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

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

兩小兒辯日,是《列子.湯問》中的文章。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爲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爲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面對這個問題,孔子都被難住了,原文是“孔子不能決也”。

這文章一看就是蘇澤寫的,蘇澤用了兩段,分別論述了兩小兒的問題。

首先是“晨昏之惑解”,蘇澤寫道:

“見日出時巨輪垂地,實因大氣若‘琉璃鏡’。朝日初升,斜穿千重‘琉璃鏡’;晨霧凝露如菱花紗帳,水汽折射則日影彌散;地氣蒸騰若素練橫空,塵埃散射令光輪膨脹。”

張居正看得頭疼,不過蘇澤最後一句比喻他懂了。

“譬如置燭於紗帷後,其影必大於真燭。”

也就是說,日出的太陽是被什麼“大氣琉璃鏡”放大了?

蘇澤下半部,名爲“午熱之秘詮”。

“小兒覺正午熾熱難當,乃因光路如矢。日上中天時,陽光直射僅穿十丈‘琉璃鏡’;辰巳相交際,斜射卻需穿透百丈‘琉璃鏡’。《夢溪筆談》測算,每重氣層皆如冰紈濾火,厚者濾熱多則地溫寒,薄者濾熱少則沙石燙。”

張居正還是看不懂,但是下面的比喻他倒是也看懂了。

“此理同冬日穿戶牖紙,斜陽暖於直照。”

張居正覺得蘇澤這“日用之道”挺有意思,在文章最後,蘇澤還留了一個小實驗。

蘇澤用“大氣琉璃鏡”來舉例子,又指出將琉璃鏡打磨成中間凸兩邊薄的鏡子,就能夠放大所見。

這是真的嗎?

張居正不確定,但是看了《樂府新報》的官員中,應該會有人有興趣嘗試吧?

張居正看完了這篇文章,第二版剩下的版面,只有一張表格。

“京師四方物價表?”

張居正皺眉,他其實對《樂府新報》最不放心的,就是這第二版的“市井之聲”。

百姓各有各的想法,什麼是市井之言呢?

誰又能說明你蘇澤在《樂府新報》上的市井之聲,到底是民間的聲音,還是市井自己的聲音?

而且市井之民,大家本來想法就不一樣,商人和農民,百工和優伶,他們的想法能一樣嗎?

你怎麼代表百姓之聲?

張居正知道蘇澤得罪了言官,如果言官要攻擊蘇澤,第二版就是最好的靶子。

如果報紙上刊登了什麼犯忌諱的新聞,那倒黴的自然是蘇澤這個總編官。

可蘇澤先是用一篇“日用之道”湊了版面,接下來就是這張物價表了。

整個表,將京師內十個比較大市場的日用品價格做了羅列。

比如口糧中的米、麪價格,粗糧價格,肉的價格,濁酒的價格。

還有蠟燭、針線、粗布等日用品的價格。

除了當期價格外,蘇澤還空着幾列,分別是去年同期價格,以及上月的價格。

張居正是掌管戶部的,他一下子就看出來這份價格表的妙處。

京師商品的價格,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言官根本找不到攻擊的點。

但是物價的漲跌,又確實關係到小民生計。

京師百姓生活,不外乎就是衣食住行四件事,也都和這些價格息息相關。 去年同期的物價,和上月物價的對比,就能看出物價漲跌的趨勢,這也確實能作爲衡量百姓生計的重要依據。

蘇澤從國子監招募的採風官,採的就是這些價格?

妙啊!

張居正摸着自己的鬍鬚,更是覺得這張表簡直是大巧若工!

他再仔細看,城北的糧食價格要比城南低一些,那是因爲城北基本上都是貧民,高價的糧食在這裡賣不出去。

城東的各項價格是最高的,因爲京師達官貴人都住在城東。

可偏偏城東的糧食價格不高。

張居正一摸鬍子,很快就想通了原因。

城東除了官員,還有京師衛所的軍官,這些人可要比大明的官員多得多了。

按照兵部賬上的數據,戍衛京師的三大營七十八衛所,總兵力有二十萬人,這其中的把總小校自然是不計其數。

當然,這個數字說說得了,誰信誰纔是傻子。

大明朝到了今日,誰也不相信這三大營的二十萬大軍能戍衛京師。

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變,俺答的騎兵都殺到了京畿了,這二十萬大軍在哪裡?

實際上到了明代滅亡,這二十萬大軍也沒見影子。

但是在領軍餉的時候,這二十萬大軍又都是真實存在的。

京師這二十萬衛所軍戶,就像是大明祖傳的屎山代碼,一直傳到了隆慶皇帝手上。

但是任何人都沒有想過清查這二十萬人。

至於這二十萬人,爲什麼是城東糧價便宜的原因,那是因爲漕糧。

經常有人疑問,明代漕運幾百萬石的白米到底哪去了?

或者說,每年大明朝廷從江南征收,通過大運河運到京師的幾百萬糧食,到底哪去了?

後世有說供養藩王的,有說供養皇室的,有說被官員貪污。

執掌戶部的張居正則會告訴你,這每年運送到京師的二百多萬石漕糧,基本上都發給了三大營七十八衛所官吏旗校軍士了。

三大營七十八衛所每年支出的漕糧高達二百萬石,而京師大小九卿衙門的官吏,再加上國子監監生的廩食,總計一年才支出四萬石。

而這些七十八衛所官吏旗校軍士拿到了漕糧,立刻就會將這些米賣出,因爲這種大規模拋售,才導致城東的糧食價格偏低。

當年徐階執政的時候,就曾經上疏說過這個問題:

“南方輸米一石入都,計用米二石,每石用銀五錢計之,凡費銀一兩。”

南方輸送一石米到京師,加上消耗需要準備兩石米,其中一半都是沿途運送的損耗,也就是所謂的“加耗”。

這京師的一石米,成本就是一兩銀。

“京師軍士得米後就低價賣出,得錢不過四錢。”

只怕是後世大清的八旗子弟看了,也只能直呼內行。

這些衛所軍士也要說了,我太爺隨着成祖靖難,把我這輩子吃的苦都吃完了。

這樣一張表,就看清了京師物價變化,也能看出民生的變化。

再不濟,皇帝至少也能知道米糧的價格,不至於說出何不食肉糜的話來。

這報紙辦的好啊!

張居正有些遺憾,蘇澤要是早些年中進士,成自己的弟子就好了。

張居正再次擡起頭,趙貞吉的臉色有些難看。

(本章完)

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87章 齊發力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9章 支線任務第84章 邊亂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68章 傳承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00章 舌戰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42章 樹典型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78章 公私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83章 羊吃人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85章 橙色道具第45章 大鬧天宮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86章 【事後畫冊】第42章 經筵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58章 斷章狗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8章 傳承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69章 寡斷第25章 再升官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44章 拆臺子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42章 樹典型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45章 大鬧天宮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47章 助攻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30章第242章 樹典型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23章 丹術第38章 徐文長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8章 奸佞是我?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8章 徐階罷相
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87章 齊發力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9章 支線任務第84章 邊亂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68章 傳承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00章 舌戰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42章 樹典型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78章 公私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83章 羊吃人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85章 橙色道具第45章 大鬧天宮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86章 【事後畫冊】第42章 經筵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58章 斷章狗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8章 傳承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69章 寡斷第25章 再升官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44章 拆臺子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42章 樹典型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45章 大鬧天宮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47章 助攻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30章第242章 樹典型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23章 丹術第38章 徐文長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8章 奸佞是我?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8章 徐階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