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丹術

第123章 丹術

好險。

如果不是上次多得了200點威望值,這次奏疏執行所需要的威望值就不夠了。

蘇澤嘆息一聲,原以爲升官之後,威望值就夠用了,沒想到增加了每月模擬的次數後,每日增加四點的威望值已經有些捉襟見肘了。

而除了官職帶來的威望值,此外就是各種奏疏執行後可能帶來的威望值入賬,但是這種增長都非常的不穩定。

怎麼才能獲得更多穩定的威望值?

蘇澤搖了搖頭,這破系統連個使用說明都沒有,看來只能自己慢慢摸索了。

——

十一月二十九日,李春芳來到內閣。

李春芳身邊的中書舍人,是一名四十多歲的老舍人了,他從嘉靖年間就開始擔任李春芳的中書舍人,這一次李春芳回朝出任首輔,也將這位名叫劉珺舍人提拔到了身邊。

所有的中書舍人都是從七品,和六科一樣不設長官。

但是中書科作爲一個重要的部門,也需要有人負責,所以中書科會推舉最年長的中書舍人,負責中書科的官印,外朝一般稱呼爲“印君舍人”。

劉珺就是中書科的印君舍人,他除了要協助李春芳這個內閣首輔處理公務外,還要負責中書科的庶務。

作爲李春芳的身邊人,劉珺能看出李春芳的心情不錯。

今天李春芳破天荒的提前來到了內閣,甚至要比一貫早到的高拱都早了一刻鐘,在首輔的位置上坐下,李春芳詢問道:

“中書科訂了《樂府新報》了嗎?”

劉珺和李春芳的關係不錯,所以他用調笑的口吻說道:

“蘇翰林怎麼能放過中書科,他上個月就找過下官,說是《樂府新報》是掛在內閣下的報館,中書科也要訂報,下官只能訂了二十份。”

中書科並不是一個大的部門,整個中書科的中書舍人加起來,總共也不超過四十人。

蘇澤連中書科都化緣了二十份報紙,這下子李春芳都好奇,到底《樂府新報》的銷量有多大了。

“走,去中書科看看。”

劉珺有些疑惑,李春芳這位閣老是最講究上下尊卑的,作爲內閣首輔,他竟然要去中書科的辦公場所看看。

但是上司有命令,劉珺也只能引着李春芳,從內閣步行走向中書科。

中書科的辦公場所距離內閣不遠,和六科廊相連,所以也被世人稱之爲“科”。

當然,中書科的權勢和前途,與六科無法比,所以明明人數更多的中書科,卻要比六科的辦公場所擁擠很多。

劉珺剛剛準備通報,卻被李春芳攔住,他說道:

“從側門入。”

劉珺無奈,只能跟着李春芳,從側門進入中書科。

中書科是輔助皇帝內閣的部門,晚上都是要有人值守的,上衙的時間也要比其他官署要早,提前準備好相關的工作資料。

不過現在還沒到上班時間,整個中書科內還是很懶散的,李春芳一進門,就看到一羣中書舍人聚着在看着《樂府新報》。

李春芳不動聲色的接近,這羣中書舍人聚着在看第四版上的《西遊記》。

劉珺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他連忙咳嗽了一聲,這羣中書舍人回頭,見到了李春芳的臉,連忙將報紙藏在身後。

李春芳回頭瞪了劉珺一眼,然後和藹的說道:

“諸郎在看什麼,這麼津津有味的?”

爲首的中書舍人連忙說道:

“回首輔的話,吾等在研習報紙上的科舉文章。”

“哦?可有什麼所獲?”

這幾個中書舍人都支支吾吾答不上來。

這下子劉珺是看不下去了,他說道:

“剛剛首輔都見到你們在讀四版的話本了,還要狡辯!罰你們抄寫道經!”

李春芳這一次卻出奇的寬容,擺擺手說道:

“還沒到上衙時間,看看報紙也沒什麼的,這報紙昨日就發行了,怎麼今日纔看?”

這一次李春芳這麼好說話,爲首的中書舍人說道:

“回首輔的話,中書科內的《樂府新報》總共就有二十份,吾等昨日沒能搶到,只能今日早早的過來借閱。”

李春芳露出一絲笑容,他又問道:

“這麼緊俏?”

