康是高拱的門生,他有多次外放的機會,但是都強行推辭掉了,這才熬成了都察院的資深御史。

在大明朝,言官也是個高危職業,能夠在多次政治風波中不倒的言官,自然會被人當做風向標。

齊康環視了一圈,在場的都是他這些年在都察院中結交的官員,合計十人,十名御史的聯名上疏,已經能引起朝堂的震動了。

這些就是齊康這些年在都察院中積攢下來的人脈。

“諸位都收到了選郎發來的名冊了吧?”

在場的御史,基本上都是高拱的黨徒,齊康說的選郎,就是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張四維,而張四維發來的名冊,正是前陣子代遼二王案件中,反對內閣的官員名冊。

衆御史紛紛點頭。

張四維是派人口述名冊的,用意也很清楚,就是要讓御史們在訪單上羅列這些官員的罪狀,好在明年的京察中黜落這些官員。

在場的御史都有些疑惑的看着齊康,對付這些官員,也算是閣老們公議的結果了,不僅僅是高拱這一系,都察院其他閣老們的門生弟子們,也都接到了差不多的指示。

齊康壓下了心中的不滿。

齊康的不滿,是針對高拱的。

作爲高拱的門生,齊康留在都察院不升遷,在高拱罷官的日子裡,頂住了高拱政敵的攻擊,最終盼來了高拱回朝。

可高拱回朝時,卻依然要求齊康留在都察院。

高拱作爲內閣輔臣,自然需要在都察院有自己人,齊康資歷深,自然是不二人選。

所以齊康看着高拱的門生故吏,在吏部的運作下紛紛高升,中進士比自己還晚的張四維,已經坐到了選郎這個關鍵位置上,而自己卻還是小小的正七品監察御史。

而這些日子,高拱聚集門生,日夜商議實學,而齊康的科舉名次不高,沒有被高拱邀請去家中。

齊康對於高拱的怨恨,當然不能直接說出來。

所以齊康只能將目標放在了兩人身上,一個是高拱最親信的張四維,另一個是如今在高拱一系中冉冉升起的新星蘇澤。

這兩人在齊康看來也都差不多,科舉名次高,庶吉士出身,剛入官場就是人上人,走的也是入閣的快通道。

齊康咳嗽了一聲說道:

“大家都知道了名單,接下來就是按照名單填寫訪單了,不過齊某有個建議,加上一個人的訪單。”

衆人紛紛投來疑問的目光,齊康說道:

“詹事府,蘇澤。”

衆人驚訝的看着齊康,只聽到齊康說道:

“蘇澤在都察院的風評不好,不少御史都準備在京察中找他的問題。”

“但是蘇澤是師相保的人,這些訪單送到吏部也不會有事。”

“如果我等不填蘇澤的訪單,會讓人覺得我等結黨營私,反而讓人找到攻擊師相的把柄。”

衆人聽完了齊康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等衆人散去,齊康嘴角露出笑容。

聯絡衆人在訪單上攻擊蘇澤,就是齊康的計劃之一。

他已經聯絡了六科,等到訪單送上去後,張四維必定會寬縱蘇澤。

到那時候,六科就會上書彈劾吏部“京察不公”,到時候齊康暗中在都察院呼應,就能將張四維這個選郎拉下馬。

當然,拉下張四維,齊康也坐不到選郎這個位置上。

齊康這麼做,除了個人恩怨之外,也有另外一份政治投機的意思。

——

史館。

沈一貫走進史館,對着蘇澤說道:

“子霖兄,這些日子翰林院內可是熱鬧得很。”

熱鬧?

蘇澤擡起頭看向沈一貫,沈一貫接着說道:

“好幾名老翰林上了訪單,聽說有位老翰林當場暈了過去。”

羅萬化疑惑的問道:

“訪單不是京察機密嗎?他們怎麼知道自己上了訪單?”

沈一貫說道:

“訪單要經手那麼多人,怎麼可能保密啊?六科都察院、通政司、吏部,那麼多衙門那麼多手,每次京察前夕,誰會被黜落的消息就滿京城飛了。”

蘇澤想起了前世報紙上常會出現的“某消息靈通人表示”,官僚體系就和篩子一樣,想要保密就是天方夜譚。

衆人都是剛入官場,都是第一次經歷京察,王家屏和張位都好奇的看着沈一貫。

羅萬化問道:“那這幾個老翰林,是爲什麼上了訪單的?”

沈一貫說道:

“還不是庸懶二字嗎?”

“庸懶?”

蘇澤疑惑的問道:

“都是翰林了,怎麼會和庸懶二字扯上關係?這都察院定訪單,也太草率了些?”

