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即位後不出半年,就有兩個節度使起兵反對宋朝。宋太祖親自出徵,費了很大勁兒,才把他們平定了,

爲了這件事,宋太禮祖心裡總不大踏實,有一次,他單獨找趙普談話,問他說;“自從唐朝末年以來,換了五個朝代,沒完沒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這到底是什麼道理?”

趙普說:“道理很簡單。國家混亂,毛病就出在藩鎮權力太大。如果把兵權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無事了。”

宋太祖連連點頭,讚賞趙普說得好。

後來,趙普又對宋太祖說:“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兩人,兵權太大,還是把他們調離禁軍爲好。”

宋太祖說:“你放心,這兩人是我的老朋友,不會反對我。”

趙普說:“我並不擔心他們叛變。但是據我看,這兩個人沒有統帥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將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鬧起事來,只怕他們也身不由主呀!”

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額角說:“虧得你提醒一下。”

過了幾天,宋太祖在宮裡舉行宴會:請石守信、王審琦等幾位老將喝酒。

酒過幾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監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請大家乾了杯,說:“我要不是有你們幫助,也不會有觀在這個地位。但是你們哪兒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難處,還不如做個節度使自在。不瞞各位說,這一年來,我就沒有一夜睡過安穩覺。”

石守信等人聽了十分驚奇,連忙問這是什麼緣故。

宋太祖說:“這還不明白?皇帝這個位子,哪個不眼紅呀?”

石守信等聽出話音來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說:“陛下爲什麼說這樣的話?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了,誰還敢對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搖搖頭說:“對你們幾位我還信不過?只怕你們的部下將士當中,有人貪圖富貴,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想不幹,能行嗎?”

石守信等聽到這裡,感到大禍臨頭,連連磕頭,含着眼淚說:“我們都是粗人,沒想到這一點,請陛下指引一條出路。”

宋太祖說:“我替你們着想,你們不如把兵權交出來,到地方上去做個閒官,買點田產房屋,給子孫留點家業,快快活活度個晚年,我和你們結爲親家,彼此毫無猜疑,不是更好嗎?”

石守信等齊聲說:“陛下給我們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遞上一份奏章,說自己年老多病,請求辭職。宋太祖馬上照準,收回他們的兵權,賞給他們一大筆財物,打發他們到各地去做節度使了。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爲“杯酒釋兵權”(“釋”就是“解除”)

過了一段時期,又有一些節度使到京城來朝見。宋太祖在御花園舉行宴會。太祖說:“你們都是國家老臣,現在藩鎮的事務那麼繁忙,還要你們幹這種苦差,我真過意不去!”

有個乖巧的節度使馬上接口說:“我本來沒什麼功勞,留在這個位子上也不合適,希望陛下讓我先回鄉.”

也有個節度使不知趣,嘮嘮叨叨地把自己的經歷誇說了一番,說自己立過多少多少功勞,宋太祖聽了,直皺眉頭,說:“這都是陳年老賬了,盡提它幹什麼?”

第二天,宋太祖把這些節度使的兵權全部解除了。

宋太祖收回地方將領的兵權以後,建立了新的軍事制度,從地方軍隊挑選出精兵,編成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長官也由朝廷委派。通過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開始穩定下來。

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62章 程嬰救孤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62章 程嬰救孤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43章 亞聖孟子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8章 堯舜讓位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21章 管鮑之交第59章 范蠡三遷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59章 范蠡三遷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1章 少康中興第98章 鴻 門 宴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
第157章 文帝與“元嘉治世”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43章 洛陽紙貴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85章 李斯諫逐客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48章 老子及其主張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154章 石崇王愷比富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42章 伯牙的創作《高山流水》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164章 反覆無常的侯景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180章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129章 陳壽和《三國志》第265章 一代明君康熙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191章 沖天大將軍黃巢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221章 賈似道誤國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73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78章 “藥王”孫思邈第242章 楊繼盛冒死劾嚴嵩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42章 裴秀繪地圖第62章 程嬰救孤第75章 商鞅南門立木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46章 明代畫壇四大家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149章 狂放不羈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62章 程嬰救孤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33章 呂蒙白衣渡江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32章 靖難之役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43章 亞聖孟子第244章 袁崇煥蒙冤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205章 寇準奮起抗遼第201章 中朝文化交流的使者崔致遠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240章 史可法死守揚州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66章 文武全才的乾隆皇帝第199章 韓愈諫迎佛骨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81章 宮廷女詩人上官婉兒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96章 “都江堰”和“鄭國渠” 的興建第8章 堯舜讓位第225章 忽必烈建元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193章 一代女皇——武則天第84章 荊軻刺秦王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99章 敦煌莫高窟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217章 方臘起義第113章 張衡發明地動儀第21章 管鮑之交第59章 范蠡三遷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59章 范蠡三遷第57章 二桃殺三士第11章 少康中興第98章 鴻 門 宴第71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