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

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

東宮。

詹事府逐漸忙碌起來,因爲天氣冷停辦的東宮講學又要繼續。

小胖鈞倒是不討厭講學。

東宮的教材,加入了羅萬化編纂的《帝鑑圖說》。

這本列舉了古代明君豐功偉績和昏君惡行的書籍,圖文並茂,講學的師傅們爲了能吸引小胖鈞的注意力,又會插入很多歷史故事。

這比起四書五經的說教可要有意思多了。

不過對於朱翊鈞來說,還是蘇澤授課最有意思。

蘇澤走進了明倫堂,年前東宮撤掉了京師各店鋪的圖表,換上了一副巨大的海圖。

這是一幅經過蘇澤精校過的全球海圖,《樂府新報》上關於海外國家的文章每一期都看,他還會將報紙裁剪下來,貼在地圖的國家色塊上。

佛郎機(葡萄牙)、西班牙,奧斯曼,身毒(印度),荷蘭,這些這些都是報紙上報道過的國家。

再加上朱翊鈞讓講學的翰林們,從翰林院的資料中,找來了成祖年鄭和下西洋時期的記錄,將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國家也都標註了上去。

國舅李文全在澎湖,有時候也會去廣州的港口和外國商人接觸,李文全將自己聽到的消息寄給朱翊鈞。

這些都讓朱翊鈞找到了新的樂趣。

朱翊鈞學會從這些文字資料中,推理南洋的現狀。

比如滿剌加(馬六甲)。

在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曾經在滿剌加設立軍鎮,明朝海軍在馬六甲海峽的滿剌加建立城柵、倉庫,以之作爲經營西洋的中轉站。

在大明禁海以後,滿剌加失去了中轉站的地位,大明朝廷失去了對南洋的情報。

在正德年間,佛郎機人佔據了滿剌加,並且冒充滿剌加使者朝貢大明,試圖通過借殼上市的方法和大明貿易。

但是滿剌加王逃到京師告狀,佛郎機人的計劃敗露,佛郎機使者被驅逐。

滿剌加如今在佛郎機人的控制下,是佛郎機在南洋最重要的基地,佛郎機人在這裡建造港口、種植園、炮廠,還設立總督府管理。

這些消息,都是朱翊鈞彙總消息推測出來的。

蘇澤聽完了朱翊鈞的推測,不由的對這位年幼太子刮目相看。

能從紛亂的消息中發現真相,小胖鈞這份政治直覺還是很驚人的。

得到了蘇澤的誇獎,朱翊鈞更是加緊蒐集南洋的情報。

蘇澤走入明倫堂後,朱翊鈞立刻說道:

“蘇師傅!孤覺得西班牙人和佛郎機人要有一戰!”

蘇澤有些驚訝,他問道:

“殿下何故此言?”

朱翊鈞說道:

“蘇師傅說過,這些西洋蠻夷,雖然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也各有所屬,不能看成鐵板一塊!”

蘇澤點頭,朱翊鈞能有這份認識,已經超過京師九成九的人了。

很多商人往來於南洋,和這些西洋商人做生意,也理不清這些西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朱翊鈞說道:

“佛郎機人經營東方航線,從歐羅巴往東尋找香料,最終抵達滿剌加,發現了和我大明貿易的通道。”

“這西班牙人卻另闢蹊徑,從歐羅巴往西,抵達了南洲,在南洲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

“而蘇師傅您也說過,我們所在的地球是圓的,所以這些西班牙人繼續向西,又發現了前往南洋的航線,也就是季風航線。”

蘇澤很滿意的點頭,這些內容都是蘇澤給小胖鈞講過的,但是他能牢牢記在心裡,這讓自己這個老師非常有成就感了。

朱翊鈞繼續說道:

“蘇師傅說過,南洲盛產金銀,但是如果將金銀全部運回西班牙國,那反而是一場災難。”

蘇澤反問道:

“殿下還記得是爲什麼嗎?”

朱翊鈞按照記憶背誦道:

“蘇師傅說,金銀的價值是人賦予的,金銀過量就會物價飛漲,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光有金銀是不行的。”

“蘇師傅您還說,商品要比金銀重要。”

蘇澤滿意的誇讚道:

“殿下還能記得微臣的話,微臣不勝欣喜。”

貨幣理論實在是太複雜了,蘇澤也沒指望朱翊鈞能理解,現在能死記硬背,足以可見小胖鈞下了苦功。

蘇澤也發現,也許是繼承了祖父的基因,小胖鈞對於金錢十分的敏感。

所以比起他的父皇,小胖鈞反而更能理解這些西洋人的行事邏輯,因爲他們就是利益優先。

朱翊鈞繼續說道:

“所以西班牙人要將金銀運送到南洋,換成我大明的貨物再運回歐羅巴。”

蘇澤滿意的點頭。

簡單的說,西班牙君主也明白,大量金銀的輸入,會造成歐洲的通貨膨脹,如今歐洲還是中世紀尾聲,根本沒有辦法消化這麼多的貨幣。

而這個時候,因爲商品經濟迅猛發展,而極度缺乏貨幣的大明,就成了西班牙人傾銷白銀的地區。

也正是這個歷史機遇,成就了西班牙這個初代日不落帝國。

大明的商品在歐洲十分的暢銷,這些商品推高了上層的奢侈消費,這要比大量金銀直接運回歐洲的衝擊小多了。

朱翊鈞說道:“滿剌加,是東西方航線的交匯點,是南洋的鎖鑰,雖然現在佛郎機人允許西班牙人通行,但是他們遲早要有一戰!”

朱翊鈞又說道:

“孤剛剛收到舅舅來信,浪白澳的佛郎機人乖乖離開了,而且他們不是回了呂宋,而是回了滿喇加。”

“舅舅還說,這段時間在廣州沒有見到西班牙的船,所以孤推測,是不是佛郎機人封鎖了滿剌加,不讓西班牙人來廣州。”

“如果是這樣,那佛郎機人和西班牙人就要開打了!”

蘇澤有些驚訝的看着朱翊鈞。

他用【記憶殿堂香囊】梳理過穿越前的記憶,在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確實發生過戰爭。

但是仔細想想,朱翊鈞從這些情報中做出的推測也很合理。

在自己的干預下,這一次隆慶開開海的力度更大,不僅僅開放了月港,還開放了泉州、廣州這些港口。

而且這一次大明開港,也沒有限制船隻靠岸,任何商船隻要遵守大明的制度,在大明港口納稅,都可以和大明做買賣。

這也讓最早經營遠東的佛郎機人大賺了一筆。 蘇澤還聽說,佛郎機人已經歸還了澳門和浪白澳島,徹底撤去了這些據點,就是爲了不刺激大明,好好和大明做生意。

這樣巨大的利潤驅使下,西班牙人沒有理由不眼紅。

是啊,滿剌加是南洋貿易最重要的節點,以現在西班牙強盛的海上力量,肯定會和葡萄牙人爭奪的。

朱翊鈞又說道:

“另外那個德佛里斯船長,就是那個投靠了奧斯曼人的荷蘭船長說,奧斯曼人也對滿剌加虎視眈眈,也已經派出艦隊前往滿剌加了。”

朱翊鈞不停的搓手說道:

“蘇師傅,您說我們大明就這樣看着這些番邦蠻夷,在南洋爭奪大明的藩屬國嗎?”

蘇澤嘆氣說道:

“殿下,南洋不是近海,我大明的水師在這裡沒有優勢。這些西洋蠻夷在南洋也經營多年,不是這麼容易拿下的。”

聽到這裡,朱翊鈞也有些泄氣。

他對大海很有興趣,聽着蘇澤描繪這麼海外國度的風土人情,就讓朱翊鈞彷彿置身其中。

而越是對大海有所瞭解,朱翊鈞越是覺得南洋對於大明實在是太重要了!

南洋這些島嶼,就是大明海疆的屏障,這些島嶼上生產的甘蔗、香料,甚至就算是用來種植糧食,對大明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所以看到這些西洋蠻夷的船隻橫行在南洋,朱翊鈞心中焦急,這纔對蘇澤說了這些話。

“蘇師傅,就不能奏請父皇,大造艦隊,征討南洋嗎?”

蘇澤看着朱翊鈞,自己這個弟子疑似有些太激進了。

蘇澤解釋說道:

“殿下,這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也要一件件的辦。”

“這打造艦隊需要時間,訓練水師更要時間,還有火炮鑄造,艦船改進,還要探查南洋的水文情況,瞭解當地土人的動態,這都不是幾道旨意能夠辦成的。”

聽完了蘇澤的話,朱翊鈞也嘆氣,這些日子他也觀察父皇和內閣施政,確實如同蘇澤所說的那樣,事情都是要慢慢來的。

但是蘇澤卻說道:

“殿下,只要我大明不禁海,陛下也已經下旨要再下西洋了,就算是這些西洋蠻夷僥倖佔住,這南洋早晚還是我們大明的。”

朱翊鈞似懂非懂的問道:

“蘇師傅這是爲何?”

