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

靈濟宮大會閉幕了。

皇帝十分滿意蘇澤的回答,當衆賞賜他十枚金元,又御賜金丹十枚。

皇帝又命令負責記錄的官員,將這次靈濟宮大會的發言全部記錄下來,彙編成一套文書傳於後世。

內閣。

大會閉幕後,內閣四位輔臣將蘇澤召到了內閣。

中書舍人劉珺點燃內閣裡的鯨油燈,整個內閣照亮的如同白晝一樣。

首輔李春芳高居正座,次輔三輔四輔全部在場。

中書舍人們紛紛離開,只留下蘇澤一個人面對四位閣老。

最先開口的是張居正,他問道:“商稅怎麼收?”

果然是這個問題,蘇澤躬身說道:

“下官不知道。”

對於這個回答,張居正都要氣笑了,你在皇帝面前大發厥詞,最後一句話不知道,難道要內閣幫你擦屁股?

李春芳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對着蘇澤說道:

“蘇子霖你一向謀定而後動,怎麼可能不知道怎麼徵收商稅,是陛下讓吾等問你的,有什麼話儘可以說來,不用有什麼顧忌。”

蘇澤真誠的說道:

“李首輔,下官是真的不知道啊。”

最早的商稅是怎麼收的,蘇澤還真的不知道。

其實知道也是沒用的,蘇澤所知道的那些近現代稅種,目前根本沒有實施的可能性。

很多穿越小說,都將明代問題歸咎於大明不徵商稅上,彷佛只要開徵商稅,一切就都能好起來。

可實際上,現在的大明朝,既沒有徵收商稅的能力,也沒有徵收商稅的手段。

大明也不是沒有商稅。

大明的商稅分爲市稅,也是開店每個月徵收的定額稅,以及一些過稅,也就是運送商品需要繳納的通過稅。

但是這兩種稅都是一筆糊塗賬。

兩種稅收無論是徵收手段還是徵收方式都十分的原始,逃稅的手段多。

最黑色幽默的是,地方私設關卡收的稅,甚至要比官方收的多。

比如在《金瓶梅》裡,就講了西門慶在碼頭設置“行錢關”,對往來的船收取“船料費”。

還有地痞設置“卸貨關”,強徵搬運費,甚至還有一些衛所會在城市附近設卡收取過路錢。

市稅就更是一筆糊塗賬了,就比如京師很多商鋪會攀上皇商的關係,掛在皇商名下逃稅。

地方上更是一筆爛賬。

申時行妻家的織造工坊,蘇州府的官員大概也不敢徵稅。

而這個時期的西方,也沒有借鑑的可能。

法國還在使用包稅制呢,再過上幾年,法王甚至用法令讓包稅人世襲,這一套大元早就玩過了。

而工業時代的英國,還收過煙囪稅和窗戶稅,按照煙囪和窗戶的數量徵稅。

如何收商稅,這是擺在內閣面前的一個問題。

向誰收,怎麼收,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這絕對不是蘇澤兩三句話就能說明白的。

張居正嘆息說道:“你既然不知道怎麼收,卻要在靈濟宮大會上當衆說出來,難道不怕成爲衆矢之的嗎?”

蘇澤說道:

“張閣老,下官在靈濟宮所言,其實也是爲這些商人好。”

“我朝商人,家有萬富,還要藏寄於人,還不是因爲沒有商德的緣故。”

“若是商人能納稅,爲朝廷和地方做貢獻,那他們所得之利就是朝廷承認的了,就不用再如以往那樣小心翼翼,錦衣夜行了。”

張居正只覺得蘇澤是詭辯,但是蘇澤卻是真的這麼想的。

納稅是一種義務,同時也是一種權利。

很多票選制度的早期,都將年納稅金額當做一種門檻,只有納稅超過一定金額的才被視作有票選資格。

合法納稅,也就意味着收入得到合法性的背書。

而現在很多大明商人,根本不敢走在陽光下,生怕漏財被官府盯上。

合法納稅,就意味着合法的政治權利,而納稅多的工商業主,自然也會追求更多的政治權利。

而蘇澤在靈濟宮大會當衆拋出四民之說,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引起讀書人研究“四民之道”。

社會科學也是這樣的,同樣也需要一個啓蒙工具。

階層就是這樣一個工具,當蘇澤拋出四民論的時候,那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人用階層來研究社會。

蘇澤也期待自己的四民論,和中晚明發達的思想界,會碰撞出什麼火花來。

張居正說道:

“本官已經向陛下建議,先從市舶司的貨船稅開始,在登萊和月港加徵商稅。”

