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倦鬼之說

第70章 倦鬼之說

第二天一大早,張宏就來到詹事府,向少詹事殷士儋問道:

“殷大人,殿下遣咱家來問,爲何左贊善蘇澤還不講經?”

少詹事殷士儋看向張宏,冷冷的說道:

“經筵之事詹事府自有定製,不勞公公費心。”

蘇澤的講稿已經送過來了,不過殷士儋顯然不滿意,又打回讓蘇澤重擬。

蘇澤明白殷士儋是針對自己,乾脆也不再上稿,反正這破講學誰愛去誰去!

本來殷士儋以爲這件事已經了結了,皇太子孩童心性,注意力轉移也快,應該很快就記不起蘇澤了。

沒想到今日又遣太監來催,殷士儋就準備給張宏一點顏色看看了。

大家都是人精,皇太子住在東宮,又怎麼能知道蘇澤?

殷士儋一打聽,就知道是張宏給太子讀了《樂府新報》。

少詹事負責東宮,殷士儋要給張宏上個眼藥實在是太容易了,他正準備拿張宏開刀立威,卻見到張宏從貼身內襯中掏出了一份手諭。

“這是陛下手諭,召左贊善蘇澤今日講學東宮!少詹事還不讓蘇澤入東宮嗎?”

殷士儋的臉色有些難看,張宏捧出了皇帝手諭,他再攔着就有些不合適了。

皇帝手諭,沒有內閣確認就是所謂的中旨,如果是朝廷政務,他作爲大臣自然可以拒絕執行手諭。

但是給皇太子講學,是國家事務也是家事,皇帝讓蘇澤給自己兒子講課,殷士儋再攔着也就沒有道理了。

心中雖然不滿,但殷士儋還是說道:

“本官去召蘇贊善來東宮。”

看到殷士儋屈服,張宏更是高興,他走出詹事府的官廳,再次想起乾爹李芳的教導。

這一次能壓住殷士儋,日後自己在東宮的地位就更穩固了。

蘇澤果然是自己的貴人!

找機會一定要和蘇澤結交結交!

只是張宏又有些忐忑,若是蘇澤也和那些文官一樣,看不起太監怎麼辦?

而就在張宏回到東宮正殿,卻看到了自己思念已久的乾爹李芳。

但李芳給了他一個穩重的眼神,張宏這才發現,李芳穿着普通太監的衣服,他再一看正殿內,嚇得差點跪了下來。

原來隆慶皇帝也穿着便服,正坐在正殿之中。

李芳拉着張宏說道:

“陛下今日起了興致,要來聽太子經筵,等會兒蘇贊善來了,陛下就在屏風後聽。”

張宏頓時明白了,他又問道:

“那乾爹的意思,要不要提醒蘇贊善?”

李芳瞪了自己的乾兒子一眼說道:

“你不要命了!此事若是泄露,你就去南京給太祖爺守陵去吧!”

聽到李芳如此嚴厲,張宏也不敢多言。

他又開始患得患失,若是蘇澤講的不好,讓皇帝不滿意,日後豈不是就不能來東宮了?

自己還要如何親善他?——

“太子召我講學?”

史館中,面對詹事府派來的官員,蘇澤疑惑地問道。

前來召蘇澤講學的,也是詹事府的官員,名叫黃驥,原本也是翰林院的官員,還要比蘇澤早上幾年中進士。

黃驥在翰林院熬了三年,才從庶吉士授編修,然後又熬到建儲東宮,才運作到了詹事府。

又在殷士儋的推薦下做了經筵官。

本來黃驥以爲自己就要飛黃騰達了,有點看不起以前翰林院的同僚,想着自己給太子講學成爲潛邸舊臣,日後就像那幾位閣老一樣入閣拜相。

只可惜想法是好的,但是結果卻不是這樣。 黃驥的基礎紮實,要不然也不能考中進士,又當庶吉士,但是他講課水平不行,每次都講的皇太子昏昏欲睡。

朱翊鈞不喜歡他講學,在他講了兩次之後,就不要他繼續講學了。

如今皇帝經常召見的是申時行這些官員,這可把黃驥給嫉妒壞了。

這次皇太子兩次點名讓蘇澤講學,更是讓黃驥嫉妒若狂,看到蘇澤這幅漫不經心的樣子,黃驥更是氣急敗壞的說道:

“教導皇太子乃是我輩大臣的重責!蘇贊善爲何如此不情願!?若是真不情願,何不辭去經筵官?”

