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

京營能這麼快露餡,倒是也不能說京營就是個草臺班子。

京營也做好了準備,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分配了所有京營軍官的任務,要配合武監生演好三個月的戲。

但整個京營也不是鐵板一塊,上下層認識上的分歧,出現三里屯這樣的結果是必然的。

對於三里屯這類的百戶來說,他們也就是吃了點空餉,拿了點小的好處,可卻要直接伺候夏忠孝這些掛職的武監生。

張百戶需要自己貼錢來僱人演戲,還要安撫這些招募來流民的情緒,不然這些人跑了他怎麼再抓人?

每天一睜開眼睛就在花錢,張百戶的怨氣是最大的。

京營上層統籌了半天,但是到了給人出錢的時候又非常吝嗇,反正只要將任務佈置了,壓力送到下面就行了,根本沒人討論基層衛所三個月要怎麼過。

就有了張百戶自作主張,爲了解決自己衛所的麻煩,設下如此荒謬圈套,來構陷兵部重點關注的武監生。

對於張百戶來說,這也不算是昏招,而是讓他儘快止損的妙招。

兵部尚書曹邦輔看向蘇澤,從現在開始,夏忠孝的案子,就成了朝堂介入京營事務的突破口了。

蘇澤也看向曹邦輔說道:

“大司馬,武監生掛職期間,他們都是歸屬兵部調配的,所以這個案子理應由兵部負責。”

曹邦輔和他身後的官員都是一驚,他們沒想到蘇澤竟然如此輕易的將夏忠孝這個關鍵的證人讓出來。

但是蘇澤又話鋒一轉說道:

“但夏忠孝還是武監生,若是武監生受了委屈,我身爲武監教務長,當上奏陛下稟明事實。”

曹邦輔立刻說道:

“這個自然,夏忠孝去了兵部,必不會受委屈,兵部一定會還他一個公道。”

夏忠孝被兵部一幫官員當做寶貝一樣圍着,哭啼啼的登上兵部的馬車後,曹邦輔也對着蘇澤一拜,然後迅速領着人返回兵部。

等兵部的人馬走了之後,羅萬化問道:

“子霖兄爲什麼要將夏忠孝交給兵部?你不怕兵部查不清這個案子嗎?”

蘇澤微笑說道:

“就是沒有夏忠孝在手,也不代表查不清這個案子,再說了,如果兵部連這個案子都查不清,就別想着對京營進行改制了。”

“京營的事情,也要兵部來辦才最合適。”

羅萬化也點點頭。

蘇澤接着說道:

“一甫兄,我請你調查的那篇報道怎麼樣了?”

羅萬化說道:

“本來已經寫的差不多了,但是夏忠孝出事的這個三里屯衛所比我們選的那個更典型,子霖兄再等我兩日。”

蘇澤點頭說道:“那就刊登在下一期的《樂府新報》上。”

——

蘇澤所料的沒錯,兵部確實對夏忠孝十分的重視。

爲了洗清他的冤案,兵部尚書曹邦輔親自去刑部,請來了今日破案如神的刑部主事狄許。

狄許的思路也很清晰,他首先讓巡捕營去傳喚誣陷夏忠孝的教坊司女子。

然後在一番審訊下,很快就找出她語言中的漏洞,讓這個教坊司女子說了真話。

這名教坊司女子還供認,是三里屯的張百戶出錢讓他誣陷夏忠孝的。

誣陷朝廷派去的武監生,兵部尚書曹邦輔立刻簽發命令,下令逮捕了三里屯的張百戶。

但是這一次兵部的速度還是慢了一點,等兵部的官員來到三里屯的時候,張百戶已經“暴病身亡”了。

顯然夏忠孝被蘇澤帶走的消息,五軍都督府也通知了京營,既然夏忠孝這個關鍵的人證被朝廷控制,那剩下的張百戶就只能“暴斃”了。

蘇澤接到這個消息,心中也是微微感慨。

大明的問題爲什麼這麼難辦,就在於“裡中有我,我中有你”。

五軍都督府這樣的衙門,早就已經和篩子一樣,既然蘇澤和兵部可以讓五軍都督府傳遞消息,那麼五軍都督府也不會只向蘇澤和兵部傳遞消息。

可以說,大部分的官僚都是見風使舵的高手,他們首要職責是撇清自己的職責,保住自己的官帽子,其次是謀求結交權貴升遷的機會。

最後纔是做點正事,而且這個前提還是不鬧出亂子來。

總而言之,對於大明的官員來說,銳意進取的纔是少數,大部分官員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

