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

有句成語叫做“班門弄斧”。原來是說,在木工祖師魯班門前揮動斧頭,後比喻在行家裡手面前賣弄本領,自不量力的愚人。從這裡,們可以看出古代人民對巧奪天工的發明家、能工巧匠的祖師爺——魯班的無限敬仰。這個成語產生,也不是沒有依據的。據《韓非子》書中記載:魯班用竹木做了一隻木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墨子也做了一隻木鳥,三年才完成,飛一天就壞了。由此可見,作爲著名學者的墨子,遠遠不如木匠出身的魯班技藝高超。

生於公元前507年的魯班,本姓公輸,名班。因爲他是魯國人,所以人們都稱他爲魯班。

魯班自幼好學,心靈手巧,喜歡親手製做各種小東西。做了木匠以後,魯班養成愛動腦筋勤琢磨的習慣,根據工作實際的需要,經過反覆試驗,搞了許多發明創造。

有一次,魯班帶徒弟爲富貴人家修築樓閣,工期短,時間緊,在山上砍木料,從早到晚累得筋疲力盡,用斧子連砍幾天,仍然供不應求。魯班想怎麼才能砍得又快捷又平整呢?一天,魯班上山不小心,手被一種野草劃破了,摘下一片葉子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都長着鋒利的鋸齒。在魯班正在觀察葉子時,突然發現不遠處有隻蝗蟲張嘴噬食着草莖,抓住細細一看,原來蝗蟲兩枚大板牙上也有許多鋸齒。這使魯班恍然大悟。他連夜設計出世界上第一把鋸。這鋸是竹板割成的。經過試驗,樹皮被鋸開了,樹幹也鋸了深溝,可是鋸齒不是很鈍了,鋸不動,就是壞了,不能用。他想,如果用鐵片代替竹板鋸,不是更好嗎?魯班下山找到一位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鐵匠,讓他幫助製成鐵板鋸。到山上一試,鐵鋸果然好使,鋸樹比砍樹快多了。經過不斷改進,逐漸成爲現在仍在用的鋸。

從此,魯班的創造發明越來越多,如刨子、孔鑽、鑿子、墨斗,以及曲尺等等。

魯班的發明還不僅僅在木工方面。過去,沒有碾子、石磨。磨面主要是人工用石頭砸,麥粒太小,不好砸,用力小,砸不碎,不成粉;用力大,往外迸,造成浪費。他朝思暮想,怎麼樣磨面好呢?一天,他偶然發現有一個老太太用石杵在一塊石凹間搗麥,心裡豁然開朗。他想,要是用兩塊厚重的圓石各鑿成鋸齒,上下扇合起來,轉動上扇,一定可以磨出麪粉。磨鑿成後,一試確實不錯,既省力又很快,磨出的面又細又勻。逐漸成了現在還在使用的石磨。

據傳說,魯班還製造過一輛“木車馬”,由“木人”駕馭,能夠在地上行走,運載貨物,在當時引起很大震動,一直流傳到漢代。諸葛亮與其夫人黃氏發明的運輸糧草的木馬,也可能是受了魯班“木車馬”的影響和啓發。

魯班這麼多的發明,都是他勇於實踐、刻苦鑽研、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斷創造的結果。

有一次,魯班正在雕刻一隻鳳凰。還沒雕成,就遭到人們的諷刺譏笑。他們對魯班說,你雕的什麼鳳凰?腦袋不像腦袋,身子不像身子,翅膀不像翅膀,真是醜陋極了。魯班好像沒聽見似的,你說你的,我幹我的,忘我地勞作着,一刀一刀精鏤細刻,終於取得了成功。他雕刻的鳳凰,不僅腦袋像,身子像,翅膀像,整個鳳凰簡直沒有一處不像,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如同欲展翅騰空飛翔似的。那些譏笑他的人,也不得不稱讚他高超的技藝。

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98章 鴻 門 宴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2章 酒的發明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62章 程嬰救孤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62章 程嬰救孤第4章 三皇世紀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9章 大禹治水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4章 三皇世紀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
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98章 鴻 門 宴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2章 酒的發明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62章 程嬰救孤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62章 程嬰救孤第4章 三皇世紀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9章 大禹治水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4章 三皇世紀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2章 酒的發明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