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是羯族人,他家世代是羯族部落的小頭目。年輕的時候,幷州地方鬧饑荒,他和部落失散了,曾經給人家做過奴隸、傭人。有一次,石勒被亂兵捉住,關在囚車裡。正好他的囚車旁邊有一羣鹿跑過。亂兵紛紛去追捕鹿羣,石勒才趁機會逃走。
石勒受盡苦難,沒有出路,就招集一羣流亡的農民,組成了一支強悍的隊伍。劉淵起兵以後,勒投降漢國,在劉淵部下當了一員大將。
羯族人的文化比匈人要低。石勒從小沒有象劉淵那樣受過漢族文化教育,不識字。他擔任大將以後,漸漸懂得要成大事業,光先靠武力不行,就依靠一個漢族士人張賓,採取了許多政治措施。他還收留了一批北方漢族中貧苦的讀書人,織了—個“君子營”。
由於石勒驍勇善戰,加上有了張賓一羣謀士幫他出謀劃,石勒的勢力更加強大。到了公元328年,終於消滅了劉曜。過了兩年,石勒在襄國自稱皇帝,國號仍是趙。歷史上把劉氏趙國稱爲“前趙”,把石勒建立的趙國稱爲“後趙”。
石勒自己沒有文化,但卻十分重視讀書人。他做了後趙皇帝后,命令部下,凡捉到讀書人,不許殺死,一定要送到襄國來,讓他自己處理。
他聽從張賓的意見,設立學校,要他部下將領的子弟進學校讀書。他還建立了保舉和考試的制度。凡是各地保舉上來的人經過評定合格,就選用他們做官。
石勒嚴禁部下提到“胡”字“羯”字。但是爲了安撫漢族士人,有時候也沒有執行禁令。
有一次,有個漢族官員樊坦被任用做官。樊坦進宮朝見的時候,穿了一身破破爛爛的衣服。石勒吃驚地問他:“你怎麼窮到這步田地?”
樊坦忘記了禁令,回答說:“剛剛碰到一批羯賊,把我的家當都搶走,家裡連一件象樣的衣服都沒有了。”
石勒知道他吃了虧,就安慰他說:“羯賊這樣亂搶東西,太不應該!我來替他們賠償吧!”
樊坦忽然想起了觸犯了禁令,嚇得渾身發抖,連忙向石勒請罪。
石勒笑着說:“我這個禁令,是對付一般百姓的。你們這班老書生,我不怪你們。”
說着,真的賠給樊坦一些衣服錢財,還賞給他一輛車,一匹馬。
石勒挺喜歡讀書。他自己不識字,就找一些讀書人把書講給他聽。一邊聽,一邊還隨時發表自己的見解。
有一次,他讓人給他讀《漢書》,聽到有人勸漢高祖封舊六國貴族的後代的歷史。他就說;“唉!劉邦採取這樣錯誤做法,還怎麼能夠得天下呢?”講書的人馬上給他解釋,後來由於張良的勸阻,漢高祖並沒有這樣做。石勒點頭說:“這纔對啦。”
又有一次,石勒舉行宴會招待大臣,宴席上。他問一個大臣,說:“你看我可以比得上古代什麼樣的帝王?”
大臣吹捧說:“陛下英明神勇,比漢高祖還強,別人更比不上了。”
石勒笑了笑說:“你說得太過分了。我要是遇到漢高祖,只能做他的臣下,大概跟韓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漢光武帝那個時候,倒可以和他並駕齊驅,還說不定誰勝誰負呢。”
由於石勒重用人才,在政治上比較開明,後趙初期出現了興盛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