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

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

張宏擔憂的看着蘇澤,生怕蘇澤拒絕太子的請求,那他這趟差使就辦砸了。

蘇澤思考了一會兒,咬牙說道:

“辦!百戲會也要辦!”

張宏擡頭的看着蘇澤,蘇翰林竟然同意了?

蘇澤接着說道:

“百戲會可以辦,但是最後能不能辦,還要看太子殿下的。”

“啊?”

蘇澤說道:

“我這就寫一封信給太子殿下,若是太子殿下能把信中的事情弄成了,這百戲會也就能辦了。”

張宏連忙幫着蘇澤鋪開紙,又幫着蘇澤研墨。

蘇澤不太適應這種伺候,連忙對張宏說道:

“張公公是伺候殿下的人,蘇某又怎麼當得起,還是我自己來吧。”

張宏卻笑着說道:

“幫太子辦事,就是伺候太子,蘇翰林就讓小宏子也儘儘力吧。”

蘇澤更是覺得這太監情商高,會說話,他也聽說了張宏被抓入東廠,卻咬牙不肯透露東宮內消息的事情,對他也有幾分敬意。

蘇澤也說道:

“古有太白作詩力士捧靴,今日蘇某進策公公研墨,今天蘇某就不客氣了!”

張宏手上磨得更開心了,蘇澤將他比作高力士,人家高力士什麼人?是唐明皇身邊最親近的大太監!

蘇澤洋洋灑灑寫完,又因爲是寫給朱翊鈞的,所用的也都是口語化的表述,蘇澤將信交給張宏說道:

“殿下如果覺得蘇某此策可行,到時候蘇某也會上疏支持太子的。”

張宏連忙說道:

“多謝蘇翰林!小宏子這就回去覆命!”

——

東宮,朱翊鈞看完了張宏帶回來的信,接着來回踱步,又轉臉向張宏問道:“大伴,師傅這招可行嗎?”

張宏在蘇澤寫信的時候已經讀完了,但是他並不敢隨便發表意見,只是說道:

“殿下,這樣的大事,僕臣也不懂啊。”

朱翊鈞嘆息了一聲,一屁股坐在龍牀上。

蘇澤的信上內容其實很簡單,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百戲會自己辦!

皇帝自己掏錢辦講會,所以羣臣就不反對了。

那東宮如果要辦百戲會,就自己掏錢辦,那樣皇帝和羣臣也不會反對了。

可辦一場百戲會,那可是需要很多銀子的。

而大明的太子,手裡是沒錢的。

詹事府是太子教育機構,財政全靠撥款。

東宮的太監宮女也都是宮裡派來的。

東宮護衛同樣屬於皇宮戍衛的一部分。

小胖鈞手裡的一點私房錢,也都是他父皇母妃賞賜的。

這點錢,用來辦百戲會是萬萬不夠的。

但是好在蘇澤“貼心”的給東宮支了招——辦工坊。

“臣觀聞,京師中有大量皇產荒置,店鋪空置,太子可以向陛下將這些皇產店鋪索要過來經營,賺錢之後辦百戲會爲陛下賀。”

蘇澤的建議也很簡單,要將百戲會包裝成朱翊鈞的孝心,是爲了讓父皇母妃開心才辦的。

而百戲會的經費,由朱翊鈞利用閒置的皇室工坊和店鋪這段時間的收益去掙。

“小宏子,那些工坊鋪子能掙錢嗎?”

張宏低着頭說道:

“僕臣倒是聽內承運庫的辦事太監說過,這京師的工坊鋪子也分成幾種。”

“那些位置好的,賺錢的產業,都是不愁租的。”

“但是空置的那些,基本上也都是些位置不好,或者不賺錢的產業。”

皇室在京師中自然有皇產。

張宏沒說的是,這些賺錢的皇產,基本上都是宮裡的大太監、勳貴、外戚給瓜分了。

比如小胖鈞的外公,也就是李貴妃的父親武清伯李偉,就佔着好幾處皇室的產業。

蘇澤其實在信中也說的很清楚了,這些舊的利益團體,不是現在的太子能碰的。

所以蘇澤建議的是,太子索要那些不賺錢,偏僻落後的工坊,然後利用這些賺錢。

當然,蘇澤這位老師,也給學生了支了招。

蘇澤在信中給了三種工坊。

第一種是蜂窩煤。

京師馬上要到冬季了,京師的普通百姓會購買山西的石炭取暖,京師周圍也有不少石炭場。

但是石炭取暖的問題也有很多,比如燃燒有異味,燃燒不穩定。

蘇澤在信中寫了一個方法,將石炭搗碎後和紅泥稻草混合,再用模具製作成一種有空的煤塊。

這種蜂窩煤燃燒起來煙霧少,燃燒時間長,又是居民日常所需的東西,所以肯定能賺到錢。

第二種則是醬油。

醬油這東西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京師就有六必居醬菜,當年嚴嵩還給六必居提了匾額。

