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

公元前74年,漢宣帝劉詢登基。他強調“霸道”、“王道”雜治,重視吏治,使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當時,匈奴分爲南北兩部。由於貴族爭奪權力,連連發生內戰。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單于打敗,死傷了不少人馬。爲了部落的生存,呼韓邪決心投降漢朝,和漢朝重新修好。次年,呼韓邪親自到漢朝首都長安朝見漢宣帝。

對於第一個來到漢朝朝見的匈奴單于,漢宣帝給予了極高的禮遇,以貴賓相待。漢宣帝親自率文武百官到長安郊外去迎接呼韓邪單于,並在臨朝大殿爲他舉行了盛大的招待會。

呼韓邪單于對漢宣帝的盛情與真摯十分感動,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爲了重振部落,他請求漢宣帝幫助他返回漠南。爲了削弱與漢朝敵對的匈奴勢力,漢宣帝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將呼韓邪護送到漠南。爲了幫助匈奴度過糧荒,還送去了三萬四千斛(古時候十鬥爲一斛)糧食,使呼韓邪部落又強大了起來。西域各國看到此情此景,也都紛紛效仿,爭相和漢朝和好。

公元前49年,漢宣帝去世,他的兒子奭即位,稱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于乘勢藉機侵犯西域各國,甚至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爲了打擊郅支單于的囂張氣焰,漢元帝派兵討伐,在康居打敗郅支單于,將他擒拿後處死。

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就穩定了。爲了表示匈奴與漢朝永遠和好的誠意,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第二次來到長安,提出了同漢朝和親的請求。漢元帝欣然應允。

按照慣例,漢朝和夷族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皇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呼韓邪單于。聖旨傳到後宮:“誰願意到匈奴去皇上就認她當作公主。”

上千的宮女幽囚在宮中,除了半男半女的太監,就僅有一個男人——皇帝。而皇帝“臨幸”宮內嬪妃、宮女,機會實在太少了。所以宮女無異於尼姑。因此她們都渴望有一天能離開皇宮,過人的正常生活。但是,當她們聽說是去匈奴時,卻沒一個人樂意去。

家住南郡秭歸(今湖北)的宮女王嬙,字昭君,長得姿色秀美,且深明大義,從自身命運着想,也爲了漢朝與匈奴的和好,就毅然自請去匈奴和親。

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日,爲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舉行了成親盛典。呼韓邪單于一見到王昭君,便爲她的美貌所傾倒,兩人互訴衷情,如漆似膠。

這天,呼韓邪單于攜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美麗而又大方,驚訝自己的後宮竟有這般仙女而竟然不得知曉,後悔當初怎不先面視一下。有心將王昭君留下,可又不好言而無信。

相傳漢元帝回到宮內,越想越懊惱。命人從宮女的畫像中將昭君的像拿來再看,雖然模樣相似,但和昭君本人實際相差很大。原來,毛延壽是個貪賄小人,哪個宮女給他賄金,他就給她畫美一點。否則,一筆帶過應付了事。漢元帝一氣之下,下令將畫師毛延壽斬首。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遠離了京城、遠離了繁華,遠離了親人,一路朔風刺骨,風沙彌漫,昭君不時回首眺望南方,不知何日再能與親人團聚,不免落淚。但她仍覺得自己比其他宮女幸運,又覺肩負使命,所以勇往直前。

王昭君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寧胡閼氏”(君主的正妻)。開始語言、生活、飲食各方面都不習慣。昭君處處尊重匈奴的習俗,一方面精心服侍單于,使得夫妻恩愛,一方面,她體貼愛護臣民,以身示範,使得同去的漢人與匈奴人相處得親如一家。昭君以自己的品德、知識與智慧,博得匈奴人對他的喜愛和尊敬。

王昭君去沒多久,漢元帝死,他的兒子劉驁即位,爲成帝。昭君肩負着睦鄰友好的使命,經常勸呼韓邪單于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呼韓邪單于死後,其前閼氏之子代立,漢成帝又命昭君從胡俗,復爲後單于的閼氏。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餘年沒有發生戰爭。

昭君出塞對漢朝和匈奴的和好關係,曾起到了重大作用。她的故事成爲後來詩詞、戲曲、小說、說唱等流行的題材,至今仍爲人們所傳頌。

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68章 殺馬立誓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6章 紂王暴政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9章 大禹治水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9章 大禹治水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
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77章 鑑湖女俠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78章 田單大擺“火牛陣”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59章 孝文帝定計遷都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51章 戰國與“戰國七雄”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53章 李悝實行改革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68章 殺馬立誓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192章 貞觀明主——李世民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7章 伯昌治岐第16章 紂王暴政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9章 大禹治水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9章 大禹治水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58章 晏子使楚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34章 于謙保衛北京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