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

這人是誰呢?他就是一代畫壇宗師閻立本。

閻立本是初唐時期最重要的畫家。閻立本,生年不詳,卒於公元673年,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出身於貴族世家,做過工部尚書,後至右丞相。他博學多才,處理政務頗爲能幹,工書法,詩文也很出色,但卻都被他的畫名掩蓋了。他善畫人物、車馬、臺閣,也兼及其他,其中尤以人物肖像畫最爲出色。閻立本的父兄都畫得一手好畫,他是在父兄的薰陶下,刻苦練畫,後來成爲唐代傑出的畫家的。

在唐代,畫家的地位很低,皇帝和貴官們看待他們類似僕役。有一次,唐太宗和大臣們在春苑池泛舟遊玩,忽然看見池中有異鳥隨波盪漾,太宗很高興,叫在座的大臣們賦詩,並且命閻立本將這歡樂的情景畫下來。這時閻立本擔任主爵郎中,這是朝廷掌管封爵的官,職位已相當高了。可是,宣詔的人卻不稱其職銜而連聲喚他“畫師”,這在當時是很丟人的事。閻立本急忙趕去,俯伏池邊(沒有皇帝賜坐是不準坐的),審視着水鳥,調研着丹粉,心中頗不自在,又見同僚們在池中乘船遊玩,舉杯賦詩,羞愧得滿頭流汗。畫完回家後,他告誡兒子說:“我自幼喜歡讀書,學問文章都不比別人差,只因爲我專於繪畫,纔會有今天的恥厚,你們以後千萬不要再學畫了”。

閻立本的話雖如此說,可他嗜畫成性,欲罷不能。後來,他官至右相,同左相姜恪共掌朝政。他雖身居高位,仍醉心於畫。左相姜恪是將軍出身,過去曾立功塞外。故而,時人謂之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這話本是含有嘲諷意味的,但是確實被它說中了。閻立本雖未能成爲一代名相,可卻成了馳譽古今的一代大畫家。

閻立本作畫還有一段趣聞。當時,曾流傳着一幅張僧繇畫的“醉僧圖”,在初唐,佛教和道教鬥爭激烈,道士們常用這張《醉僧圖》所繪的和尚醉態,來嘲笑僧人們不守清規,狂飲爛醉。僧人們受不了這個氣,於是聯合湊了一大筆錢,請閻立本繪了一幅《醉道圖》。圖中把道士的醉態也畫得非常可笑。此畫一直流傳到了現代。

閻立本一生畫了很多作品,但至今保留下來的只有《歷代帝王圖》、《步輦圖》和《蕭翼賺蘭亭圖》等幾件。

是其傳世作品中最堪稱道的。這幅畫是根據歷史記載,憑想象繪製的分組人物畫,總共繪了從西漢至隋朝13位帝王,這13個人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基本符合史書的記載。從畫上,我們可以看到飽經憂患的漢高祖劉邦,度量狹窄的魏文帝曹丕,昏庸無能的陳後主陳叔寶,外秀美而內忌刻的隋煬帝楊廣。這幅畫卷,顯示了閻立本傳神寫照的傑出本領,成爲中國古代人物畫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此畫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步輦圖》是描繪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親信大臣祿東贊來長安求婚,唐太宗接見他的情景。唐太宗坐在步輦上,由一羣宮女扶着緩緩前進。一個穿紅袍的禮官,引着身穿民族服裝,神色恭謹的祿東贊上前朝見。祿東贊身後還跟着一個穿白袍的翻譯官。整個畫面氣氛親切和諧。這個畫卷,反映了漢藏兩族的友好歷史,現在收藏在故宮博物院裡。

《蕭翼賺蘭亭圖》,是一幅帶有戲劇性的畫卷。它描繪的是唐太宗的大臣蕭翼扮成書生去拜見王羲之的後人辨才和尚,趁機騙取《蘭亭集序》真跡的故事。畫卷上的老和尚辨才踞坐着高談闊論,書生打扮的蕭翼在一旁洗耳恭聽,但眼神卻略帶詭詐。這畫把被騙人的粗心和騙子的虛僞狡獪,刻畫得淋漓盡致,也是件難得的藝術珍品。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閻立本任右丞相5年後去世,估計死時已70多歲。近年來,在江西倍江上的冰溪南岸,塔山東北的茂密叢林中,發現了閻立本的墳墓。墓前石碑系清代乾隆十五年所立,上刻有“大唐相國寺檀越立本閻公之墓”。

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43章 亞聖孟子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8章 城濮之戰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93章 焚書坑儒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98章 鴻 門 宴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59章 范蠡三遷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16章 紂王暴政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60章 季札掛劍
第227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第196章 李白蔑視權貴第79章 “完壁歸趙”和“負荊請罪”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63章 美女西施第166章 隋文帝治國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55章 吳起事蹟與兵法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74章 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25章 創業之君——漢武帝劉徹第60章 季札掛劍第100章 楚漢相爭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33章 土木堡乏變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254章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43章 亞聖孟子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18章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第1章 盤古開天地的神話第56章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第21章 管鮑之交第195章 閻立本與繪畫第102章 冒頓單于第70章 蘇秦佩六國相印記(1)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5章 武丁求聖賢第62章 程嬰救孤第2章 黃帝大戰蚩尤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160章 伶人做官第235章 民族英雄戚繼光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228章 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施耐庵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88章 少年英傑甘羅第28章 城濮之戰第220章 虞允文書生退敵第245章 羅貫中敷演三國史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23章 政治家耶律楚材第135章 司馬懿裝病第175章 魏徵直言敢諫第93章 焚書坑儒第7章 燧人氏鑽木取火第169章 京杭大運河第98章 鴻 門 宴第263章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33章 鮑叔牙讓賢第268章 中興名臣曾國藩第256章 思想啓蒙的先驅龔自珍第275章 愛國華僑陳嘉庚第136章 司馬昭的野心第179章 法藏與華嚴宗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59章 范蠡三遷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177章 朋黨的爭吵第200章 柳宗元被貶第61章 趙盾和刺客第247章 宋應星與《天工開物》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103章 平定七國之亂第257章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64章 韓、趙、魏三家分晉第214章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第93章 焚書坑儒第146章 陶侃惜物如金第34章 鄭莊公和他的母親第16章 紂王暴政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83章 “毛遂自薦”的典故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269章 太平天國洪秀全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20章 周公輔成王第182章 李隆基與梨園第76章 孫臏龐涓鬥智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60章 季札掛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