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

魏惲聽到蘇澤的語氣嚴肅起來,於是正色說道:“蘇中郎請講。”

蘇澤說道:

“本官准備向張閣老進言,在戶部設立一個專司順天府商稅的機構。”

蘇澤說到這裡,其實意思也很明顯了,就是詢問魏惲對這個職位有沒有興趣。

魏惲果然心動了。

魏惲就是那種典型的有能力但是沒學歷的官員。

魏惲的進士名次低,是一步步才坐到戶部主事的位置上的。

但是在這樣的位置上,想要更進一步就難了。

一般也只有謀求外任,在外任的時候幹出成績來,纔可能突破限制,進入中級官員的限制。

但是外任的風險也很大,且不說外任的職位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到任能不能做出成績也難說,如果遭遇上天災人禍,甚至可能會因此受罰,那這輩子就別想回京師了。

這也是爲什麼大部分官員寧可不升遷也要賴在京師。

蘇澤認可魏惲的能力,所以開出了自己的條件。

這個新部門大概也就是個臨時部門,掛在戶部某個清吏司下,但是蘇澤是推薦魏惲去做主官。

這個給順天府徵收商稅的部門如果真的出成績了,那這一切就是魏惲的功勞,他就可以因此獲得升遷了。

留在京師還掛在戶部,做得又是和以前差不多的財稅工作,魏惲自然動心。

“蘇中郎有所差遣,魏某自當從命。”

蘇澤點點頭,接着就離開山東清吏司,向着張居正的公房走去。

——

皇帝親自證明了張居正的兒子沒有舞弊後,然後下旨撫慰張居正,張居正就立刻返回了朝堂。

張居正返回朝堂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清理丁靖軒。

以張居正在戶部的掌控力,很快就查清了丁靖軒的問題,接着就有張居正麾下的言官出手。

但是張居正也沒想到,這丁靖軒的膽子竟然這麼大,連皇帝的金花銀都敢貪。

而另外讓他頭疼的,是自己執掌的戶部竟然有這麼大的蠹蟲。

這是要比丁靖軒是高拱的人,更讓張居正頭疼的事情。

沒辦法,大明的財政實在是太混亂了。

張居正也感受到緊迫感,以及蘇澤請求編修大明會計錄的先見之明。

要進行財政改革,必然要理清楚賬本,如今大明財政這筆糊塗賬,不知道多少丁靖軒這樣的碩鼠寄生其上,貪墨了多少民脂民膏。

所以張居正沒有立刻回到內閣上班,而是返回戶部主持起了會計錄的編修工作。

聽說蘇澤求見,張居正還是放下了手裡的工作,在公房接見了蘇澤。

張居正放下了蘇澤草擬的奏疏,看向蘇澤問道:

“你師相怎麼看?”

張居正看着蘇澤,不知不覺中,蘇澤已經成爲他和高拱之間聯絡的紐帶。

特別是這一次丁靖軒的事情過後,張居正拔出高拱安插在戶部的人,這一次高拱也沒有落井下石。

可是下一次呢?

也許這一次高拱沒有動手,只是覺得不能扳倒自己呢?

官場就是一個黑暗森林,懷疑的種子只會越來越大。

如果是自己,有一個趕走高拱的機會,自己會放棄嗎?

而身爲閣老,除了公務上的溝通外,私下也不會有什麼交心談話的。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蘇澤的分量了。

他的能力有目共睹,這是從皇帝到百官都認可的事情。

作爲高拱的弟子中最耀眼的存在,高拱也不會用蘇澤來做陷阱。

政治構陷用的都是小角色,誰會用自己派系未來之星來火併啊。

所以張居正也不用擔心蘇澤在吏科試上挖坑害自己。

當然這也是蘇澤的人設起了作用,他雖然是高拱的弟子,卻立的是孤臣的人設,並不是事事屈從高拱,很多國策也都是他自己主張推動的。

張居正突然發現,怎麼蘇澤好像也是閣老了?

壓下這些雜亂的心思,張居正仔細思考起這個吏科試的事情。

“商稅怎麼收?”