這也是爲什麼歷朝歷代的改革者,都會感覺到先易後難的問題。

在蘇澤總結,歷史上改革者都會經歷三個階段。

因爲剛開始改革的時候,改革的都是大家有共識的弊政,這時候是羣情響應,上下一心。

但是改革深入之後,改革者就要觸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了,這時候改革就遇到了阻力。

可這個時候就算是有阻力,也有幾個明確的對手,也就是所謂的“反對派”,改革者可以打倒反對派,繼續強硬推動改革。

如果渡過了這個階段,改革者差不多就站在了大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對立面了。

這時候就會出現一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境況,到處都是阻力,政令始終不通暢,但卻不知道阻力來自何方。

這時候已經連一個重拳出擊的對象都沒有了。

歷史上的改革者,大部分也就只能完成第一個階段,能進入第二階段的都寥寥無幾。

在蘇澤看來,這場大明的改革還在第一個階段,但是京營問題已經隱約是第二階段的問題了。

京營斷尾求生,張百戶“暴斃身亡”,夏忠孝被誣陷的案子也只能到此爲止了。

兵部上下都覺得很氣餒,本以爲夏忠孝是個突破口,卻沒想到京營的動作也很快,下手竟然這麼快這麼狠。

曹邦輔終於明白,爲什麼京營的弊政能一直流傳到今天,歷代兵部尚書都沒辦法解決。

就在這個時候,《樂府新報》上刊登了一篇報道。

“大司馬,您快看《樂府新報》發文章了!”

一名親信衝了曹邦輔的公房,將最新一份的《樂府新報》遞上去。

曹邦輔接過報紙,原來這是一篇有關三里屯軍衛的報告。

整個報告並沒有說有關夏忠孝的案子,而是說明三里屯軍衛吃空餉的問題。

這篇文章一看就是羅萬化那個調查編輯部的風格,一上來就是追本溯源。

三里屯衛所原本是軍屯衛所,不用朝廷支取糧草供養,但是從成化年開始,京郊開始繁榮起來,三里屯衛所的軍屯都被軍戶百戶暗中侵佔變賣。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京營的屯田不斷被侵佔,朝廷開始給三里屯撥付軍餉。

從這個時候開始,本來已經出現逃兵的三里屯衛所,卻年年都滿員,甚至到了正德年間,京郊衛所還向朝廷上書,說軍戶子弟從軍意願強烈,希望朝廷擴編衛所。

正德皇帝沒有頭腦發熱,沒有批准京營擴編的需求,三里屯衛所每年要支付的軍餉卻在連連上升。

緊接着羅萬化又做了調查,三里屯衛所賬載的112人,但這其中超過七十人都是隻存在戶籍賬目上的“假人”。

剩下的五十人,除了百戶和幾個衛所軍官外,大部分也都已經不在衛所了。

而這些假人的軍餉,都被張百戶等衛所軍官給冒領了。

三里屯衛所中的軍械,也基本上都被張百戶等人倒賣光了,戰馬牲畜也被他們租給周圍的商人農民。

可以說整個三里屯衛所,就是一個紙糊的衛所,根本不能起到保護京師的重任。

看完這篇報道,曹邦輔的臉色也鐵青。

兵部不是不知道京營的問題,但是他們沒想到京營的問題竟然這麼嚴重。

這也是所有大型組織的通病了。

上層想要解決問題,卻不知道問題有多嚴重。

下層知道問題在哪裡,卻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兵部是文官統兵,沒有一個兵部官員真正在軍營待過,他們根本不瞭解京營的問題有多嚴重。

這也是這次武監掛職的意義所在,這是兵部第一次將觸手深入到京營衛所中,然後就看到了這樣觸目驚心的景象。

曹邦輔站起來,來回踱步說道:

“張百戶已死,他冒領軍餉的事情不能這麼結了!”

“事到如今,兵部只能奏請陛下,一查到底了!”

曹邦輔也是沒辦法,別的大臣可以請求緩查,但是兵部作爲京營問題的責任人之一,此時不得不表現出強硬態度。

曹邦輔心中苦澀,從武監開始兵部就被蘇澤牽着走,現在蘇澤又將京營問題完全暴露出來,這是逼迫兵部跟着他走。

自己當真是大明朝最窩囊的兵部尚書了!

