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

蘇澤止住兩人說道:

“讓我猜猜,都察院又盯着太子,說太子給貴妃準備壽禮鋪張浪費,不合禮制了?”

沈藻和王任重對視了一眼,點頭說道:

“子霖兄是怎麼知道的?這只是都察院內的串聯,還沒寫成奏疏呈上去。”

蘇澤扶着額頭說道:

“不就是這些話術嗎?有沒有什麼比較有新意的罪名?”

沈藻想了想說道:

“除了說太子的禮物太貴重之外,還有不敬嫡母。”

這下子蘇澤擡起頭,只能說這幫言官太會了。

朱翊鈞是李貴妃之子,但是隆慶皇帝是有皇后的。

法理上,朱翊鈞的嫡母是隆慶的陳皇后。

正常的情況下,朱翊鈞作爲皇帝的第一個兒子,應該是養在嫡母,也就是陳皇后宮裡的。

這就和大戶人家的正妻生不出孩子,小妾生下來的孩子要交給正妻養。

但是皇室畢竟和普通人家不同,隆慶寵愛李貴妃,所以將朱翊鈞的撫養權交給李貴妃。

李貴妃是小胖鈞的生母,又是李貴妃養大的,自然對李貴妃最親近。

不敬嫡母,這是個很嚴重的罪名,但這一次言官的角度刁鑽,偏偏很致命。

嫡母陳皇后的壽辰你沒有送禮,庶母李貴妃的壽辰大操大辦,這自然是不孝。

再引申一點,這是不是皇帝要廢掉陳皇后,讓李貴妃做皇后?

蘇澤聽完這些,生氣的說道:

“這些言官,是要離間天家感情嗎!?”

沈藻和王任重低下頭,他們也是言官,不理解這幫都察院的言官爲什麼天天沒事幹,就要盯着這些事情。

蘇澤逐漸冷靜下來,他又問道:

“帶頭上書的是哪些人?”

沈藻說道:

“領頭的是五門巡城御史陳景。”

五門巡城御史?

這是負責京師治安的御史,手下掌控着巡捕營,在御史中也是極有分量的人。

太子也在京師城內,這確實也算是他的職責範圍吧?姑且算是吧。

可一個御史,爲什麼要彈劾太子?

這不是和自己過不去嗎?

雖然說大明有言官討廷仗的說法,但是隆慶皇帝只有朱翊鈞這麼一個兒子,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朱翊鈞是要繼承大統的。

得罪未來的皇帝?

當然,得罪皇帝也沒什麼,蘇澤不也上疏得罪皇帝了。

但是總要有足夠的動機,才值得這麼做吧?

蘇澤對沈藻和王任重說道:“這巡城御史陳景,爲什麼要彈劾太子?這對他有什麼好處嗎?”

都是自己人,蘇澤問的直白。

王任重想了想說道:

“子霖兄,這也是院內的傳聞。”

“請說。”

“那巡城御史陳景已經快五十了,子弟也不成器,巡捕營就說他和京師商人過從甚密。”

蘇澤一下子就明白了。

六科和都察院位卑權重,國初的時候就有人一輩子不願意升遷,留在都察院內做御史的例子。

這些資深御史能量極大,甚至能干擾朝局。

於是從成化年開始,就規定普通的御史年齡上限就是五十歲,超過五十歲如果不得升遷,就要調離都察院。

蘇澤看來,這就是大明特色的非升即走。

五門巡城御史,是要經常和京師城內的人打交道的。

這陳景快要五十歲了,短時間內升遷無望,馬上就要調離都察院了。

他和城內的商人交往,而太子朱翊鈞的商鋪生意這麼好,自然引起了很多商人的眼紅。

商人自然不敢和太子正面對抗,於是賄賂陳景,這似乎也是非常可信的猜想。

“這不敬嫡母,也是陳景想出來的?”

王任重點頭。

看來這件事是陳景主謀無誤。

蘇澤站起身來說道:

“兩位兄臺先回都察院打探消息,我這就去東宮。”

說完這些,蘇澤匆匆離開報館,向着東宮而去。

——

東宮。

小胖鈞最近有些無聊。

黃驥已經不怎麼來東宮,日常都泡在太史局裡。

剩下的東宮講官中,除了申時行的講課稍微有趣一點外,剩餘的都遠比黃驥還枯燥。

唯一的好處是蘇澤返回東宮,前幾天排了一次日講。

另外一件事,就是京師的經營遊戲他玩膩了。

業務鋪開後,京師的店鋪營業額增長,不過就是一個數字了。

新增加的白糖業務,在簡單佈局後,利潤也趨於穩定。

蜂窩煤、棉籽皁、醬油的銷量更是如此,每個月趴在賬上的錢都差不多。

七八歲的孩子,本來就沒辦法在一件事上投入太久的專注力,這個“大富翁”遊戲能讓朱翊鈞玩這麼久,那都要歸功於這個時代實在太缺乏兒童娛樂了。

唯一還能讓朱翊鈞有興趣的,就是萊州的“海商遊戲”了。

但是萊州距離京師太遠,又少了些實時操縱的快樂。

百戲會過後,又失去了最大的賺錢目標。

朱翊鈞玩膩了。

張宏走入東宮明倫堂,對着朱翊鈞說道:“蘇翰林來了。”

“快宣!”

