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

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

上次講學,皇太子就先點了蘇澤。

如果上一次還是意外,兩次就絕對是故意的了!

黃驥更是嫉妒得發抖,自己給皇太子講學這麼久了,上一次太子還喊錯了自己的名字!

蘇澤總共就來了東宮兩次,太子竟然記得他科舉治的五經是什麼!

殷士儋也皺眉,但是朱翊鈞這次的理由也冠冕堂皇,蘇澤確實是治易經出身。

五經之中也有難易,其中以《易經》和《春秋》最難,治的人也是最少的。

《易經》屬於微言大義,內容比較深奧。《春秋》則是因爲教輔書太多,體量特別大,背誦內容特別多。

所在在場衆人,治《易經》的也確實不多。

殷士儋有些後悔,自己忽略了蘇澤就是治的易經,關鍵是太子竟然知道蘇澤治的是易經!

殷士儋冒出一個奇怪的想法,難道皇太子開經筵,就是爲了聽蘇澤講學?

不會吧不會吧?應該不會吧?

面對朱翊鈞期待的眼神,蘇澤開口說道:

“這句話出自《易經》,全文是‘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大意是歷代聖王先後繼起,會通改變前代的典章制度,使百姓進取不懈,神妙地化用變通之理,使百姓各得其宜。”

殷士儋想要讓自己的門人出風頭,所以專門找了這麼一條,卻不知道這句易經的話,在後世流傳甚廣,蘇澤前世就看過幾篇解析的文章。

蘇澤又說道:

“宋儒曰:‘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

殷士儋掐着鬍子,他確實不喜歡蘇澤,但是作爲儒者,蘇澤的儒學功底精深,基礎紮實牢固,又能釋出新意,確實不愧二甲之名。

無論是解釋還是引用,蘇澤這都可以當做標準的八股作文了,還是短時間內想出來的。

可惜是個奸佞!

殷士儋想着,蘇澤繼續說道:

“治國之道,就是‘變與不變’之道。”

朱翊鈞的眼睛炯炯有神,這就是他喜歡蘇澤地方,他總能給出新鮮的解釋,而不是其他講官那樣照搬書本。

殷士儋則皺眉,接下來應該就是蘇澤的私貨了,果不其然,蘇澤說道:

“王朝興衰自有天定,若要長治久安,就落在這變與不變上,臣總結爲,‘盛世求變,亂世求安’。”

蘇澤也在觀察朱翊鈞。

其中這些日子,東宮對這位皇太子的評價還是很不錯的。

甚至還有東宮講官上書,讓皇帝給太子放放假,大明朝好不容易有了這麼一個帝王的好苗子,可別累出毛病來。

但是朱翊鈞堅持要日講,這一點讓皇帝和李妃都很欣慰。

現在的朱翊鈞,還不是後世那個懶政的萬曆。 六七歲的孩子,也正是人生觀塑造的關鍵階段,蘇澤決定也承擔起自己這個講官的義務來,畢竟小胖鈞對自己還是不錯的。

畢竟朱翊鈞還是孩子,蘇澤用比喻的手法說道:

“盛世如巨木參天,若固守舊章,則枝椏壅塞,反蔽生機。故聖王當隨時變易以從道,革新典制,使百姓如沐春風,勤勉不倦。”

“若逢亂世,譬如舟行驚濤,驟改帆舵必致傾覆。此時當使民安之,先定人心、復綱常,如黃帝伐蚩尤前必休兵養民。待根基穩固,再圖變法徐徐圖之。”

朱翊鈞聽完蘇澤的比喻,猛猛的點頭,顯然蘇澤的比喻他是聽懂了。

朱翊鈞突然問道:

“敢問蘇師傅,當今是盛世嗎?”

衆人紛紛看向蘇澤,蘇澤朗聲說道:

“當然是盛世!”

“陛下繼位後,四方安定,天下威服,是不可多得的盛世!”

蘇澤話鋒一轉說道:

“也正是如此,陛下才欲開新政,就是爲了子孫後代計,在這盛世將隱患解決了,讓我大明千秋萬代!”

這下子就連黃驥都要翻白眼了,這蘇澤果然是佞臣,這也太會拍馬屁了!

關鍵是皇太子還真的吃他這一套,朱翊鈞小胖臉也激動的紅了起來,顯然被蘇澤這套盛世變革論給吸引住了!

自己的父皇在位是盛世,自己繼位了豈不是也是盛世之君?

當然,六歲的朱翊鈞倒不是出於權力慾望,僅僅是小孩子對於好聽名頭的追求。

但這樣和諧的氣氛,總有人要出來打破,果然黃驥站出來說道:

“聖人所言的變與不變之法,‘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講的是國朝鼎革的時候謀變,弊除前朝的弊政,等定下了萬世不易之法後,後世子孫就只要按照祖制執行就行了!”

“我大明有《皇明祖訓》,太子殿下只要勤習祖訓,國家就能長治久安!”

看到黃驥跳出來反對,朱翊鈞又看向蘇澤,顯然是要聽兩人辯經。

小胖鈞心中也樂開了花,比起單人的枯燥講學,經筵果然有趣多了!

蘇澤果然立刻辯駁道:

“太祖在制訂祖訓的時候,自有其時代背景,後代聖王都能體察太祖老人家心思做出改變,而不是食古不化的生搬硬套!”

“就比如太祖禁海,曾經言‘寸板不許下海’。是因爲時值當年大明鼎革之時,海寇猖獗,滋擾百姓。”

“等成祖朝的時候,成祖就命令鄭和下西洋,向諸國煊赫我天朝上國之威,纔有萬國朝貢之盛況!”

“難道說成祖就違反了太祖的禁海令嗎?”

“恰恰相反,是成祖領會了太祖的祖訓,禁止片板下海,是因爲片板在海中容易傾覆,太祖愛民,所以不讓小船下海,成祖造寶船下南洋,就是遵從了太祖的祖訓!”

這下子別說是黃驥,就是殷士儋也驚了,太祖的祖訓還可以這麼解釋嗎?

朱翊鈞想到蘇澤在《海國記》中的異國風情,連連點頭說道:

“原來如此!難怪父皇要開關通航,原來是父皇理解了太祖的精神!”

殷士儋這下子怕了,他當然知道,蘇澤玩的文字遊戲,誰也不可能真的這麼解釋祖訓,不過是逗太子一樂。但他怕蘇澤再把太子帶歪了,匆忙的宣佈結束了這次經筵。

(本章完)

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84章 邊亂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6章 立人設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6章 紫色道具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75章 楚宗案第81章 清田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45章 大鬧天宮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5章 馮保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304章 鐵路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5章 圈子第96章 三策(五更)第6章 畫餅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83章 羊吃人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6章 畫餅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42章 經筵第23章 講學之風第304章 鐵路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6章 立人設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51章 國祚減二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42章 經筵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3章 請修國史
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84章 邊亂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6章 立人設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6章 紫色道具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75章 楚宗案第81章 清田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45章 大鬧天宮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5章 馮保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304章 鐵路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5章 圈子第96章 三策(五更)第6章 畫餅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83章 羊吃人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6章 畫餅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42章 經筵第23章 講學之風第304章 鐵路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6章 立人設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51章 國祚減二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42章 經筵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3章 請修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