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

蘇澤回到詹事府,修改完奏疏後,塞入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蒙學教育議》

蘇澤寫道:“爲廣植人才、厚培國本,請立學政三級之制事。”

“一曰:設縣立小學以開民智。”

“請於各州縣設‘小學’,收十齡童蒙。課業以識字明理爲基,輔以算學啓蒙及德行禮教。”

“聘本地蒙師或國子監預科卒業者任教,由學政考選授職,比照六等吏員俸祿,依資歷才學擢升。”

“二曰:建預科以導專才。

小學卒業者,經學政考選,可入四途:

武監預科:習兵陣韜略,二年卒業入武監。

水師預科:授海事航技,二年卒業進水師學堂。

科舉正途:留本縣修舉業。

國子監預科:通習經史策論,卒業可入國子監或應考諸專科學堂(含武學、水師)。”

“三曰:定財用分擔之法。

辦學經費取“官民協濟”:地方官府籌十成,國庫補五成。

先試於商稅開徵之地(今山東、山西、順天府),俟成效著,漸次推行。銀錢專儲於學政庫,州縣不得挪移。”

“四曰:歸禮部統轄以專責成。

凡小學立廢、教職考績、銀錢稽覈,統歸禮部總攝。

請仿“水務專務大臣”例,增置內閣教育專務大臣一員,總攬學政興革。”

最後蘇澤寫道:

“蒙學乃百年樹人之業,今立此制,可使寒門得啓牖之機,邊陲獲弦誦之化,專才備國用之急。”

寫完奏疏,蘇澤將這份奏疏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開始】——

《蒙學教育議》送到內閣,內閣輔臣均表示支持,送入皇宮。

吏部和科道對於你的奏疏表示反對,認爲在內閣設置專設教育專務大臣,是因人設崗,破壞廷推閣臣的慣例。

隆慶皇帝同意了你奏疏的前半部分,擱置了設置教育專務大臣這件事。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1040。】

【若要完全通過你的奏疏,需要支付2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只通過了前半部分嗎?

但是要推動這樣的大事,一個禮部尚書是不夠格的。

設置專務大臣,才能統籌朝堂的力量。

而且蘇澤對殷士儋有承諾,要推動他入閣。

既然如此,蘇澤選擇了“是”。

【威望值已經扣除,剩餘威望840點,已經在現實中完成上書,請等待奏疏生效。】

蘇澤拿着奏疏,來到了通政司。

——

“大銀臺。”

“大銀臺。”

楊思忠走入自己的公房。

他已經接任吏部尚書了,但是如今手上還有通政郵遞司的公務需要交接,所以還要往來於吏部和通政司之間。

通政司內,依然稱呼他大銀臺,這是舊部爲了拉進和這位吏部天官的關係,而專門選擇的稱呼他的舊職。

楊思忠和衆人點頭,他即將上任吏部尚書,第一個難題就是通政使的人選。

難道要將馮學顏調回來?

楊思忠搖頭。

馮學顏是通政司的右議政,職位上是可以晉升通政使的,但是楊思忠可沒好心到將他調回大明的想法。

還需要另外選找一個妥帖的人選。

可有過通政司工作經歷,職位上又適合,能勝任通政司工作的大臣,整個朝堂也沒有幾個。

其實楊思忠心中,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那就是自己跑到刑部,把通政司這個爛攤子交給自己的前任通政使李一元。

但是時也命也,當年李一元交給自己的通政司,是大九卿衙門中是妥妥的最後一名,甚至有時候論職權,還不如強勢的小九卿衙門。

所以在那個時候,李一元從通政使調爲刑部侍郎,還能算是升遷。

但隨着通政司改組爲通政郵遞司後,通政司的職能進一步加強。

海外通政署設立後,通政郵遞司的職權更是扶搖直上,已經超越了都察院和大理寺。

所以楊思忠調任吏部尚書,就算是合理的升遷。

那讓刑部侍郎李一元再調回通政郵遞司擔任通政使,也不算是貶謫他了。

但是前提還有一個。

李一元是閣臣候補,眼看着要增補閣臣了,如果李一元能入閣,那自己的計劃就要落空了。

李一元還是有入閣的希望的。

《大明民律》,負責大明法制改革,成立巡警制度,李一元都有功勞。

如果是前朝,這樣的功勞早就入閣了。

這可惜這是隆慶朝。

王世貞促成俺答封貢,兩次促成草原和平,這樣的功勞還沒入閣呢。

當然,入閣要看皇帝的心意。

楊思忠思考着,如何能阻止李一元入閣,調回通政司當這個通政使。

就在這個時候,手下經歷官徐叔禮抱着一堆奏疏來到了通政司。

徐叔禮將奏疏放在桌上,然後又將幾份重要的奏疏挑選出來。

一直到自己快要離任了,徐叔禮才能篩選重要的奏疏。

對於這個手下,楊思忠是有點嫌棄的。

但是嫌棄歸嫌棄,徐叔禮比他幾個多話的前任還是要本分的。

如今楊思忠已經高升,對於徐叔禮也多了幾分寬容。

“大銀臺,這是蘇翰林的奏疏。”

