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

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

蘇澤奏疏被送到內閣。

內閣首輔李春芳缺勤。

李春芳給蘇澤的,只有小半部西遊記,他也沒想到,報紙連載的速度竟然這麼快,蘇澤手裡的稿子已經快要用完了。

李首輔矇頭在家裡寫了整整一個正月,纔算是完成了對蘇澤的承諾,將第二本西遊記送到了報館。

饒是李首輔勤修內丹術,這一次也覺得身體被掏空了,他上書養病後,皇帝派遣御醫問病,聽說李首輔身體虧損,皇帝連忙賜了高麗蔘給他調攝,又給李春芳批了長假,讓他安心在家養病。

高拱也不在內閣。

三月就要京察了,高拱這些日子都在吏部準備京察大計。

趙貞吉同樣也不在內閣,蘇澤和趙家娘子的婚期就是十天後,趙貞吉又請假回去準備婚事去了。

內閣只有張居正一個人。

剛剛過完年,內閣中都是積壓如山的工作,饒是張居正這樣極度自律又精力超人的頂尖政治家,也每天工作到心力交瘁。

張居正這下子都有些撐不住了,他甚至上書皇帝請求增補閣臣,但是隆慶皇帝似乎並不準備在已經平衡好的內閣繼續塞人,只是勉勵張居正再努力努力,再扛一陣子就好了。

張居正甚至改了自己的習慣,每天都要提前一個時辰來內閣,可工作依然做不完!

張居正掐着自己的美髯,想到的都是蘇澤!

他現在的工作,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蘇澤的考成法鬧的!

考成法中,以六科督導都察院,而皇帝要督查六科,考覈六科報送的考簿。

年前的考簿,隆慶皇帝還是饒有興致的親自考覈,但是到了正月過後,皇帝新鮮勁兒過了,就將考覈六部的職責扔給了內閣。

內閣考覈後,交給司禮監把關就行了,這種事情就不用麻煩皇帝了。

結果就是在處理日常票擬事務外,張居正又多了給六科考課的工作。

張居正好不容易處理完了上個月六科的考課,就聽到身邊的中書舍人夏煒通報,通政使李一元來了。

張居正涌起了不祥預感,連忙讓李一元進來。

果不其然,李一元帶來兩本令人頭疼的奏疏。

第一本自然是蘇澤的。

看完了蘇澤的奏疏,張居正的想法和李一元一樣,這下子又有好多衙門要倒黴了。

張居正取來揭紙,寫下贊同蘇澤的票擬意見。

接着又看向另外一封奏疏。

“李銀臺,兵部怎麼看?”

李一元說道:

“霍尚書似乎支持戚總兵,宣大總督王崇古也另外上書,支持戚總兵。”

軍務是張居正的短板,但是他從後勤角度出發問道:

“宣大的軍糧能支撐嗎?冬去春來,馬上要春耕了,這樣會不會太冒險了?”

李一元沉默不語,他知道張居正並不是詢問他的意見,這是在自問自答。

不過等張居正說完,李一元說道:“張閣老可以請九卿公議。”

張居正點點頭,九卿公議相當於閣部會議的擴大會議,在京九卿衙門的主官都要參加,公議的發言都要記錄,交給皇帝做最後的判斷。

張居正也取來揭紙,寫下奏請九卿公議的票擬意見,將兩份奏疏交給李一元說道:

“就勞煩大銀臺親自送去司禮監了。”

李一元正色說道:

“請張閣老放心。”

李一元親自送的奏疏到了司禮監,司禮監秉筆陳洪看到了兩份奏疏,也不敢擅自批紅,直接送到了皇帝的御書房。

陳洪揣着奏疏,這戚繼光的奏疏事關邊關軍務,當然要皇帝御覽。

但是什麼時候開始,司禮監開始不批紅蘇澤的奏疏了?

普通官員的奏疏,基本上都是司禮監批紅就行了,有的事情都不需要彙報給皇帝。

不知不覺,蘇澤的奏疏已經和閣部重臣的奏疏一樣,每次入宮都是直接送到皇帝的御案上,而且是御案上最醒目的位置。

陳洪走着走着來到了御書房,將兩份奏疏放在了隆慶皇帝的御案上。

“蘇愛卿竟然熬到今日才上疏?讓朕看看他這次議的是什麼?”