蘇澤說道:

“先是人心,南洋自古就朝貢中原,滿剌加王還有遺脈在京師呢,日後只要大明的艦船建造完畢,自然可以幫助滿剌加王復國。”

“西洋有很多僑民,他們也都是大明子弟,因爲種種原因流落海外。”

“這些人也是心向大明的,只要大明的王師一到,他們一定會喜迎王師的。”

“所以殿下不用急躁,南洋可以徐徐圖之。”

但是蘇澤也不忍心打擊小胖鈞的積極性,於是說道:

“殿下如果有心,倒是可以讓人結交南洋的僑民,蒐集南洋的消息,爲日後王師征討南洋提供便利。”

朱翊鈞立刻說道:

“明白了!孤這就給舅舅寫信,讓他在澎湖蒐集南洋的消息!”

但是朱翊鈞又垮着臉說道:

“只可惜京師距離澎湖實在是太遠,消息傳遞着實不便。”

蘇澤說道:

“這點殿下安心,臣正準備上書談此事。”

“蘇師傅這也有辦法?”

——

通政使楊思忠一大早就覺得心神不寧,早早來到通政司。

因爲來得太早,通政司十分的冷清,就在楊思清快要走入自己的公房,聽到了兩個年輕官員的談話。

楊思清一看,說話的是通政司的兩個經歷。

通政司上設正使一名,也被朝堂稱之爲大銀臺,這是因爲明代通政司實際上行使的是宋代銀臺司的職能。

再設副使一名,現任副使裴清,自從被髮配到京畿地區負責民驛的事情後,裴清都沒能趕回京師過年。

這位裴副使幹得不錯,京師周圍的民驛已經建造完畢,這些民驛不需要勘合就能住宿,只需要支付銀錢就能享受到住宿和餐飲服務。

商人們很快發現,其實這種民驛也挺好的。

民驛只要給錢就能享受服務,不像是官驛還要分成三六九等,也不用忍受官驛的白眼。

民驛的服務周到,除了住宿外,還有附近的百姓在這裡打零工,提供熱水、洗馬等各種服務,提供的飯菜也要比官驛好不少,前提自然是花錢就行了。

而且經過這半年的都察院整治,京畿地區的治安也好了不少,住在民驛發生糾紛,也會有官府迅速處理,住宿在民驛反而成了更方便的選擇。

可能唯一不滿的,就是那些原本可以仗着認識的官員,狗仗人勢的幫閒門客了。

“張經歷,裴副使要回朝了吧?”

經歷是通政司的小官,一般是六品,也是通政司最基層的牛馬。

而楊思清的記憶力很好,他想起來了這個張經歷,不就是那日和右通議馮學顏背後議論自己的那個年輕官員嗎?

右通議馮學顏,已經被自己“發配”朝鮮。

張經歷說道:“難,你才入通政司,不知道我們這位大銀臺可是出了名的小心眼,裴副使得罪了大銀臺,哪裡這麼容易回來?”

另一名官員說道:“可我看大銀臺雖然面冷了點,但在司內沒什麼架子,在九卿重臣中是最平易近人的。”

張經歷立刻說道:

“你這就看走眼了!你知道右通議馮學顏馮大人嗎?”

這個年輕官員點頭,張經歷說道:

“馮大人就是因爲在背後說大銀臺的壞話,最後得罪了大銀臺,被髮配到了朝鮮去了。”

向後輩說出了職場秘辛,張經歷正準備接受後輩崇拜的目光,突然聽到了這名後輩結結巴巴的喊道:

“大,大銀臺。”

張經歷涌起不祥預感,他回頭看到楊思忠冷冰冰的臉,差點暈過去。

楊思忠並沒有問罪,而是問道:

“今日有什麼重要的奏疏?”

張經歷連忙說道:

“蘇翰林上書了,已經放在大銀臺的書案上了。”

楊思忠點頭離開,張經歷還以爲楊思忠沒有聽到兩人的談話,暗自慶幸自己逃過一劫。

楊思忠來到公房,拿起了蘇澤的奏疏。

《快船海遞公文並請設南洋通政署疏》。

(本章完)

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42章 經筵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63章 車營之法第89章 兩級分化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304章 鐵路第64章 邊關告急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41章 冊立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33章 考成法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9章 藍色道具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35章 馮保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95章 崩盤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6章 畫餅第200章 舌戰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4章 高拱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00章 舌戰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25章 實學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53章 化緣禮部第57章 思退第86章 【事後畫冊】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65章 言官的進攻
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42章 經筵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63章 車營之法第89章 兩級分化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304章 鐵路第64章 邊關告急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41章 冊立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33章 考成法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9章 藍色道具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35章 馮保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95章 崩盤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6章 畫餅第200章 舌戰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4章 高拱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00章 舌戰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25章 實學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53章 化緣禮部第57章 思退第86章 【事後畫冊】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65章 言官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