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

石勒是羯族人,他家世代是羯族部落的小頭目。年輕的時候,幷州地方鬧饑荒,他和部落失散了,曾經給人家做過奴隸、傭人。有一次,石勒被亂兵捉住,關在囚車裡。正好他的囚車旁邊有一羣鹿跑過。亂兵紛紛去追捕鹿羣,石勒才趁機會逃走。

石勒受盡苦難,沒有出路,就招集一羣流亡的農民,組成了一支強悍的隊伍。劉淵起兵以後,勒投降漢國,在劉淵部下當了一員大將。

羯族人的文化比匈人要低。石勒從小沒有象劉淵那樣受過漢族文化教育,不識字。他擔任大將以後,漸漸懂得要成大事業,光先靠武力不行,就依靠一個漢族士人張賓,採取了許多政治措施。他還收留了一批北方漢族中貧苦的讀書人,織了—個“君子營”。

由於石勒驍勇善戰,加上有了張賓一羣謀士幫他出謀劃,石勒的勢力更加強大。到了公元328年,終於消滅了劉曜。過了兩年,石勒在襄國自稱皇帝,國號仍是趙。歷史上把劉氏趙國稱爲“前趙”,把石勒建立的趙國稱爲“後趙”。

石勒自己沒有文化,但卻十分重視讀書人。他做了後趙皇帝后,命令部下,凡捉到讀書人,不許殺死,一定要送到襄國來,讓他自己處理。

他聽從張賓的意見,設立學校,要他部下將領的子弟進學校讀書。他還建立了保舉和考試的制度。凡是各地保舉上來的人經過評定合格,就選用他們做官。

石勒嚴禁部下提到“胡”字“羯”字。但是爲了安撫漢族士人,有時候也沒有執行禁令。

有一次,有個漢族官員樊坦被任用做官。樊坦進宮朝見的時候,穿了一身破破爛爛的衣服。石勒吃驚地問他:“你怎麼窮到這步田地?”

樊坦忘記了禁令,回答說:“剛剛碰到一批羯賊,把我的家當都搶走,家裡連一件象樣的衣服都沒有了。”

石勒知道他吃了虧,就安慰他說:“羯賊這樣亂搶東西,太不應該!我來替他們賠償吧!”

樊坦忽然想起了觸犯了禁令,嚇得渾身發抖,連忙向石勒請罪。

石勒笑着說:“我這個禁令,是對付一般百姓的。你們這班老書生,我不怪你們。”

說着,真的賠給樊坦一些衣服錢財,還賞給他一輛車,一匹馬。

石勒挺喜歡讀書。他自己不識字,就找一些讀書人把書講給他聽。一邊聽,一邊還隨時發表自己的見解。

有一次,他讓人給他讀《漢書》,聽到有人勸漢高祖封舊六國貴族的後代的歷史。他就說;“唉!劉邦採取這樣錯誤做法,還怎麼能夠得天下呢?”講書的人馬上給他解釋,後來由於張良的勸阻,漢高祖並沒有這樣做。石勒點頭說:“這纔對啦。”

又有一次,石勒舉行宴會招待大臣,宴席上。他問一個大臣,說:“你看我可以比得上古代什麼樣的帝王?”

大臣吹捧說:“陛下英明神勇,比漢高祖還強,別人更比不上了。”

石勒笑了笑說:“你說得太過分了。我要是遇到漢高祖,只能做他的臣下,大概跟韓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漢光武帝那個時候,倒可以和他並駕齊驅,還說不定誰勝誰負呢。”

由於石勒重用人才,在政治上比較開明,後趙初期出現了興盛的氣象。

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74章 奇貨可居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43章 亞聖孟子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58章 晏子使楚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60章 季札掛劍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59章 范蠡三遷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9章 大禹治水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
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74章 奇貨可居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43章 亞聖孟子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58章 晏子使楚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60章 季札掛劍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59章 范蠡三遷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9章 大禹治水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