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秦二世昏庸,趙高專權,各地百姓的反抗和起義此起彼伏,原來的六國貴族也到處活動,企圖東山再起。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徵發貧苦農民到邊境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戍守。河南境內的九百名農民被迫前往,隊伍行進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時,天空烏雲密佈,下起了滂沱大雨。大雨接連下了幾天,沖毀了前進的道路,隊伍已不能按期到達漁陽——按照秦朝的法律,誤期到達的人是要被斬首的。
在這九百人的隊伍中有兩個押送的官吏,他們爲了便於管理就挑選出兩個身高體壯的人當小隊長,幫助他們管理隊伍,這兩個人,一個叫陳勝,一個叫吳廣。
陳勝出身貧苦,但胸懷大志。他給地主當僱工時,一次休息,他把犁往田壟上一放,對同伴說:“如果將來我們當中有人富貴了,可千萬不能忘記窮朋友。”大家聽了,有人驚奇,也有人嘲笑他:“你窮得替別人耕地,怎麼會富貴呢?”陳勝看到別人不能理解自己,就長嘆一聲,說:“燕雀哪裡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現在,這九百人處在危險的境地中,陳勝就和吳廣商量對策。他們一致認爲:逃亡是死,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難逃一死,不如死得轟轟烈烈,舉旗造反,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爲了鼓動人心,堅定大家反秦的決心,陳勝和吳廣將寫有“陳勝王”三字的絲帕塞到漁夫新打來的魚的肚子中,等到戍卒買回了這條魚,剖開魚肚,發現了那塊絲帕,看到上面的字,大家都感到十分驚異。接着,吳廣又悄悄地隱藏在草叢中,半夜時點燃篝火,學着狐狸的叫聲喊:“大楚興,陳勝王。”
戍卒們都被驚醒了,大家議論紛紛。陳勝和吳廣乘勢殺死兩個官吏,陳勝登上高處,揮舞着手臂說:“我們誤了行期,按秦律是要被斬首的,大丈夫不死則已,死就應該死得轟轟烈烈。王侯將相,難道天生就應當富貴嗎?”
九百人齊聲高呼,擁護陳勝爲王,起兵反秦。陳勝帶領大家砍倒樹木作爲武器,舉起竹竿掛上旗號,這叫“斬木爲兵,揭竿爲旗”。後來人們就把這樣的起義都叫做“揭竿而起”。
陳勝封自己爲將軍,封吳廣爲都尉,定國號爲“大楚”,開始向秦朝的地方官府發動進攻。
起義軍首先攻佔了大澤鄉,接着又用很短的時間攻佔了附近的六縣。深受秦朝統治之苦的百姓紛紛前來參加,隊伍迅速壯大起來,原來六國的貴族也紛紛起義響應。一時間,整個關東義軍遍佈,天下形勢大亂。
昏庸的秦二世受趙高矇蔽,對此還一無所知。直到陳勝的大軍,到達距咸陽僅一百多裡的戲(今陝西臨潼東),秦二世才驚慌起來。他匆忙任命章邯爲統帥,釋放了正修築驪山的刑徒充徵兵士,才把陳勝的大軍鎮壓下去。
陳勝7月在大澤鄉舉起反秦旗幟,12月兵敗身亡,前後歷時僅半年,但大澤鄉起義造成了天下反秦的局面。自此,羣雄並起,使腐朽的秦王朝逐漸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