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維新變法康有爲

康有爲,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人稱“南海先生”。廣東省南海縣銀塘鄉人。戊戌變法的主要代表和領導者。

康有爲1858年出生在一個官僚地主家庭。他從小就喜歡讀書,敏思好學,鄉里人都喜歡他,稱他爲“康聖人”。康有爲的青少年時期正是祖國遭西方列強侵略的苦難年代。國勢的衰微和政治的,使他產生了一種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封建文化的批判情緒。康有爲認爲只有改變的政治局面,才能使國家富強,從而擺脫被列強欺凌的命運。但是,他從小耳濡目染的儒家思想不可能解決中國當時的問題。爲此,他開始苦苦尋覓救國的真理。一個偶然的機會,康有爲結識了清朝翰林張鼎華。通過張的介紹,他了解到北京已經醞釀着維新變法,並初步瞭解了當前的國際形勢,知道西方存在着一種不同於中國的社會制度。維新變法的思想開始在年輕的康有爲心中明確起來。

1882年,康有爲在北京的舉人考試中落榜。雖然沒有金榜題名,但是他一點也不覺得沮喪,因爲沿途他看到了很多西方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並把它們買了下來。擁有這麼多的進步書籍,使他如獲至寶。回到家後,他專心地研究起來。從此康有爲的視野逐漸開闊,思想也日趨成熟。不久,他寫成了《大同書》。在書中,他提出了“無有階級,一切平等”的社會理想。

1884年的中法戰爭,由於清政府的昏庸無能,使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民族的奇恥大辱,使康有爲心急如焚。1888年,康有爲在北京應試期間,冒着殺頭的危險上書光緒皇帝,請求改良政治以挽救民族危機。康有爲是鴉片戰爭以來提出維新變法救治中國的第一人。但在當時,這樣一個無名小輩上書皇帝,不但不會有任何成效,而且只能被視爲犯上作亂的狂妄舉動。因此,這次上書使康有爲再一次名落孫山。

嚴峻的現實使康有爲懂得了變法並非一件易事。他回到家鄉繼續爲他的理想而不屈地奮鬥着。他創辦了“萬木草堂”,爲救國培育了很多人才。不久,康有爲又寫成了《新學僞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兩部書,爲以後的戊戌變法奠定了理論基礎。

1895年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朝軍隊在東海和遼東被日軍打得慘敗。愛國將士在前線浴血奮戰,清政府卻派李鴻章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拱手將遼東半島、臺灣島及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而且還要賠償兩萬萬兩白銀……消息傳來,舉國一片悲憤。此時,康有爲正在北京投考進士。此情此景使康有爲心如刀絞,他失聲痛哭道:“嗚呼噫嘻,萬里之廣土,四萬萬之民衆,而可有此約哉!”痛定思痛,康有爲決定再一次上書皇帝。

這年5月,康有爲和梁啓超等人邀集了在京十八省1300名舉人在宣武門外鬆筠庵內開會。會上,康有爲聲淚俱下,慷慨陳詞,痛訴民族危亡之勢,號召大家聯合上書,變法維新。大家被康有爲的愛國激情所感染,紛紛推舉他起草奏書。康有爲連夜揮淚寫成了一萬八千字的《上今皇帝書》。奏書強調拒絕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和變法維新之意義,並請求皇帝鼓勵人民學習先進國家和民族的科學文化,開辦工廠、築造鐵路等;廢除八股考試,發展教育等等。大家傳閱後,羣情激昂,1300多人都在上面簽了字。這就是著名的“公車上書”(漢朝用公家車馬接送被徵舉的士人,後來就用“公車”作爲舉人應考的代稱)。5月4日,康有爲率領簽名的人把上書送到都察院,但是都察院的官吏卻以皇帝已在和約上簽字爲藉口而拒絕呈遞,因此上書沒有成功。但是,康有爲領導的愛國之舉轟動了北京城,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從此掀開了序幕。

“公車上書”第二天,會試揭榜,康有爲中了進士。他藉機第三次上書皇帝。這次上書終於被光緒帝看到並受到其讚賞。這使康有爲大受鼓舞,他第四次上書請求迅速變法。爲了擴大影響,他還發起了維新派政治團體“強學會”,並創辦報紙《中外紀聞》。10月間,康有爲到上海創辦了強學分會和強學書局,發行《強學報》。於是,維新變法運動就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地展開了。1897年,德國強佔我國膠州灣,民族危機日益加劇,康有爲第五次上書皇帝,痛陳變法保國之大義。年輕的光緒皇帝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終於決定變法求存。

後來,由於以慈禧太后爲首的頑固派的阻撓,變法運動失敗了,但是康有爲歷盡艱辛向西方尋求救國道路的探索,卻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1章 少康中興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98章 鴻 門 宴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8章 堯舜讓位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6章 精衛填海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3章 倉頡造字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3章 倉頡造字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
第168章 李淵父子起兵第190章 張說不做僞證第94章 張良學藝第260章 康熙智除鰲拜第153章 石勒讀漢書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151章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第249章 湯顯祖哭著《牡丹亭》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226章 一隻眼的石人第59章 范蠡三遷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71章 變法英雄譚嗣同第210章 以少勝多採石戰第231章 明太祖興文字獄第261章 尼布楚條約第11章 少康中興第208章 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第187章 詩壇巨擘杜牧第144章 荀灌女搬兵解圍第108章 綠林、赤眉起義第77章 馮驩和孟嘗君的故事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98章 鴻 門 宴第81章 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第278章 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第52章 墨子的墨家的學說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229章 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的奠基人——羅貫中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13章 夏朝的滅亡第8章 堯舜讓位第120章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176章 鑑真東渡第197章 韓幹畫馬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41章 費無忌亂國伍子胥報仇第107章 昭君出塞和親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6章 精衛填海第97章 先秦時代天文曆法和數學成就第128章 劉劭與《人物誌》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183章 張旭、懷素學草書第121章 文景之治第29章 楚莊王一鳴驚人第203章 朱溫滅唐稱帝第163章 王猛捫蝨談天下第5章 神農氏嘗百草第262章 噶爾丹叛亂第250章 徐霞客漫遊神州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213章 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第66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267章 “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第211章 蒙古聯宋滅金第252章 四重身份集於一身的鄭觀應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209章 海陵王遷都燕京第69章 範睢的遠交近攻計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72章 張儀智騙楚懷王第147章 劉裕破襖誡奢第156章 “菩薩皇帝”梁武帝第273章 女科學家王貞儀第206章 元昊建立西夏國第39章 孔子周遊列國第258章 林則徐廣東禁菸第241章 鄱陽湖大戰第141章 八王之亂第87章 荀子著《天論》第65章 豫讓刺趙襄子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239章 李自成進北京第185章 歌妓女詩人薛濤第212章 北宋文壇巨擘——蘇軾第122章 昆陽大戰第170章 “時俗共重,以爲規典”第3章 倉頡造字第222章 黃天蕩大捷第82章 “竊符救趙”的故事第186章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138章 赤壁之戰第255章 文學豐碑曹雪芹第162章 梁武帝做和尚第130章 劉徽著《算注》第3章 倉頡造字第140章 周處剛直取禍第280章 愛國軍馮玉祥第184章 “茶聖”陸羽第54章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第158章 馮太后臨朝稱制第45章 管子的貢獻第30章 秦穆公任賢第105章 蔡倫發明造紙術第276章 維新宣傳家梁啓超