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朝以來,沙皇俄國就開始向我國東北部的黑龍江流域擴張。東北是清朝的發祥地,向來受到清朝政府的重視。沙皇肆無忌憚地吞併黑龍江流域的領土,中隊多次前去驅趕侵略者,可是每次中隊得勝回師後,沙俄匪徒很快又捲土重來。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親自到盛京勘測地形、瞭解情況,一切準備就緒後,公元1685年春,清軍對雅克薩發動進攻。清軍用火炮攻城,給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迫使他們投降。清軍撤走後,就在當年,沙皇侵略軍又偷偷開進了雅克薩。清軍聽到消息,又一次包圍了雅克薩。沙俄侵略者進行了頑固的抵抗,最後,戰鬥持續了三個多月,清軍又攻克了雅克薩。
沙皇見勢不妙,只好答應進行邊界談判。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八月,雙方代表集中在黑龍江流域的尼布楚城,開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邊界談判。
在談判中,俄方代表戈洛文搶先提出土地要求,建議以黑龍江爲界,北岸劃歸俄羅斯帝國,南岸屬於中國。清朝代表索額圖胸有成竹地反駁:“黑龍江兩岸歷來是我國領土,現在是貴國把我國的領土佔爲已有。”他頓了頓,又一板一眼地說:“貴國應該將尼布楚、雅克薩等地歸還我國,退到色楞格河(發源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流入前蘇聯貝加爾湖)以西的地方去。”雙方各不相讓,一直辯論到晚上。
第二天繼續談判。在康熙帝的旨意下,索額圖表示可以做出讓步,以尼布楚爲界。戈洛文不但不領情,反而使談判陷入了僵局。
戈洛文爲了進行武力恫嚇,在尼布楚哨卡增派了三百名火槍手。但中國代表並不畏懼,絲毫不做任何妥協。戈洛文堅持以黑龍江爲界,是妄圖佔領中國大片領土。這時他十分擔心談判破裂,回去無法向沙皇交差。
戈洛文正在着急的時候,中國代表團的翻譯前來議事。他覺得有機可乘,馬上熱情接待。中國代表團的翻譯是耶穌會傳教士張誠(原名革比勒,法國人)、徐日升(原名佩雷拉,葡萄牙人)。原來他們表面上是爲中國皇帝效力,私下裡卻在幹一些竊取情報的事。索額圖在談判中隱隱約約感覺到這兩個翻譯和俄國人有些關係,但是由於中國方面沒有人能勝任翻譯,所以只好仍讓他們二人翻譯。
他們向戈洛文透露了有關清政府的情報。徐日升低着聲音說:“皇上爲了西北部噶(gá)爾丹的叛亂很不安,而且朝廷內外都知道是俄國指使的。”張誠說:“皇上要全力對付噶爾丹,所以急於和你們締約。如果你們能在尼布楚和雅克薩之間找一個地方爲界,或許更現實一些。”
戈洛文把他們的話暗記在心中。第二天,中國使團又一次決定讓步,提出以格爾必齊河(在尼布楚東北,流人石勒喀河)爲界。戈洛文仍堅持索取雅克薩,拒絕了中國使團的建議。在中國使團的堅定立場和人民的起義下,戈洛文慌了手腳。同時,他們又查明額爾古納河流域有豐富的礦藏,於是,同意以額爾古納河和格爾必齊河爲界,再沿外興安嶺向東直到海邊爲中俄邊界。河東、嶺南屬中國,河西、嶺北屬俄國。他們還保證拆毀雅克薩城堡,把軍隊撤離中國領土。
九月七日晚上,中俄雙方舉行了隆重的簽字儀式。索額圖和戈洛文分別代表中、俄雙方在條約上籤了字,這就是著名的《中俄尼布楚條約》。
《中俄尼布楚條約》雖然把原來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領土讓給了俄國,但這是出於清政府戰略上的考慮,是雙方商議的結果,是中俄歷史上第一次平等的條約。此後,在長達一百五十年的時間裡,這段邊境一直很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