聽說蘇澤請見,朱翊鈞來了精神,立刻急召蘇澤。

見到朱翊鈞,蘇澤行禮完畢,張了張嘴沒有吐字。

朱翊鈞也有了眼力勁兒,立刻讓張宏屏退左右。

整個明倫堂內,就剩下朱翊鈞、蘇澤和張宏,就在張宏也準備退出去的時候,蘇澤說道:

“殿下,請張公公也留下來聽一聽吧。”

張宏意外的看向蘇澤,文官素來看不起太監,蘇澤就算是對太監們客氣一點,但他畢竟是文官,張宏還是很注意分寸的。

但是蘇澤卻說道:

“張公公日後要入司禮監的,這些事情早晚要遇到的。”

聽到這句話,張宏的腦子嗡嗡嗡的。

更重要的是,太子朱翊鈞沒有反駁蘇澤的話。張宏顯然明白蘇澤的意思,而太子也默許了蘇澤的話。

張宏此時對蘇澤充滿了感激,從這句話開始,張宏就從服侍太子起居的太監,成了太子的心腹大伴了。

蘇澤簡單的將自己聽到的消息說了一遍,聽完之後朱翊鈞的臉也白了。

不敬嫡母這個罪名不小,父皇母妃一定會動怒,說不定又要喊去翊坤宮罰跪。

不對,這一次怕不是去翊坤宮罰跪那麼簡單,要去皇后娘娘的宮中罰跪。

蘇澤繼續說道:

“殿下,這些日子,東宮產業可有什麼變化。”

朱翊鈞想了想,又看向張宏。

這些日子,東宮產業的日常經營他都交給張宏,只有查賬的時候朱翊鈞纔會過問。

張宏說道:

“鋪子裡的幾種貨物銷量都穩定了,白糖只在東城西城的鋪子裡賣,我們的價格低於福清白糖,銷量還算是不錯,但是京師白糖本身就供不應求,福清白糖的價格也沒有變化。”

蘇澤微微點頭,看來張宏確實是太子的心腹,而且他也是個細心的,還關注着福清白糖的價格。

既然白糖價格沒有波動,那新制白糖並沒有衝擊到京師的糖商。

交趾糖的供應還不穩定,就這麼一座糖坊產量也有限,還沒能到引起京師糖價變化的地步。

但是蘇澤知道,這個變化很快會來到。

國舅李文全,已經開始組織澎湖商屯了。

蔗糖這東西,規模化供應起來是非常恐怖的。

歷史上的英國,只用了短短三十年,就是讓蔗糖從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變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接着又用了三十年,讓蔗糖成了工廠裡最窮苦勞工在茶歇時候的慰藉。

而且比起英國在滿世界找適合蔗糖的殖民地,大明周圍適合種植蔗糖的地方可是近多了。

澎湖、呂宋、交趾,以及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羣島的大片區域。

這些都是蔗糖的高質量產區,運回大明也非常的方便。

蘇澤將思緒拉回來,張宏又說道:

“最近殿下又進了一些米來賣,但是虧了。”

“虧了?”

張宏說道:

“前陣子京師的糧價降了,殿下覺得有利可圖,就讓店鋪進了一些糧食,可沒想到糧價還在一路降,殿下最後清空了這批糧食,最後還賠了點銀元。”

蘇澤似乎瞥見了什麼聯繫,但是又有些抓不住,他看向張宏繼續問道:

“除此之外,店鋪沒遇到其他事情了吧?”

張宏點點頭笑着說道:

“這些可都是東宮的店鋪,誰敢造次。”

蘇澤想了想說道:

“殿下,都察院還沒有上奏,這事情還沒到那一步。”

“且讓臣去調查一下,知道這幕後主使,再想辦法。”

朱翊鈞感動的說道:

“那就有勞蘇師傅了!”

