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

戰國時期,各國在外交政策上存在着合縱和連橫兩條路線的鬥爭。所謂合縱,簡單地說,就是六國聯合起來以對抗秦國的威脅。所謂連橫,就是各個國家分別與秦保持友好關係以求自保,也就是向秦國投降。這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和張儀。他們在各國進行活動的遊說詞,爲當時遊說之士所傳習,所以合稱爲縱橫家,也算是當時百家爭鳴中的一個派別。最近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是研究這一學派的主要著作。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曾到齊國求學,是當時著名縱橫家鬼谷先生的學生。他學成以後,到各國去進行遊說,但沒有得到一個國君的賞識。幾年以後,盤纏用完,潦倒而歸。家裡兄弟嫂妹妻妾看到他回來那狼狽的樣子,都暗中譏笑他,說:“我們周地人的習俗,都是經營家產,致力於手工業和商業,只求獲得十分之二的利潤就滿足了。現在你放棄我們的傳統謀生方式,而只想憑一張嘴去獵取高官厚祿,最後落得這樣窘迫的境地,不也活該嗎?”蘇秦聽了,感到很慚愧,覺得自己真沒有用,太不爭氣了。他決心奮發圖強,於是,閉門自學,足不出戶,把所有的書全部拿出來仔細地閱讀。讀完一遍之後,頗有感慨地說:“我已經拜師而接受了老師所傳授的知識,但是,不能以此而獲得名譽地位,那即使讀得再多些又有什麼用呢?”他改變了學習方法,只選擇《陰符》這部書來仔細鑽研。他伏案精心鑽研,有時眼睛實在睜不開了,昏昏欲睡,就拿一個錐子在自己大腿上鑽一下,用這樣的辦法來振奮精神。有時血都流到腳後跟上了還不知道。於是,“錐刺股”後來就成爲勤學苦讀的範例。一年以後,他認爲已經透徹掌握了該書的精神,就打算出去再碰碰運氣。這部書的主旨,就是告訴人如何揣摩各個君主的思想動向,投其所好,以達到接近他,從而取得信任的目的。蘇秦覺得很有心得,所以很自信地說:“從此,我有把握說服當前的一些國君了。”因爲他的家在周的都城洛邑,就去謁見周顯王。顯王身邊的人平時很熟悉他,認爲他知識淺薄,見解又不切合實際,所以周顯王沒有用他。

在東周碰了釘子,就往西到秦。秦當時剛剛殺了商鞅,對遊說之士懷有戒心,因此蘇秦又受到冷落。他從秦往東到趙,趙相國奉陽君對他不表示歡迎。他由趙又到燕。在燕住了一年多,纔得到一個機會會見了燕文侯。他給文侯分析了秦、齊、趙三強國爭奪天下的形勢,又談到燕國必須聯齊、聯趙才能確保安全的道理。燕文侯同意他的觀點,對他說:“如果能這樣,我任命你爲相國。”於是,文侯資助蘇秦一些車馬和費用,要他出使趙國。這時,趙相奉陽君已死,爲蘇秦在趙的活動掃除了一個大的障礙,他謁見了趙肅侯。他揣摩了趙肅侯想建立霸王之業的心理,在談話中,從趙的地理位置,秦、齊、趙的關係,說明合縱是符合趙的利益的。蘇秦的這段遊說詞很長,縱論天下形勢,分析精闢,引用大量歷史事件作爲論據,更加具體有力。這樣,終於說服了趙肅侯。肅侯說:“如果能夠達到你講的這個目的,我任命你爲相國。”肅侯給他一百輛華麗的車子,千鎰黃金(一說二十兩爲一鎰,一說二十四兩爲一鎰),珍貴的白璧一百對,絲綢錦繡千匹,要他到各國去從事合縱的工作。

正在這個時候,秦惠王派大將犀首攻魏,俘虜了魏將龍賈,奪取了魏地雕陰,並有東進的趨勢。蘇秦擔心,如果秦兵東向攻趙,那他的計劃將全部落空,他的美夢也將徹底破滅,他必須破壞秦的這一行動。怎樣才能阻止秦攻趙呢?他經過冥思苦想,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

蘇秦有一個同窗好友,名叫張儀,魏國人,同在鬼谷先生那裡學習的時候,蘇秦知道他學得好,自己遠遠比不上他。張儀畢業後,到各國遊說。在楚國,曾爲楚相國的賓客。有一次,他陪楚相飲酒,不知什麼原因,楚相的一塊白璧忽然不見了。在追查的過程中,有人對楚相說:“張儀這個人家境貧寒,行爲也不檢點,這塊璧必定是他偷了。”楚相將張儀抓來拷問,雖然屁股都打爛了,身上也血肉模糊,但張儀硬是不承認。楚相沒有辦法,只好將他釋放,趕出相府。張儀回到家裡,他的妻子很同情他,可憐他,悲憤地對他說:“唉!你如果不讀書,不去謀取功名富貴,怎麼會受這樣的侮辱呢?”張儀張開口對他的妻子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不?”他的妻子忍不住笑着說:“你是受的笞刑,舌頭當然還在。”張儀說:“只要舌頭在就好了。”