但是蘇澤這個醬油,不是那種用黃豆曬足一百八十天發酵的醬油,而是工業醬油。

醬油本質上,就是將蛋白質轉爲各種類氨酸,將澱粉轉化爲葡萄糖。

古法釀造就是利用各種微生物來轉化,費時費力不說,還很不穩定,有時候產生的雜質還有毒。

近代工業醬油,是用稀鹽酸,代替微生物對蛋白質進行水解轉化,就可以大大縮短製備的時間。

至於稀鹽酸,礬油也是火藥的原料之一,京師有王恭廠這樣的大型火藥工坊,對皇太子來說也不難弄到。

礬油和鹽混合,再加熱冷凝,就能得到稀鹽酸,這種釀造方法,連大豆都可以省下來,用豆粕、稻穀麩皮這些含有蛋白質的農產品殘餘就能造。

最後用草木灰兌水,中和酸性,幾天就能製造出醬油。

這種工業化的醬油,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製備完成,口感上和天然釀造的醬油也沒有多大的差別。

而且工業化生產,效率也是釀造醬油的百倍,成本還要更低。

第三種,就是蘇澤在《樂府新報》上說過的棉籽皁了。

利用棉籽榨油,再用草木灰皂化後製作成肥皂。

京師是北方貨物運輸的起點,弄到棉籽的難度也不大,這種棉籽皁雖然味道不好聞,但是去污效果是相當強的,而且用的也是棉花生產中的邊角料。

這就是蘇澤給朱翊鈞的三個賺錢套路,蜂窩煤、鹽酸醬油、棉籽皁。 而這三個賺錢套路,恰恰是身爲皇太子的朱翊鈞,能夠統籌辦到的事情。

如果交給普通商人,無論是火藥廠的礬油,還是專營的石炭,又或者是大量的棉籽,都是普通人不容易弄到的東西。

朱翊鈞自然看不懂其中的原理,但是蘇澤信中不僅僅詳細寫了過程,甚至還配上了圖,看的朱翊鈞一愣一愣的。

蜂窩煤和棉籽皁還好,這鹽酸醬油實在是匪夷所思,礬油、草木灰、稻穀麩皮都不是吃的東西,這些東西竟然能製作醬油?

但是出於對蘇澤的信任,朱翊鈞還是對張宏說道:

“大伴,去找兩個可靠的人手,按照師傅的辦法試試,如果真的能製出醬油來,孤就去求父皇,把那些工坊店鋪要過來!”

“唯!”

——

就在朱翊鈞忙着在東宮實驗製造鹽酸醬油的時候,新一期的《樂府新報》出版發行。

這一期的報紙又多了一個新版面,用蘇澤的話說就是“增刊”,加量不加價。

在《西遊記》刊登後,報館就在報紙的角落打上了廣告,現在《樂府新報》可以接受私人訂閱了,只要加錢甚至可以每期送到府上。

蘇澤也沒想到,自己報紙擴圈的第一批客戶,竟然是京師的各大寺院。擠進報館的第一批大客戶們,就是京師這些和尚們。

這批和尚們出手大方,一家寺院都會訂上十幾份乃至於幾十份!

蘇澤和這些和尚交談,才發現寺院訂報實在是太理所當然了。

京師的寺廟都有僧房,這些僧房除了給遊方僧人留宿之外,也會有進京趕考的學子借宿。

蘇澤的前身在春闈的時候,就曾經借住過寺院。

寺院的食宿便宜,讀書人幫着寺院做點事情就可以換來包吃包住,一些春闈落第的讀書人,也會繼續住在寺院中,等着三年後的下一次貢試。

除了這些讀書人之外,寺院也是往來客商借住的地方。

還有一些虔誠信衆,也會定期去寺院中住上一段日子,再加上游方的僧人,寺院的人流量是相當大的。

這些人都對《樂府新報》有需求。

備考的士子要研習八股文,客商需要知道最新的消息,信衆也對報紙上的小說戲曲故事感興趣。

而京師這些寺院也都是富得流油,這樣一來,寺院迅速超過了京師的會館,成爲報館除了各大衙門之外的第二大客戶。

蘇澤都不由的感慨,光頭真有錢啊!