楊思忠滿意的接過了奏疏,等看完蘇澤的奏疏,楊思忠這樣的城府,也露出一絲笑容。

這蘇子霖真是“善解人意”啊!

如果專設教育專務大臣,那禮部尚書殷士儋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如此一來,自己就可以想辦法讓入閣失敗的李一元,來接手通政使的職位!

想到這裡,楊思忠高興的站起來。

自己一定要促成這道奏疏!

——

三月二十八日。

沈一貫來到報館,對着蘇澤說道:“子霖兄,你的奏疏又通過了!”

羅萬化放下手裡的報紙,沈一貫說道:

“《蒙學教育議》已經得到陛下御批,山東、山西和順天府治下五縣,已經提前向禮部做了申請,請辦小學!”

緊接着沈一貫又說道:

“原本吏部還想反對,聽說這次是新任楊天官使了力氣,彈壓下吏部的不滿,這才通過了子霖兄的奏疏。”

羅萬化如今對政治有了熱情,他疑惑的問道:

“吏部爲何要反對?”

沈一貫說道:

“學官也是官啊,按照子霖兄的奏疏,小學教師也比照六等吏員管理,這等於在縣裡多了新的職位。”

“但是這些職位不在吏部的控制中,吏部自然要反對。”

原來如此。

羅萬化點頭,他看向蘇澤,難道是蘇澤提前和吏部尚書楊思忠通了氣?

其實蘇澤本來也猶豫,要不要請楊思忠幫忙,剩下兩百威望點。

但是蘇澤體諒人家楊思忠剛剛吏部履新,就要反對吏部的本部利益,這會讓楊思忠難辦,所以也沒去求楊思忠,而是直接用了系統之力。

蘇澤也沒想到,楊思忠竟然會主動配合自己,壓下吏部的不滿。

也不知道系統用了什麼辦法。

反正好消息就是自己的奏疏通過了。

沈一貫盯着蘇澤,蘇澤疑惑的看着他問道:

“肩吾兄怎麼了?”

沈一貫說道:

“這次禮部尚書殷士儋入閣是板上釘釘了,兩任閣臣可都是子霖兄推進去的,你知道外朝如何議論?”

羅萬化問道:

“如何議論?”

沈一貫說道:

“外朝都說子霖兄是影子閣老。”

影子閣老?

羅萬化仔細想象,又覺得這個說法要比什麼“小閣老”貼切很多。

蘇澤無奈的搖頭道:

“肩吾兄怎麼也說這種事情,殷尚書入閣是衆望所歸,乃是陛下欽點的事情,又和我何干?”

沈一貫自然不信蘇澤的鬼話,他緊接着又說道:

“那請子霖行再預測下,這次哪位公公能掌司禮監?”

蘇澤又無語的說道:

“司禮監的事情,外朝可無權過問。”

沈一貫說道:“子霖兄口風還是這麼緊,你可知道這次內相出缺,京師盤口已經累積了上萬銀元了。”

羅萬化驚訝道:

“這麼多?”

“誰讓司禮監這兩位都有機會呢?陛下至今沒有決定,加註的人就越來越多。”

羅萬化越知道京師盤口喜歡拿官場上的事情開賭,但是沒想到司禮監掌印這個職位,竟然成了最大的盤口。

沈一貫看向蘇澤說道:

“這件事還要怪子霖兄。”

“怪我?”

沈一貫說道:

“是啊,原本增補閣臣的盤口,也是能和司禮監掌印的盤口並駕齊驅的,但是子霖兄兩次推人入閣,大家可就不敢賭了。”

羅萬化還是不明白其中的關鍵,沈一貫說道:

“這開盤口,最怕的就是內幕消息。”

“這司禮監掌印的人選,外廷很少能干預,這賭性就要比增補閣臣大多了。”

“如今司禮監這兩位秉筆,資歷能力上也都差不多,就看最後這一點聖心在哪裡了。”

羅萬化這下明白了。

原來是開盤口的也怕蘇澤影響增補閣臣,害怕有人會提前得到內幕消息,所以盤口也開不大。

相反司禮監掌印就不一樣了,這件事只能聖心獨裁,那些賭客更喜歡這種刺激的遊戲。

沈一貫看向蘇澤道:

“子霖兄,我正好有些私房錢,你說到底誰會成爲司禮監掌印啊?”