隆慶皇帝在兩份奏疏中,先選了蘇澤這份奏疏。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

蘇澤開頭呼應雷禮的上疏,寫道:

“臣聞聖王治世,必先立工政以固國本。今《營造法式》雖存而真義湮沒,匠作無準致物料虛耗,審計失據令貪蠹叢生。”

“今《營造法式》破譯在即,然九章之術若止於工曹,則錢糧審計終隔雲霧。”

“臣請設營造學社,統攝工計之脈,鑽研算學之法。”

緊接着蘇澤開始點名:

“工部主營造測算,六科掌錢糧勾稽,戶部、司禮監掌內外帑撥付。二部一監一科具司其職,均需通曉算學之士。”

“然工部算手不諳查賬,科道言官難辨虛實,內宦監工多遭矇蔽。當召二部一監一科精幹入社,授以差分、方程、開方之術,使營造預算、物料覈銷、工期驗算皆通貫如一。”

接着,蘇澤又貼心的想好了老師。

他又寫道:

“臣以爲,工算之術非爲匠道,測算之道乃近數道。我大明精通術數者,莫過於欽天監,當選任欽天監精通算學者充任教授。”

“再從翰林院中遴選算學優異,能授數理精髓者,以任教習。”

“學社官員學成完畢,考覈通過後授料材審定官。”

“如此一來,可建大明工程法式。”

看完了蘇澤的奏疏,隆慶皇帝看向陳洪說道:

“蘇子霖的奏疏事關司禮監,你怎麼看?”

陳洪連忙說道:

“僕臣自然是說好。”

這句回答就很陳洪了。

李芳今天不在,下個月要在城外先蠶壇舉行躬行桑禮,李芳和定國公徐文壁視察典禮的準備工作去了。

馮保被皇帝派去東宮詢問太子學業去了。

如果是則前兩位司禮監大太監在這裡,大概都會說點話,但是陳洪對萬事都只有點頭附和的意見。

“陳洪萬事唯唯”,這就是外朝對這位司禮監三把手的評價。

當然,這不代表陳洪就是好說話,只是因爲頭上有兩名尊神,所以陳洪謹言慎行罷了。

隆慶皇帝知道問他也是白問,就在這個時候,馮保從東宮回到了御書房。

馮保進門,隆慶皇帝說道:

“馮監也來看看蘇澤的奏疏。”

馮保其實是聽到小太監的通報,知道蘇澤上疏了,才小跑回來的。

蘇澤的每次上疏,都引起了朝野巨大的變化,這其中蘊含了大量的利益重新分配。

馮保瞪了陳洪一眼,陳洪在這個時候送來蘇澤的奏疏,明顯是要繞開李芳和自己。

陳洪還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

馮保接過奏疏,仔細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馮保有些糾結。 他不得不承認,蘇澤就是要比大部分的大臣想的更深遠一些。

這份奏疏,是呼應工部尚書雷禮的奏疏。

重訂《營造法式》是工部的事情,但是也如同蘇澤所說的,有了新的法式,也要有用的人。

工部、戶部、司禮監、六科,都要有精通算學的官員,能夠用《營造法式》來計算工程量。

在《營造法式》勘定的同時,培養相關的算學人才,這也是未雨綢繆。

這樣一來,只要《營造法式》勘定完畢,朝廷就可以立刻使用了。

而馮保也看到了其中的利益。

既然要用法式來覈定工程,那日後誰掌握了《營造法式》的計算方法,就是實際上的宮造局主事。

所以司禮監推薦進入營造學社的太監,日後就要負責宮廷工程建造審計的主官,而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皇宮最重要的職位之一。

馮保瞥了一眼陳洪,顯然陳洪是想要將自己的人塞進這個營造學社。

馮保想要支持蘇澤,但是看到“欽天監”三個字有些頭疼。

如果蘇澤不寫欽天監,這份奏疏皇帝絕對不會猶豫。

欽天監,是負責天文曆法的機構。

這個機構地位十分的特殊,不屬於外廷,而是一個皇家直屬的特殊機構。

簡單的說,欽天監甚至都不算是朝廷大臣,而是類似於朱明皇室的私臣。

欽天監父死子替,和軍戶一樣世襲,世代研究的都是天文數算。

朱元璋親自設計的大明欽天監,就是吸取了前朝的經驗,將星象解釋權牢牢掌握在皇室手裡。

朱元璋還訂立律法,民間私自研習星象問斬。

自從漢儒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理論後,“天”就是外朝壓制皇權的法理基礎。

天地異象,就是皇帝無道。

掌握了天文星象解釋權的欽天監,被牢牢控制在皇室手裡,就是爲了杜絕這種情況。

但是蘇澤也說的沒錯。

大明最精通數算的人,就在欽天監裡。

馮保有些疑惑,蘇澤到底是故意這麼做,還是無意爲之?

