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

四月二十一日。

果然和楊思忠所料想的那樣,蘇澤的奏疏剛剛發往六科,就引起了朝野巨大的抵制。

大量官員上書反對擴圍吏科試和商稅徵收的範圍,這股力量主要是由東南籍貫的官員組成,他們的影響力非常大,就連現在的皇帝和內閣,也不敢強力彈壓。

這其中還包含了不少蘇澤的同鄉,很多蘇州籍官員都指責蘇澤爲了個人私利,不顧家鄉父老。

外朝熙熙攘攘。

楊思忠坐在通政郵遞司中,看着桌子上的奏疏,他親自拿起紙筆,將這些反對者的名字記錄下來。

放下筆,難道這一次蘇澤要失算了?

就在這個時候,通政司經歷官吳紹祖突然衝了進來。

“大銀臺!有人要敲登聞鼓!”

楊思忠猛然擡起頭。

自從上次朱儁棠父子敲響登聞鼓後,通政司也開始派人看守登聞鼓。

任何官僚機構,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登聞鼓制度對於官僚系統就是個災難。

國朝法典設置了登聞鼓,通政使也不敢撤了,但是自古以來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也很簡單,就用官兵將登聞鼓圍起來好了。

只要敲不響登聞鼓不就行了?

朱儁棠父子,算是鑽了通政司的空子,加上他們還有宗室身份,普通士兵不敢阻攔。

但是平頭百姓想要敲響登聞鼓就更難了。

楊思忠心中有些預感,他對着吳紹祖說道:

“何人要敲響登聞鼓?”

吳紹祖說道:

“是山西大同範氏的族長範寶賢。”

商人?

楊思忠自然知道大同範氏,《商報》背後就是這麼一個家族。

楊思忠皺起眉頭,是範氏在山西受了什麼委屈?

這下麻煩了。

如果是別的家族,通政司不用那麼麻煩,直接驅趕走就是了。

若是鬧得兇了,喊來巡捕營就是了。

但是範氏手裡掌握着《商報》,如果處理不當,那是要鬧出大事的。

“本官去看看吧。”

楊思忠只能從官署出來,來到了登聞鼓前。

十幾名布衣站在登聞鼓前,爲首的是個精明的老者。

楊思忠看向老者,從周圍人的態度來看,他應該就是範氏祖宗範寶賢了。

範寶賢雖然不認識楊思忠,但是看到他身上的官袍,立刻說道:

“草民範寶賢,拜見大銀臺。”

楊思忠點頭回禮,接着說道:

“登聞鼓乃是國之重器,範氏何故要敲登聞鼓?”

楊思忠雖然說的客氣,但是語氣不善。

範寶賢連忙跪下來,將手裡的請願書高高舉過頭頂說道:

“草民是代表山西一十三家商行,商賈七百九十名,上請願書的!”

聽到請願書三個字,楊思忠的眉頭更皺了。

手下將範寶賢的請願書拿過來,《請開徵山西商稅請願書》?

以楊思忠這樣大員的城府,此刻的臉色也變了!

他迅速看完請願書,只見最後是請願人的簽字畫押。

包括山西四大家族在內的十三家商行,都由族長和襄理簽字畫押。

接下來就是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手印,這些都是山西籍的商人!

這就是蘇子霖的後手嗎?

楊思忠用玩味的眼神看了一眼範寶賢,看來這次蘇澤的奏疏又成了。

這都是計劃好的嗎?

範寶賢此時的心情,緊張到心臟都要跳出來了。

雖然範氏說起來是山西商人之首,但是在楊思忠這樣的實權重臣面前,那是大氣不敢哈一聲的。

現場氣氛就這樣僵住了,就在範寶賢以爲這次上書失敗,是不是得罪了這位大銀臺,要如何準備後路的時候。

楊思忠突然說道:

“撤去官兵。”

經歷官吳紹祖驚道:“啊?大銀臺?”

楊思忠看了一眼這個沒眼力的屬下,對着範寶賢說道:

“範氏不是要敲鼓嗎?不敲登聞鼓,本官如何受理你的請願書?”

範寶賢立刻明白了過來,周圍的官兵也讓開了道路,範寶賢就這樣登上登聞鼓臺。

他看着紅柄的鼓槌,咬牙拿起鼓槌敲了起來。

——

登聞鼓又響了!

隨着鼓聲響起,整個朝堂的視線都落在了通政司。

內閣辦公的四位閣老,聽到鼓聲響起,也神情各異的看向通政司方向。

上一次登聞鼓響起,朝堂革除了一名世襲罔替的宗王,今天登聞鼓響,又會發生什麼?