蘇澤看向黃驥,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得罪了這位同僚,不過蘇澤也不是慣着他的人,直接說道:

“殿下有召,蘇某去就是了。”

說完這些,蘇澤乾脆不管他們,直接向着東宮而去。

等蘇澤到了東宮,殷士儋看到他兩手空空,連教案都沒帶,更是皺眉。

但是想到他是被皇帝所召,殷士儋又說道:

“今日講學內容就按照你上次送來的講稿來,不可出偏,本官也要親自聽講,若是有講述不當的,本官要上疏彈劾你!”

蘇澤也是無語,不過殷士儋官大幾級,蘇澤只好應下來,然後就在詹事府和東宮的屬吏帶領下,前往東宮正殿。

——

蘇澤看着朱翊鈞,朱翊鈞也在看蘇澤。

經筵官算是太子半師,所以朱翊鈞對蘇澤行了半禮,而蘇澤則對朱翊鈞行臣禮,雙方禮畢後,皇太子朱翊鈞看了一眼旁聽的殷士儋,老老實實的坐在書桌後。

當然,殷士儋雖然嚴肅,但是朱翊鈞其實不怕他的,他主要怕的是屏風後的父皇。

蘇澤自然不知道隆慶皇帝也在場,他直接清了清嗓子,開始太子講學程序。

太子講學的規矩,是太祖朱元璋親自訂下的。

上來先講《皇明祖訓》,老祖宗朱元璋親自編寫的“祖宗之法”,對皇太子講學部分,就是一些勸學勸上進的內容。

老朱的本意自然是好的,但是蘇澤背誦這些枯燥嚴厲的祖訓,自己都想要睡覺,更別說聽講的還是個六歲的孩子。

這麼教下來,也難怪老朱家的子孫一代比一代怠惰!

殷士儋在一旁聽着,倒是連連點頭。

蘇澤果然是有兩把刷子,這《皇明祖訓》倒背如流,也是下了功夫。

這可惜是個奸佞。

若是他能走正道就好了。

殷士儋感慨着,卻發現朱翊鈞已經雙眼迷離快要睡着了。

其實不僅僅是朱翊鈞要睡着了,屏風後的隆慶皇帝也要睡着了。

這讓他想起了裕王府的時候,就算是高師傅講《皇明祖訓》他都能睡着,這還真怪不得蘇澤講的不好。

蘇澤看了一眼昏昏欲睡的朱翊鈞,也對他產生了同情,六歲孩子天天聽這個哪受得了啊。

一般這個時候,經筵官就要進諫“勸學”了。

不過蘇澤卻沒有說那些先賢的大道理,而是講起了故事,他說道:

“前些年,臣沉迷玩樂荒廢學業,整理書稿,拿起一冊就覺得睏倦。”

“古人云:‘人精強則神輔之,困憊則鬼入之’,臣就想,這世上是不是有鬼曰倦鬼,專門在人疲憊的時候糾纏?”

聽到蘇澤講故事,朱翊鈞的眼睛中的困頓一掃而空,期待着蘇澤繼續講下去。

(本章完)

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50章 辦報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4章 高拱第41章 冊立第48章 流黜(加更!)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9章 藍色道具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81章 清田第283章 羊吃人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78章 國本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78章 公私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95章 崩盤第125章 實學第195章 崩盤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63章 車營之法第42章 經筵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4章 高拱第41章 冊立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304章 鐵路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41章 冊立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82章 代王
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50章 辦報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4章 高拱第41章 冊立第48章 流黜(加更!)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9章 藍色道具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81章 清田第283章 羊吃人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78章 國本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78章 公私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95章 崩盤第125章 實學第195章 崩盤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63章 車營之法第42章 經筵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4章 高拱第41章 冊立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304章 鐵路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41章 冊立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82章 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