但是蘇澤佈局,草蛇灰線,馮保覺得蘇澤可能是故意將欽天監牽涉其中的。

可扯進欽天監到底有什麼意義?

馮保不明白,但是他決定還是幫蘇澤一次。

他也想要往這個營造學社塞人。

面對隆慶皇帝,馮保老老實實說道:

“僕臣以爲蘇翰林所言甚是可行。”

隆慶皇帝也點頭,但是事關欽天監,隆慶皇帝決定先留中再說。

馮保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彙報起了自己的工作。

“僕臣今日去東宮,殷少師誇讚太子學業認真,大有長進。”

隆慶皇帝連連點頭,詹事府誇讚兒子讀書用功,作爲父親自然高興。

馮保又說道:

“殷少師特別說了,太子在算學上長進飛快,這多賴東宮講官黃驥之功。”

“算學?”

隆慶皇帝點頭,大明朝的皇室教育其實是很完備的。

作爲皇帝,自然也是要懂得算學的,要不然看不懂賬本,豈不是要被人矇蔽?

所以算學在朱元璋親自制定的皇室教育大綱中,也佔據了很重要的篇幅,屬於必修的項目。

隆慶皇帝想到自己做裕王的時候,也有一名精通算學的師傅。

馮保和陳洪捧着批答完畢的奏疏準備退下,隆慶皇帝再次拿起蘇澤的奏疏。

算學?

蘇澤說的沒錯,要重訂《營造法式》確實需要精通算學的人。

司禮監、六科,工部戶部,都要有帳。

隆慶皇帝又想起自己做裕王的時候,父皇重修三大殿,嚴嵩一黨不知道從中上下其手,貪墨了多少利潤。

三大殿修了那麼多年,而最後罵名卻都是父皇承擔!

一想到這裡,隆慶皇帝也覺得憋屈,身爲皇帝,總不能家裡堂屋燒沒了都不修吧?

這一切都是因爲沒有法式的原因。

如果真的如同雷禮所說,各司都能拿出一個計算出來的結果,一個可以驗證的計算結果,按照這個結果去造工程,那外朝也能少很多議論。

想到這裡,隆慶皇帝說道:

“等等。”

馮保和陳洪停住腳步,只見皇帝拿起御筆,同意了蘇澤的奏疏。

“從欽天監和翰林院,挑選精通算學的人才,去營造學社任教。”

“營造學社就掛在內閣下,設在六科廊邊上吧。司禮監、工部、戶部各自推舉有算學基礎的官員,參加營造學社的課程。”

“等《營造法式》刊成,一應學社內的官員通過考覈,授料材審定官。”

“唯!”

馮保和陳洪都稱唯,各自盤算司禮監裡有哪些有算學天賦的小太監。

畢竟這個營造學社是要考試的,如果推薦的人選通不過考試,那不是白白浪費了機會?

隆慶皇帝又說道:

“也不能讓蘇澤那廝閒着,讓他出任學社籌備使,負責籌備學社。”

“對了,剛剛馮監說的那個東宮講官黃驥,也是翰林吧?”

詹事府的職位和翰林院重疊,多有兼任,馮保立刻說道:

“黃驥也是翰林。”

“既然他教育太子有方,就讓他也去營造學社出任講師吧。”

“唯。”

處理完了蘇澤所奏,皇帝乾脆一鼓作氣,又拿起那份戚繼光的奏疏。

隆慶皇帝提起御筆,同意了張居正的票擬意見。

“戚繼光所奏召集九卿共議。”

“對了,戚繼光也是蘇澤推薦的吧?”

“讓他也列席。”

再想想,隆慶皇帝又覺得不能讓蘇澤白乾事,又吩咐道:

“過幾天蘇澤大婚了吧?在皇城邊上找幾處宅子,讓他挑一座。”

(本章完)

第44章 拆臺子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3章 講學之風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53章 水毒病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5章 再升官第25章 再升官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25章 實學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00章 舌戰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23章 丹術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8章 會館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75章 引子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54章 蒸汽機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4章 高拱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81章 跳幫戰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
第44章 拆臺子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3章 講學之風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53章 水毒病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5章 再升官第25章 再升官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25章 實學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00章 舌戰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23章 丹術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8章 會館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75章 引子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54章 蒸汽機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4章 高拱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81章 跳幫戰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