商稅也是張居正頭疼的事情,自從蘇澤在靈濟宮大會提出商稅後,民間對這件事也很有議論,內閣和戶部拿出的暫時方案,是對進出港口的海商徵收市舶稅。

市舶稅對百姓影響不大,徵收對象都是從事海商貿易的商人。

但是市舶稅是進皇帝內帑的,戶部能夠獲利的部分,就是在登萊鑄幣所鑄幣的火耗收入。

當然,這筆費用也是很多的,特別是市舶稅必須要徵收銀元,讓登萊鑄幣所的兩座工坊都日夜不停的工作,鑄造了大量的銀元和黃銅幣。

但是按照蘇澤的理論,商人可不僅僅是海商,其他商人也是要收稅的。

蘇澤說道:

“對於坐商,還是應該定額。”

“定額?”

蘇澤說道:

“根據行業不同,商鋪面積不同,覈定每月的商稅。”

張居正立刻理解了蘇澤的意思。

其實任何國家最早的商稅,都是定額稅。

在蘇澤穿越前,對於沒有建賬能力的個體工商戶,稅局也都是定額徵收的。

蘇澤當然知道更先進的徵收方式,可是大明也要有這個條件啊。

定額已經是能夠想到最好的辦法了,雖然定額徵收其中也有大量的腐敗和利益尋租,也存在不少避稅的空間,但是目前來說,能將商稅徵上來比什麼都強。

張居正點頭,蘇澤提出了辦法,接下來各行業的稅率怎麼定,就是戶部的事情了。

“只對坐商徵稅,會不會不公平?”

蘇澤說道:

“對於行商,應該比照鈔關稅,在通過順天府的要道出入口,對貨物按比徵稅。”

鈔關稅,是大明徵收的一種過路稅。

鈔關設置在漕運的重要節點上,對於過往的商船徵稅。

張居正覺得蘇澤能想到鈔關稅並不意外,因爲如今大明最大的鈔關,就在蘇州府的滸墅關。

滸墅關扼控太湖長江貿易,是全國鈔關征稅最多的。

當然,大明鈔關收的稅比例很少,就和船引一樣,一般都是按照船的大小徵收,一年鈔關稅收入也就是幾十萬兩銀子,這在大明財政收入中就是九牛一毛。

蘇澤的想法和市舶稅一樣,從簡陋的按照船大小徵收,改爲按照貨物價值徵收。

張居正低頭思考起來,過了半天,張居正這才說道: “看來還是要落在吏治上了。”

張居正也明白了蘇澤爲什麼要推動這個吏科試了。

無論是鈔關稅,還是定額商稅,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吏員的。

這些吏員還要能寫能算,能向百姓宣讀朝廷的政令,這要比如今衙門裡工作的書手要求還高,書手只需要完成文字工作,並不對算學有要求。

張居正說道:“把你的想法都說出來,不要藏着掖着了。”

蘇澤說道:

“首先是吏科試從順天府的讀書人中考試選取,一年兩次。”

“難度要比縣試低,但是要考簡單的算學,類似宋代科舉的明算科。”

“已經有秀才功名的,或者朝廷典史職位的,可以免試,但是和考過的生員一起,要在國子監下的吏科班學習半年。”

“這半年學習的主要是官府公文的相關知識,以及基礎算學知識,等到半年後還有一場結業考試,通過就算是正式吏科生員,由吏部安排到順天府下的各衙門任職。”

張居正贊同的點頭,蘇澤這一套方法很有他的作風,思慮周全,目光長遠。

如果真的能實行,就能迅速拉起一支更專業的吏員隊伍。

蘇澤又說道:

“吏員也分爲六等,俸祿依次遞增。”

“三年一勘,和朝廷考課一樣,下等申飭罰俸,中等則按例升等,上等則超品升等,越級提拔一次。”

蘇澤吸了一口氣說道:

“吏員升至一等,經過由上官出具考狀,經由吏部和六科都察院勘核後,可列入流內爲官。”

這些都是蘇澤沒有寫進奏疏的內容。

之所以沒有寫進奏疏,自然是這一條的阻力太大,蘇澤現在的威望點,沒有把握強行通過。

張居正問道:

“你師相也同意這些?”

