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都城今浙江紹興)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吳王趁越國剛剛遭到喪事,就發兵打越國。吳越兩國在檇李(今浙江嘉興西南,)的地方,發生一場大戰。

吳王闔閭滿以爲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嚥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着眼淚說,“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大臣伯嚭操練兵馬,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幹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拚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太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

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

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范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

范蠡說:“咱們趕快去求和吧。”

勾踐派文種到吳王營裡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

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文種回去向勾踐報告了。勾踐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文種,自己帶着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去。

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的大墳旁邊一問石屋裡,叫勾踐給他餵馬。范蠡跟着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拉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爲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嚐一嘗苦味,還自己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臥薪嚐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爲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爲強國。

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4章 三皇世紀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58章 晏子使楚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2章 酒的發明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3章 倉頡造字第9章 大禹治水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4章 三皇世紀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
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4章 三皇世紀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58章 晏子使楚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2章 酒的發明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24章 文天祥起兵抗元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72章 文成公主進藏第3章 倉頡造字第9章 大禹治水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79章 護國運動主將蔡鍔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47章 子產的主要事蹟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4章 三皇世紀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