蘇澤看向張居正,沒想到張居正在財政上的直覺竟然這麼厲害,首先想到的就是出口關稅。

確實,在這個官府效率低下,全國情況複雜,地方利益盤根錯節的大明朝,從關稅入手徵收商稅,是一個相當明智的選擇。

目前大規模開港的也就是月港和登萊,再加上馬上要開埠的直沽。

這些地方剛剛成立,利益集團還沒有板結。

而且港口都有市舶司,這就是現成的徵稅機關。

港口的進出口業務也相對單一,先從進出口的貨物開始徵收商稅,確實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開始。

蘇澤有些驚訝的看着張居正,他本以爲張居正會激進的推進商稅,卻沒想到他竟然先穩了一手,選擇在港口先徵關稅。

這還是歷史上那個強硬推動一條鞭法的張居正嗎?

但是仔細想想,推動一條鞭法的時候,張居正已經是內閣首輔了,在大明權勢無二,當然會強硬推行新政。

但是現在張居正只是三輔,上頭還有李春芳和高拱,自然不可能乾坤獨斷。

另外一個原因,估計是在推動一條鞭法的時候,張居正看到萬曆日益長大,有一種時不我予的緊迫感,所以纔要強行推動一條鞭法,做出一些成績給年幼的皇帝和羣臣看看。

但是現在張居正並不着急,而朝廷的政局也穩定,所以才穩紮穩打,選擇先從關稅入手徵收商稅。

張居正緊接着說道:“加徵商稅是你首倡的!你也不許跑!”

“本官已經向陛下請奏,陛下也准奏了,蘇澤加任戶部山東清吏司員外郎,明日起你就來戶部上衙!”

蘇澤聽到這裡,連忙說道:

“張閣老,我那東宮和報館的差事?”

張居正狠狠瞪了蘇澤一眼說道:“東宮講學你就去了幾次經筵,報館的事情都是羅萬化在操持。”

蘇澤也沒想到張居正這閣老這麼不講武德,竟然當衆揭穿自己在報館摸魚的現狀。

這下子就連李春芳都看向自己,彷佛在質問蘇澤,爲什麼自己摸魚還給他催稿。

蘇澤連忙說道:

“閣老明鑑,下官在報館還是有很多事情的,這一期就撰寫了文章。”

聽到這裡,張居正好歹鬆口說道:

“這樣,你隔一日來戶部上衙,剩下的時間在東宮和報館。”

蘇澤看向張居正,明白這大概是張居正最後的底線了,最後也只能答應下來。

等到蘇澤離開的時候,趙貞吉又叫住他說道:

“你已經是從五品了,再努力努力,給三娘子掙個誥命。”

蘇澤這纔想起來,戶部清吏司的員外郎是從五品,自己這是升官了?

封誥妻子的最低品級是正五品,蘇澤現在已經是從五品了,距離這個目標只差了一級了。

張居正這是幫着自己升官了?

明明是幫着自己升官,怎麼搞得拉壯丁一樣,蘇澤看向被鯨油燈照亮的內閣,這位張閣老難道是個傲嬌?

返回家中,向妻子通報了這個好消息,趙令嫺又喜滋滋的說道:

“那明日妾身去請那官衣坊的裁縫回來,給夫君製作新的官服。”

在大明朝當官的待遇是很低的,官員入仕的時候會賜予官服外,在京官員遇到喜事偶爾會被皇帝獎勵官服,其他時候就要自己花錢去定製官服。

這也是蘇澤剛剛穿越的時候感到不適應的地方。

大官還好,高品大員一般都有皇帝賞賜官服,就算是舊了也會在官衣坊這樣的地方定製,所以布料和款式都差不多。

但是低品官員可就慘了。

一套官帽到官服到官靴需要不少銀子,家境一般的官員甚至承擔不起官服更換的費用,不少低品官員的官服上都是補丁。

這還不是最慘的,一些官員去不起官衣坊這樣的大店,就會在小工坊定製官服,這些官服的用料都不一樣,用久了還會褪色。

蘇澤剛剛到翰林院上班的時候,見到的就是各種深淺不一顏色的官服。

影視劇裡上朝,官員都是統一的官袍,齊刷刷的行禮參拜。

實際的上朝,深淺不一的朝服,亂糟糟的行禮,儼然是一副草臺班子的樣子。

聽說妻子要做新的官袍,蘇澤又說道:“要不先穿舊的好了,這也沒什麼的。”