蘇澤搖頭說道:

“張閣老,這些話下官還沒有和師相說過。”

緊接着蘇澤又補道:

“下官也沒有和其他人說過。”

張居正用審視的目光看着蘇澤,過了好半天他才移開目光,但是蘇澤看到他嘴角似乎微微翹起。

張居正說道:

“你謹慎是對的,官吏殊途乃是祖制,你知道這個構想說出去,多少士大夫要反。”

蘇澤無奈的說道:

“張閣老,您也知道這不過是給吏員一個指望罷了。”

張居正點頭,蘇澤將吏員分爲六等,三年一升遷,就算是幹得好也只能越級一次。

那就是最能幹的吏員,也要幹滿三任,也就是九年才能從吏員轉入官途。

如果每次都只能得到中等的考覈結果,那就要幹滿六任,也就是十八年纔有機會。

而科舉只要舉人就可以入仕,轉任一兩次也就能獲得官員身份了。

正如蘇澤所說的那樣,這不過是給吏員一個奔頭罷了。

這其實就和後世很多基層的科員一樣,其實大家都知道這輩子沒有什麼升遷的機會了,但是好歹名義上大家都有上升通道。

有了上升通道,不僅僅意味着個人前途,也意味着官和吏之間的天塹被打破了。

那一些吏員就會用官員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一旦這些新吏開始這麼轉變,那民間對他們的評價也會變化。

沒有誰是要天生做卑賤之人的,大部分人就算是做壞人,也很難心安理得的,想要做徹徹底底的壞人,那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天賦異稟。

吏員如果有穩定的飯碗,有晉升的途徑,還有令人尊重,至少是不被唾棄的民間評價。

那大部分人也都會謹守本分,不會做出大奸大惡的事情來。

只要這些新吏能夠基本稱職,那商稅說不定還真的能收上來。

張居正看向蘇澤的眼神更熱切起來。

張居正是有變法志向的。

而且比起大部分文官的節流主張,張居正是主張開源的。

朝廷要做事,總是要花錢的。

沒有錢袋子在手,什麼事情都辦不成,這是張居正很早就明白的道理。

張居正也不反對徵收商稅,蘇澤的四民道德論也說明了,商人要提升社會地位,改善社會偏見,那就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來。

順天府附近商業發達,商人交稅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而蘇澤之所以選擇順天府,也是因爲這裡的讀書人多,有機會拉起一支新吏隊伍來。

或許還真的可行?

張居正說道:

“吏科試可以先搞起來,但是吏員轉任官途,先不要說。”

蘇澤點頭,這是改革中最具爭議的地方,確實沒有必要在一開始就拋出來。

“半年時間太長,第一批吏員給你三個月時間,能粗通朝廷法令,能寫能算就行,剩下的等到冬閒的時候再培訓就是了。”

蘇澤也覺得張居正這個辦法妥當,這不就是前世的“初任培訓”加上“日常輪訓”嗎?

三個月打基礎,等工作一段時間再集中培訓業務,這樣似乎效率更高。

不愧是張居正啊。

張居正又說道:

“第一批培養吏員的銀子,首批吏員的半年俸祿,戶部出了。”

蘇澤大喜,他來找張居正就是爲了這筆啓動資金的。

無論他吹的天花亂墜,舉辦吏科試和培訓吏員都是要花銀子的。

沒有這筆銀子,新吏就培養不起來,也就收不上來商稅。

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必須要先討到一筆啓動資金,才能循環跑下去。

張居正又說道:“但是本官也是有條件的,如果半年後順天府商稅還徵不上來,戶部就不出這筆銀子了。”

蘇澤點頭說道:“下官願意立軍令狀,就以半年爲限。”

張居正滿意的點頭,蘇澤又趁機說道:

“張閣老,下官建議在山東清吏司下設商稅局,專門負責順天府的商稅。”

張居正點點頭,商稅確實需要一個專門的負責機構,他說道:

“那你以爲,誰適合出任這個商稅局的主司。”

“下官推薦山東司主事魏惲。”

“可。”

從戶部出來,蘇澤神清氣爽,吏科試的環節都已經打通,接下來就是上書了!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

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44章 拆臺子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5章 圈子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68章 傳承第304章 鐵路第125章 實學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58章 斷章狗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35章 馮保第83章 親親尊尊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81章 清田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82章 代王第242章 樹典型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6章 紫色道具第66章 殃及池魚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9章 藍色道具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78章 國本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30章第58章 斷章狗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40章 盛世第50章 辦報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40章 盛世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25章 實學
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44章 拆臺子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5章 圈子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68章 傳承第304章 鐵路第125章 實學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58章 斷章狗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35章 馮保第83章 親親尊尊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81章 清田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82章 代王第242章 樹典型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6章 紫色道具第66章 殃及池魚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9章 藍色道具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78章 國本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30章第58章 斷章狗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40章 盛世第50章 辦報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40章 盛世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25章 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