東宮這麼多的講官中,真正幫着自己着想的,也就是隻有蘇澤和黃驥兩人了。

這也是兩人有別於其他講官,在太子心中擁有不同位置的原因。

蘇澤看向朱翊鈞,又安撫了兩句,他沒有返回東宮的公房,而是直接回到家中。

這些日子蘇澤上衙比較隨意,趙令嫺也沒有多想,只是送上了解暑的蓮子湯。

蘇澤坐在書房中,拿出了那份【事後畫冊】。

他畫冊上寫下了“都察院彈劾太子事件經過”這幾個字。

緊接着蘇澤合上了畫冊,等他再打開畫冊時候,一張類似於《清明上河圖》樣子的大幅羣相畫卷出現在他的面前。

首先是一名身穿官袍在中老年官員,他正在一羣人中喝酒。

這羣人都是身着綢緞,但是在腰間扎着一塊麻布,這打扮一看就是京師的商人。

這名官員應該就是五門巡城御史陳景了,下一張圖是陳景在書房奮筆疾書,接着又來到都察院召集御史們上書的場景。

這段內容是蘇澤已經預見到的,他看向另外的一段。

從第一幅圖開始往下,接着是陳景離席後,這羣商人繼續喝酒的場景。

接着場景換到了一間賬房內,還是這羣商人坐在圓桌上,爲首的商人是個圓臉的矮胖商人,他手裡拿着算盤正在盤算着什麼。

而這個賬房的窗戶外,可以看到堆積的糧袋,這應該是一家糧食商行。

蘇澤緊接着又看到一個場景,剛剛那個商人來到城外的田間,他身後的家丁拿着木棒,正在雨夜中,破壞莊稼?

然後是有人在村中的市集散步消息,緊接着就是村民向京師城內逃難。

最後一個場景還是剛剛商人開會的賬房,衆人拿着報紙大小,賬房中都堆滿了糧袋。

蘇澤思考了一下,似乎摸清了事情的脈絡。

這些商人應該是京師的糧商。

前些日子的大雨,給京師附近造成了災情,但是災情似乎並不嚴重,是這些糧商偷偷破壞的莊稼。

然後糧商僱人散佈災情的消息,讓城外百姓入城避災。

而這些商人已經囤積好了糧食,就等着用災荒的消息來囤積居奇?

蘇澤突然想起了今天羅萬化在報館的話,順天府請求賑災,但是戶部認爲京師城外的災情並不嚴重,拒絕開倉放糧。

再想到城北糧食價格上漲,城內涌入災民肯定會引起城內百姓恐慌的,百姓搶購糧食必然會導致糧食價格上漲。

好傢伙。

蘇澤倒吸一口氣。

他似乎明白了這些糧食商人的意圖。

京師的糧商怕是早已經結成一個同盟,共同操縱糧食的價格。

前些日子太子涉及糧食生意,應該被這些糧商壓價擠出去的。

但是他們害怕東宮繼續參與糧食買賣,他們畢竟只是糧商,不可能讓太子也和他們一起操縱糧價。

所以這一次御史陳景對太子的彈劾,目標就是讓皇帝收回東宮的產業。

好傢伙,如此複雜的算計,如果不是【事後畫冊】,蘇澤根本不可能明白這些人的打算。

這大概也是這些商人,膽敢謀算未來儲君的底氣。

利用報紙輿論操縱糧食價格,這些不法奸商的進化速度甚至要比蘇澤想的還要快。

果然,任何時代都有“聰明人”,新出現的工具同樣也會被敵人利用。

甚至《樂府新報》也成了這幫人利用的工具。

蘇澤站起來,他想起今日羅萬化的吩咐,連忙向屋外走去。

如果報紙渲染了城外災情,那會繼續加大城內百姓的恐慌,糧食價格就會進一步的上漲。

蘇澤去了報館,阻止了羅萬化刊登城外災情的報道,又前往戶部覈實了京師城外遭災的情況。

果不其然,京畿地區遭災的只有少數地區,所謂逃荒災民也沒有坊間傳聞那麼多,所以戶部纔不願意放糧賑災的。

蘇澤再次來到東宮,他見到朱翊鈞後,對着小胖鈞說道:

“殿下,臣有一個新遊戲。”

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42章 樹典型第18章 會館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68章 傳承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53章 水毒病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1章 立儲之功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54章 蒸汽機第8章 奸佞是我?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31章 大明神劍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83章 羊吃人第123章 丹術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81章 跳幫戰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7章 威望增加第42章 經筵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41章 冊立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96章 三策(五更)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95章 崩盤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00章 舌戰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5章 馮保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
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42章 樹典型第18章 會館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68章 傳承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53章 水毒病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1章 立儲之功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54章 蒸汽機第8章 奸佞是我?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31章 大明神劍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83章 羊吃人第123章 丹術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81章 跳幫戰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7章 威望增加第42章 經筵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41章 冊立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96章 三策(五更)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95章 崩盤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00章 舌戰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5章 馮保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