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宋和遼戰亂不休的時候,宋朝西,北面的党項族開始壯大起來。他們經常侵擾宋朝邊境,令宋真宗十分頭痛。
當宋和遼發動戰爭的時候,党項族的首領李繼遷投靠了遼,向遼稱臣。宋朝爲阻止遼國的擴大,也趕緊封李繼遷爲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公元1004年李繼遷死後,宋朝又封他的兒子李德明爲平西王,每年賜給他大量金帛和茶葉。在李德明統治的三十多年裡,党項族的經濟發展很快。
李德明的兒子元昊是個性格暴躁而又足智多謀的人,他精通兵法,更喜歡研究漢文和佛學。他早就對父親向宋朝稱臣甚爲不滿。一次,他對父親說:“我們不能永遠做宋朝的臣民,應該用宋朝所賜的錢財來招兵買馬,先掠奪宋邊境的財物,等力量強大了就去搶奪地盤,自己當皇帝。”
李德明其實也早有稱帝之心,只是時機尚未成熟,他只得告誡兒子不能忘記宋朝的恩惠。李德明死後,元昊即位。他早已不想做什麼平西王了,於是他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實行了一系列的建國舉措:自立姓氏、設置官員、整頓軍隊、規定服飾等等,這都表明元昊要稱帝了。
元昊的叔叔山遇勸他不可忘恩負義,元昊不聽,反而想殺掉山遇。山遇連夜逃奔宋朝,但宋朝爲討好元昊,又把他送回了党項族,元昊以謀反的罪名殺了山遇。從此誰都不敢再違抗元昊了。
元昊的野心被宋朝識破後,他索性於公元1038年正式自立爲帝,國號爲大夏,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因其位於宋朝西北方向,所以歷史上稱爲西夏,元昊就是夏景宗。
元昊建立西夏後,上書要求宋朝承認他的帝位。此時宋朝的皇帝是宋仁宗,聽說此事後他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取消元昊的賜姓和官爵,並且懸賞捉拿元昊。
元昊聽到這個消息,就知道不用武力是不能達到目的了,於是在公元1040年舉兵攻打延州。本來那時候宋軍在西北也有三四十萬士兵,但這些兵都分散在各個寨堡之中,一時間無法集中,而且很久沒有打過仗了,軍隊的戰鬥力很弱。而元昊所率領的軍隊訓練有素,很快便攻到延州來。
延州守將範雍(yōng)作戰不利,宋軍又打了一個敗仗。宋仁宗不敢疏忽,馬上派有經驗的韓琦和范仲淹前去指揮作戰。
范仲淹一到延州,就開始日夜操練兵馬,宋軍的戰鬥力很快有所提高。元昊見延州防守嚴密,也不敢輕易攻打。
公元1041年2月,元昊親自率軍攻打渭州(今甘肅平涼縣)。韓琦在那裡指揮作戰,范仲淹主張以守爲主,韓琦卻主張主動出擊,並組織了一支萬人的精銳部隊,由大將任福率領前去迎敵。
任福率兵出發不久,就碰上了幾支西夏的軍隊,戰不多時,西夏兵就丟下戰馬、武器逃跑了,任福下令追趕,追了三天三夜,一直追到好水川(今寧夏隆德)。天黑了,任福命令就地紮營休息。
第二天,宋軍沿好水川繼續前進,一直到六盤山下,宋軍也沒追到西夏軍隊,卻發現路邊有許多泥盒子,而且裡面還有聲音,有好奇的士兵打開了泥盒子,頓時,一百多隻鴿子衝上天空,正當宋軍不知怎麼回事時,四周如潮水般殺出了無數的西夏兵。原來這是元昊用的計策,引來宋兵,再以鴿子爲信號將宋軍重重包圍住。宋軍終因寡不敵衆,被西夏兵殺得七零八落,傷亡慘重,主將任福也在戰鬥中犧牲了。
好水川之戰後,宋仁宗不得不派人去西夏求和,而元昊看到自己的力量滅不了北宋,並且連年征戰,西夏人民的生活也很困苦,所以就同意了議和。西夏對宋稱臣,宋則封元昊爲夏國主,每年賜給大量錢物。元昊建立了西夏國,促進了党項族的繁榮發展。而且,宋夏議和後,通過貿易往來,客觀上促進了兩國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