這中書舍人連忙說道:

“首輔大人您不知道,原本這《樂府新報》不過是大家放鬆消遣的讀物,但昨日開始報紙上連載的《西遊記》實在是太好看了,不少前輩都拿了報紙回家讀給家人聽,吾等只能熬到今日纔讀到。”

這下子李春芳臉上的笑容更濃了,他轉過身對身邊的劉珺說道:

“你們中書科佐贊宮閣,端是要害關鍵之地,中書舍人的辛苦,陛下和內閣也都看在眼裡。辦差就要張弛有度,劉印君你去找找蘇子霖,再給中書科訂上二十份報紙,這筆錢由內閣的公廨出。”

這幾名中書舍人聽到自己不僅僅沒被責罰,還讓中書科多訂了二十份報紙,紛紛向李春芳致謝。

但是返回內閣的路上,李春芳逐漸收起笑容,又詢問道:

“怎麼又抄上道經了?”

劉珺低着頭說道:

“是陛下的旨意,抄的是幾本先帝最喜歡的外丹道經。”

聽到這裡,李春芳有些憂慮,當今皇帝比起嘉靖來說自然是勤政一些,當然要和太祖成祖比那還是差了很多的,但總體上是個讓人滿意的皇帝。

唯一的幾個缺點,大概就是和先帝一樣,也對道家金丹有些癡迷。

除此之外,喜歡蒐集奇珍異寶,這也算是隆慶皇帝的一個小愛好。

對於後者,皇帝喜歡珍寶也不算什麼太惡劣的愛好,只要不去民間搜刮,內閣也很少會管。

但是前者就要命了。

胡亂服食金丹,是大明皇帝短命的一個重要因素。

李春芳是青詞專家,自身對道學研究頗深,他自己就是內丹術的愛好者。

但他對外丹之術不感興趣,認爲外丹之術是邪路。

先帝嘉靖也沉迷道術,但是好歹先帝是內外兼修,所以在大明皇帝中算是長壽的。

當今皇帝卻只沉迷於外丹之術,不習內丹術,這樣下去也不知道身體能撐多久。

李春芳搖了搖頭,這種事情內閣也勸諫不了,魏徵都勸不了李世民追求丹道,何況先帝朝的時候自己上的青詞最多。

別說自己了,內閣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哪個沒給先帝寫過青詞? 李春芳回到了內閣,其他幾位閣老還是沒到,但今天通政司已經送來了一批奏疏,李春芳看到了最上面的蘇澤奏疏。

“這猢猻又上書了?”

李春芳拿起奏疏,翻看了一下。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

再一看,原來是蘇澤贊同皇太子的上書,請求皇帝舉辦講學大會。

李春芳愣了一下,重新翻過來看了看上書人的名字,確定是翰林院的蘇澤,而不是其他同名同姓的官員後,一臉疑惑的回到了座位上。

蘇澤竟然支持辦講學大會?

李春芳本人是支持講學的。

嘉靖四十四年,徐階以內閣首輔身份親自主持靈濟宮大會,李春芳也在列,與徐階並稱爲“講學護法”。

內閣之中,除了李春芳外,趙貞吉也很支持講學,趙貞吉也是心學宗師,經常聚衆講學。

但是物極必衰,徐階倒臺後,士林對於講學之風的批評也不絕於耳。

這一方面,是新內閣對前內閣路線的否定,另一方面,李春芳自己也承認,講學也出了很多問題。

講學活動內容逐漸虛無化,向着空談轉變,大量根本不懂心學的投機分子,混入講學的隊伍中,還有貪官污吏以講學之名興建書院斂財,或者以講學之名行賄投機。

高拱返回內閣後,更是開始打擊講學活動,對於那些依靠講學升遷的官員都進行了打壓,算是抑制住了京師的講學之風。

李春芳其實也很矛盾,他個人支持講學,但是作爲內閣首輔,他又反對官方搞大會講學,那這個罵名就是他來背了。

李春芳讀到最後,又看到蘇澤說道:

“臣伏請陛下準皇太子所奏,效前朝靈濟宮故事,以皇室內帑支應講學盛會。”

“內府財帛本屬天家,既不費國帑分毫,無涉民間賦稅;又彰聖主隆禮重道之德,顯東宮仁厚愛民之心。如此則文脈昌明可期,百姓沐化同樂,實乃興文教而隆聖治之良策也。”

讓皇帝出錢?