還不等中書舍人前往通政司查探,楊思忠就帶着請願書來到了內閣。

“山西商民範寶賢敲響登聞鼓,代表山西商民,請願開徵山西商稅!”

楊思忠說完,在場四位閣老都變了臉色。

高拱的圓臉咧開,掩飾不住臉上的笑容。

商人主動要求徵收商稅,這不是更驗證實學和四民道德論嗎?

唯利是圖的商賈,都知道主動爲朝廷做貢獻,請求開徵商稅。

這不就是儒家最喜歡的“教化”的結果?

張居正也心情愉悅,不過他用摸鬍子的動作來掩飾嘴角的笑容。

擴圍徵收商稅,推行吏科試,都是張居正贊同的事情。

現在山西商人主動請願,就掃清了很多障礙。

有了山西這個試點,再做出一點成績來,就可以繼續擴圍了。

張居正也不知道蘇澤是怎麼做到的,讓山西商人能自己請願開徵商稅。

但是蘇澤這完全就是陽謀,現在山西商人自己請願,你別的地方怎麼反對?

趙貞吉則是喜憂參半,開徵商稅他們自然是願意的,但是作爲比較保守的士大夫,趙貞吉又不知道大明朝堂會駛向何方。

而雷禮雖然不負責其他事務,但是開徵商稅後,朝廷財政富餘,那就有錢可以修造河工了。

高拱說道:

“諸位閣老,就請一起進宮,向陛下進呈請願書吧。”

——

報館。這些日子,蘇澤忙着在上海開辦南部分社的事情,所以向東宮告假,最近幾天都在報館辦公。

他看着系統結算報告。

【《請擴圍吏科試並新吏改革疏》通過,山西舉行吏科試,開徵商稅。】

【山西工商業迅速發展,特別是煤礦、毛紡、草原貿易的發展,改變了山西的產業結構,山西經濟迅速發展。】

【山西銀行業發展,也讓山西成爲北方經濟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國祚+2。】

【威望+300。】

【剩餘威望:1220。】

看來這方時空是不會出現山河四省了,山西要成爲先發展的省份了。

蘇澤剛剛放下【手提式大明朝廷】,又掏出了一份名單。

這份名單是通政司送來的,沒頭沒尾,送來的小吏也什麼話都沒說。

但是看了這份名單,蘇澤就知道,這些都是前些日子反對自己的官員。

這份名單是誰送來的一目瞭然,這顯然是一筆政治投資。

就在蘇澤剛剛將名單收好,沈一貫就衝進了報館。

“子霖兄!山西商人請願開徵商稅,陛下已經準了在山西省舉辦吏科試,開徵商稅了!”

沈一貫衝進了報館,看到蘇澤淡定的樣子,沈一貫恍然道:

“我也是真傻,子霖兄肯定早就做了佈置。”

蘇澤一臉的無奈,這兩天他已經給不知道多少人解釋過了,大同範氏所上的請願書,不是自己謀劃的。

但是再怎麼解釋也沒用,蘇澤也懶得再多做解釋了。

況且嚴格的來說,自己也算是花了100威望點,也算是“間接”促成了這件事。

蘇澤也算是明白了,爲什麼系統只扣100威望點,就推動了這件事,山西商人這件事肯定是策劃很久了,正好在自己的上書的時候,範氏也趁機上書了。

但是在沈一貫看來,蘇澤這是默認了都是他的佈局。

沈一貫也不再多問,而是說道:

“商人公忠體國,也知道明商人之德,爲國分憂。陛下很滿意,賜予大同範氏皇商身份,又給聯名上書的十三家商社,發放了往來草原貿易的敕書。”

俺答封貢後,蒙古商人可以前往馬市做生意。

同時大明還有一種敕書,敕書是由大明和俺達汗共同認可的一種文書,獲得敕書的大明和蒙古商人,可以手持敕書往來國境做生意。

以往大同範氏手上也有幾份敕書,但是這些敕書都是花費重金,從皇商和山西宗王手裡租下的。

隆慶皇帝確實是一位大方的皇帝,這次的政治投資立刻給大同範氏帶來了政治回報,皇商身份和敕書,這都是範氏夢寐以求的東西。

“陛下還破格委任了房山縣令林秉正爲山西提學,負責山西吏科試的事情。”

提學是大明地方上負責教育事務的官員,主要負責各級府學、縣學的管理,負責督查地方上的科舉,是個可大可小的官兒。

提學沒有品級,甚至在很多地方都沒有辦公的衙門,除了南直隸這樣的教育大省,北方省份也經常空缺。

隆慶皇帝給林秉正升官,他這個山西提學和以往的提學也不一樣了,成了具體吏科試的官員。

這麼看就是妥妥的給林秉正升官了,只要山西第一次吏科試辦的漂亮,山西商稅的改革推進到位,林秉正的功勞就可以調回京師,踏入京官的行列。

而且教化的功勞不小,名聲也好聽,說不定直接可以調入禮部。

這對於林秉正這種科場名次靠後的進士來說,算是走上了青雲之路了。

“子霖兄?山西接下來是哪裡?山東?登萊塗巡撫是你的鐵桿,你是不是已經佈置好了?”

