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

原始人羣向氏族公社的進化、過渡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原始社會初期,人類以狩獵爲主,生吞活剝,茹毛飲血,過着非常原始的生活,他們的生命常常受到兇殘野獸的嚴重威脅。爲了生存下去,人類克服各種艱難困苦,與天鬥,與地鬥,與熊虎豹狼鬥。在這種極其艱險的環境中,人類逐漸認識了自然,掌握了生存的本領,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從而推動了人類由原始人羣向氏族公社的發展。

那個時候,人類還不知道利用火,什麼東西都生吃的。其實,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出現了。火山爆發,有火;電閃雷鳴,常引起森林火災。最初,原始人看到火,還以爲是什麼怪物,怕得要命。後來,當人類看到野獸被大火燒死後,又聞到火中散發出的陣陣肉香,纔敢接近火,去取灰燼中的熟肉吃。經過品嚐,人們才發現被火烤熟的東西竟然那麼香甜可口。於是,人們才漸漸地學會了用火烤東西吃,並且想辦法把火種保留下來,使它不滅好長期使用。

但是,保留火種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當遇到颳風下雨,火種很容易熄滅。

不知又過了多少年,一個叫“燧人氏”的人發現,用兩塊燧石互相撞擊摩擦,能夠撞擊出火來。於是,他馬上把這一驚人的發現告訴給人們,並教人們採集這種“火石”。他還發現,用一根堅硬而尖銳的木棒在另外一根木頭上使勁地鑽,木頭上也能鑽出火星。這便是“燧人氏”鑽木取火的由來。

發現、利用火和發明鑽木取火,無疑是人類的巨大進步。人類掌握了取火的本領,自然就不再食用生的食物,結束了生吞活剝、茹毛飲血的時代,這也是人類文明的最初體現。人工取火,是人類的偉大發明,人類再也不用爲火種發愁了。

有了火,人類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物的品種增加了,取食的對象和活動的範圍也擴大了。人類還利用火取暖禦寒、抵抗野獸的襲擊。由於食物結構的改變,人類對自然界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都大大增強了。

又經過許多漫長的歲月,人們學會用繩子結網,用網去捕魚。還發明瞭弓箭,可以遠距離射殺飛禽走獸。以前,人們狩獵都是用最原始的方法,靠人多勢衆,手持棍棒,與野獸近距離拼鬥,難免受到野獸的傷害。有了弓箭,人們能更安全、更有效地捕殺獵物。人類從此又進入了漁獵生活階段。

在長期的漁獵生活過程中,好多捕獲到的獵物是活的,吃不了時,人們就把獵物留下來進行餵養,這樣又漸漸學會了飼養,於是出現了畜牧業。現在的許多家畜、家禽,就是我們的祖先經過長期篩選由野生動物馴化而繁衍下來的。傳說,結網、捕獵、飼養這些生存本領都是由叫“伏羲氏”的人教給大家的。

這種生存方式又經歷了好長時間,人類的文明發展史又出現了二次更大的飛躍,那便是農業的發展。開始,人們偶爾把一把野穀子撒到地上,到了春天,發現了地上長出禾苗來,等秋天到來時;禾苗又長成了更多的穀子。於是,人們就大量種植起來;據傳說,這種方法是“神農氏”告訴給人們的。神農氏帶領大家開墾荒地,進行播種;還用木頭製造一種耕地的工具——耒耜(lěisì,一種帶把的木鍬),這樣人們勞作起來更簡捷方便了。隨着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大,人們一年的收成越加豐富,再也不用爲吃飯擔憂了。

還有人說,神農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道,他不僅發現許多能吃的食物,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病療傷的藥材。這無疑對人們健身強體、延長生命有巨大的作用。

說到這兒,我們不能不想到傳說中的另一位人物——“有巢氏”。當時,原始人羣是沒有固定居住地點的,這樣就免不了遭受到猛獸的侵襲。後來,有巢氏看到鳥兒在樹上搭窩很安全又舒適,野獸上不去,傷害不到它們。於是,有巢氏就告訴人們像小鳥兒那樣,在樹上造屋。人們把這叫做“構木爲巢”。這樣一來,原始人羣就有屬於自己的家了。

無論是有巢氏,還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我們姑且不論他們是否確有其人,但是從構木爲巢,鑽木取火,一直到漁牧、農業的發展變化,都充分有力地證明原始人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

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4章 三皇世紀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11章 少康中興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26章 宋楚之戰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32章 老馬識途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98章 鴻 門 宴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
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4章 三皇世紀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37章 三顧茅廬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11章 少康中興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31章 弦高犒師退秦兵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26章 宋楚之戰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74章 奇貨可居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32章 老馬識途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98章 鴻 門 宴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