羅萬化也看向蘇澤。

蘇澤被兩位好友看了一會兒,只能攤手說道:

“如果讓我猜,我猜馮公公更有機會吧。”

沈一貫雙眼冒光問道:

“爲何?子霖兄有什麼消息嗎?”

蘇澤不能說,根據自己穿越前的史書上,知道了馮保做了司禮監掌印吧?

而且這方世界被自己改變太多,他也不知道結果還準不準。

蘇澤只能說道:

“肩吾兄不是讓我猜嗎?馮公公執掌東廠,更得到陛下信任吧。”

但是羅萬化說道:

“陳公公執掌內帑,這些年來內帑打理的不錯,多次得到陛下誇獎。”

沈一貫卻很信任蘇澤,他說道:

“既然子霖兄說是馮公公,那我這就去下注!”

“一甫兄,要不要一起?”

羅萬化想了想,也掏出一袋子黃銅幣。

沈一貫接過錢袋,正準備出門,卻聽到蘇澤說道:

“肩吾兄等等。”

沈一貫疑惑看向蘇澤,只看蘇澤也掏出一個錢袋說道:

“勞煩肩吾兄,也幫我下注吧。”

——

三月底,內閣次輔張居正奏請皇帝,請皇帝蒞臨東宮,檢查太子的功課。

隆慶皇帝照準此奏,帶着內閣和司禮監駕臨東宮,親自考較太子朱翊鈞的功課。

蘇澤作爲詹事府官員,也列席在其間。

緊接着,蘇澤就看到了“感人的一幕”。

曾經帶大太子的大伴馮保,牽着太子的手來到皇帝面前,躬身在太子身後,陪着太子接受皇帝的考覈。

隆慶皇帝一連問了好幾個問題,太子都對答如流,有些回答還頗有深意,這讓皇帝十分的滿意。

隆慶皇帝又看到站在太子身邊,一連關愛的馮保,心中暗暗下了某個決定。

蘇澤看向皇帝身邊。

內閣首輔高拱一張黑臉看不出表情,以高拱的政治智慧,大概能明白張居正的籌劃。

但是高拱是典型的士大夫,對於宦官不假顏色,也不願意和宦官過多交往。

前任司禮監掌印李芳又是一個知道進退的,和外朝配合很好,此時高拱大概是無感的。

張居正面色如常,今天的事情是他促成的,也達成了他的目的。

趙貞吉還是帶着笑容,似乎對於太子的功課很滿意,同時也和蘇澤的目光短暫對視,應該是滿意蘇澤對太子的教育。

雷禮也向詹事府衆人投來滿意的目光,教導太子有方,詹事府又要受賞了。

司禮監另外一位秉筆陳洪臉上堆滿笑容,也趕着在皇帝身邊湊趣,說着恭喜皇帝的吉祥話。

只能說這些太監的業務能力出衆,陳洪就是心中再難受,也能做出興高采烈的樣子。

而在隨行太監中,蘇澤見到了一個有點熟悉的身影,正是登萊市舶司太監張誠。

果然速度夠快的。

蘇澤給張誠【飛鴿傳書】不久,張誠就以彙報公務的名義回到京師,然後就被皇帝留在了司禮監內。

看來這次司禮監增補秉筆,張誠應該是穩了。

——

四月初,皇帝以太子課業優異,嘉獎了詹事府官員。

緊接着又傳出消息,馮保接任司禮監掌印,前登萊市舶司太監張誠升爲秉筆。

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31章 大明神劍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39章 支線任務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46章 叩闕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66章 殃及池魚第69章 寡斷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47章 助攻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41章 冊立第69章 寡斷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38章 徐文長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52章 貢監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82章 代王第200章 舌戰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55章 壓力怪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66章 殃及池魚第69章 寡斷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1章 立儲之功第69章 寡斷第46章 叩闕第69章 寡斷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89章 兩級分化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
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31章 大明神劍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39章 支線任務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46章 叩闕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66章 殃及池魚第69章 寡斷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47章 助攻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41章 冊立第69章 寡斷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38章 徐文長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52章 貢監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82章 代王第200章 舌戰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55章 壓力怪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66章 殃及池魚第69章 寡斷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1章 立儲之功第69章 寡斷第46章 叩闕第69章 寡斷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49章 暗中博弈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3章 請修國史第89章 兩級分化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