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堯舜讓位

傳說黃帝以後,先後出了三個很出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名叫堯和禹。他們原來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被推選爲部落聯盟的首領。

那時候,做部落聯盟首領的,有什麼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一起商量。

堯年紀老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

堯說出他的打算後,有個名叫放齊的說:“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位子很合適。

堯嚴肅地說:“不行,這小子品德不好,專愛跟人爭吵。”

另一個叫罐兜的說:“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錯。”

堯搖搖頭說:“共工能說會道,表面恭謹,心裡另是一套。用這號人,我不放心。”

這次討論沒有結果,堯繼續物色他的繼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領找來商量,要大家推薦。到會的一致推薦舜。

堯點點頭說:“哦!我也聽到這個人。你們能不能把他的事蹟詳細說說?”

大家便把舜的情況說開了:舜的父親名叫瞽叟(就是瞎老頭兒的意思),是個糊塗透頂的人。舜的生母早死了,後母很壞,後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沒法說,瞽叟卻很寵他。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認爲舜是個德行好的人。

堯聽了,挺高興,決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還替舜築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那後母和弟弟見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計,幾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頂。當舜用梯子爬上倉頂的時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來,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經不知去向。幸好舜隨身帶着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着笠帽,象鳥張翅膀一樣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也沒受傷。

瞽叟和象並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後,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裡面,沒想到舜下井後,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巳脫險,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裡,跟瞽叟說:“這一回哥哥準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現在我們可以把哥哥的財產分一分了。”說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進屋子,舜正坐在牀邊彈琴呢。象心裡暗暗吃驚,很不好意思地說:“哎,我多麼想念您呀!”

舜裝作若無其事,說:“你來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幫助我來料理呢。”

以後,舜還是象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堯聽了大家介紹的舜的事蹟,又經過考察,認爲舜確是個品德好又挺能幹的人,就把首領的位子讓給了舜。這種讓位,歷史上稱做“禪讓”。其實,在氏族公社時期部落首領老了,用選舉的辦法推選新的首領,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舜接位後,也是又勤勞,又儉樸,跟老百姓一樣勞動,受到大家的信任。過了幾年,堯死了,舜還想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贊成。舜才正式當上了首領。

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74章 奇貨可居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3章 倉頡造字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43章 亞聖孟子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44章 曹劌論戰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17章 伯昌治岐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3章 倉頡造字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9章 大禹治水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62章 程嬰救孤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
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30章 多才多藝的吳承恩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74章 奇貨可居第32章 老馬識途第111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38章 伍子胥過昭關第3章 倉頡造字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43章 亞聖孟子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40章 勾踐臥薪嚐膽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90章 《周易》是什麼書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106章 蘇武牧羊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89章 “諸子百家”和“百家爭鳴”第259章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44章 曹劌論戰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238章 徐霞客歷遊四方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218章 宗澤三呼“過河”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19章 武王伐紂是怎麼回事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194章 初唐四傑第50章 “班門弄斧”的故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10章 陸遜火燒連營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32章 劉備進益州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117章 貫高守信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37章 秦晉崤之戰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155章 鍾嶸作《詩品》第17章 伯昌治岐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02章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第3章 倉頡造字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9章 大禹治水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18章 “文王訪賢”的故事第62章 程嬰救孤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173章 女皇武則天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150章 “三絕”畫祖——顧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