張儀在楚鬱郁不得志而又遭到冤屈的情況,蘇秦是瞭解的。於是,他暗地派人到楚國去接近張儀,和他交朋友,並啓發他說:“你和蘇秦不是年輕時的同窗好友嗎?聽說現在他在趙身居要職,準備聯合其他諸侯以抗秦,你爲什麼不到他那裡去找機會呢?他一定會推薦你擔任重要工作,從而實現你施展才能的願望而飛黃騰達。”張儀一聽,頓開茅塞,於是立即整裝去趙。一到邯鄲,就到相府上書求見蘇秦。蘇秦事先囑咐了守門人,不讓他馬上進來,但又不回絕他,不放他走開。這樣,使張儀見又見不着,走又走不了。一連好幾天,真是等得心煩死了,不免產生怨恨之意,最後,好不容易纔被接見。老同學多年不見,應該是很親熱隨和的,哪裡知道蘇秦當了大官,地位變了,架子十足,根本不念老同學的情誼,不但不出來迎接,坐在堂上身都不起,而且還只讓他坐在堂下,像對待一般下級官員一樣。張儀感到非常難堪,滿肚子不高興,但又不好馬上告辭,費了這麼多時間和周折見了面,畢竟還抱有一線希望。談了幾句話之後,正是吃飯的時候了,蘇秦留他吃飯,但又不與他同席。蘇秦在堂上吃山珍海味,擺滿一桌,而送到堂下張儀面前的呢,卻是一盤小菜和糙米飯,是一般奴僕吃的伙食。張儀真是肺都氣炸了,但還是忍耐着。吃完飯,蘇秦帶着輕蔑的口氣說:“像你這樣的才能,想不到竟窮困潦倒到這種地步,我不是不能推薦你,使你得到一個好的工作,但是,你實在不中用,不配我收留。”蘇秦就這樣毫不客氣地回絕了張儀。張儀來趙,滿以爲蘇秦會看在老同學、老朋友的情誼上,給他安排一個優越的位置,想不到竟受到這樣令人難以忍受的侮辱。張儀出來,發誓要報仇。但怎樣才能實現這個願望呢?他想,合縱即將形成,六國都受蘇秦的控制,無法去施展他的抱負,只有秦是趙的強勁對手,能給趙以打擊和威脅,於是決定去秦。

張儀從蘇秦那裡被氣走之後,蘇秦對他的一個家臣說:“張儀,是當今最有才幹的人,我真的比不上他。今天我幸運地得到機會比他先獲得富貴,而將來能夠掌握秦大權的,只有張儀了。然而,張儀很貧困,到秦以後,沒有活動經費,沒有辦法見到秦惠王。他這次到我這裡來,我不是不瞭解他的意圖,也不是不能安排他適當的工作。我是怕他在這裡滿足於眼前的安樂,而不去爭取實現自己宏偉的目標,所以故意叫他來,又故意侮辱他,用這樣的方法激發他奮發圖強的意志。你派人爲我暗地裡去照顧他吧!”蘇秦把這件事告訴了趙王,趙王特地撥出車馬和經費,派人扮着商人模樣,與張儀同行,晚上同住一個客棧,慢慢和張儀接近。在交談中,商人對張儀的遭遇深表同情,願意以車馬金錢相助。所以一路之上,張儀的吃、住,以及其他一切開支,都由那位商人支付。到秦以後,又幫他進行活動,因此,張儀能夠很快就見到了秦惠王。經過幾次談話,惠王對他的學識、才能、見解很欣賞,任命他爲客卿。客卿雖然不是正式官職,但地位顯赫,往往一言九鼎,與惠王一道共同策劃討伐各國諸侯的大計。

張儀在秦受到重用以後不久,一天,那位商人來向張儀告別。張儀說:“我是完全依靠你的幫助纔得到今天這樣的地位。我正要報答你的恩德,你爲什麼就要走呢?”那位商人說:“我並不瞭解你,瞭解你的是蘇秦。他擔心秦攻趙而破壞合縱,認爲非你不能掌握秦的決策大權,所以故意激怒你,而派了我暗地裡對你進行照顧。這都是蘇君的安排。現在你已經被秦所重用,我的任務完成了,請允許我回去交差。”張儀聽了,才恍然大悟,說:“哎喲!我中了他的計還不知道呢!我比不上蘇秦是分明的,我又是剛剛被任命擔任客卿的職務,怎麼可以打算攻打趙國呢,請你替我謝謝蘇秦,只要蘇秦活着的時候,我還敢說什麼呢?況且蘇秦存在,我張儀還有什麼才能可以表現呢?”不久,張儀做了秦的相國,他寫了一封文書告訴楚的相國說:“從前我和你一同喝酒,我並沒有偷你的璧,你竟用笞刑拷問我,現在你好好地守住你的國家吧,我倒要來偷你的城邑了。”

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98章 鴻 門 宴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
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5章 大將蒙恬、蒙毅第126章 文姬父女美名傳第93章 焚書坑儒第272章 蒲松齡執著寫《聊齋》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01章 垓下之圍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119章 “智囊”晁錯第10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43章 亞聖孟子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95章 大澤鄉起義第145章 聞雞起舞第219章 岳家軍大破兀朮第207章 王安石變法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112章 發明家魯班第134章 曹植七步成詩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35章 老子與《道德經》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52章 李特的流民大營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243章 胡惟庸案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67章 叔孫通制訂朝儀第139章 樂不思蜀第44章 曹劌論戰第165章 陳後主亡國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98章 鴻 門 宴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198章 劉晏善理財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49章 孫武與《孫子兵法》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48章 “書聖”王羲之第94章 張良學藝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15章 多產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80章 “紙上談兵”的典故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14章 後世臣子的楷模——伊尹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67章 瓦崗軍起義第23章 周厲王專營私利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46章 “向戌弭兵”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