沒想到趙令嫺卻說道:“這不可行,夫君是清流,升遷大操大辦影響不好,但是官袍可是要穿新的,明日就請人過來量體裁衣。”

聽到妻子堅持,蘇澤也沒有再拒絕。

等到蘇澤去了書房,趙令嫺的貼身丫鬟說道:“大娘子,這府裡賬上的錢。。。”

趙令嫺說道:“相公帶回來金元銀元不能動,要留在祠堂供着,從我的嫁妝中支一筆銀子出來。”

聽到自家娘子又要從嫁妝裡拿錢,這貼身丫鬟有些不樂意的說道:“大娘子就是支銀了,也該和姑爺說說,讓他知道您操持家的難處。”

趙令嫺板起臉說道:

“夫妻一體,那用算的這麼清?如此說來,咱家這宅子也值幾十萬兩銀子。”

趙令嫺雖然在蘇澤面前一副柔弱的樣子,但是掌家的時候還是很有威嚴的,貼身丫鬟不敢多言,連忙退下。

趙令嫺又喊來另外一名身邊伺候的丫鬟說道:

“翠兒年紀也到了,給她配婚吧。”

這名貼身丫鬟連忙說道:

“大娘子?咱們貼身丫鬟不外婚配的,您。。。”

趙令嫺冷着臉說道:“當着我的面說夫君的不是,日後豈不是要離間我們夫妻?翠兒跟我多年,給她找個好夫家。”

聽到趙令嫺這麼說,貼身丫鬟不敢再多說話。

書房中,蘇澤看着系統。

——宿主:蘇澤——

年齡:26

籍貫:南直隸太倉縣

官品:戶部山東清吏司員外郎,左春坊左中允,日講官,東宮講讀,從五品。

威望:144(每日+8)

模擬次數:每月2次(剩餘0/2)

持有道具:【模範毛筆】(藍色),【家庭裝種植毯】(紫色),【翻譯年糕】(藍色),【事後畫冊】(橙色,剩餘4/5),【飛鴿傳書】(紫色),【記憶宮殿香囊】(橙色)。

主線任務:所有內閣成員的關係達到親密;任務獎勵:道具抽獎機會*1

支線任務:爲胡宗憲平反;任務獎勵:道具抽獎機會*1

————

果然升官了,每日增長的威望值也高了。

但是上次正六品時候是每日+4點威望,怎麼從五品就變成了每日+8了?

也對,六品到五品是個坎兒,這是從低級官員向中級官員過渡的關鍵一步,自己就這樣輕輕鬆鬆的邁過去了?

其實也不輕鬆,從辦報,再到籌辦靈濟宮大會,蘇澤爲了這套“四民道德說”籌謀了很久。

只可惜每月模擬次數還是沒增加,不過每個月兩次倒是也夠用了。

再看上次掛起的奏疏。

【是否花費100點威望點,強行通過《請廢匠竈樂諸籍疏》?】

果然。

在自己提出“四民道德說”,更提出要徵收商稅後,廢除賤籍這種事情根本就沒什麼阻力了。

而且蘇澤已經從涂澤民那邊得到了【飛鴿傳書】,新的製鹽法已經成功,可以減少精製鹽的成本,還能大大節省人力。

這個消息應該已經通過涂澤民的奏疏送到了內閣,對於皇帝和閣老來說,最後一點阻力也沒有了。

【使用威望值通過。】

【威望值已經扣除,剩餘威望:44點。】

——

次日,官衣坊的裁縫早早就來到蘇府,等給蘇澤起牀後幫他量體,接着許諾七日內送來成衣。

蘇澤吃完了早餐,來到戶部衙門前,剛剛準備登記通行腰牌,就遇到了早已在此等待的中書舍人夏煒。

“蘇員外郎,腰牌已經辦好了,張閣老在節用堂等您。”

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58章 斷章狗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78章 國本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35章 馮保第157章 立成法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5章 圈子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1章 風暴再起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53章 水毒病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89章 兩級分化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77章 一錘定音第157章 立成法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68章 傳承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42章 經筵第38章 徐文長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30章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31章 莫須有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54章 蒸汽機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00章 舌戰第242章 樹典型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31章 大明神劍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68章 平絨策(加更)
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58章 斷章狗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78章 國本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35章 馮保第157章 立成法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5章 圈子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1章 風暴再起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53章 水毒病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89章 兩級分化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77章 一錘定音第157章 立成法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68章 傳承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42章 經筵第38章 徐文長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30章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31章 莫須有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54章 蒸汽機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00章 舌戰第242章 樹典型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31章 大明神劍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68章 平絨策(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