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

馮玉祥,字煥章。安徽巢縣人。國民黨軍一級上將。積極抗日的愛國將領。

馮玉祥出生在河北農村一個貧寒的小泥瓦匠家庭。他的父親當了兵,在軍隊裡染上了吸毒的惡習,連他的母親也染上了煙癮。由於沒錢買鴉片,母親戒菸不久後就死了。童年的馮玉祥一直在窮困線上掙扎。他家弟兄七人,由於生活困苦,先後夭折了五人,只剩了他和哥哥。父親供不起兩個孩子唸書,只好讓哥哥一個人進私塾。哥哥唸了不到一年,由於父親軍中有了吃軍糧的缺。就退學當了騎兵。哥哥交給私塾的學費還可以讀三個月的書,馮玉祥因此有了讀書機會。他高興得手舞足蹈,連先生用旱菸管敲他的頭他都覺得疼得有趣。在私塾裡,馮玉祥珍惜每一秒刻苦讀書。三個月很快就過去了,他只好走出私塾自學起來。馮玉祥每天練習寫字。家裡窮,買不起紙筆,於是他想,如果用一根細竹管頂端塞上一束麻當作筆,冉找來黃土和上水當作墨水,這樣不就可以在洋鐵片上寫字了嗎?想到這裡,馮玉祥馬上動手做了起來,果然頂用!後來他發現在方磚上練字效果更好,於是就改用方磚。

不久,父親退伍了,馮玉祥就補了父親的空缺。當兵之後,他並沒有去兵營操練,除了發餉時去軍營報到一下,馮玉祥一直在家裡讀私塾,叫做吃“恩餉”。這也是當時人們搶着當兵的一個原因。馮玉祥在家裡讀了一年私塾後就走進了軍營。在軍營中,他依然沒有間斷學習。起初,馮玉祥不知學什麼好,讀的都是《施公案》和《水滸傳》等小說。有不懂的地方,他就找人請教,然後再讀,直到讀懂爲止。後來,馮玉祥又想讀文言文,但是文言文對他這個只讀過一年零三個月私塾的人來說是很困難的。他爲此苦惱了好長時間。經打聽,馮玉祥知道軍營裡有一位軍醫很有學問,就馬上跑去求教。軍醫告訴他,必須讀二三百篇古文,才能打好讀古書的基礎。於是,馮玉祥就開始大量閱讀起古文來。他邊問邊學,從最簡單的開始,每篇都要讀懂並能背誦下來才肯放手。漸漸地,較難的古文也可以讀懂了。在讀古文的過程中,馮玉祥不僅提高了文字能力,而且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

馮玉祥整天抱着書本在軍營裡走來走去,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因爲士兵們知道,說不定哪天打起仗來,自己的腦袋就會不翼而飛,所以他們混一天算一天,自己不讀書,看見別人讀書也覺得彆扭。這些人看見馮玉祥讀書就找麻煩。有時正當馮玉祥讀書來勁的時候,他們就故意把蠟燭吹滅,並且罵馮玉祥,說他影響了他們的睡眠。馮玉祥並不與他們計較,悄悄地把書拿到軍營外面的月光下去讀。有一次,一個老兵喝醉了,撕了他的書,馮玉祥氣急了,狠揍了老兵一頓。從此,再也沒有人敢動他的書了。爲了不惹麻煩,馮玉祥做了一個木箱子,把書放在裡面,無論軍隊駐紮到哪裡都隨身攜帶。夜深人靜時,馮玉祥就把箱子裡的書拿出來,把箱子放倒在牀鋪上,在箱子裡點上一盞油燈,把頭和肩膀縮進箱子,津津有味地讀起書來,一讀就是一整夜。

大量的閱讀,使馮玉祥的認識能力和思想覺悟大大高出了當時一般士兵的水平,這爲他以後成爲著名將領奠定了基礎。馮玉祥在軍中的職位不斷升高,由普通士兵上升爲師長。他曾反對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發動“北京政變”,將清帝溥儀驅逐出宮。在北伐戰爭中,馮玉祥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司令,取得了顯著戰功。馮玉祥一貫主張抗日,曾任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總司令,收復了許多失地,並將日軍驅逐出察哈爾。抗日戰爭勝利後,馮玉祥又堅決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

1948年,馮玉祥應中國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從美國歸國途中因輪船失火而不幸遇難。

周恩來總理曾這樣評價馮玉祥將軍:“從一個典型的舊軍人,轉變成一個民主的軍人,他經過曲折的道路,最後走向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44章 曹劌論戰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63章 美女西施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9章 大禹治水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
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27章 齊桓公的雄圖霸業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127章 文人政治家曹丕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44章 曹劌論戰第248章 說書藝人柳敬亭第123章 光武中興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115章 醫聖張仲景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189章 狄仁傑桃李滿門第131章 一代梟雄曹操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63章 美女西施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71章 儒、道、佛“三教論衡”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9章 大禹治水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14章 外戚宦官爭權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第264章 鄭成功收復臺灣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