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赤壁之戰

曹操統一北方後,自恃兵力強大,企圖統一天下。公元208年,他率領大軍南下,進攻荊州的劉表。當時劉表已經病死,他的兒子劉琮害怕曹軍,先派人求降了。

劉備正在樊城(今湖北襄樊)訓練軍隊。爲了避開曹軍的鋒芒,便向江陵(今湖北江陵)方向退去。曹操得知後,親率精騎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東北)追上劉備。當陽一役,劉備被打得大敗。往江陵的路已被曹軍截斷,只好改道退到夏口(今湖北武漢市)。

曹操佔領了江陵,繼續沿江向東進軍,很快就要到夏口。諸葛亮讓劉備向孫權求援,孫權手下謀士魯肅也來找劉備,勸他和孫權聯合抵抗曹軍。於是諸葛亮就跟魯肅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見孫權。

開始,孫權擔心劉備剛剛被打敗,沒有能力抵抗,所以對諸葛亮不太熱情。諸葛亮耐心地幫孫權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最後說:“如果孫劉同心合力,一定能打敗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孫權見諸葛亮誠心與他聯合抗曹,也就轉憂爲喜,決定與羣臣商議抵抗曹操的辦法。

恰巧,曹操派人送來了書信恫嚇孫權。謀土張昭等投降派嚇破了膽,主張投降,魯肅主戰,雙方爭論不休。當時周瑜從鄱陽趕回,當面駁斥了投降派,最終使孫權下定決心與劉備聯合抗曹。接着,孫權命周瑜、程普爲左、右都督(dū),率精兵三萬,與劉備合力抗禦曹軍。

公元208年冬,曹軍與孫劉聯軍在赤壁(今湖北嘉魚,在長江南岸)相遇。曹軍屯駐江北,周瑜屯駐江南,雙方隔江相望。

曹軍不服南方的水土,以致疾病流行;同時北方士兵不習水戰。在船上受不了風浪的顛簸(bǒ)。於是,曹操命人用鐵索將戰船連在一起,上面鋪上木板,以減少船身的搖晃,待士兵習慣了船上生活後就發起進攻。

周瑜的部將黃蓋看到這個情況,向周瑜獻計,用火攻打曹軍。周瑜採納了他的建議,兩人共同商定了詐降之計。黃蓋寫信給曹操詐降,曹操太麻痹(bì)輕敵了,以爲東吳真的被嚇破了膽,就相信了黃蓋的話,並同來人約定了投降的時間和信號。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重大的疏漏竟造成了自己軍隊的滅頂之災。

到了約定的時間,黃蓋帶領船隊順風向北岸駛去。這支船隊有十艘大船,上面裝滿了易燃的東西,每隻大船的後面都繫着機動靈活的小船。恰巧那天颳起了東南風,形勢對他們非常有利。

距曹軍的水寨不遠了,黃蓋令士兵一齊點火,然後帶領士兵跳上尾隨的小船。頓時,十隻大船滿載着烈焰,箭一般地向北岸駛去。火船衝進曹軍的水寨,連在一起的曹軍戰船一齊燃燒起來。大火藉着風勢,大風又助着火威,水寨馬上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大火又蔓延到江岸,岸上的軍營也被籠罩在火海之中,幾十萬大軍亂成了一團。曹軍被燒死、淹死的不計其數。孫劉聯軍乘勢猛殺過來,到處亂竄的曹軍被殺得人仰馬翻。

在瀰漫的烈火硝煙中,曹操帶領殘兵敗將逃走。行至華容道(今湖北監利東北),正趕上大雨過後,道路泥濘不堪,戰馬經常陷入泥坑或者滑倒。曹操只好命令士兵找樹枝和雜草鋪路,讓騎兵通過。一路上,士兵被馬踏死的和陷入泥中死傷的不計其數。等到曹軍退到荊州時,人馬剩下不足一半,已無力再戰,只好逃回北方去了。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它打破了曹操迅速統一全國的計劃,使他對孫、劉兩方暫時採取守勢。孫權、劉備藉此機會,都努力發展自己的勢力。不久以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4章 三皇世紀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8章 城濮之戰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6章 精衛填海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4章 三皇世紀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68章 殺馬立誓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
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7章 伯昌治岐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4章 三皇世紀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8章 城濮之戰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6章 精衛填海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26章 宋楚之戰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4章 三皇世紀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68章 殺馬立誓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