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

司馬懿殺了曹爽,過了兩年,他也死了。接替他職位的是他兒子司馬師。魏國大權落在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兩人手裡。大臣中誰反對他們,司馬師就把他除掉。魏少帝曹芳恨透司馬師。有人曾經勸曹芳撤掉司馬氏兄弟的兵權。但沒有等曹芳動手,司馬師已經逼着皇太后,把曹芳廢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個孫子曹髦。

魏國有些地方將領本來不服司馬氏的專權,司馬師廢去曹芳後,就有揚州刺史文欽和鎮東將軍母丘(母丘,姓,音guàn)儉起兵聲討司馬師。司馬師親自帶兵征討,打敗了文欽和母丘儉。但是在回師許都之後,司馬師也得病死了。

接着,司馬昭做了大將軍。司馬氏父子三人,一個比一個厲害,一個比一個專橫。

魏帝曹髦實在忍耐不住了。有一天,他把尚書王經等三個大臣召進宮裡,氣憤地說:“司馬昭的野心,過路人都知道了(文言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着等着他來收拾我。今天,我要同你們一起去討伐他。”

大臣們知道要跟司馬昭作對,簡直是雞蛋碰石頭,就勸他忍耐,不要闖出大禍來。

可是曹髦從懷裡掏出一道預先寫好的詔書,扔在地上,說:“我已經下了決心,就是拚個死也不怕,再說還不一定死呢。”說着,他進內宮去稟報太后。

哪裡知道這三個大臣當中,倒有兩個人偷偷溜出去向司馬昭通風報信了。

二十歲的曹髦,根本不懂得怎樣治司馬昭。他集合了宮內的禁衛軍和侍從太監,吵吵嚷嚷地從宮裡殺了出來。曹髦自己拿了一口寶劍,站在車上指揮。

司馬昭有個心腹賈充,帶了一隊兵士趕來,擋住了禁衛軍的去路。雙方打了起來。曹髦上前大喝一聲,揮動劍殺過去。賈充的手下兵士一見皇帝自己動手,畢竟有點膽怯,有的準備逃了。

賈充手下有個叫成濟的,跟賈充說:“您看怎麼辦?”

賈充厲聲說:“司馬公平時養着你們是幹什麼的!還用問嗎?”

賈充這一說,成濟才膽大了,拿起長矛就往曹髦身上直刺去,曹髦來不及招架,被成濟刺穿了胸膛,跌下車來死了。

消息傳到司馬昭那裡。司馬昭聽說他手下人真的殺了皇帝,也有點着慌,連忙趕到朝堂上,召集大臣們商量。司馬昭假惺惺裝出、悲傷的樣子,跟一位老臣陳泰說:“您說,叫我怎麼辦呢!”

陳泰說:“只有斬了賈充的頭,纔多少可以向天下交賬。”

司馬昭很爲難地說:“還有沒有其他辦法,您再想想。”

陳泰說:“依我說,只有比這更重的辦法,沒有再輕的了。”

司馬昭一聽不是滋味,就不吱聲了。

後來,司馬昭用太后名義下了一道詔書,給曹髦加上許多罪狀,把他廢作平民,把曹髦被殺的事輕輕掩蓋過去。

但是,大夥兒還是議論紛紛,怪司馬昭不辦兇手的罪,司馬昭沒法拖下去,就把殺害皇帝的罪責一古腦兒推給成濟,給成濟定了—個大逆不道的罪,滿門抄斬。

司馬昭除掉了曹髦,另外從曹操的後代中找了一個十五歲的曹奐接替皇位,這就是魏元帝。

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68章 殺馬立誓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4章 國人暴動第93章 焚書坑儒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24章 國人暴動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60章 季札掛劍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8章 堯舜讓位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11章 少康中興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17章 伯昌治岐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62章 程嬰救孤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3章 倉頡造字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0章 周公輔成王
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68章 殺馬立誓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4章 國人暴動第93章 焚書坑儒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188章 李世民取東都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24章 國人暴動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16章 蕭規曹隨第60章 季札掛劍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8章 堯舜讓位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60章 季札掛劍第204章 黃袍加身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11章 少康中興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53章 寫人寫鬼的蒲松齡第17章 伯昌治岐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62章 程嬰救孤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3章 倉頡造字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0章 周公輔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