京郊,楞嚴寺。

一名莊稼漢打扮的中年人,正在翻看手裡的報紙。

明明是普通的莊稼漢,但是楞嚴寺主持法嚴方丈卻端坐在一旁作陪,甚至姿態還相當的低。

“大洲先生這些年忙於政務,學問上反倒是退步了。”

法嚴和尚額頭有些冒汗,這個莊稼漢點評的,是這一期《樂府新報》上增刊的文章。

文章的內容是心學泰州派的一些理論,也就是“日用之道”、“良知自成”這一套,算是比較正統的泰州學派說法。

文章的署名作者是“大洲”,只要稍微消息靈通的人,都是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當朝內閣輔臣趙貞吉了。

這個莊稼漢如此點評當朝宰輔的文章,法嚴和尚怎麼能不冒汗。

莊稼漢又說道:

“哎,大洲先生也有難處,他如今位居高位,一些話也不方便說了。”

“但這報紙也辦得好,大洲這文章,用作我泰州王學入門的正好。”

法嚴和尚一言不發,因爲有些話眼前的莊稼漢能說,他是萬萬不能說的。

這個莊稼漢名叫何心隱,也是泰州王學的傳人,在輩分上,他師從王艮的弟子顏鈞,算是趙貞吉的同門師侄。

同樣是王艮弟子,顏鈞這一脈的主張比趙貞吉更加激進。

顏均繼承了王艮學術中的平民屬性,將王艮的“大成學”衍化爲自己的“大中學”。

所謂“大中學”即其所謂“大學中庸”之學。

顏鈞的“大中學”宣傳“急救人心”的道德救世思想,大中學是平民儒學重在如何“做人”、“救世”。

所以顏鈞這一派,比起其他學派更加強調入世。

顏鈞就曾經參加過第一次靈濟宮大會,那一次講學顏鈞通過講學名揚天下。

這之後,顏鈞更是經常對朝廷發出議論,甚至也和海瑞一樣上書罵過皇帝。

顏鈞在嘉靖四十五年被捕下獄。

老師就這麼猛,何心隱就更猛了。

何心隱,本名樑汝元,在學習了泰州學派後,返回家中創辦聚和堂,也就是烏托邦的互助會實踐。

嘉靖四十年,樑汝元北上京城參加倒嚴運動,因受到嚴嵩追殺,化名“何心隱”。

嚴嵩倒臺後,何心隱乾脆以此爲名,四處講學,在民間也很有聲望。

在講學中,何心隱倡行師友交通,形成一種勢力,即所謂的“會”,藉此推行社會變革。他反對“無慾”,主張“寡慾”,與百姓同欲。

理論到這一步,基本上就別想做官了。

何心隱原本在重慶府給友人做幕僚,前些日子他的好友,京師刑部錢同文病逝,何心隱趕往京師幫着好友處理後事,就暫住在這楞嚴寺中。

其實本來何心隱都準備南下了,但是今天看完了報紙,他又說道:

“聽說京師明年要重辦講學大會,我準備留在京師,還需要討擾方丈一些時日。”

法嚴方正連忙說道:

“何君哪裡的話,您儘管住着就是。”

何心隱又問道:

“這報紙不錯,就是不知道怎麼才能在上面發文章?”

法嚴方丈愣了一下,您的那些文章?

報館有幾個腦袋,也不敢發您的文章啊?

法嚴方丈只能說道:

“大概要等何君做到閣老,才能發文吧。”

“哈哈哈哈。”

何心隱也隨着大笑起來,他也知道自己那些學說,是別想要的公開發表了。

但是不能公開發表,但是不代表不能私下傳啊?

京師的講學氣氛已經烘托起來了,何心隱留在京師,也有傳播自己思想的想法。

——

而隨着這份報紙的出版,高拱家中燭火通明,文選郎張四維在內的,高拱的得意門生們,都在反覆閱讀趙貞吉的文章。

高拱手書“經學致用”掛在書房正中,手裡提着毛筆,原本散亂的思路,在衆弟子羣策羣力下,逐漸變成了完整的文章。

等到高拱寫完,他滿意的看着文章,對着張四維說道:

“明日一早,就將這篇文章送到報館!”

(本章完)

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78章 國本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76章 閣部會議!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33章 考成法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304章 鐵路第281章 跳幫戰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44章 拆臺子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8章 會館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23章 丹術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55章 壓力怪第49章 暗中博弈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81章 清田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62章 俺答入寇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40章 盛世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81章 跳幫戰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51章 國祚減二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4章 高拱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25章 實學第168章 傳承第231章 喜得貴子
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78章 國本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76章 閣部會議!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33章 考成法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304章 鐵路第281章 跳幫戰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44章 拆臺子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8章 會館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23章 丹術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55章 壓力怪第49章 暗中博弈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81章 清田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62章 俺答入寇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40章 盛世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81章 跳幫戰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51章 國祚減二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4章 高拱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25章 實學第168章 傳承第231章 喜得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