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

自從薩爾滸之戰以後,努爾哈赤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先後攻克了七十多座城池,東北大部落入後金手中,明朝廷一片慌亂。就在這樣的形勢下,袁崇煥挺身而出,上疏皇帝,請求帶兵與後金作戰。朝廷正愁無人可用,便越級提升他,命他監軍關外。

經過仔細考察,袁崇煥認爲只有堅守關外,才能保衛關內,因此,他力排衆議,決定把寧遠(今遼寧興城縣)當做一個堅固據點來牽制後金。

天啓六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率大軍渡過遼河,直抵寧遠城下。他先向袁崇煥勸降,被嚴辭拒絕後,努爾哈赤決定攻城。

這年正月二十四日,後金開始進攻寧遠城。經過幾天血戰,後金兵終於鑿破了幾處城牆,幸虧天寒,牆土凍住了,城牆纔沒有塌,但也已十分危急了。袁崇煥非常冷靜,命人拉出十一門紅夷大炮,對後金兵就近射擊,後金兵被炮彈打得傷亡慘重,努爾哈赤也被打傷,只得鎩(shā)羽而歸。這是明與後金戰爭中最大的一場勝利,歷史上稱爲“寧遠大捷”。努爾哈赤從未打過這樣的敗仗,氣憤難平,加上傷勢惡化,於這年八月去世了。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登上汗位,他又發動了進攻錦州與寧遠的戰役。這次敗得更慘,後金兵死傷無數,歷史上稱之爲“寧錦大捷”。

不久,明熹宗死了,崇禎即位。他很想有所作爲,但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疑心太重。針對這點,皇太極想出了一條可以除掉袁崇煥的毒計。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皇太極率後金兵避開寧錦防線,揮師直奔北京,袁崇煥忙率軍追趕,兩軍在北京城下打了好幾仗,不分勝負。不料這時候,京城裡卻流傳着袁崇煥引後金兵入關的謠言。崇禎聽了,雖不全信,卻也有些懷疑了。袁崇煥率軍在城外經過血戰,打退了後金兵,但崇禎疑神疑鬼,不許他率軍隊入城休息,

在此之前,當後金兵臨北京城下時,曾抓到兩個太監,皇太極假裝和部將在靠近關押太監的牢房附近大聲議事,說:“今天撤兵是計謀,和袁督師早就商量好了,這回大事可成了。”太監把這一切都聽在耳裡,然後,後金守兵又假裝大意,讓兩個太監跑了。他們一回到北京,立即向崇禎彙報,崇禎本來便對立有大功的袁崇煥不放心,這回又聽了謠言和太監的彙報,便認定袁崇煥勾結後金。於是在第二天,藉口議事,把袁崇煥騙入京城,然後宣佈“罪狀”,將他關押起來。

袁崇煥被捕以後,他的將士們十分焦急。大家決心以殺敵立功這一形式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元帥是忠於大明的。但崇禎帝認定袁崇煥通敵賣國,在第二年八月,他命令把“叛徒”袁崇煥處以凌遲之刑。這位愛國將領一心保衛大明,卻蒙受投敵叛國的奇恥大辱,身遭酷刑,含冤地下,兄弟妻子被流放到三千里之外的窮荒之地。

崇禎因剛愎自用、疑心太重而自毀長城,不久便受到了懲罰。袁崇煥被處死後,他的將士有的不辭而別,有的走投無路降了後金,結果這支極有戰鬥力的隊伍就這樣解散了。袁崇煥一死,明朝再沒有可用將才,皇太極不久便掃平了東北,他死後,他的弟弟多爾袞率後金兵攻入中原,建立了清王朝。

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32章 老馬識途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
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124章 飛將軍——李廣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61章 “兒皇帝”石敬瑭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32章 老馬識途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