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

商湯建立商朝以後,任命伊尹爲相。

伊尹本來是個奴隸,是有莘氏把女兒嫁給商湯的時候陪嫁過去的,地位很低賤。

伊尹的廚藝很好,專門負責商湯的飲食。商湯對伊尹的手藝十分讚賞,無論在哪裡,都帶上伊尹爲他烹調。

但是有一天,伊尹做的飯食卻又鹹又苦,難以下嚥。商湯便召見伊尹,詢問究竟。

伊尹道:“做菜貴和而不貴同,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只有各種不同的菜和作料的搭配合理,做的菜才能可口。治理國家和烹調的道理也是一樣,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聽之任之。只有能夠調和各種矛盾才能把事情做好!”

伊尹給商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解除了伊尹的奴隸身份,任他爲右相,幫助自己治理國家。

商湯死後,傳位給外丙。3年後,外丙也死了,他的弟弟仲壬繼位。4年後,仲壬去世;由外丙哥哥太丁的兒子太甲繼位。

當時太甲還比較年輕,伊尹爲了教導他,寫了3篇文章。其中一篇名爲《肆命》,講君王應如何分辨是非忠奸,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等等。另一篇叫《組後》,講解商湯制訂的典章制度。

但太甲年輕氣盛,聽不進伊尹的教導。他認爲伊尹已年老昏聵,所言所行都是過時的東西,爲了表示和伊尹的區別,他索性對國家政事採取了放任的態度,高興了理理,不高興就狩獵取樂。他對百姓也很苛刻,稅賦加重,徭役不止。商的統治被削弱了,天下人都罵太甲是暴君。

爲了維護商的統治,伊尹在規勸無效的情況下,只好把太甲從王位上趕下來,放逐到商湯墳墓所在的桐宮(今河南偃師)。但伊尹並沒有立新的國王,而是由自己管理國家的大事。

太甲被放逐後,住在商湯墳邊的茅草屋裡,只能穿粗布爛衣,吃粗茶淡飯。守墓的老人給太甲講述當年夏桀如何暴虐,商湯如何反抗打下天下,之後如何制定典章法規等等,教育太甲以史爲鑑。

太甲回顧自己的所作所爲,經過反思,終於幡然悔悟。他自己種地、做飯菜、縫衣物,關心救濟周圍的農戶。3年之後,桐宮一帶的百姓都說太甲變了,這纔像商湯的孫子。

伊尹一直關注太甲的動向,經過3年的考察,他認爲太甲已經成熟,以前的毛病也改過了。於是,他親自來到桐宮,將太甲帶回都城,又將政權歸還於他。

太甲恢復王位之後,果然認真治理國家。

伊尹從一個奴隸到輔政大臣,由卑至尊,輔佐商湯祖孫三代建立統治,且不居功自傲,一如既往地勤懇工作。在統治發生危機的時候,又能當機立斷,採取果斷措施,爲維護商王朝的統治做出了貢獻,被後世尊爲臣子的楷模。

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8章 堯舜讓位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58章 晏子使楚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16章 紂王暴政第9章 大禹治水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4章 三皇世紀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3章 倉頡造字第44章 曹劌論戰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43章 亞聖孟子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
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86章 屈原沉江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8章 堯舜讓位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58章 晏子使楚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16章 紂王暴政第9章 大禹治水第36章 曹劌指揮魯軍抗齊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104章 王充寫《論衡》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第4章 三皇世紀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236章 張居正改革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3章 倉頡造字第44章 曹劌論戰第24章 國人暴動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43章 亞聖孟子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174章 玄武門之變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91章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86章 屈原沉江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92章 《左傳》是什麼書第251章 幕僚中的改革家——魏源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237章 三保太監下西洋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21章 管鮑之交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