——

此時在報館中,蘇澤正在寫奏疏。

這份奏疏內容很簡單,是蘇澤抨擊六科和都察院監督不力,放任京營失控。

“竊聞京營弊政積重,虛額冒餉尤甚,而科道官職司風憲,竟視若無睹,殊失糾劾之責。茲事體大,敢瀝肝膽以聞。”

“近《樂府新報》所刊三里屯衛所一案,其狀觸目驚心:兵額全虛,賬載軍士百十二員,然實存者不足半,虛報七十餘人冒領軍餉。”

“器械盡廢,武庫甲冑、戰馬牲畜皆被變賣,所餘唯空營敗舍”

“此非孤例,實乃京營痼疾之縮影。昔年邊警頻傳,京營竟無可用之兵,全賴九邊馳援,其源概出於此!”

說完了京營的問題,蘇澤又開始抨擊科道。

“六科十三道坐擁糾劾之權,卻於咫尺之弊閉目塞聽!”

“見白不舉,空餉之事歷年已久,科道未嘗劾一將、參一官,致蛀蟲盤踞如三里屯者逍遙十數載!”

“本月《樂府新報》揭露房山弊政,科道聯名攻訐報館,於真正蠹國之徒反縱容不問,實捨本逐末!”

緊接着蘇澤開始給科道上強度:

“伏乞陛下,簡派御史專核京營,以清軍御史舊制,擇剛正御史徹查各營兵額、軍械、糧餉,凡虛報者主官革職問罪。”

“立新冊以斷舊弊,命兵部會同五軍都督府,以各衛所現任在職軍數,重造軍籍,每季遣御史抽核,敢有隱冒者以軍法論!”

“再調宣大、直沽新軍入京,以防事端。”

等蘇澤寫完奏疏,遞給羅萬化後,羅萬化看完倒吸一口涼氣說道:

“子霖兄,這會不會太狠了?”

羅萬化是老好人,他已經忘了前幾天科道言官聯名彈劾報館的時候了。

蘇澤點頭說道:

“一甫兄說的沒錯,三里屯剛剛出了人命,我再加一條,御史清兵的時候需要朝廷得力士卒保護,切不可再鬧出人命來。”

羅萬化說道:

“子霖兄,我不是這個意思。”

“那一甫兄是什麼意思?”

羅萬化說道:

“若是京營鬧出亂子來,朝廷又要如何收場?”

蘇澤說道:

“正是因爲京營已經糜爛至此,纔是動手的良機。”

羅萬化嘆息道:

“子霖兄爲何如此着急,這件事不能徐徐圖之嗎?”

蘇澤搖頭道:

“一甫兄,你看過翰林院的檔案,你應該知道,先帝朝的時候,庚戌之變後,先帝也曾經動手整頓過京營。”

“當時官員上奏的奏疏中,就已經提到了京營的問題。”

蘇澤直接背出這些奏疏中的內容:

“京營軍額不實,額兵十萬七千餘人而存者僅半。”

“官員冗積以及冒籍佔餉,自正德以來,辦納月錢、私役佔用,不下八九萬餘,歲支錢糧百餘萬石。”

蘇澤又說道:

“先帝徐徐圖之,派遣咸寧侯仇鸞整頓京營,最後結果如何?”

羅萬化嘆息,仇鸞整頓京營如果有成果,現在京營也不會爛成這樣了。

蘇澤又說道:

“變法改制本就是逆天而行,機會轉縱即逝,如今朝堂有動一動京營的共識,拖得久了可就沒有了。”

“糾劾本就是科道的職權,京營淪落至此,科道難道沒有責任嗎?”

蘇澤的奏疏確實沒說錯,糾劾本來就是科道的權力,但是京營問題鬧成這樣,就是科道沒有好好履行權力,放任京營問題積弊至此。

雖然這其中都是歷史積累的問題,但是蘇澤彈劾科道“不作爲”,也確實沒錯。

等羅萬化走後,蘇澤將《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77章 一錘定音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56章 大婚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57章 思退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70章 倦鬼之說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69章 寡斷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33章 考成法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31章 莫須有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63章 車營之法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6章 畫餅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57章 思退第28章 徐階罷相第41章 冊立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57章 立成法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47章 助攻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
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77章 一錘定音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56章 大婚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57章 思退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70章 倦鬼之說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69章 寡斷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33章 考成法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31章 莫須有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63章 車營之法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6章 畫餅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57章 思退第28章 徐階罷相第41章 冊立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57章 立成法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47章 助攻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