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

北宋滅亡以後,原來留在相州的康王趙構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公元1127年五月,趙構在南京即位,這就是宋高宗。這個偏安的宋王朝,後來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歷史上稱做南宋。

宋高宗即位以後,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把李綱召回朝廷,擔任宰相。但是實際上他信任的卻是兩個親信:黃潛善和汪伯彥。

李綱提出許多抗金的主張,他還跟宋高宗說:“要收復東京,非用宗澤不可。”

宗澤是一位堅決抗金的將領,北宋滅亡之前,宋欽宗曾經派他當和議使,到金京議和。宗澤跟人說:“我這次出使,不打算活着回來。如果金人肯退兵就好;要不然,我就跟他們爭到底。寧肯丟腦袋,也不讓國家蒙受恥辱。”

宋欽宗一聽宗澤口氣那麼硬,怕他妨礙和談,就撤了他和議使的職務,派他到磁州去當地方官。

金兵第二次攻打東京的時候,宗澤領兵打擊金兵,一連打了十三次勝仗,形勢很好。他寫信給當時的康王趙構,要求他召集各路將領,會師東京。又寫信給三個將領,要他們聯合行動,救援京城。哪知道那些將領不但不願出兵,反嘲笑宗澤在說瘋話。宗澤沒辦法,只好單獨帶兵作戰。有一次,他率領的宋軍遭到金軍的包圍,金軍的兵力比宋軍大十倍。宗澤對將士說:“今天進也是死,退也是死,我們一定耍從死裡殺出一條生路來。”將士們受到他的激勵,以一當百,英勇作戰,果然殺退了金軍。

宋高宗早就瞭解宗澤的勇敢,這次聽了李綱的推薦,就派宗澤爲開封府知府。

這時候,金兵雖然已經撤出開封,但是開封城經過兩次大戰,城牆全部被破壞了。百姓和兵士混雜居住;再加上靠近黃河,金兵經常在北岸活動。開封城裡人心惶惶,社會秩序很乩。

宗澤在軍民中有很大的威望。他一到開封,先下了一道命令:“凡是搶劫居民財物的,一律按軍法嚴辦。”命令一下去,城裡仍舊發生了幾起搶劫案件。宗澤殺了幾個搶劫犯,秩序就漸漸安定了下來。

河北人民忍受不了金兵的掠奪燒殺,紛紛組織義軍。打擊金軍。李綱竭力主張依靠義軍力量,組織新的抗金隊伍。宗澤到了開封之後,積極聯絡義軍。河北各地義軍聽到宗澤的威名,自願接受他的指揮。

河東有個義軍首領王善,聚集了七十萬人馬,想襲擊開封。宗澤得知這個消息,單身騎馬去見王善。他流着眼淚對王善說:“現在正是國家危急的時候,如果有象您這樣的幾個英雄,同心協力抗戰,金人還敢侵犯我們嗎?”

王善被他說得流下了感動的眼淚,說:“願聽宗公指揮。”

其他義軍象楊進、王再興,李貴,王大郎,都有人馬幾萬到幾十萬。宗澤也派人去聯絡,說服他們團結一致,共同抗金。這樣一來,開封城的外圍防禦鞏固丁,城裡人心安定,存糧充足,物價穩定,恢復了大亂前的局面,

但是,就在宗澤準備北上恢復中原的時刻,宋高宗和黃潛善、汪伯彥卻嫌南京不安全,準備繼續南逃。李綱因反對南逃,被宋高宗撤了職。

宗澤十分焦急,親自渡過黃河,約河北各路義軍將領共同抗擊金兵。他在開封周圍,修築二十四座堡壘,沿着黃河設立營寨,互相連接,密集得象魚鱗一樣,叫做“連珠寨”,加上河東、河北各地義軍民兵互相呼應,宋軍的防禦力量,越來越強了。

宗澤一再上奏章,要求高宗回到開封,主持抗金,但是奏章到了黃潛善等手裡,這批奸人竟取笑宗澤是個狂人,把他的奏章扣了下來。過了不久,宋高宗就從南京逃到揚州去了。

沒有多久,金兵果然又分路大舉進攻。金太宗派大將兀朮(音wùzhú,又叫宗弼)進攻開封,宗澤事先派部將分別駐守洛陽和鄭州。兀朮帶兵接近開封的時候,宗澤派出幾千精兵,繞到敵人後方,截斷敵人退路,然後又和伏兵前後夾擊,把兀朮打得狼狽逃走。

又有一次,金將宗翰率領金兵攻佔洛陽,宗澤派部將郭振民、李景良帶兵襲擊宗翰,打了敗仗。郭振民向金軍投降,李景良逃走了。

宗澤派兵捉拿到李景良,責備他說:“打仗失敗,本來可以原諒;你私自逃走,就是目中沒有主將了。”說完,下令把李景良推出斬了。

郭振民向金軍投降之後,宗弼派了一名金將跟郭振民一起到開封,勸宗澤投降。宗澤在開封府大堂接見他們,對郭振民說:“你如果在陣上戰死,算得上一個忠義的鬼。現在你投降做了叛徒,還有什麼臉來見我!”說着,喝令兵土把郭振民也斬了。

宗澤又回過頭對勸降的金將冷笑一聲,說;“我守住這座城,早準備跟你們拼命。你是金胡將領,沒能耐在戰場上打仗。卻想用花言巧語來誘騙我!”

金將嚇得面無人色,只聽得宗澤吆喝一聲,幾個兵士上來,把金將也拉下去殺了。

宗澤號令嚴明,指揮靈活,接連多次打敗金兵,威名越來越大。金軍將士對宗澤又害怕,又欽佩,提到宗澤,都把他稱做宗爺爺。

宗澤依靠河北義軍,聚兵積糧。認爲完全有力量收復中原,接連寫了二十幾道奏章,請高宗回到開封。不用說,那些奏章都被黃潛善他們擱了起來。

這時候,宗澤已經是快七十歲的老人了,他受不了這個氣,背上發毒瘡病倒了。部下一此將領去問候他,宗澤病已經很重。他張開眼睛激動地說:“我因爲國仇不能報,心裡憂憤,才得了這個病。只要你們努力殺敵,我死了也沒有遺憾了。”

將領們聽了,個個感動得掉下了熱淚,大夥離開的時候,只聽得宗澤念着唐朝大詩人杜甫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接着,又用盡力氣,呼喊;“過河!過河!過河!”才合上眼睛。

開封軍民聽列宗澤去世的消息,沒有一個不傷心得痛哭流涕。

宗澤去世後,宋朝派杜充做東京留守。杜充是個昏庸殘暴的人,一到開封,把宗澤的一切防守措施都廢除了。沒多久,中原地區又全部落在金軍手裡。

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44章 曹劌論戰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
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44章 曹劌論戰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09章 班超投筆從軍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