李春芳嘴角露出笑容,如果真的能讓皇帝出錢,那外朝的反對聲自然要小很多,如果那樣自己確實可以幫着推動一下,再辦一場靈濟宮大會。

不過作爲內閣首輔,李春芳不會在這個時候表態的。

他取來揭紙,沒有寫自己的意見,而是蘇澤最後一段話摘抄出來。

就在李春芳寫完,高拱也走進了內閣。

高拱疑惑於李春芳竟然提前來內閣,但他還是向李春芳行禮,接着李春芳就將蘇澤的奏疏遞給了他。

蘇澤請辦講會?

高拱的眉頭皺起來。

高拱素來不喜歡講學之風,蘇澤在學術上傾向於趙貞吉的泰州學派,高拱也是知道的。

但是高拱反對講學,更多的是以講學作爲靶子,打擊前任首輔徐階。

此外也是通過抑制講學,減少李春芳這個心學大宗師在朝堂的影響力。

果然李春芳將蘇澤最後一段,請求皇室自己出錢辦講學的話摘抄出來。

老狐狸!

李春芳沒有支持講學,但這是在暗示皇帝,如果皇室真的要講學,只要自己出錢,他這個內閣首輔就不會反對。

如果是別人上書,那高拱肯定要直言反對了。

但是奏疏是蘇澤的,高拱還是提起筆,寫下了一個不太嚴厲的反對意見。

作爲一個派系的領導者,高拱也是明白,有能力的官員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張的。

而官員的政治主張千差萬別,就算是同一派系的官員,在大方向一致外,細微方向上還有差異。

比如趙貞吉在吏治財政上保守,卻對軍事改革很激進。

張居正對於財政上激進,在思想學術上卻保守。

高拱並非容不下蘇澤的異見,只是用票擬表示自己的觀點。

趙貞吉在家乞休,最後抵達內閣的是張居正。

而張居正看到之後,確實反應最大的。

“蘇子霖竟然支持皇太子此等荒謬建議,行奸佞之事,兩位竟然不反對?”

張居正明顯有些動怒,李春芳像是和事老一樣說道:

“靈濟宮講學,前朝也有之,殿下這也是好學上進,張閣老何必如此激烈。”

就連高拱也有些看不下去了,他雖然不贊同蘇澤的觀點,但是他一向護犢子,你反對辦講學大會就反對事情,幹嘛扣帽子。

高拱也火藥味十足地說道:

“皇太子年幼,勇於上書言事,我們這些內閣佐領大臣應該‘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若是因爲這點小事,而讓皇太子起了厭政的心思,豈不是我等的罪過?”

這句話是孟子所說,“知其心”,就是說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才能。“救其失”,就是說要在瞭解學生心理特徵的基礎上糾正他們各自存在的缺點和不足。

這下子張居正更不樂意了,他直接拿過奏疏,不僅僅抨擊了蘇澤提議辦講學大會的事情,還票擬要以“妄言趨炎”的罪名,罷黜蘇澤東宮講官的職位。

高拱又重新拿回奏疏,將自己之前的票擬撕去,又在張居正的票擬下寫下了反對張居正過重蘇澤的意見,又建議皇帝因勢利導,放寬對皇太子的教育。

首輔寶座上的李春芳心情則大好,沒想到因爲蘇澤的關係,之前還配合默契的高張又出現了裂痕。

李春芳搖了搖頭,這猢猻,多少禍事因你而起,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戴上緊箍,得證正果了,總不能日後入了閣,還沒個人形吧?——

翊坤宮中,一臉倔強的朱翊鈞跪在殿內。

李貴妃小門小戶出身,背後也沒有多少政治力量,所以對兒子的期待是謹小慎微,千萬不要出錯。

畢竟隆慶皇帝才三十多歲,後宮中也還有皇后在,朱翊鈞只是儲君,並不能代表就坐穩了位置。

聽到兒子這事,還引起了外朝的攻擊,李貴妃就連忙將兒子召入宮中。

李貴妃厲聲問道:

“你這逆子!說!是哪個奸佞蠱惑你,讓你上書請辦講會的?”

(本章完)

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46章 叩闕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33章 考成法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57章 立成法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54章 蒸汽機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81章 清田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83章 羊吃人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42章 經筵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5章 圈子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83章 羊吃人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40章 盛世第47章 助攻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75章 楚宗案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48章 流黜(加更!)第35章 馮保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23章 丹術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23章 丹術第81章 清田
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46章 叩闕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33章 考成法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57章 立成法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54章 蒸汽機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81章 清田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83章 羊吃人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42章 經筵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5章 圈子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83章 羊吃人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40章 盛世第47章 助攻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75章 楚宗案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48章 流黜(加更!)第35章 馮保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23章 丹術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23章 丹術第81章 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