蘇澤的臉都要黑了,你沈一貫說的什麼話?自己一個正五品,堂堂一省巡撫是自己的鐵桿?

自己就是好好的上書進言,怎麼在朝臣心中變成了這個樣子!?

看到蘇澤沒有回答的意思,沈一貫露出一個“我懂”的表情。

這下子老實人羅萬化也看不下去了,他上來問道:

“肩吾兄最近不用忙嗎?我聽說朝鮮使臣又來了,你們主客司不用忙嗎?”

上次蘇澤上書,識破了朝鮮使臣用劣紙騙錢的把戲後,大明朝廷確定了入貢的標準,朝貢從原本的貿易行爲,逐漸淡化爲禮節性行爲。

禮節性的朝貢,變成了皇帝還贈等額禮品的國禮交往,藩屬國無法從朝貢中獲得巨大利潤後,朝鮮朝貢的頻次明顯降了下來。

但是這一次朝鮮是不得不朝了。

上次朝鮮貢使回過後,書狀官許篈向朝鮮國主報告了和蘇澤達成的協議。

朝鮮國主聽完後,立刻同意了許篈的上書。

朝鮮崇文館辦《朝鮮國報》,實際上就是除了頭版改爲朝鮮國內自己的新聞外,剩餘的版面都是直接照抄《樂府新報》的。

除此之外,朝鮮國內挑選了三十名讀書人,前往大明國子監留學。

這一次朝鮮的正使就是上次的書狀官許篈,而這一次朝鮮使團也是走的海路,直接從直沽下船,兩日就抵達了京師。

接待朝鮮使臣,自然是沈一貫這個禮部主客司主司的職責了。

沈一貫抱怨的說道:

“接待使團都有定例,主客司上下都能做的很好,倒是不需要太操心。”

“就是這次來貢的使者太多,而且都嚷嚷着要去水晶宮看博覽會,這纔是一件麻煩事情。”

羅萬化疑惑的說道:

“這有什麼麻煩的?他們想要去看就讓他們去看唄?”

沈一貫嘆息說道:

“事情不是這麼容易的,國朝對來貢使者自有規矩,貢使在京師是不能亂跑的。”

“私下拜訪倒是沒問題,可這些貢使都要去觀禮,這就不符合規矩了。”

蘇澤明白了沈一貫的意思。

來貢使者畢竟是外臣,大明也是有管理的。

當然,使臣私下在京師訪友玩樂,禮部也是不管的,這些都是使臣的私人行爲。

可如果要組織使臣公開活動,那就是禮部的事情了。

私自安排使臣的活動,這就是外交問題了,如果鬧出外交事件,言官可不會放過彈劾禮部的機會的。

這也是官僚機構都趨於保守的原因。

按照規定辦事,出了事情就按照規定追究責任,責任是有限的。

如果不按照規定辦事,出了事情那就是無限的責任。

蘇澤微微一笑說道:

“這個好辦,肩吾兄,這些使臣來我大明,就是爲了朝覲陛下的吧?”

沈一貫點頭。

蘇澤說道:“那就請陛下也去觀看水晶宮博覽會開幕式不就行了,那這些藩屬國使臣也出席觀禮,並覲見陛下,這不就是合乎禮制了嗎?”

蘇澤抽出一份已經起草好的奏疏。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

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53章 水毒病第42章 經筵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23章 丹術第25章 再升官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69章 寡斷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63章 車營之法第50章 辦報第57章 思退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40章 盛世第283章 羊吃人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68章 傳承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82章 代王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54章 蒸汽機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30章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82章 代王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304章 鐵路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4章 高拱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3章 講學之風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41章 冊立第58章 斷章狗第89章 兩級分化
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53章 水毒病第42章 經筵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23章 丹術第25章 再升官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69章 寡斷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63章 車營之法第50章 辦報第57章 思退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40章 盛世第283章 羊吃人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68章 傳承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82章 代王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54章 蒸汽機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30章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82章 代王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304章 鐵路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4章 高拱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3章 講學之風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41章 冊立第58章 斷章狗第89章 兩級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