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的故事,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蘇武之所以出名,主要是由於他奉命出使匈奴時,表現了堅貞的民族氣節。
蘇武(公元前140——前60年),字子卿,西漢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人。蘇武出身將門家庭,父親蘇建,漢武帝時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封平陵侯,後爲代郡太守。
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把匈奴打敗後,匈奴的勢力日趨衰落,但邊境上仍然戰爭不斷,關係很緊張。漢武帝三次派使者到匈奴,都被扣留不歸。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單于即位,他怕漢朝襲擊他,便派使臣到長安修好,並把以前扣留的漢朝使臣送還。漢武帝爲了表示誠意,派蘇武以中郎將身分帶着使節(一種憑信物),偕同副使張勝率領使團一百餘人出使匈奴。但當蘇武一行帶着禮品到達單于的王庭時,單于表現得非常傲慢,其態度決非是在漢朝時所期望的。正在此時,發生了一件事:漢朝降將衛律的部下虞常,因母親和弟弟都在漢朝,便暗地裡聯絡了一些人,想趁單于外出打獵時,殺掉衛律,同時把單于的母親劫持到漢朝。虞常和張勝是好友,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張勝,卻不讓蘇武知道。在舉事前夕,因同謀告發,單于馬上把虞常抓了起來,並指派衛律來辦理這件案子。張勝怕虞常供出自己,不得不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蘇武。蘇武想:“既然副使張勝與此事有關,就一定會牽連自己,如果我漢朝的使者遭到匈奴的審訊,豈不侮辱了漢朝?”想到此,蘇武便拔刀自盡,被張勝等人攔住。果然,在審訊中虞常供出張勝。單于大怒,欲殺漢使者。這時,有人給單于出主意說:“殺掉漢使者未免重了些,不如勸他們投降。”於是,單于派衛律去勸降蘇武。蘇武說:“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說完,拔刀自刺。衛律大驚,忙召醫生搶救。無奈,只好把張勝逮捕入獄,將蘇武送回駐地,並派專人精心護理。
蘇武傷好後,單于又派衛律去勸說蘇武。衛律對蘇武說:“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衆數萬,馬畜彌山。”並說:“你如果今天投降過來,明天就會同我一樣,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如果白白地死掉,有誰會知道你呢?”衛律見蘇武對自己的話不予理睬,仍恬不知恥地勸道:“你如果聽我的話,投降過來,我與你結爲兄弟;如不聽我的話,以後再想見到我是不可能的。”蘇武忍無可忍,大罵衛律道:“像你這樣背叛國家,不顧恩義,投降匈奴的敗類,我還見你做什麼!”衛律再也無計可施,只好把情況報告給單于。單于聽說蘇武如此堅貞不屈,對蘇武非常敬重,越發想讓他投降,可又無法辦到,只好把蘇武關進一個又溼又暗的地窖裡,想用飢餓和寒冷來迫使蘇武投降。蘇武在飢渴難忍的時候,只好撕些旃毛和雪一起吞下充飢。過了數日,單于見蘇武仍然活着,以爲是神仙在幫助他。單于見所有的辦法都不能使蘇武屈服,便把他流放到北海(即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無人的地方去牧羊,並說:“什麼時候公羊生了小羊,什麼時候放你回漢朝。”
北海人煙稀少,荒涼寒冷。官方供給的食品經常斷絕,蘇武便用野菜野草充飢。寒來暑往,雖然“使節”上的節旄(máo)被風霜雪雨吹打光了,但蘇武忠於祖國的思想絲毫沒有動搖。一天,已投降匈奴的漢將李陵突然來到北海,他是受單于之命來勸降的。他對蘇武說,“單于知道我與你關係深厚,故派我前來勸說你。你在這個荒涼寂寞的地方白白吃苦,終究歸不了漢朝,信義怎麼能表現於世呢?”並告知蘇武,他的母親已死,兄弟自殺,夫人也改嫁了。“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勸誘蘇武不要再留戀漢朝了。可蘇武卻堅如鐵石地說:“以死報國,是我早就下定了的決心,只要對漢朝有功德,即使是受刀劍,下油鍋,肝腦塗地,我也心甘情願。臣對君,猶如兒子對父親,爲其死而在所不惜,請你不要再提投降的事了!”李陵感嘆蘇武對漢朝的忠誠,喟然長嘆:“嗟呼,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之後流淚與蘇武告別。
李陵走後,自己羞於送東西給蘇武,便讓他在匈奴娶的妻子常來看望蘇武並送給他牛羊。後來,李陵再一次來到北海,告訴蘇武說,據從邊寨上俘虜來的人口中得知,漢武帝已在公元前87年駕崩(死亡)。蘇武聽後,面向南方號啕痛哭,晝夜憑弔。
漢武帝死後,昭帝即位。幾年後,匈奴與漢和好。這時,漢朝要求匈奴把蘇武放回來,匈奴不願放人,卻謊稱蘇武已死。漢朝也不知是真是假。後來派使者到匈奴時,才知蘇武還在北海牧羊,仍活在世上。
第二天,漢使面見單于說:“漢天子在上林苑射雁時,雁足上拴一帛書,說蘇武正在北海牧羊。”單于聽了,見無法再隱瞞,只好放回蘇武。
公元前81年,蘇武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到了長安。
當年出使匈奴時,只有三十九歲,如今已鬚髮皆白,年近花甲。漢昭帝爲了表彰蘇武的功績,封蘇武爲典屬國(負責少數民族和屬國事務的官),並賞賜他很多財物。蘇武將皇帝賞賜的財物,都毫無保留地分發給了窮人。
公元前60年,蘇武病故。漢宣帝非常懷念他,便把蘇武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畫在未央宮麒麟閣,以此祭祀蘇武。千百年來,蘇武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的民族氣節,一直受到人們的愛戴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