能通過殿試,再成爲庶吉士,最後還要通過館選才能成爲正式翰林,這庸肯定是不沾邊的。

而翰林本來就是清貴的官,本身也沒有什麼具體工作,又哪裡談得上懶?

沈一貫對着蘇澤科普起來:

“子霖兄,這庸懶二字,就是如今京察黜落官員的常用理由。”

羅萬化問道:“這又是爲何?”

沈一貫說道:

“這庸懶二字扣上,是最難洗脫的,這可要比其他罪證還要難自證清白。”

脾氣急躁的王家屏說道:

“這不就是‘莫須有’嗎?”

沈一貫點頭說道:

“正是如此。”

他接着低聲說道:

“我聽說那位姓孫的老翰林字寫的不錯,監察御史齊康曾經向他求字,這位老翰林不僅不給面子,還在加上提了一聯。”

衆人對這種八卦都很好奇,連忙問道:“什麼?”

沈一貫不愧是小靈通,這種消息都能打聽到,他說道:

“上聯:御史求字,字字如金;下聯:翰苑拒墨,墨墨似鐵。”

好傢伙,就連最不擅長交際的羅萬化,也對這位翰林前輩有些無語,別人向你求字你不給也就算了,寫這樣的對聯就是徹底得罪人了。

王家屏皺眉說道:

“可就算這樣,那齊御史也不至於在京察中報復吧?”

沈一貫看向蘇澤,接着說道:

“這齊御史,可是高閣老的門生。”

蘇澤思考了一下,想起了這號人物。

蘇澤又皺起眉,這齊康似乎是一號人物,在高拱罷相後,帶頭彈劾過徐階“侵佔民田”,雖然不了了之,但是也讓時任首輔徐階十分忌憚。

高拱復相之後,齊康就成了高拱安插在都察院中的領導者。

而歷史上,在隆慶朝末期,齊康又突然背刺高拱。

六科都察院果然不養閒人。

這樣看來,齊康是個氣量狹窄的小人,這姓孫的老翰林得罪了齊康,也難怪要被整。

說完了八卦,羅萬化也有些擔憂的說道:

“肩吾兄,別說別人了,咱們明年也要京察吧?”

在場五人,王家屏和張位都還是庶吉士,沒有正式授官,不用參加明年的京察。

蘇澤、羅萬化、沈一貫都是有官職在身的,都要參加明年的京察。

沈一貫輕鬆的說道:

“一甫兄不用擔憂,都察院的訪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堂審,最後還需要吏部公議,有蘇兄在,你害怕京察不過關嗎?”

羅萬化微微鬆了一口氣。

沈一貫感慨說道:

“只是那幾位老翰林,如果沒有掌院學士力保,怕是要被貶謫出京了。”

王家屏和張位還不知道官場的險惡,他們疑惑的問道:

“這麼嚴重?不是還有堂審嗎?”

沈一貫搖頭說道:

“都察院都出了訪單,上官和吏部如果推翻了都察院的訪單,日後這些官員出了事情,言官定然不會放過相關的官員。”

“如果兩位兄臺在這個位置上,你們會怎麼做?”

蘇澤明白,這就是官場上的常態了。

如果隨大流,順從大部分人的意見,那事情辦砸了,就是所有人都有責任,也就等於所有人都沒責任。

而如果不肯隨大流,堅持自己的意見,那隻要出了事,就是無盡的反攻倒算。

這也是官僚體系內很多錯誤都難以糾偏的原因。

要推翻共同的決議,就需要承擔全部的責任,而當官的最怕就是承擔責任。

無論是掌院學士還是吏部官員,誰也不會爲了幾個老翰林去得罪都察院。

——

十二月十六日,京師大部分衙門都已經入到了放假的節奏,但是有關訪單的消息在各大衙門瘋傳,京師官員都人心惶惶。

這把火不出意外的,燒到了蘇澤的身上。

(本章完)

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76章 閣部會議!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4章 徐階思退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30章第84章 邊亂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1章 風暴再起第133章 考成法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30章第156章 大婚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40章 盛世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48章 流黜(加更!)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46章 叩闕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6章 立人設第41章 冊立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25章 實學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95章 崩盤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00章 舌戰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56章 大婚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75章 引子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81章 跳幫戰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
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76章 閣部會議!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4章 徐階思退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30章第84章 邊亂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1章 風暴再起第133章 考成法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30章第156章 大婚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40章 盛世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48章 流黜(加更!)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46章 叩闕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6章 立人設第41章 冊立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25章 實學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95章 崩盤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00章 舌戰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56章 大婚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75章 引子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81章 跳幫戰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