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薩爾滸之戰以後,努爾哈赤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先後攻克了七十多座城池,東北大部落入後金手中,明朝廷一片慌亂。就在這樣的形勢下,袁崇煥挺身而出,上疏皇帝,請求帶兵與後金作戰。朝廷正愁無人可用,便越級提升他,命他監軍關外。
經過仔細考察,袁崇煥認爲只有堅守關外,才能保衛關內,因此,他力排衆議,決定把寧遠(今遼寧興城縣)當做一個堅固據點來牽制後金。
天啓六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率大軍渡過遼河,直抵寧遠城下。他先向袁崇煥勸降,被嚴辭拒絕後,努爾哈赤決定攻城。
這年正月二十四日,後金開始進攻寧遠城。經過幾天血戰,後金兵終於鑿破了幾處城牆,幸虧天寒,牆土凍住了,城牆纔沒有塌,但也已十分危急了。袁崇煥非常冷靜,命人拉出十一門紅夷大炮,對後金兵就近射擊,後金兵被炮彈打得傷亡慘重,努爾哈赤也被打傷,只得鎩(shā)羽而歸。這是明與後金戰爭中最大的一場勝利,歷史上稱爲“寧遠大捷”。努爾哈赤從未打過這樣的敗仗,氣憤難平,加上傷勢惡化,於這年八月去世了。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登上汗位,他又發動了進攻錦州與寧遠的戰役。這次敗得更慘,後金兵死傷無數,歷史上稱之爲“寧錦大捷”。
不久,明熹宗死了,崇禎即位。他很想有所作爲,但他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疑心太重。針對這點,皇太極想出了一條可以除掉袁崇煥的毒計。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皇太極率後金兵避開寧錦防線,揮師直奔北京,袁崇煥忙率軍追趕,兩軍在北京城下打了好幾仗,不分勝負。不料這時候,京城裡卻流傳着袁崇煥引後金兵入關的謠言。崇禎聽了,雖不全信,卻也有些懷疑了。袁崇煥率軍在城外經過血戰,打退了後金兵,但崇禎疑神疑鬼,不許他率軍隊入城休息,
在此之前,當後金兵臨北京城下時,曾抓到兩個太監,皇太極假裝和部將在靠近關押太監的牢房附近大聲議事,說:“今天撤兵是計謀,和袁督師早就商量好了,這回大事可成了。”太監把這一切都聽在耳裡,然後,後金守兵又假裝大意,讓兩個太監跑了。他們一回到北京,立即向崇禎彙報,崇禎本來便對立有大功的袁崇煥不放心,這回又聽了謠言和太監的彙報,便認定袁崇煥勾結後金。於是在第二天,藉口議事,把袁崇煥騙入京城,然後宣佈“罪狀”,將他關押起來。
袁崇煥被捕以後,他的將士們十分焦急。大家決心以殺敵立功這一形式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元帥是忠於大明的。但崇禎帝認定袁崇煥通敵賣國,在第二年八月,他命令把“叛徒”袁崇煥處以凌遲之刑。這位愛國將領一心保衛大明,卻蒙受投敵叛國的奇恥大辱,身遭酷刑,含冤地下,兄弟妻子被流放到三千里之外的窮荒之地。
崇禎因剛愎自用、疑心太重而自毀長城,不久便受到了懲罰。袁崇煥被處死後,他的將士有的不辭而別,有的走投無路降了後金,結果這支極有戰鬥力的隊伍就這樣解散了。袁崇煥一死,明朝再沒有可用將才,皇太極不久便掃平了東北,他死後,他的弟弟多爾袞率後金兵攻入中原,建立了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